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民跟随大顺军跋山涉水,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回来,重新过上太平清时的日子。”
“……这是南阳公留给孤的遗泽吗?”
李来亨心下一叹,兴亡百姓苦的道理,好像不需要他多言了。罗汝才那么短暂的治政,却给陕西百姓留下如此深的印象,甚至就连杜崇礼这种首鼠两端的文士,都对他颇为敬佩。
如果自己更加谨慎一些,提防好杨承祖等叛贼,现在天下的形势,实在会好太多……
但那距离大顺内部的定于一尊,又是不是会更加遥远了呢?
李来亨又看向王永强、孙守法两员秦军降将,问道:
“二位将军皆秦人,愿意跟孤走吗?”
孙守法没有太多其他想法,直言:“臣不是陕北人,是临潼人,殿下也要舍弃临潼吗?”
王永强是延安人,则没有多言,只是看着李来亨不说话。
“……”
李来亨沉默一段时间后,才在两员秦军降将的逼视下,开口回答说:
“贺珍在汉中已破西明军,汉中无碍,则可以效仿诸葛亮,自汉中经营陇西之地。商洛山是顺军老本兵曾经横行过的地方,地理人情都十分熟悉。孤准备屯兵武关以经营商洛山,屯兵潼关以经营华山。
以陇西、汉中、华山、商洛为据点,进而经营关中,使得清军不能自安于陕。估计不长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打回陕西。”
李来亨并没有打算将西北之地完全让给清军,特别是在凤翔以西的地区,现在虽然陷入了军阀割据、乡团处处暴起的混乱局面,但李来亨估计应该也还有不少州县和守军效忠大顺。
张献忠在汉中战败后,短时间内还不会立即发动第二次进攻。
所以李来亨才决定派遣米剌印前往陇西,联络收集当地剩下的大顺守军,恢复力量,以图收复关中。
一旦战局不利的时候,米剌印还可以和汉中的贺珍同气连枝,不至于退无可退。汉中则同郧阳接壤,有着湖广大后方的全力支持,本身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不至于被清军很快威胁。
而关中的东面,潼关和武关自古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只是火药兵器兴起以后,按照民国时期的军事理论总结,在重型火炮的面前,难以挖掘重壕、守军缺乏射界的潼关一带,反而已经从易守难攻变成易攻难守的形势了。
这也是后世历史中,李自成在潼关大战时为什么不守关城,而急于主动进攻多铎大军的一大原因。
所以李来亨并不打算独守两座关城,而是以关城为底线,进营华山、商洛山,发挥顺军善于山地活动,而东虏不习惯秦岭地形的特点,扬长避短,与鞑子作战。
孙守法当即就表示,愿意带兵屯于潼关、华山一带防守清军,并随时做好杀回长安的准备。王永强则仔细观察着李来亨的脸色以后,才说:
“一切惟上是从。”
李来亨最后望向袁宗第,袁宗第听完李来亨这一番话以后,心中的不满已经被消解不少。但他还是有些勉强,只是稍微点了一下头,不带一丝温言的说:
“陕西丢失,太原一路就十分危险了。”
的确,李来亨让出陕北一线以后,清军大可以从平阳渡河,直接切断太原的后路。这样还在太原坚守的田见秀,就将面临被清军四面合围的巨大威胁。
由于李过在大名府没有和田见秀、张鼐、牛金星等人通气,便单方面号称监国的这件事,已经让袁宗第感觉,田见秀一派人和李过一派人的矛盾,似乎正在往一种更加尖锐的方向发展。
这是袁宗第极不愿意见到的情况,他虽然是田见秀多年来的副手,二人感情极深,可袁宗第与李过同样有着十多年交情,同样是老朋友,李过、田见秀两人的性格都以宽厚仁和为主,怎么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尖锐的地步呢?
在袁宗第看来,这其中必然就是李来亨的挑唆,产生了特别恶劣的影响。
当然在李来亨自己看来,这分明是牛金星到处上蹿下跳才导致出来的问题。
袁宗第现在的不满,便集中在这一点上。
他心里多多少少会认为,李来亨这样让出陕西给清军,到底是以退为进的大战略,还是为了给田见秀、牛金星来一招釜底抽薪呢?
袁宗第不愿意以如此恶意猜度李来亨这个年轻人,他想像李来亨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至于拥有如此深沉的心计。
但现在的局面,却又的确是太原十分危险了。
李来亨则指着东面的黄河说:
“太原本来有三道藩篱,第一道是大同,第二道是雁门,第三道是太原城北的天门关。现在太原三道藩篱早已完全丢失,清军全据三道关卡,进可攻、退可守,反而是守军陷入被动。
从太原往南一些,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一线,也全都无险可守。我们即便出援太原,也会在这一线上遭到清军的肆意进攻,守军反而陷入易于遭到攻击局势里。
只有冷泉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扼守吕梁山和太岳山的出口,从地理形势上来说,是比现在藩篱已经尽失的太原,更稳妥的一处防线。”
袁宗第听完这话,已经完全明白了李来亨的用意,他怒不可遏道:
“先退延绥,再退陕西,现在你又想退太原了吗?一退再退,我们还打个什么仗!”
李来亨默然以对。
“大顺军调整防线和态势,势在必行。获鹿之败,已经伤筋动骨,现在必须先遏制清军兵锋,才能谈及反攻之事。仓促反击,只是徒丧战机。”
袁宗第大顺军五营主帅之一,资望、经验都十分过人。后世历史中,就是他主导了那场最后决定了大顺命运的怀庆反击战。
怀庆反击战虽然取得了击毙清军总兵金玉和、歼灭大批蒙古八旗兵的胜利,可也因此改变了清军的战略规划,将原本两个拳头打人、相互不能呼应的阿济格、多铎二军,都吸引到了陕西,最终造成了李自成进退两难的困局。
至少在李来亨看来,现在不是和清军再度决战的好机会,大顺还需要更多休整和调整的时间。
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
自从李来亨夺取山东以来,大顺军在山东一带的根基渐渐稳固,虽然豪格南下时豪绅叛降不定,多有望风迎降者,可是也有许多地方上的绿林豪杰,即便在满洲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依旧打出顺军旗号、永昌年号,在满家洞、傅家楼等地聚集义兵,主动出击袭扰清军南下队伍。
本来在山东,李来亨就已经派遣了漕运经略使谷可成、山东节度使马宝、山东招讨使许都代为经营,他犹嫌兵力不足以抗衡豪格大军,因此在开封和郭君镇商议以后,又命郭君镇以齐鲁道行军副总理的名义前往山东,统一指挥各部,对豪格所部清军东路兵马展开反击。
顺军前后抵达山东的援军,再加上山东本有的守兵,此时兵力亦达到六万人左右,相比豪格东路军的八万兵马,虽然稍少一些,但是差距已经不大。
而且许都着力招揽山东地方豪杰,仅满家洞和傅家楼两处,就收取了民兵达三四万人之多。
这些豪杰武装,虽然缺乏野战能力,但是守城足可一用。何况还可以利用他们来对付那些投降清军的豪绅武装,此外绿林民兵们到处活跃早清军的后方,劫取兵粮、杀散官差乡团,同样能够对阻滞豪格南下打通漕运,起到巨大作用。
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在许都的经营之下,豪杰四起,犹如星火燎原之势,已经遍布东西六府,不可抑制。
在青州府一带,通往益都的小道上,有位秀气文雅的青衫少年,名叫温青青,唇上只有点点绒毛,虽然作男装打扮,但细看也可以看出她实是一个女子。
温青青是浙江石梁人,她是浙江本地的豪富之家出身,但早听说过东阳豪侠许都的大名,对许都其人分外仰慕。
自获鹿大战,三皇归天以后,北方各种各样的流言传说纷纷乱乱地传到江南,人心离乱,局势始终动荡不堪。潞王、福王两派不思北伐救国,甚至顾不上保卫江表,反而成天为了争夺南都政局的主导权,党争不休。
温青青对这些虚有其表的江南士人大感失望,此时恰有流言传到江南,说是江南人所熟知的东阳豪杰许都已在山东拥立崇祯太子,发起勤王之兵,拥众百万,势不可挡,与东虏、流寇攻战不休。
温青青本来就对许都的为人十分崇拜,她自己又从小习武,武功超群,自认为对付一些流贼鞑子不成问题。便趁着家中人去南都做官的机会,从家中窃走千金,乘船远去山东,想要投入东阳大豪侠许都的麾下,一睹这位无双侠士的风采。
谁知道温青青刚到山东不久,才发现情况和江南人所听说的完全不同。
山东此时正在清军和顺军的激烈战争中,而且许都根本不是什么拥立崇祯太子的勤王大将,而居然已经归诚流贼,成为了顺军中一员地位极高的将领。
从淮安前往青州的道路上,到处都有盗贼、水匪、乱兵活动,交通已经基本断绝。温青青的武功虽好,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前往青州半道上,已经因为遭遇乱兵劫掠,险象环生,几乎死于路中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