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赵括并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无端的为自己担心,正好在这里的事情也差不多办完了,其余的就可以交给地方官吏,故而他就这样离开了。
  赵括这次忽然病倒,的确是吓到了不少的人,赵括坐在马车上,看着沿路那些准备耕作的百姓,不急不慢的朝着咸阳赶去。
  秦王政十七年,历史上的这一年,秦国正式灭亡了韩国,从而拉开灭亡六国的序幕,而在如今,秦国都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幸存的国家也只剩下了楚国和齐国。赵括的马车来到咸阳的时候,是赵康来迎接他的,赵康看起来也非常的担心,看着父亲有些清瘦的模样,他心里实在是有些担心。
  赵括病倒的事情,只有嬴政和赵康知情,其余人都不知道,这也是好事。
  “燕地的平定比预料的还要快,没想到,燕国的百姓并没有想要抵抗秦国的想法,各地都迅速平定,当地有很多人愿意担任官吏。故而大王正在考虑对楚国用兵的事情,缭等将军执意要您回来,然后再来商谈。”,赵康说起了国内的事情,秦人本来以为,安抚燕地,安排官吏等事情需要个几年的时间。
  没有想到,燕国本身的行为不得民心,加上燕王给他们培养出的官吏,这里的安抚工作非常的顺利。上年的耕作也很顺利,那些从燕国招来的官吏还都挺好用的,秦国应当好好感谢燕王。而这就使得秦国将注意力放在了南边的大国,楚国的身上。楚国向来是一个强国。
  这些年来,他也给秦国带来了不少麻烦,疆域辽阔,人口又多,想要灭亡楚国,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上赵括先前的威慑,使得楚国危机感爆棚,项燕不断的操练军队,整个楚国都在不断的增强军事力量,秦王不想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准备迅速的灭亡他们。


第四百三十四章 从不曾灭亡的六国
  咸阳王宫已经很久经历过翻新和扩建了,一如当年昭襄王时的那样。群臣常常上谏,认为如今的秦王宫实在不能体现出秦王如今的威严,他们请求秦王按着最高的规格来修建王宫,最好是能按着六国王宫的样式,重新打造一处王宫,来彰显秦国实现大一统的功绩。
  说实话,秦王宫最近的一次翻修是在昭襄王时期,距今也过去了几十年,秦王宫并不奢华,远不如赵国的邯郸王宫,群臣当然不能容忍这一点,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当然王宫也要符合秦国的地位,难道完成大一统之后,新的天子就要住在这样简陋的王宫里嘛?
  秦国肯定是要准备修建天子王宫的,而大一统越来越近,若是不早些准备,只怕是会来不及。至于修建王宫的钱财之类,群臣也不担心,秦国现在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充足的,完全可以进行修建。群臣纷纷上奏,李斯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同意,韩非是反对的,他觉得这样劳民伤财是不该的。
  群臣的连番上谏,让嬴政都有些意动。
  嬴政是要创下不世之功的,他要完成谁都不曾完成的壮举,他也喜欢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
  当赵括返回咸阳的时候,就有大臣前来找赵括,拜见赵括之后,方才认真的说道:“我听闻,才能低下的人可以用一个鼎来吃饭,像个普通人那样的可以用三个鼎来吃饭,而做王的可以用七个鼎来吃饭,像您这样天下仰望的大贤则是可以用九个鼎来吃饭,这就是上下有序的礼仪啊。”
  “如今大王灭亡三晋,讨伐匈奴,擒杀东胡,立下的功劳是让天下人都折服的,可是他的住处却配不上他的地位,请您劝说他,让他修建天子的王宫。”
  不远处的赵康差点笑出声来,这人还是有勇气啊,找父亲来谈给兄长修建王宫?
  果然,如赵康所想的那样,赵括非常的生气,他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我当初跟着我的两位门客前往邯郸拜见信陵君,道路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他的父亲,急匆匆的路过,没有向我行礼。我急忙说:戈,停车。我将他们送到了城里,脱下我的外衣来送给他,拿出吃的作为他们的口粮。”
  “在回去的道路上,我看到一位身着锦绣的富商,他催促着自己的雇农为他搬运货物,辱骂他们,鞭打他们,他看到我,急忙露出笑容,用夸张的礼仪来拜见我,我却训斥他为人要和善,不能肆意打骂别人,转过头来离开。”
  “我的门客狄说:您善待贫苦的人,却厌恶富贵的人。”
  “他说的不对,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能孝顺的对待父母的人可以得到一个乡的人的尊重,能保卫国家杀死来犯敌人的人,可以得到一个县的尊重,而平定战乱,让天下人衣食无忧的人,却可以得到全天下的尊重。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是看他吃饭用几个鼎,不是看他的财富,不是看他对你的态度,而是看他的品行。”
  “尊贵的人因为他那高贵的道德而值得尊重。”
  “您如今给我说修建王宫的事情,王宫破旧,的确应该修建,可是为了彰显君王的地位,就要大兴土木,天下还没有太平的时候,就让数十万百姓来到咸阳给君王修建宫殿,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这是彰显君王的地位,还是彰显君王的愚蠢呢?君王之所以能彰显地位,是因为他的国家强大,燕丹这样的人可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嘛?”
  “为了彰显地位而削弱国家的实力,等到秦国变成了燕国那样,您可以带着大王逃到朝鲜来彰显他的地位!”
  赵括的话说的当真一点都不客气,那一刻,前来劝说赵括的大臣急忙站起身来,面色羞红,他用衣袖遮挡着脸,不敢再看赵括的脸,转身逃离了这里。
  后世的中学生又多了一篇全文背诵,而咸阳内的修建新王宫的言论却在那一刻停息,没有人再敢这样说。
  赵括整日都在家里,陪伴着艺,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偶尔会去找吕不韦,两人一同来讨论制度过渡的问题,两人都已经看出,统一已经是不遥远的了,而大一统后,秦国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对民众操练是否要停止,军功的获取途径该是什么,是否要建立一系列的救济制度。
  赵括想要将秦国从斯巴达式的古典军国主义道路拉出来,西汉成为了赵括最好的参照物,西汉同样也是一样的制度和道路,他们同样施行军功制,同样拥有爵位,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西汉初的民间氛围是相当宽松的,任由百姓们自己发展,如此修养了一段时期后,西汉又完成了几项很重要的改革,终于积蓄起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赵括可以参照的东西有很多,后来的几个朝代,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只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要做出改变的,例如后世的科举制,如今的学室,其实就有点科举的味道,通过律法考试来担任基层官吏,不同的是,秦国的学室仅限基层,你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担任县令。
  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爵位,没有相应的爵位,就是做不了这个官。
  而在秦国境内,认字的人并不多,科举制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可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科举制算是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赵括很早就曾提出科举制,当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没有办法通过战争来获得一大批官吏的时候,科举制就能用上了。将科举制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倒是能实现一些。
  等到战争结束,赵括肯定是要将这个国家转变为正常的国家,而不是保持着军队的样子,要将耕战体系改成战耕分离体系,赵括脑海里的想法很多,吕不韦正好这些年里也是在想着制度过渡,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语。吕不韦长期担任国相,比起赵括,他更清楚秦国如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赵括每天到家都比较晚,而艺也总是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回来...扶苏的学业渐渐变得繁重,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他心里充满了无数个困惑,总是希望凑到赵括的面前,赵括则是微笑着解答他的困惑,赵括给他讲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而比起赵括,艺就更加偏爱扶苏了。
  扶苏很喜欢待在赵括这里,不愿意回家。
  燕国平定,灭亡楚国的想法,也在咸阳愈发的盛行。
  坐在赵括的府邸里,启看起来有些憔悴,他是很憔悴,最近这段时间,他常常会跑来拜见赵括,见到赵括之后,他什么也不说,就只是坐着。启从小被丢弃在秦国,没有享受过任何父爱。赵括对他非常的亲近,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艺笑呵呵的拿出饭菜来,放在两人的面前,两人跪坐着,吃了起来。
  “武成侯...赵国灭亡的时候,您心痛嘛?”
  启忽然问道,艺一愣,继续低头吃着饭,赵括却放下了手中的饭菜,他似乎看明白了些什么,他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不,我并不难过..”
  “可是从此天下就没有赵人了...”
  “怎么会呢?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民族认同和区域文化的问题了...”,赵括顿了顿,方才说道:“天下一统,天下都是秦人?不,天下都是华夏人,这个华夏,就是我们的共性,作为楚人的民族不再,取代他的是一个统一民族,华夏民族。楚人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出现,可是楚文化一定会在区域内继续繁衍。”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