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其次则是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尚有一定实力,但他在深州被李来亨打败,不仅没有增援获鹿战场,反而狼狈逃回北京,已遭到诸王贝勒的责难,更加没有话语权决定大清皇位的归属;
  再则便是多铎、阿济格,多铎的正白旗是八旗中实力非常强的一支,他自己也存有不小的政治野心,但是孤掌难鸣,连阿济格都不会支持多铎上位,阿济格自己当然是支持多尔衮上位的;
  问题在于豪格,豪格拥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镶黄旗支持,本人又统领正蓝旗,坐拥三旗兵力,还在获鹿战场立下军功,如果不是当时诸将急于返回北京镇压刘泽清和高第叛乱,恐怕豪格已经成功继承了大位。
  豪格是多尔衮的最大对手,多尔衮自己拥有镶白旗和两红旗的支持,总体上与豪格旗鼓相当。
  若不是镶黄旗的嫡系在砀山之战遭遇过沉重打击,没有参加获鹿大战的多尔衮,恐怕根本不是豪格的对手了!
  冥冥之中,李来亨又一次影响了大清国的国运。
  在激烈的争论,甚至于是镶黄旗和镶白旗两旗武士的白刃对峙以后,事情还是以诸王妥协,拥立六岁的福临继帝位而告终。
  但是立福临继承皇位只是表象,内里的本质则多尔衮和豪格两派人马对于摄政权的争夺——这件事则最终以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豪格被封为皇兄摄政王而告终。
  豪格年纪轻轻又力大超群、战功卓越,还是皇太极的长子。他和多尔衮共享摄政权,就使得多尔衮试图依靠阴谋诡计来完全夺取大清国政权的图谋完全落空了。
  所以一想到这点,多尔衮就感到异常的扼腕叹息。
  豪格这等愚蛮小人,何德何能与睿王共享政权呢!
  至于明朝,崇祯到底死在谁的手里,多尔衮和大清的诸王贝勒们自然是心知肚明。
  当然……当然是闯贼嘛!
  闯贼李自成用弓弦勒死了崇祯皇帝,八旗兵又击杀了李自成,为明朝复了君父之仇。那么明朝不管是赐币或者是赐地于大清,也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只是大清国与明朝是手足兄弟之国,虽然豪格有意就此顺势吞并河北,但多尔衮立即严加反对。
  多尔衮知道李自成虽然已死,但闯贼尚未全部消灭,大清国还有必要继续使用明朝的旗号。现在北京粮食早已告急,必须尽快获得江南漕运的支援,大清才能度过难关。
  所以多尔衮力主拥立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继承明朝的帝位,如此,北京城里又继续坐有两位皇帝了。
  已被内定为陕西三边总督的汉奸孟乔芳就吹捧说:“昭和与同治,此二年号皆出于睿王之手,全具足盛义,实在过人。”
  多尔衮微微一笑,其他文官就跟着上来拍马屁,一个说“大清新帝年号昭和,取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之意,果显出大清尊皇剿贼、延续友邦宗庙社稷的盛德”,另一个则说“大明新帝年号同治,也足显出汉人与满人、汉帝与满帝共理天下的好寓意”。
  多尔衮则笑道:“我大清入关,全是为了扶立明朝同治中兴。”


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

  “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尼堪四百州。”
  清军兵马骤集大同,人数不断增加。不久就连吴三桂也带兵赶抵大同,因为城内的官署衙门早已全被多尔衮占据,所以吴三桂只好先暂住在大同的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代,保大二年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寺内本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题诗,吴三桂抬起头来,就看到大清国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在寺壁上所题的诗句,夸赞说:
  “制台的诗中意旨长远,既有边关诗的雄浑之气,又不乏个人情思,真是一首好诗。”
  孟乔芳自得笑道:“得蒙义王的夸赞,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吴三桂听到孟乔芳以“义王”称呼,心里虽然感到一阵火热,但口头上还是反驳说:
  “哎呀!本藩德薄不能受功,此时正当力图中兴事业,实在不能受此贵国所赠王爵。若数月以后,本藩能够跟随辅政王彻底扫平流贼,清靖宇内,到时候再受此真王之礼,也无不可。”
  清军入关以后,随着孙传庭、高杰和李成栋等秦军将帅在怀来之变中覆灭,吴三桂通过兼并秦军兵马,实力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
  在这以后明清联军与大顺军的几次战役中,吴三桂都奉行着保存自己、吞并友军的基本原则。获鹿大战时刘泽清和高第临阵脱逃,更是给了吴三桂进一步吞并明军兵力的口实。
  所以他才在获鹿大战以后不顾辛劳,一把放走了李来亨,全力以赴急速北上,追斩了自己多年来的同僚老友高第,终于达成彻底兼并秦军和关宁军的终极目标,成为了现在明朝名义之下的,唯一一位实力派军阀。
  如此实力,又有着在获鹿大战卖力作战,战后追斩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功劳,大清方面当然要给予吴三桂高度的重视与额外的隆礼。
  在多尔衮的建议下,清廷最后决定以昭和皇帝福临的名义特旨封吴三桂为大清义王。为了体现赏不逾时,清廷派内翰林弘文院学士宁完我为使者,赍册、印,专程前往保定行册封礼。
  吴三桂在保定接受了清廷使者的册封以后,才转而说因为明朝尚未真正中兴,闯贼还未彻底扫清,他决心要等到彻底平定天下烽火以后,方能正式使用义王名号。
  当然这一番说辞并不妨碍吴三桂随后就使用上了王爵的车驾仪仗,他在当时还在北京参与诸王贝勒会议的多尔衮邀请下,在宁完我等伴送下到达北京。
  当时同为辅政王的豪格对于多尔衮如此隆礼吴三桂很不在乎,当吴三桂抵京之时,甚至没有参与迎接的活动。这就让吴三桂不得不向多尔衮一派靠拢,豪格的自大自负给了多尔衮一个绝佳的机会来收拢人心。
  当吴三桂到达京师的当天,叔父辅政睿亲王多尔衮以下,包括豫王多铎、英王阿济格、镶红旗旗主硕托等人,带领在京的清朝公、侯、伯、梅勒章京、侍郎和明朝的勋贵臣僚等大批高官显爵出城迎接,场面异常隆重。
  当时方以仁的桐城老家亲戚方文,就正在北京,亲眼目睹这一场面。颇具文名的方文于是赋诗寄慨云:
  “辽海降王款虏庭,路人争拥看其形。紫貂白马壮士者,曾战山海是将星。”
  这首诗在北京忠于明朝的士人圈子内部,小为流传。只是到了这种时候,满洲人甚至已经拥立了崇祯太子朱慈烺做同治皇帝,到底什么才是“忠于明朝”,或许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引人深思的问题。
  吴三桂其实在“援剿”闯贼的战场上,没有立下过什么功劳。他今天能够坐拥明朝最精华的数万军马,成为明朝名义上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支军阀势力,完全是依靠阴谋诡计和卑鄙的偷袭,一次接着一次地对友军、对同僚背后捅刀子。
  他在怀来宴会上谋杀了孙传庭、高杰和李成栋,在白沟河的战场上出卖了李辅明,又在获鹿大战以后追斩了自己的老朋友高第。
  吴三桂在背后对友军捅出的每一刀,流下的鲜血,都为他的义王王爵增添了更为摧残和夺目的光辉。
  北京一会以后,吴三桂又迅速看清楚了大清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格局风向,明智地选择了抱紧多尔衮的大腿,不久便带兵跟随多尔衮前往大同,准备彻底“剿洗”盘踞在西北、中原和湖广的闯贼余孽。
  “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尼堪四百州。”
  多尔衮重新念了一遍孟乔芳写下的诗句,正当孟乔芳准备迎接主子的恩奖时,却不料多尔衮骤然冷着脸道:
  “你虽然入了旗,做了镶红旗的梅勒额真,但并非满洲人,不宜用尼堪之语。此诗用字甚为不雅,可命人将壁上的尼堪二字凿去。”
  孟乔芳心中一凉,赶紧解释说:“是奴才愚钝慌张,未仔细虑及这等细节。奴才马上就命人凿去题壁诗文。”
  多尔衮又说:“不必,只凿去尼堪二字即可。这样,你将诗文凿改为‘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汉儿四百州’吧,尼堪为满洲人所用称呼,你虽为旗人,亦不得妄自使用。”
  多尔衮的这盆冷水浇得孟乔芳额头上径直滴下冷汗,就连一旁的吴三桂都被多尔衮这种自视甚高又冷峻严酷的行事作风所震撼。
  吴三桂勉强笑道:“此是小事,闯贼尚盘踞关陕,辅政王预计何日出兵击灭此股余孽?”
  多尔衮哼了一声,将双手背在身后,慢慢走出华严寺的大雄宝殿,一边走一边说:
  “西北远在天末,声教未通,居然敢于抗拒王师。满洲大兵精强,威声赫濯,闯孽连战连败又无隙可乘,内变自生,人心解体,大约是不久了。”
  孟乔芳也赶紧说道:“奴才观曹贼罗汝才、闯孽袁宗第等大逆不道,荼毒生灵。现在看来恐怕是天殄穷凶,要使其自戕溃败。”
  吴三桂不知道多尔衮为何这样有把握,但他听着多尔衮和孟乔芳两人的对话,又隐隐约约猜到多尔衮这一句“内变自生,人心解体”的猜测,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没有真凭实据的纯粹猜度而已。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