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若是想要解决这样的难题,那就只能是等待天下太平,等到各地的官吏充足,才能建立这样规模的学校体系。
  不过,如今只是在关中地区进行尝试,那老师还是足够的,赵括不只是秦国的武成侯,他还是杂家马服派的创立者,他的徒子徒孙遍布各地,赵括只要开口,就能得到足够的老师...而教材的问题,当初李斯所书写的启蒙教材,还是可以应用的,除却这些之外,赵括还需要不同课程的教材。
  语文的教材当然也不能只是启蒙教材这么简单,赵括只能是回忆着,又编写了几个简单的小故事,作为孩子们最初能接触的故事,他所写的都是些宣扬道德的故事,正好,编小故事并不是难事,而韩非就很会编故事,这是华夏寓言之王,而数学课程嘛,赵括看向了张苍。
  这些时日里在我家看了这么久的书,也该报答一下了。
  张苍就被赵括抓起来编写教材,不得不说,他这些年读的书还没有白费,张苍在明白赵括的用意之后,按着赵括所说的,完成了两套适合初学者的数学教材,只用了不到两天,这位华夏数学家,还是有些东西的。因为小学的学制被定为两年,故而所需要的教材当然也就是两套,可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
  对这些孩子们的教育,应当就是在认字,算数,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赵括在心里想着,忽然,他又下意识的想到了新的东西,应当加上卫生教育,体育大概是不用教的,毕竟这些孩子们长期都在耕地里帮着父母,说他们疏于锻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有些时候也可以组织运动会,进行个比赛之类的。
  主要还是这个卫生健康教育,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睛,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这些简单的知识反而能起到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赵括整日都在府里忙碌,张苍也无法安心看书,只能是跟在他身边,帮助他,从前担任过学室祭祀的成蟜,此刻也是回来帮助赵括。
  坐在内室里,三个人就跟着教材,老师等问题展开辩论,或者就是埋头书写,谈论课程的安排,以及休息时间,学田等事务。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赵括所需要的小学也正式在咸阳动工完成,他将原先的别院按着自己记忆里的模样改成了学校,甚至在学校完工之后,赵括还忍不住的拿出纸笔,当场书写了一个学海无涯的字样,挂在了墙壁上。就在赵括非常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老朋友找到了他。
  老朋友是农家的展,展看起来岁数极大,其实只是因为在耕地里风吹日晒,实际上,他只是比赵括年长几岁而已,这些时日里,展一直都在忙着选种育种,秦国对各地的征服,让展也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志向。赵括真的是很敬重这些人,这些人四处奔波,所想要的只是让农民有更好的收成,让天下人不会饿死。
  展看起来还是很硬朗,这些年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的刻痕,这让他愈发的消瘦,可那消瘦的身体,却显得那么精干,展眯着双眼,脸上永远带着一种属于老农的憨厚与狡猾,“我刚刚从魏地回来...天下最肥沃的耕地,都聚集在河水两岸,近七成的农民都生活在河水边上..我终于明白郑国为什么那么急着要在河水沿岸动土了...”
  赵括认真的听着展说起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两人又谈论起了燕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华夏在经历了早期的原始刀耕火种状态后,到如今是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当然是井田制的消亡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土地私有增加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加上铁器的发展,农具更新,而水利工程也出现在各地。
  魏国的漳水渠,秦国的郑国渠,都江堰...五谷的概念正式出现,专门研究农业的农家发现,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给庄稼施肥可以增加产量,耕作要深耕,要碎土,要除草。周时起亩作垄技术又在此刻得到了发展,农家根据这办法,制定了在高旱田里将庄稼种植在垄沟里以防旱,在低温田里将庄稼种在垄青里纺涝的耕作办法。
  这让这个时代出现了连种,复种等高级的耕作方式。除却在耕作,在园林,畜牧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甚至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畜牧法。
  展今天找到赵括,当然不是为了跟他炫耀这些时日里农家所取得的成果,他找到赵括,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编写农书....农家是有自己的书,唤作《神农》,这是农家的先贤许行所编写的,许行跟孟子在同一个时代,离现在不算遥远,跟庞公或许是一个时代的。
  他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从孟子骂他南蛮大概能知道他是楚国人...他以农事为主业,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他还意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作用,并对物价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认识。他的《神农》也成为了农家的主要书籍。
  可问题是,《神农》是政治类书籍,是许行假借神农来劝说君王该如何行事的书籍,并非是一本农业技术类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展,就是许行的徒孙。展想要编写一本关于农业技术的科普书,展种地和钻研是可以的,可是写书并非是他的强项,他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理论简单的书写出来。
  他就想到了自己还有一个非常擅长写书的朋友,就来到了赵括的身边向他求助。
  学校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在耕作面前,学校的事情就可以暂时放下了,因为如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有一本书可以阐述各种农业耕作技术,秦国那些官吏们为了大比绝对会在治下全力的推广...这是很好的事情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赵括毫不犹豫,即刻答应帮忙。
  “您若是忙着编农书,那官学的事情怎么办呢?我们得抓紧时间召足够的祭酒啊...”,张苍有些困惑的问道。
  赵括看向了他,眯着双眼。
  “苍,我听闻,能者多劳啊!”
  “嗯????”


第四百四十二章 问农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赵括也从当初的不事农桑,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了一位老农,他懂得很多的耕作办法,能一眼辨认出不同的粮种,虽然不及展,可是赵括拥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选种育种,建立种子田,施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
  增加粮食的品种之类,这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西晋,赵括让这项技术提前了数百年,而赵括在农业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选种和育种。赵括在农业领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广冬麦,完成了当下尚未成型的轮作复种技术...跟展坐在一起,两人从最基本的农业知识进行谈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大概是西汉的氾胜之所汇总的《氾胜之书》,而在他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出现,而氾胜之这个人又是在西汉晚期,距离现在还是非常的遥远。展若是能编写出一部农书,绝对是能超越《氾胜之书》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却不太会说。
  赵括刚好跟他相反,能说却不如他能做,两人互补。
  从耕田开始书写,从如何改变土质,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阐述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耕作体系。两个人还常常召集农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写出了不同的版本,因为在不同的耕地环境里,耕作技术是不同的。赵括跟展这么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两人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农书,同时,赵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谈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赵括与展之间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当然,这纯粹是技术上的争议,赵括认为耕犁的作用是翻土,灭茬,压草,而展认为耕犁只是用以破土松土,而其余的事情则是要借助不同的农具。
  两个人亲自来到耕地,查看耕犁,并且按着两个人的说法来进行耕作,纯粹的耕犁来完成多项工作和分开工具来进行,到最后,赵括惨败,展说的没错,耕犁并不能取代其余农具来完成多项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并不是很出众,这跟赵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不知思索着什么,走进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内,赵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来见展,展有些困惑,按理来说,赵括不是如此小气的人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如此等候了几天,展终于忍不住的走进工坊里,正要跟赵括说道说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湿透的赵括,赵括已经上了年纪,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粗壮,让人敬畏。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