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阵前发饷,这没有问题……”
  济尔哈朗徐徐点头说:“崇祯皇帝交割给我们的东师饷,陛下在御帐大营里还留有二十余万两。这一笔钱陛下离开前已经全权交给我分配使用,现在正宜急用于饷银之途……屯齐,你带人将饷银全部运来,我们阵前加赏!”
  “好……”
  屯齐立即带着一群人高马大的八旗兵冲入御帐大营,把北京朝廷交割给清军的一箱箱银子搬了出来。
  这些银两的来源,大部分都来自于明朝为了消灭清军而加派征收的辽饷,结果现在却反而被明朝的朝廷大臣们主动交给了清军作为粮饷使用。
  世事是如此的无常,以至于连唐通这等全无心肝之人,看到屯齐搬出一箱箱名为“东师饷”、实为“辽饷”的银子时,心里也不觉一阵肉痛。
  八旗兵们把一箱箱饷银排为一排,列阵军前。士兵们同一时间把箱子打开,登时银光闪烁,流光溢彩的银元宝惹人夺目,让空气里都马上充满了荣华富贵的气味。
  济尔哈朗不通汉语,淡淡一笑,就让唐通去告诉明军士兵们。此战只要守住阵线,不使顺军重骑破阵突围而出,那么战后不论具体功绩如何,每人都将发给赏功银二两。若战斗过程中,能伤顺兵一人,则发给赏功银四两,能杀顺兵一人,则发给赏功银十两,并且不分营兵、卫所兵,只要敢于参加先锋,随同唐通和屯齐主动出击反扑的,都能在出阵前就得到五两赏功银。
  明军一般给作战部队,也就是真正上阵杀敌的战兵,每年二十两的军饷;清军则把战兵分为守兵、战兵和马兵,守兵每年十二两,战兵每年十八两,马兵每年二十四两。
  看起来,差距倒也不太大,问题是,大明不按时发饷啊。清军倒也不是一定就按时发饷,绿营欠饷的案例也非常多,但是毕竟没有明朝那么多,在军饷的保障上比明朝还是要强不少的。
  何况现在大清刚刚入关,还没有建立起规模浩大的绿营部队,他们的饷银供给又有东师饷的补助,在发饷的及时方面,当然是远超明军。
  明军之中,即便是数年前大明财政情况比现在更为良好的时候,卢象升这样的清官所率领的兵马都已经是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胡风朔雪,刺骨寒心,一般守边士兵却难得有一件暖和的冬衣蔽体。
  清官带的兵尚且这样,贪官带的兵干脆就得卖儿卖女了。当兵的连吃饭都成问题,还打什么仗呢?
  所以济尔哈朗给明军杂牌部队开出的待遇,已经算是非常优渥了。
  此战如果能够得胜,说明围城大军成功击退了突围顺军,想来至少能够杀伤数千流贼兵马。这样算下来,到最后平均到每个士兵个人人头上,估计一人拿到四五两银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再加上清军虽然对流贼有砀山、白沟河之败,但这两战中参战的满洲兵数量都不多。在明军的心目中,满洲兵依旧是犹如猛兽一般的可怕存在。大家都相信,只要满洲兵参战,那么最终结果一定就能够得胜。
  只要背后有满洲太君压阵,就连这些明军中的鱼腩部队,都凭空增添了许多战胜的信心,士气更为高昂。毕竟在他们看来,即便初战不利,只要请满洲太君来,肯定还是能打败他们的敌人的。
  正所谓汉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有这些满洲太君作为督战队压阵,唐通手下这些鱼腩杂牌兵,也就不再那么恐惧流贼兵势。
  再加上济尔哈朗给出的赏功银,一时间踊跃请战者居然层出不穷,唐通很快就凑齐了一支多达近万人的反扑部队。
  为了鼓舞这些杂牌汉兵的士气,济尔哈朗又从自己的正蓝旗护军里调出一批精兵交给屯齐使用,配合唐通作战。
  庄亲王唯恐真正满洲人不足,无法带动起汉兵的作战勇气来,就又把尼堪的护军也全部调来——尼堪被郝摇旗刺杀以后,身负重伤,不能参与获鹿大战,便也被皇太极留在了深州城下,他身边还有百余护军,这时候也全部参战。
  唐通和屯齐两人马上带队出击,约莫有七八百名满洲太君,再加上近万汉兵在赏功银的激励之下,气势也颇为可观。
  济尔哈朗抚摸着胡须,站在山冈之上,眯起眼睛,细细观察着战局的变化:
  顺军重骑分为三队人马,好像是要直扑围城清军的中军大阵而来。但是他们的兵锋又在不断变化调整着,济尔哈朗也无法准确判断出流贼的真正目标。清军反扑兵马则从中军大阵里踊跃而出,形成两支箭矢一样的阵伍,跃出战线,阻挡在了顺军重骑的前方。
  两支箭矢直直射入流贼军势当中,清军和流贼兵同时发射箭矢和铳弹,白色烟雾霎时间充塞于战场之上,让济尔哈朗都稍稍看不清楚战场上的具体形势了。
  庄王的心中更加为获鹿战场捏一把冷汗,皇太极到底能不能够重创李自成的主力呢?那才是决定天下归属的胜负手啊!


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

  发给了赏功银以后的杂牌新附军,果然士气大为提振。而且济尔哈朗的这二十多万两银子,虽然是许诺给阵前杀敌的士卒们,但等到战后,唐通自然有的是办法再从士兵的手里,将这些银子搞到自己的腰包里面。
  所以连此前对大顺军已经产生畏惧之心的唐通,这时候斗志都已勃发,感到摧灭流贼,未必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任务。
  跟随唐通一起出击抵御刘芳亮重骑冲击的屯齐,则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经过涅槃口之败以后,他对顺军的战斗力已经做了重新评估,在清军当中,属于相当冷静的将领之一。
  屯齐不像唐通那样,被清军这边一时的气势所迷惑。他还能看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
  敌人既然是困兽之斗,跃谷觅食的决心和勇气,一定就超过了被赏功银激励奋发起来的明军官兵。
  不能得胜就只能求死的黑暗困境,是明军这些杂牌部队难以体会到的差距。
  屯齐已经做好了唐通不能得胜的准备——这种情况本来就在他和济尔哈朗的考虑之中,只要最后这些汉兵,能够给流贼造成足够伤筋动骨的杀伤也就很可以了。
  围城的清军兵马,早在昨天就已经在深州城四面郊外挖掘了一条重壕。济尔哈朗所处的中军大营,更是在营墙以外,又修建了一层木栅栏,在许多要道处,还另外堆置了许多鹿角。
  庄亲王的盘算就是把汉兵当成消耗品,和流贼一一对子,消耗流贼的兵力。清军自己的核心部队,不管是真正满洲太君,还是那些汉军旗旗人,最后都是要依托重壕和营墙阻敌的。
  在清军这样完善的部署之下,流贼即便能够破围而出,其突围力量势必也已经遭到重创,生力军受到严重损伤,即便能够冲到获鹿战场,参与清顺之间的主力大会战,也难以扭转清军不可动摇的优势局面了。
  所以屯齐亲自率领的这近千满洲兵,就绝不能轻易陷入敌阵之中。而一定要小心运用,做好自己督战队的任务,鼓励那些汉兵的士气就够了。即便形势再如何险恶不利,济尔哈朗也要求他万万不能轻率地陷入和流贼的无谓战斗里去。
  屯齐经历过涅槃口之败,他当然知道流贼还没有被清军战无不胜的神话笼罩威压。闯贼还是一支很有骨气、非常难啃的硬部队。满洲兵只能用在最后一击上,而绝不应该轻易被拼在消耗战里面。
  这一层教训,也算是满洲人内部的有识之士们,经历了砀山、白沟河、涅槃口三场会战情况以后,得出的一种针对大顺军总结性的经验教训吧!
  以昌平镇官兵为核心力量的万余明军战兵,则在唐通的指挥下,冲出中军大阵,准备在清军围城重壕和深州城之间的旷野上和顺军交战。
  这些明军官兵也都算得上是数万鱼腩杂牌军中的精华所在,军容尚算齐整,战列也算得上是比较有章法。并没有变成一团乱哄哄的样子一齐拥上,而是在军官们的组织下,以数个波次的形式扑向刘芳亮。
  顺军重骑最后放完一波箭雨和铳弹以后,刘芳亮就和郝摇旗别过马头,各自带领左营三堵墙精骑和楚闯骑兵楔入敌阵之中。
  刘芳亮将长矛夹在肋下,战马奔腾如惊云涌动,烟尘缭绕,仿佛山崩地裂。左营骑兵的冲击速度越来越快,马匹的四蹄参差于一处,大地震动,刘芳亮和他左右的骑士们,全部将上半身微微低伏下来,双手离开缰绳和马鞍,只凭借腰腹力量和马鞍、马镫的帮助,将自己固定在马背上面。
  两支同为汉人的队伍,针尖对上麦芒,一切都发生在屯齐的冷眼旁观之下,他带着近千满洲督战队守在明军冲击队形的侧后翼,静侯着汉人和汉人之间血腥的搏杀与消耗。
  顺军骑兵多穿着蓝色罩衣,明军官兵则因为长期拖欠粮饷的缘故,军装紧缺,许多士兵都是七七八八穿着模样各不相同的衣服,远远看起来就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不似顺军阵伍那般齐整。
  好在有济尔哈朗于阵前开出的赏功银激励,官军的军心士气还是相当可以。顺军重骑的冲锋威力已经非常惊人,即便是在远处静观战局变化的屯齐,都暗暗为刘芳亮发起的猛烈冲击感到心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