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他发现有人在研究司南,司南就是指南针的前身,同样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邯郸马服山....嗯,这是赵括老乡,根据猜测,邯郸人接触了磁山的磁铁矿后做出了这样的发明,而研究他的人,居然想要做出一个可以指向北方,东方,西方的司南...赵括觉得这就很没必要了...
赵括无奈的给他们解释了所谓磁力的原理,墨家弟子们当然是很快就记录了下来。
只有赵康,眯着双眼,笑着说道:“这东西在草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是啊,草原和海洋,都是他发挥作用的地方...”,赵括说着。
说起海洋,就不得不提墨家正在钻研的船只,如今的船只技术是非常落后的,落后到这些船只不能出海,也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海战水战,只能是作为运输粮食的存在...赵括对船只一窍不通,在这方面还真的是贡献不出什么来。不过,对这些想要造船的墨家弟子,他还是由心的夸赞。
从陆地探索到海洋,再到太空,这是趋势。
赵括带着赵康离开了这里,赵康一路上还是在说着骑兵三件套,他觉得如果能做出来,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那么接下来秦国所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培养战马...父子两人返回家里,刚刚打开了门,就看到一个“陌生人”站在院落里,赵康一愣,仔细大量了片刻,方才叫道:“成蟜!”
成蟜转过身来,他穿着很朴素的衣裳,脸色沧桑,再也没有从前的稚嫩,变化巨大,他离开咸阳那么多年,终于是回来了,成蟜认真的朝着赵括行礼拜见,赵括心里激动,有些说不出话来,拉着成蟜坐了下来。
“我看到了很多,这一路上,我真的看到了很多...”,成蟜摇着头,说起了自己这一路上所看到的那些,各地的情况还是不太乐观,百姓们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从刚刚长身体的孩子,到年迈的老人,到妇女,都需要不断的参与劳作。成蟜说道:“虽然兄长没有再组织徭役,税赋比以前要低,可是百姓们想要吃饱还是不容易...”
“因为货币的原因,新的那几个郡,有很多百姓都失去了积蓄,市场混乱...”
“盗贼,盗贼实在是太多了。”
“地方官吏根本听不懂百姓们在说什么,无法交流..”
“邯郸地动山摇,毁掉了很多的民居,压死了不少的百姓,这引发了混乱,赵人觉得这是先祖的愤怒...”
赵括安静的听着成蟜讲述地方的情况,时不时点着头,神色看起来有些黯然,赵康有些生气,刚刚见面,就说点好听的呗,你非得讲这些...当成蟜说完后,赵括长叹了一声,说道:“都会好起来的,这些问题,都要去解决...等到内部战争结束,秦国就可以全力的处置内部的政务...你的确是成长了很多啊。”
“父亲,我这次回来,是为了劝说兄长...为了竞争,地方官吏们逼迫百姓,全力提高自己的政绩,弄得百姓疲惫不堪...这样的竞争是好事,可也会造成官吏们为了保住自己,为了得到更好的爵位而压榨治下的失事情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逼迫年老者参与劳作,累杀百姓,这样的事情我看到了很多,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啊。”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
“当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赵括如此开口问道,成蟜思索了片刻,回答道:“丰衣足食。”
赵括有些惊讶,他看着面前的成蟜,点着头说道:“你说的对...在长期的战乱下,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他们吃饱饭,有抵御寒冷的衣服...至于你说要劝说政,我觉得你还是要再等等,等到天下统一,没有战争,这个时候才是可以施行宽松的治理氛围....”
“战争一天没有结束,这个伤口就一天不能触碰,你觉得秦国内部的竞争是小事,其实这种竞争所涉及的东西很多,从根本的军功制度到官吏的提拔,不能轻易的做出改变...”,赵括认真的说着,比起从前年轻冲动的自己,赵括这些年里也是成长了很多,做起事情来,所要考虑的也就更多了。
成蟜笑了笑,他说道:“我知道,我也只是想要让兄长知道地方上的情况...”
成蟜回来,对赵括一家人而言,是天大的好事,成蟜在赵括这里长大,也早已成为了这个家的一员,艺和赵括都将他当作亲生儿子那样看待,艺还常常念叨。对于成蟜而言,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后,再次回到熟悉的家里,他终于能卸下一身的疲惫,身心轻松..成蟜抱着赵修,任由赵修揪着自己的胡须,忍不住的大笑着。
“康,修跟你年幼时简直一模一样,这脸...这眉毛,但凡他性格跟你有半成相似,你就有的受了!”,成蟜笑着说道,赵康宠溺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有些傲然的说道:“你放心吧,我巴不得他随我呢!我反正不会打骂,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赵括冷笑着,看着一旁的艺,“你给我找个笔来,我要把这些记下来...”
成蟜这一回来,瞬间就多了一个犹女,一个犹子,而艺开始询问他是否有心里人,催促他早些成家...一家人终于团聚,几乎所有人都到场了。兄弟几个聚在一起,就连启也过来了,启这些年里一直都在担任典客,就是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也就是境内的胡人问题,哦,对,境内的不能算是胡人,是负责秦国内部的少民事务。
上次出征塞外,就有不少的边塞秦人立下大功,而对他们的赏赐与其他地区不太一样,他们不需要耕地,他们需要牲畜等,正好这次的战争斩获了不少的牛羊马匹,足以用来赏赐他们的功劳,启做的还很不错,巴蜀,北地等地的秦人对启还是非常尊敬的,认为他是一个公正的人。
又是一个瓜果飘香,粮食丰收的收获季节。
众人吃着瓜果,艺,善,茗,韵几个人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而嬴政他们则是在聊着些家国大事...赵括坐在上位,吃下了一颗很是香甜的桃,又拿起了一颗枣,赵括沉默了片刻,若是母亲还在,她该多开心啊。
在两次战役结束之后,秦国再次进入一段时间的修养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郑国所修建的六辅渠正式完工,郑国将原来的计划扩展,用新渠将郑国渠所不能覆盖的南部地区全部灌溉...郑国看起来还是有些蠢蠢欲动,在他看来,关中地区其实还可以再挖掘两条水渠,只是秦王没有答应他。
国内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能解决,目前肯定是不能急着再发动徭役来修建水渠的,如此,秦国就拥有了三条渠道,只是范围仅限在巴蜀和关中地区,可也算是解决了大部分的粮食问题...秦国目前的情况,是还在不断发展的上升阶段,并没有遇到土地问题,没有遇到垄断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国家。
可主要的矛盾来自于六国,秦国这些年都是在慢慢的扩张领土,一步一步的蚕食,加上地方的百姓尚且没有太大的国家认同感,使得秦国在这过程里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可是在赵括主张尽快统一之后,秦国瞬间灭亡了三晋,吃的有点多了,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官吏短缺,市场崩溃,盗贼四起,可这些对秦国而言,也绝对不是大事,官吏短缺可以通过各地的学室来慢慢的培养,秦国目前在三晋地区设立学室,并且开始推广律法,要求地方百姓们学习法律,只要能学会法律,就能参与考核,通过后成为秦国的官吏..而官吏只要到位,货币市场,盗贼游侠,都是可以解决的。
秦国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秦王并不担心,可他还是下定决心要更好的消化这些地区。
秦王派往各地的太守,基本都可以算的上是能臣了,秦王又让李斯来亲自负责指导这些太守们来更好的完成工作。最先就是登记户口,衡量土地,各地的官吏们开始了人口普查,土地测量,这些事情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随后才是重新分发土地,督促百姓们劳作,开垦之类的工作。
这一年,秦王赏赐了南郡太守辛梧,并且要求各地的官吏们行仁义之风,善待治下百姓,推广道德教化...秦国的群臣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仁义道德,这是很好的东西,可是秦国官吏的眼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冷冰冰的律法,道德教化之类都是儒家挂在嘴边的,他们向来不以为然。
面对秦王的命令,他们还是无奈的执行。
辛梧的上书被分发到各地的官吏手里,这上书就是告诉官吏们该如何“仁义治政”的,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如何在民间推广道德,优先收取有道德的人进入学室,给那些敬业的人,乡野里有名望的人,对孝顺父母的人,给与物质上的奖赏。
其实赵括一直都在思索为什么汉朝与秦朝的区别,两者的优劣,在成蟜说出地方的问题后,赵括再次动笔,这一次,他写了很久很久,赵括所写的文章,是关于秦国最大问题的,关于汉朝为什么能继承秦国的制度而不早亡,是有着很多说法的,可是亲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赵括,却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