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崇祯皇帝也在听着,面带微笑。
  电灯这个东西,是可以越过蒸汽机这门科技的。不过对于当前的大明来说,实用性远不如蒸汽机,因此,电力这个东西,就被崇祯皇帝放到了后面,至少从目前说来,蒸汽机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他才拿出了这个东西。
  不过这个装置要做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目前这个时期,要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是不可能的。铜丝、漆包线、钨丝、灯泡里的真空、永磁体、轴承等等,都无法大规模生产。
  这也就决定了,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前置科技出来之前,要想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只能注定是奢侈品的应用。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的,当火车上的车头灯,甚至给车厢照明也是可能的。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个电灯实验做出来,就还是崇祯皇帝一开始对他们所说的,让他们开眼界。不但是让大明的高官开眼界,也要给大明士子、百姓看眼界。
  电灯这种奢侈品一旦在皇家使用,那么王公勋贵、文官武将等大明的上流社会就会趋之若鹜,努力想要拥有。简而言之,将会成为大明的新时尚。
  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电磁感应,去研究电的应用等等。不再只是光靠开物司,兵仗局等大明官方的衙门去做这事了。
  另外还有一点,更多的用事实证明,崇祯皇帝所传授的这些学识,具备这么多神奇的应用,也会让更多的士子更加用心地去学。
  总之,电灯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又会给大明百姓指明一个科学方向。
  当然了,这个原本历史上的电力发展不一样,由崇祯皇帝的学识作为前导,就能让大明百姓少走很多弯路,使得大明的科技会比原本历史的发展更快地得以发展。
  一如这些,在化学方面,崇祯皇帝其实也一直让他们在研究的,三酸两碱什么的,也都在试验。作为后世穿越来的人,他当然是不可能满足于黑火药打天下,虽然也确实是能打。
  不过崇祯皇帝终归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在化学这方面,他记得的还真不是很多,只能是尽力而为,只要引导好方向,并给予重奖就可以了。
  过了好长时间之后,朱慈烺才算是把电灯的原理以及目前准备的应用和将来的应用等等,大概介绍了一下。
  不用说,薛国观等人,都是惊叹不已。过了一会之后,薛国观便感慨地说道:“陛下,要是这电灯能稳着光亮就好了。”
  崇祯皇帝一听便笑道:“这是宋卿手摇不匀速的原因。如果不用人力,比如说用水力等为动力就会好一些。当然,最好的是有储能装置,稳压装置什么的就更好了。但这些东西目前还没有,需要有人去研究打造出来才行。”
  薛国观等人听得半懂不懂的,不过他们清楚一点,就是这东西是能改进到他们想要的那样。于是,他们不由得也盼望起来。实在是这种光线要比火烛的亮光更好。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日之后,京师中就出了流言,都在说皇宫里出了怪事。


第796章 宗藩
  “你们有看到没,昨天晚上,皇宫里出事了!”
  “不会吧,皇上乃是真龙天子,能出什么事情?”
  “对啊,有皇上在,怎么可能出事呢!”
  “真得,你们没看到?就是真龙天子现身了啊,那龙眼非常大知道,一闭一合之间,那龙眼都能射出光束,直冲云霄!据说,这是皇上喝醉酒才不小心露出来的。要是凡人的话,会有这个?”
  “咦,你说这个啊,那还真别说,我好像也看到了,那光束很亮的,原来是真龙天子的龙眼照出来的啊!”
  “……”
  这种言论出来之后,更是坐实了当今皇帝乃真龙天子下凡。让崇祯皇帝接到厂卫的禀告之后,不由得感到好笑。不过是太子和爱妃们喜欢玩那个电灯而已,没见识啊!
  想归想,崇祯皇帝也没想着辟谣,反正这谣言对他来说也不算坏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终归会知道是怎么回事!
  此时的他,查阅窃听系统,发现远在天山那边的洪承畴所部,因为他大力在牧民中普及汉学,引来了周边国家的不满,已经有小规模战事了。
  虽然每次的冲突,都是明军胜利,可好笑洪承畴收到夜不收的禀告,是周边几个国家准备联合起来攻打轮台。说什么要大明滚回去,天山是他们天山的话。
  对此,崇祯皇帝就不由得冷笑。游牧民族而已,以前西汉时代,汉武帝都能把匈奴驱逐到欧洲去,以如今大明的实力,不要说驱逐他们了,正好抓了他们修甘肃到天山的铁路,这正缺人手呢!
  于是,崇祯皇帝也不等洪承畴的禀告,就给他下了一道圣旨,强调敢犯大明者,统统抓来修铁路。
  这两年,在崇祯皇帝亲自抓基建的情况下,铁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至少在关内人力充足的地方,在事先规划的铁路主干道所在,已经有好多城镇开始联通了。
  效率之所以这么高,崇祯皇帝亲自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如此一来,官员就不敢懈怠,资金也能保持充足,人力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京师和通州这边的铁路示范效果不错,不管是运人还是运货物,都比公路运输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商人来说,如果火车建好之后,就能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因此他们这类人反而是对于建设铁路最积极的人群。
  也因此,崇祯皇帝从年初开始发行的铁路国债,筹集资金修建铁路的这个事情,就受到了热烈地回应。毕竟铁路的前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了。皇上以铁路的收入作为担保发行国债,加上皇上的威望,买国债比把钱存地窖中要划算多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钱是不嫌多的。试着第一次发行国债,用铁路收入作为担保,没想到能如此成功,他当然也是高兴的。只要钱够,只要能把民间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大明的基建就绝对不会慢。
  这不,京师到天津的铁路,就是第一条完工的长距离铁路。之所以这是最先完成,是因为大明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在崇祯皇帝的旨意下,就开始注重海运了。
  而天津港就是大明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不但从关内输送到辽东、朝鲜的物资,会从天津港出海,甚至连到倭国,如今应该叫做扶桑省,都是从天津港出发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江南,甚至更远的闽粤、安南等地,只要到京师来,很多都是通过海船到达天津港这边的。
  京师到天津港的铁路一建好,原本京师到天津三百多里的路程,马车走的话要三天才能到,毕竟马要休息,要吃东西等等,其实在路上走不了多久。可是,蒸汽火车却能不停地开,时速在二十里每小时左右,也就十五个小时上下,一天就能到达。
  火车开始运行之后,不但两地的交通时间缩短几倍,而且一次拉送的旅客和货物都不是马车能比。天津港码头就立刻变得更繁忙,天津城也开始快速扩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月就有一个月的变化,如果一年不到天津的话,估计都认不出天津来了。
  ……
  这一日,御花园内,崇祯皇帝正和自己的妃子在闲谈散心。忽然,他看到周皇后和田贵妃的神情都有点不自然,一瞧就知道有事,于是,他便问道:“怎么了,看你们脑门上,都已经写着,你们有事情了。”
  一听这话,周皇后就不管了,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您看他们两个都已经老大不小了,虽然我们作为母亲的希望孩子能一直在身边,可他们年龄到了,也确实该到就藩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一见她所指,便看到周皇后所生的朱慈炯,还有田贵妃所生的朱慈炤。这两个原本会在一六四四年不知所踪的皇子,如今差不多都要成年了。
  比他们大的,太子已经搬到东宫,长平公主已经出嫁,夫婿是宋应星的小儿子宋士学。夫妻两个,都爱好搞科研玩意,特别是化学,更是感兴趣。而且夫妻两人,此时都已经有“专业匠师”的爵位。再搞出一点什么重要点的成果,肯定能封为“大师”。
  对于这两个,周皇后都是满意的。
  但是,对于其他儿女,她和田贵妃等人就担心了。女儿还好一点,年纪都还不大。就算大了,择一良婿出嫁便是。但是,儿子,特别是两个已经封王的儿子,她们就很担心了。
  原本崇祯皇帝之前就有颁布圣旨,对于宗亲勋贵的爵位,定下了降爵继承的国策,而且还从自己的儿子开始,这让她们就已经有点担心了。
  而后,对于儿子们封王不封地,一直在京师这边,长久不能就藩,就更是让周皇后等人有一种感觉,搞不好皇上在宗室勋贵这一块,还会搞出什么名目来。
  基于崇祯皇帝越来越高的威望,她们不敢做出干政之举。可是,这都到崇祯二十三年了,皇子们年龄越来越大,就给了她们压力和借口,这一日,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田贵妃虽然没开口,但涉及到自己儿子的事情,她当然也是非常关注,注视着崇祯皇帝,眼睛一眨不眨的。倒是袁贵妃很淡定,因为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年龄也还小。不过终归这个是大事情,也是竖着耳朵在听着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