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君侯!守军竟然来了!”
  李来亨听到身边卫兵的呼唤声以后,远远张望着郭升的队伍,双眼顿时一亮道:“郭将军灵机一动啊,他的随机应变!他的随机应变值得一个重重的嘉赏!”
  “稳住阵脚,我们绕过去。现在直接增援上去效果也不显著,再迂回一阵,反有大用。”
  郭升的那一队步卒及时投入战场,这完全是在李来亨的计划之外,可又确实契合着战局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郭升对于战场局面的发展,其预判能力就算得上是十分高明了。
  这些步卒迅速增援上来,补上了刘芳亮所部骑兵的侧翼,又掩护着一部分楚闯的三堵墙骑兵下马射击。
  大顺军步卒们头队以长枪结阵,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波堤拦截八旗兵的反攻,其后队则架起鸟铳,和另外一些下马使用短手铳射击的楚闯骑兵同时发射铳弹。
  长枪结阵、战马掩体,郭升抓住战机,立即布列铳手,枪炮齐发。瞬间烟雾再度缭绕于战场,一大片密如玉珠落银盘的清脆响声,就一下子遏制住了清军反攻的势头。
  敌阵之中爆出大片血花,又有许多满洲兵和唐通麾下的明军官兵栽倒于地。战场全局为之一遏,两军战士都因之侧目,郭升将佩刀插在地上,戟指再骂道:“继续射!”
  大顺军兵力渐渐猬集过来,屯齐顿时感到了敌人的难以应付。清军骑兵左突右驰,虽然战果不小,杀伤无算,可是唐通麾下的明军已有疲惫困顿的态势,如果不是固山额真佟图赖几次亲督火线,带领汉军旗的铳手们堵住防线上的缺口,清军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崩溃的危机。
  屯齐将目光投向北方,清军另一支南下兵马贝勒尼堪所部也在南下之中。尼堪战功卓著,怀来宴上就是尼堪率军围杀了秦军的高级将领们,此事以后尼堪就被天聪汗拔擢为多罗贝勒,屯齐估计,不要多长的时间,尼堪应该就会赶到战场。
  虽然战局渐渐焦灼起来,李来亨和刘芳亮布置在涅槃口周围的大量垒塞营盘,其中数量不多的守军也牵制住了清军后队不少兵力,让屯齐升起一种进退维谷的感觉。
  但是屯齐和佟图赖都是通晓兵事战策的宿将,屯齐年纪不大,战争履历却比李来亨还要丰富很多。他们悄然布置在顺军各处营盘盲点处的探骑,已经发觉了李来亨这一支偏师向侧后迂回的动作态势。
  屯齐和佟图赖都在等到尼堪贝勒的到来,他们预计尼堪一到,形势立即就能转变。到时候清军马上就可以碾碎当面的骑兵部队,再反向包抄李来亨这一支步卒,足以轻松取得一场大胜,振奋大清的军心士气,更强化他们对于明军诸将精神和心理上的控制。
  可是尼堪在哪里?
  屯齐绝没有想到,尼堪竟然已经受了重伤!


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

  “流贼投降了!”
  尼堪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也是广略贝勒褚英的儿子。早在努尔哈赤起兵时期,他就多次领军从征,参与了建州人统一女真的战事,屡立战功。
  尼堪的父亲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累累,有望成为储君,早年地位还在皇太极之上。但是褚英的为人,相当残暴,兼且心胸狭隘,或者说是轻狂自大,不把其他功臣和兄弟放在眼中。
  这样的人物却接近于储君的位置,自然遭到无数攻击。建州人本没有立嫡以长的传统,诸弟们不满于褚英当嗣子、主国政的地位;后金开国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五人又屡遭到褚英的蔑视。
  更何况褚英轻狂自大,居然想要直接剥夺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权势。这样的激进集权,是如今的天聪汗、崇德皇帝皇太极都未必敢于轻易推行的,即便努尔哈赤同样生性残暴,可努尔哈赤同样也有和皇太极类似的狡猾一面,当然知道后金还不到能够铲除宗室勋臣的地步。
  结果便是双方矛盾日渐激化,使努尔哈赤不得不在长子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一个抉择。他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疏远褚英,继而又将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尼堪的父亲还在壮年就被幽禁,死于高墙之中。他有着这样特殊的身份,也就成为了爱新觉罗宗室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物。
  不过皇太极的雄才伟略,的确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皇太极深深知道满洲人在人力上的虚弱情况,所以对于一切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对手,只要现在双方不存在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矛盾,任何敌人,皇太极都愿意接受他们,并委以重任,使得人丁不过数十万的满洲诸申,能够安然渡过一次又一次濒临内战的危机。
  现在大清国空国出击,任何一位贝勒诸王,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皇太极当然不能因为一些历史缘故,就将可以利用的资源放置浪费。正相反,这位手腕超群、精力惊人的君主,如今正在清军的大帐之中,排兵布阵,将一位接着一位宗王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八旗军是一具合格的战争机器,可只有皇太极才能给予其充分的润滑油,使得这具机器,能够不眠不休地爆发出超越其极限的威能来。
  尼堪大军疾驰南下,他的军中和佟图赖、屯齐的情况相似,同样是一支既有满蒙汉八旗兵,又有明军附庸的混合式部队。
  只是除了八旗军和明军以外,尼堪还带上了一支三顺王一顺公中智顺王尚可喜的部队。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部队,在清军之中属于单列,其实不算汉军。但又的确和八旗的汉军将领具有非常多的相似点,他们原本都是辽东汉人,和满洲政权有着血海深仇。
  不过作为东江镇的余部,这些人在山东官场又很不受待见,在山东受歧视,最后兵变,又渡海投清,反而得到皇太极厚待。既然已经把明朝得罪了,而清朝愿意接纳他们,干脆忘掉千仇,死心塌地地为清朝效力。
  三顺王在山东时,和孙元化关系紧密,从而获得葡萄牙红夷大炮的铸造和使用技术,给清朝带了先进的武器和战法。
  现在汉军旗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红夷大炮的战法,皇太极也将红夷大炮的铸造渠道完全纳入自己一人的掌握之中,三顺王一顺公便丧失了其初投清朝时的巨大作用。
  可是皇太极并没有因此就把三顺王当成垃圾一样弃置,正相反,三顺王对于清军的作用越是变小,皇太极对于他们的隆礼恩宠反而越是加倍。
  这样不仅巩固了三顺王对其个人的效忠,又在八旗宗王之外形成了一股忠心于皇太极个人的新势力,更是对于其他汉军将领,形成了一种莫大的模范作用和吸引力。
  如此不计前嫌和代价的手腕,不知道超出了后来的多尔衮多少倍。
  多尔衮以逃人法的名义,将耿仲明活活逼死。可谓是既暴露了八旗满洲勋贵极度难吃的吃相,又张显了他们自以为天下已经平定的猖狂,之后遭到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大举反击,连连受挫,一度出现上下离心、内外解体的情况,也就毫不出奇了。
  仅从皇太极重用尼堪和继续隆礼三顺王一事,就可以看出天聪汗的狡猾,的确是超出了其他满洲人无数倍。
  这一次尼堪出兵,尚可喜并没有亲自跟随。不然他一个智顺王和尼堪一个多罗贝勒之间,双方的指挥权便很成问题了。
  只有尚可喜麾下一部分汉军士兵跟随尼堪从征,突然带着一队顺军降兵返回军中的探骑,就是尚可喜的部下。
  为首的一人身材十分魁梧,虽然说着流利的汉话,但是头皮看不见一点青色,可见必是一个剃发留辫、投靠清国很长时间的老资格汉奸。
  他走到尼堪中军的远处后,便马上下马,跪伏在地上高深喊道:“贝勒爷!看来南面战事大局已定,有几股流贼主动前来投降,愿意献上闯贼在晋州和真定的布防图!”
  一名八旗护军夹马上前,颇为吃惊地问道:“康大海,这是怎么一回事!”
  康大海是尚可喜的部下,也是辽东汉人和东江镇军人出身。东江镇残灭以后,他就跟随三顺王或叛或降,走过了一段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人生以后,居然投入了曾经杀害自己全家的满洲人麾下。
  “奴才……奴才向南遇到一队流贼骑兵,分为好几队,约莫数百人数,都丢兵弃甲,张旗盖倒戈来投降的!”
  虽然皇太极分外看重和隆礼三顺王,可对于三顺王的麾下将士,就没有额外的优待了。所以康大海这个尚可喜手下的低级军官,见到满八旗的护军,还是非常低声下气。
  他又具体解释了一下“流贼投降”一事的前因后果,原来是康大海带领的一支探骑,在前往涅槃口的必经之路上,发现了一队约莫有数百人规模的流贼骑兵。
  康大海本来以为这应该是闯贼的一支先锋兵马,却没想到这些流贼只是见到康大海率领的十几名探骑,就被吓得丢盔弃甲,大张旗盖来降。
  仔细盘问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流贼主力在南面的涅槃口已被清军打得连连败退,军无斗志、人无战心,每天都有不少因为畏惧满洲军威而逃窜出来的逃兵。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