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如今的做法,变相的与儒家妥协,达成共识,虽说少了几分始皇帝的霸气,却多了些英主的谋略。
很快,就有儒者写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农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效也...”,这篇文章,就是讲明嬴政的功德已经媲美了三皇,达到了五帝的总和,可以说是将嬴政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在确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后,嬴政的大臣们又提出了一些确定彰显皇权的礼仪。
例如皇帝要自称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诏...其他人要将皇帝叫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驾崩,他们弄出了很多古怪的东西,也奠定了往后数千年的主流,赵括听着这些,倒是有些熟悉,后世的所有称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对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赵括却不愿意理会,他还是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学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况,跟墨家讨论先进农业装备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个可以播种的机械,他试了很多次,都宣告失败,赵括听闻这件事,就前来帮忙,两个人一同商量该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种机器。每当这个时候,赵括就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学理科呢?哪怕是多记下一些后世的农具呢?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这些简直是一无所知。
不过,赵括毕竟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加上他比同代人更加开阔的眼界,他能想到很多东西,吾滏的设计里,他准备设计一个类耕犁的东西,在耕犁的底层设计管道,种子直接在破土之后落在地面上,可是不能控制种子的掉落数量,如果耕犁走的太慢或者太快,都会出大问题,而且这也提高不了多少的效率。
因为还有一个人要跟在车的后头不断的推土。
在墨家院落内,吾滏看着面前简陋而庞大的新农具,许久都没有言语,赵括安静的坐在一旁,两人看着面前的大家伙,都在沉思,他们这样坐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从最初激动的商谈,到如今的沉默着思索。墨者们从他们的周围走过,却都不敢打扰他们,只是低着头,都不敢发出声来。
“耕犁可能真的不适合播种...”
赵括忽然开口说道,吾滏一愣,长叹了一声,说道:“您说的对,那我也就不执着这些了...”,两人正要站起身来,却看到一个年轻的墨家弟子,正站在不远处,欲言又止,看着他的模样,吾滏让他赶来,问道:“说吧,出了什么事情?”,年轻人沉思了片刻,脸色憋得通红,哆嗦着说道:“对于播种机器,我有些办法。”
他这么一开口,不远处几个墨者就有些生气,他们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你还刚刚立冠的年纪,怎么敢在巨子面前说这样的话!”,无论在什么时代,论资排辈都是存在的,赵括和吾滏地位极高,他们俩都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孺子能说出什么呢?就敢在这里信口雌黄?!
墨者们大概觉得,年轻人这样的行为是对赵括和吾滏的不尊敬,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羞辱,若是他真的做出来了,可能就是更大的羞辱了,毕竟这东西赵括和吾滏弄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弄出来。赵括却不是这么想的,他看着面前这位有些稚嫩的年轻人,年轻人因为害怕,在其他墨者的挖苦之下,就更不敢多说什么了。
赵括给了年轻人一个很温和的笑容,方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啊?”
“我唤作赵素..是邯郸人。”
“哦?邯郸哪里人?”,赵括眼前一亮。
“邯郸锡山人...”
“哈哈哈,这是我的乡人啊,马服山与锡山不过十里...”,赵括开心的说着,又将年轻人叫到自己的身边,让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年轻人要来了纸笔,就开始书写了起来,不,是画了起来,他先是画了一个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中间有一高脊,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绑在横木上。
“您看,如此一来,铧入地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用一头牛来拉着,效率应该会很高....”,赵素皱着眉头认真的说着,起初吾滏还没有在意,可是随着他画的越多,说的越仔细,他也就愈发的认真。
赵括瞪大了双眼,好像...他说的对,这的确可行!
等到年轻人完成了初稿,一群墨者就忍不住的开始了制作,在众人的配合之下,很快,新农具就出现了,新农具看起来有些古怪,像犁却又不是犁,他们迅速在农田上进行试验,第一次是失败了的,因为这东西被他们做的太大,可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又连续的尝试了几次。
当众人站在耕地边上,看着新农具被耕牛拉着在土地里不断的横行,种子落下,随即覆土,毫不停留....众人都懵了,赵括莫名的激动,这东西的作用,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大!
如果当初赵括在历史课上没有睡觉,或许他就会明白,这叫做唤作耧车,是在两百年后出现的新农具。
而这东西的出现,直接将农业效率提高了无数倍,达到了可怕的“日种一顷”的程度。
这就是汉朝能低税养活那么多军队的原因。
咸阳之内,王公群臣们在准备皇帝的登基大典。
咸阳之外,几个老头抚摸着面前的耧车,如顽童一般的欢呼雀跃。
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
登基大典如此举行。
赵括在百忙之中,也终于也拿出了时间,来参加这次的大典。典礼是在咸阳举行的,为了庆祝天下一统,也是为了庆祝皇帝登基,更是为了恭贺群臣的政绩,各地的太守县令纷纷前来咸阳,他们是不能错过这样的大典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人来到咸阳后,第一个来拜访的却不是李斯,也不是其余三公大臣,而是大秦武成侯。
武成侯为人温和,善待他人,有些时候家里饭菜做多了,他还会送给自己的邻居,有些时候,有咸阳百姓在他家门口迟疑着,不敢进去,赵括若是看到,就会拉着他们进来做客,赵括对待这些底层百姓,比对待贵族还要亲切。咸阳外的槐里有一个老农的儿子在战时失踪后被定为逃兵,老人不服气,觉得儿子勇武,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就来找赵括。
赵括在派人打探后,最终发现他的儿子是被其余人抢夺军功的时候被自己人所杀死的...赵括大怒,直接找到了李信,因为这是发生在李信麾下的事情,赵括手里的拐杖就在李信面前挥舞着,险些砸在他的头上,李信低着头,任由赵括痛斥,随即,秦王处理了一大批隐瞒实情的军官,连李信都被连累,被剥夺了两级爵位。
从那之后,咸阳百姓们心里也都明白了,若是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会有人为他们撑腰,赵括更是直接对外宣布:谁敢为难来找自己告状的百姓,老夫定斩不赦!这话一出,各地官吏震惊,做起事来也变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个刁民就找到赵括那里去了。赵括帮了不少的平头百姓,当然也帮助了不少的官职学子。
有人千里迢迢的从齐鲁赶来,只是为了能听到他的一句对马服书的解释,有官吏写来书信,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今手里的事情,更是有老者从辽东拄着拐杖徒步赶来,不是为了寻求帮助,只是想当面给赵括说一声谢谢。赵括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天下之人,莫不仰望。
赵括的一视同仁,哪怕在他得到如今这样的地位后,也没有任何的改变,当然,这些来拜访他的人里,也未免会混进来几个坏人,曾有一个老赖不想还钱,就找到赵括,骗他自己从未借钱,想要让赵括来帮助自己,可是当赵括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并且表示同情,甚至愿意拿出钱财来帮助他的时候,这位老赖痛哭流涕。
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罪行,就要拔剑自杀,赵括拦住他,让他变卖家产去还钱,并且,愿意给他借一点钱来让他度过难关,让他好好务农,以后再来偿还。
赵括家里从不缺客人,可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没有什么大事,其余人也不敢来打扰他,生怕打扰他的休息。赵括终于也拄起了拐杖,年轻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落下一身的病根,每到天气寒冷,他浑身都疼痛难忍,尤其是膝盖。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只觉得双腿酸痛,无法前进。
一位孩子看到了,即刻跑回家里,让家里人折断家里的桑木,做了一根很简陋的拐杖,送到了赵括的身边,口称校长,赵括笑呵呵的接过,吻了吻孩子的额头,从那之后,他就拄着拐杖,开始游走在咸阳各地,小学开办的比较顺利,这里培养出了大秦第一批的启蒙孩童,数量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赵括很多时候都愿意待在这里,听着老师们给孩子上课。
秦王想要搜天下的奇珍异木,给赵括打造一根浑身通红,镶嵌着珠宝,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手杖,可是赵括却没有接受,在他看来,这还不如自己手里的桑木呢!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