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通过努力耕作,产粮非常多的,改进农业技术的,或者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都可以爵位,而爵位的好处就是给出一些补偿,例如可以免除徭役等优待。这足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农民之外,当然还有匠人,还有医官...赵括觉得,自己这样弄下去,秦国就要变成一个网游类社会了。
  不同的职业都有不同的等级,然后百姓们努力的打怪升级。可是赵括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习惯了这样升级的秦国百姓而言,若是自己直接废除所有等级,下令人人平等再也没有等级,这会弄出大麻烦,况且,人类社会本来也就是如此...赵括只是给与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已。
  赵括在继承军功制的前提下,又破坏了秦国的军功制。他当然不敢直接就去执行,还是要找吕不韦来一同商谈,询问他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秦国在完成了一王天下的壮举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地设立更多的郡县,因为没有齐鲁儒生们高呼着分封制,故而郡县制是很快就推行了下来。汉初贫穷,故而设立诸多小国,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秦国可一点都不贫穷,粮食堆积如山,甚至修个长城,驰道,再加个皇陵,顺便讨伐个匈奴和南越都卓卓有余。
  他不需要诸侯国来妨碍自己,也不需要让各地的人自己来管理自己,而秦国控制的地区太大,使得政令的传递变得有些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很简单的。赵括曾提出可以用信鸽来传递书信,只是赵括不懂得如何培育信鸽,他所做的只是说自己曾听说过古人可以用信鸽来传递书信。
  赵括无论说什么,总有人想要尝试一下。
  秦国的官吏从咸阳出发,赶往秦国...不,赶往秦朝各个地方,他们在各地推广秦国的律法,普及秦国的知识,秦国的这些,对各国百姓而言,都是陌生的。当百姓们不必打仗了,当然也就需要宽松一些的氛围,赵括就过去找到了李斯。并且将心里的很多想法都说了出来。
  “允许百姓们自由的出行,减少律法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不要坐在一起聊个天都被抓进去....”,赵括所想塑造的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秦国的百姓们活得太像士卒,生活都像是在完成命令,衣食住行一切都要按着严格的制度来执行,这大概是对人的一个巨大压迫,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他们不是机器上的齿轮,他们都是人,人是有着无穷潜力的,而齿轮则没有。
  赵括想要做的事情忽然就变得多了,比起从前,他似乎要更加的忙碌,不过,赵括还是要给自己找点事来做,他受不了太过清闲的时日,他这一生都忙习惯了。在这一年,赵括又在咸阳设立了第一所的中学,这是给那些即将在小学毕业的学子们所准备的,赵括亲自设立了毕业的考试以及升学的考试。
  小学只是启蒙教育,所召集的老师只需要能让学生认字就好,可是中学就不同了,在赵括的心里,中学将来会成为秦国重要的人才基地,官吏培养机器,以后要取代学室的,故而,赵括对中学老师的提拔是上了心的,他找来了在咸阳的一些老官吏,甚至是找到了一些学派的弟子们,来负责中学的教学。
  咸阳的第一所小学召集了一万多孩子,可是最后完成赵括的试卷,并且来到中学的却只有不到六百人。
  赵括前前后后都在忙着这件事情,张苍也是在赵括和李斯这里来回的周转...而那些从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也都是返回了自己的家里,作为第一批启蒙儿童,他们认识文字,知道很多的道理,与其余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是,启蒙教育的作用并没有突然就彰显出来,这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赵括笑呵呵的,亲自为这些毕业的学生们戴上了冠。他们虽然还达不到立冠的年纪,可是这种行为被赵括定义为是毕业的象征。
  送走了一批人,自然还有一批人要进来,在这个时候,小学制度暴露出的弊端和优点也都被赵括看出来了,小学制度想要继续,最难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秦国的识字率太低,想要在天下各地普及,还是不太容易,另外就是学生们的情况,因为学生们分布太广,很多需要住宿,会造成较大的开销,又不能天天让他们去耕作...
  好在赵括还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如今秦国的农业水平一直在飞速的上涨,因为农书的推广,加上技术的改进,加上有墨家研制的这些新农具,秦国的农业水平是处于飞速上涨的时期,这个崭新的帝国,开始全力的朝前飞奔,耧车和曲辕犁的诞生让农业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百姓们的产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了上去。
  秦国拥有着最先进的流水线作业,像农具的制造业也是非常发达的,为了保证百姓们有足够的农具,秦国甚至会为百姓们提供农具,当然,最后要从他们产出的粮食里扣除农具的费用。秦国先进的农业体系传播到各地,带动了天下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秦国有了粮食,也就有更多的力量来做其他事情。
  就比如赵括念念不忘的教育,皇帝下令,在八个郡同时开设小学,召集孩童来入学。
  在农业时代,粮食就是决定一切的要素,而皇帝心里,则又对河水有了些兴趣,他想要在河水两岸搞水利工程,提高两岸诸多郡县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这是郑国所念念不忘的时候,年迈的他,在听闻皇帝召见之后,匆忙坐在马车,不管不顾的来到了咸阳。


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这是大秦还是大汉?
  郑国的心里,有很多疯狂的计划,其中就包括河水大工程,河水作为华夏母亲河,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华夏民族就在这条河的沿岸耕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繁衍。这里拥有着天下最为肥沃的土壤,可是,河水常常泛滥,人类与河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当初的舜禹时期到如今,河水都没有平静下来过。
  就在上一年,河水就发生了一次泛滥,河内郡受灾严重,不过,当地官吏即使的进行赈灾,没有引起太大的麻烦。河水在历史上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一直都是天大的麻烦,直到清朝,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河水泛滥,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而如今嬴政也在思索着对河水的治理。
  对河水的治理,通常是有着三种办法,人工改道,分流,以及筑堤。提出治河策的贾让,如今还没有出生,不过他的理论,在如今是已经出现了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这次皇帝接见郑国,也是想着要采用这三种办法,治理河水的同时,让周围的地区收益。
  赵括却知道,河水泛滥的原因是淤泥堆积,在没有足够技术可以治理河床的情况下,任何策略,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可是,目前也只能选择去治标,想要治本那就得等个两千年。郑国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咸阳,年迈的他,如今早已走不动路,骨瘦如柴,可即使如此,在听到治水几个字的时候,他眼里还是在闪烁着光芒。
  “臣以为,陛下想要治理河水,这是非常正确的,河水水流量大,覆盖面积又广...若是能人工改道,就能在周围开辟出很多肥沃的耕地,灌溉面积将会是惊人的,除此之外,分流也能起到作用....”,郑国面对皇帝,也没有任何的拘束,他拿出了自己的纸笔,就开始在始皇帝面前介绍起了自己心里的大工程。
  嬴政向来如此,骨子里,他跟魏王是有些相似的,好大喜功,做事非常的急,可不同的是,嬴政是看不到成效绝不罢手,根本不会放弃,他想要做什么,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做,直到做成为止。郑国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工程,从齐鲁一路到关中的大工程,这么说吧,工程量之大,达到了这样一个地步:赵括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跳起来打人。
  这项工程起码要动用一百万左右的民众,要耗费的钱财粮食更是数不胜数,很有可能直接造成河水两岸十室九空的情况,这让皇帝有些迟疑,若是原先的他,大概是不会有半点迟疑,大手一挥,就发动百姓去挖掘了。可是如今,他心里既是担心赵括会责怪,也是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民生...这一定会影响民生。
  看到嬴政有些迟疑,郑国急了,年迈的他也管不了是否对皇帝不敬,他直接拉住皇帝的手,急切的说道:“这件事需要用一百万百姓来挖掘,却能让一千万百姓收益啊!陛下,当初马服君灭亡诸国,有小人嘲讽他,说他自喻为仁义君子,却要帮着秦国来杀人,马服君曾说:战事死掉数十万人,却能救下整个天下的百姓。”
  “如今河水泛滥,百姓穷苦,您发动徭役,这也不能累死人,顶多是让百姓们奔波忙碌而已,而到头来,却可以养活天下人,这难道还需要迟疑吗?”,嬴政惊讶的看着面前激动的郑国,他眯着双眼,沉思了许久,说道:“三年之后,开始动土。”,郑国一愣,不解的问道:“既然您认同?为什么还需要三年之后呢?”
  “战争刚刚结束,天下人需要时间来修养...就让他们休息三年,之后再动土。”
  郑国苦涩的笑了起来,他眼里闪烁着泪光,喃喃道:“只怕...臣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