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韩四当官 [校对全本] (卓牧闲)


  “找他自然不行,要是传出去那又成仗势欺人了。”文丰放下茶杯,想想又问道:“韩老弟,这两天你有没有托人去问问,他为何要揪着你不放?”
  “实不相瞒,我没托人去问,不过有朋友帮着去打听过。”
  “你那位朋友有没有打听到什么?”
  韩秀峰苦笑道:“说出来大人一定会觉得好笑,他之所以弹劾我,一是因为新官上任总得闹出点动静,毕竟对他们这些御史言官而言,得罪人不怕,怕的是没名声;二是他穷困潦倒这些年,不赶席、不宴客,跟翰林院的同僚都不怎么走动,在京里几乎没朋友,我韩秀峰很可能是他这些年所见过的最大的官,他不弹劾我弹劾谁?”
  “见过你,认得你,就弹劾你,这是什么道理!”文丰被搞得哭笑不得。
  “他倒是想弹劾别人,可他不熟悉!就算风闻奏事,总得有风可捕、有影可捉!相比之下,弹劾我则容易多了,他不光晓得我在南苑疏浚河道海子,还晓得南苑郎中王千里曾是我的旧部,甚至晓得南苑苑丞丁柱不但跟我是同乡,也是我韩秀峰的妹夫。”
  “看来老弟是命犯小人。”
  “在咱们看来他是十足小人,可在他看来,这是公私分明。甚至在他眼里,我韩秀峰就是个大贪官。”
  “像他那样的穷鬼,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文丰放下茶杯,又义愤填膺地说:“韩老弟,我敢打赌,别看他现在装腔作势,搞得跟他的名字似的一身浩然正气,可用不了多久,该收不该收的他会照单全收,甚至会变本加厉的收。之前骂别人贪,那是因为他自个儿就算想贪也没得贪!”
  “大人所言极是,仔细想想还真有这可能。”
  “不是可能,是一定会。”文丰拍拍大腿,想想又问道:“韩老弟,前儿下午皇上不是召见过你吗,皇上有没有说什么?”
  “皇上什么也没说,徐浩然上的那两道折子应该是被留中了。不过皇上虽没说什么,但咱们可不能什么也不做。”
  “这么说老弟上请罪折了?”
  “上了,自请处分,恳请皇上将我交部议处,并请皇上将南苑郎中王千里,苑丞丁柱、余铁锁等人革职。”
  “皇上恩准了吗?”
  “皇上现在哪顾得上这些,正为换约的事烦心呢。”
  文丰过来真正想打听的就是这个,禁不住问:“韩老弟,俄罗斯使臣已来京,英、佛等夷使臣什么时候来?”
  想到庆贤在信中说过,眼前这位跟他家有些渊源,韩秀峰觉得没必要跟他隐瞒,忧心忡忡地说:“据秀峰所知,英佛两夷不但派使臣来了,而且派来了大小二十余只炮舰兵船,算算日子,这两日便能抵天津。”
  “大小二十余只炮舰兵船,那有多少兵?”
  “两千多。”
  “两千兵还好,可不能再多了。”文丰稍稍松下口气,又紧盯着韩秀峰问:“那皇上究竟是何意,打不打算让英佛二夷使臣来京?”
  这个问题真把韩秀峰给问住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干脆翻出公文,苦笑着念道:“三月二十九日,皇上谕令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直隶总督恒福等,如夷船竟驶至天津海口,派委明干之员,迎到拦江沙外,与之理论,告以此间总听候上海消息。”
  “万一西夷不听理论呢?”文丰追问道。
  “皇上说了,万一西夷不听理论,该委员即告以回明地方官代为请旨,令该夷在彼听候。”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念道:“四月十四日,皇上密谕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直隶总督恒福等,‘夷船如至海口,先行派员晓谕,如有旨准其进京换约,即令其在拦江沙外停泊,用内地船只渡入内河,由北塘登陆到京,仍由水路至通。
  五月二十日,皇上密谕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直隶总督恒福等,‘如果夷酋到津,直隶总督告以额尔金在上海曾有照会,留桂良等在南等候,俟伊回南议事,此时改换夷酋来,自当静候桂良等回至天津,再与商办一切。”
  见文丰若有所思,韩秀峰又念道:“前儿上午的谕旨是,若英使至天津,派员晓谕令其停泊在拦江沙外,告以桂良等已由上海启程,不日到津,即可会商一切。如该夷请另派员前往,可告以各国和约,皆系桂良等经手办理,他人不能知悉。”
  文丰听得暗暗心惊,楞了好一会儿才起身道:“明白了,谢老弟提点,也请老弟放心,这些事我左耳进右耳出,绝不会泄露半句。”
  “大人这是说哪里话,大人您是秀峰的上司!”
  “在外人面前老朽是老弟的上司,但在这儿不是。”文丰当年不但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甚至跟庆贤他阿玛一起跟洋人打过交道,并非朝堂上的那些迂腐之辈,是越想越担心,竟喃喃地说:“是战是和,举棋不定,再这么下去,搞不好去年之事又会重演。”
  韩秀峰这两天也在寻思这个问题,想到僧格林沁那个倔脾气,沉吟道:“应该不会,毕竟僧王不是谭廷襄,也不是桂良,当断的时候他会断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海口形势瞬息万变,要是洋人蛮横无理骤然起衅,他就算想请旨也来不及。”
  “可这仗能打赢吗?”
  “英佛二夷这次只派来两千多兵,可见有多目中无人。古人云骄兵必败,何况朝廷为此准备了近一年,所以我琢磨着应该有五六成胜算的。只是……只是……只是这次能胜,不等于下次依然能胜。”
  “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怎么过眼前这一关。”
  “大人说得是。”
  文丰打听到想知道的,觉得不宜在此久留,干脆起身道:“韩老弟,老朽跟外头的那些郎中主事早交代过,你在这儿缺什么尽管跟他们开口。”
  韩秀峰连忙躬身道:“谢大人关照。”
  “那老朽先走一步。”
  “秀峰恭送大人。”
  “别送了,留步。”
  韩秀峰刚把文丰送出门,大头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一见着他就大呼小叫道:“四哥,皇上让我来喊你,郑亲王和肃顺大人也在,一定是有要事跟你商量。”
  “知道了,我先进去关下门。”
  “快点啊,我在门口等你。”


第七百二十三章 京城更要紧!
  跟着大头赶到勤政殿,见皇上、郑亲王端华和肃顺心事重重,韩秀峰意识到一定是英佛二夷换约的事。
  正准备掸掸马蹄袖磕拜,皇上便冷冷地说:“别跪了,先瞧瞧天津的奏报。”
  见肃顺递来一道折子,韩秀峰连忙道:“臣遵旨。”
  打开折子一看,果然是英、佛两国的兵船到了,但换约的使臣并没到,统兵夷酋的名字也不晓得是谁翻译的,竟叫啥子何伯。
  何伯见海口两岸原本已被平毁的炮台,不但又建起来了,而且建得高大结实,海口水面也用几道铁链拦住了,堪称戒备森严,竟差人上岸递交了一份措辞极为无礼的照会,要求天津道赶紧撤去拦河设施,并撤走炮台上的“乡勇”,否则他们将自行“拔除”。
  韩秀峰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郑亲王端华便低声问:“韩老弟,你不止一次去过天津,对炮台上的事了如指掌,本王想问问为何驻守炮台的是乡勇,竟不是官军。”
  “禀王爷,据下官所知,驻守炮台的全是官军,并非乡勇,只不过他们穿的是乡勇的衣裳。”
  “这个僧格林沁,这么大事居然不奏报。”
  让官兵换上乡勇衣裳麻痹洋人而已,实在算不上啥子大事,韩秀峰正无言以对,咸丰突然问道:“韩爱卿,僧格林沁和恒福在奏报上说,拢共来了大小二十余只炮船,兵不过三千。你既领过兵打过仗,又熟悉海防,你估摸着真要是开打,这仗咱们能不能赢?”
  “禀皇上,臣最后一次去大沽口是一个月前,仅上个月二十三、二十七和二十九这三天,僧王就亲自坐镇炮台,督饬两岸守台将士演练过三次炮战,以顺流放下的沙船为靶,头一次共放一十九炮,中准两炮;第二次共放二十八炮,中准三炮;第三次共放三十一炮,中准四炮。”
  “施放那么多炮,才中准几炮?”咸丰下意识问。
  韩秀峰急忙解释道:“禀皇上,炮轰江面上的船只本就很难中准,就算西夷的炮手上岸施放也一样,臣以为这个准头已经很高了,一轮炮打出去能中准两三炮实属不易。”
  “照爱卿这么说,他们的炮打得挺准?”
  “皇上明鉴。”韩秀峰想了想,又躬身道:“僧王赏罚分明,每次演练,其中准之炮的瞄准手和发火手,皆赏纹银一两,该炮其余炮手赏钱一串。也正因为赏罚分明,守台将士士气高昂,而这一切皆臣亲眼所见。”
  “如此说来,真要是开打,这一仗能赢?”
  “僧王乃沙场老将,臣以为真要是开打,这一仗咱们少说也有七八成胜算。”
  听韩秀峰这一说,咸丰的心情好多了,可想到西夷这次只来了二十余只炮船,只来了不到三千兵,又面无表情地说:“开仗容易,息兵难。能不开仗还是不开仗的好,总要以息兵为要。”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