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万一阮福濒这边有异心,趁着大军在北地,突然发动兵变,抓了或者杀了郑梉,一下就打败了多年的宿敌,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同样没人敢保证!
信不信要是明国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因为有事,就领军回北方去了。那消息传回安南的第一时间,郑阮两军就能立刻打出脑浆来!
之前的盟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在郑梉说了之后莫敬宇也没有那么傻,立刻就明白了过来。不管之前再怎么保证,再怎么歃血为盟,再拿世子当人质,这郑阮两家也不可能和好为一家,彼此之间,终归还是有戒备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让你们强大,呵呵!
倒是荷兰人艾碧德和葡萄牙人安德斯搞不明白,甚至还提议说,只要各自严管各军,不让底下人有接触的可能,那不就可以了?
这其中的东西,没法详细说。当然,最好的其实还是分开驻扎,互有联系有各自为战。
就如同三国时候赤壁之战那样,孙刘联合,但军队不在一起,而是互相策应,这样就能少很多麻烦。
但是,他们的地形决定了,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安南这边,是沿着海岸线狭长的一条。明军的进攻,从北到南,要是打到阮氏的地界,就等于郑氏的地盘都已经被明军攻下来了。
也是因此,阮军才会北上,和郑军一起联合作战,共同对付明军。
此时,不管是郑梉,还是阮福濒,都不可能一下就改变主意,立刻领军北上。这次的军议,就没有结论。唯有向神灵乞求,明国皇帝没有那么奸诈,是真得需要补充军需物资,才停留在哪里的。
又或者,明国国内快点发生点大事,好让明国皇帝顾不得安南,赶紧就回北方去吧!
如果是一般皇帝的话,那是绝对不会在外太久的。否则皇帝离开京师太久,就容易生变。
崇祯皇帝从去年底离开京师南下之后,这都马上就要一年时间了,还待在南方。这种情况,还真是罕见的。
他们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有金手指,对于京师那边的情况了如指掌。另外,他的威望也如日中天,朝中臣子,都是他梳理过的,也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他的情况,根本就不能用以前的那种眼光来看待。
因此,郑梉和阮福濒怀着侥幸的心理,等了一些天之后,依旧没有看到崇祯皇帝有领兵来攻的迹象。大军集结在这里,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就越微妙。最终,作为盟主的郑梉,他知道不能这样再下去了。
第710章 因势导利
明国皇帝一开始明旨天下,宣布安南所有人都为叛逆要镇压,来势汹汹犹如雷霆压境,这让安南几方互相正在厮杀的势力都在第一时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被迫放下了各自的成见而联合了起来。
结果,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明国皇帝竟然来了一手,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到了安南边界,在安南各方势力严阵以待时,却停步不前,就缩在边界地带休整。而且看样子,压根就没有会马上攻打安南的架势了。
如果说,明国皇帝真要不打了,那也好。大家各回各家,回头互相再打,那就再说。
但是,关键的是,你真要撤了的话,信不信明国皇帝就突然开始了攻击!安南这边,就只凭一家之力,根本就不可能是明国皇帝的对手。
如今的这个局势,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当然,这个难受是指安南这边的势力而言。至于崇祯皇帝,他该干嘛就干嘛,留在云南境内,特别是这沙定洲造反的临安府,监督地方官员改造地方,也是好事一桩。
……
这一日,在例行的军议中,安南各方听取细作回报,明国皇帝那边还是和以往一样,最终郑梉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明国皇帝老奸巨猾,是打定主意要耗下去的。如今之计,就只有我们主动打过去了!只希望能早日结束这战事!”
军队一直集结,军需物资的消耗也是不少的。更别说,其他势力要从自己那边运来,路上的消耗都要多不少,也同样耗不起的。
在国力相差大的情况下,弱者所遭遇的困难,就是这么大!
莫敬宇听了,当即附和着点点头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打吧!”
他的意见,郑梉压根就没多重视,而是转头盯着阮福濒,他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阮福濒点了点头,意思是同意了,不过紧接着,他却叹了口气道:“如今我们主动进攻,明国皇帝避而不打,甚至诱敌深入,把我们引入云南腹地,拖长我们的粮道,那又该如何?”
“……”他这话一说完,顿时,大堂内一下鸦雀无声,变得非常地安静。
如果真按照阮福濒所说得这样,他们这一边必输啊!
就算两军不交战,光是这么耗下去,安南这边的粮草物资有限,也必然是耗不起的!
原本这一招,是他们准备用来对付明国皇帝的,结果明国皇帝压根就不做什么事情,一下就破解了,反而让他们品尝这一招。
唉……郑梉的心中,长长的叹了口气,对于阮福濒所说得这种可能性,他觉得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大军主动出击,寻求一战都未必能如愿!
不能这样,绝对不能这样!
郑梉心中下定决心,便开口说道:“本王决定,我们必须得主动出击,且要逼得明国皇帝和我们决战才行!”
听到这话,阮福濒不由得看着他追问道:“如何逼着明国皇帝决战?”
世事真是难料,如今他们在讨论的,反而是要逼明国皇帝决战了。
只听郑梉沉声说道:“明国皇帝身为天朝上国之皇帝,必然会看重其脸面。这一点,本王很清楚。因此,我等当针对这一点下手,逼明国皇帝不会避而不战!”
安南这边,名义上这个黎朝才是正统,而他清都王,就是黎朝的实际掌控者。身为上位者,自然是要注重脸面,否则威信何在,威望何在?
因此,他才会说,他是很清楚的,因为深有体会。
阮福濒听了,不由得眼睛一亮,脑海中立刻有了想法,当即说道:“对,我们可以事先放出风声造势,不管是我们安南,还是明国那边,都要让人知道,如果明国皇帝避而不战,那就是畏惧我们,这种人就不配当皇帝。这样一来,还能鼓舞我们的士气,灭明军的威风!可谓一举二得。”
自己刚说出个头,他就立刻打蛇随棍上,有了具体的想法出来,郑梉在心中,是非常地欣赏。可也正是如此,他心中也有了对阮福濒的杀意:此子确实厉害,战后决不可留!
不过表面上,他却是笑着点头,并针对这一点,开始商议起具体的情况。最后的结论,就是大军主动出击,迎战!
崇祯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南盟军誓师出征,分三路品字形,齐头并进,向明国云南府逼近。
……
而此时,崇祯皇帝正在召见一大群文官。这些文官,是刚从内地赶来的,准备安排到安南作为地方官的。
云南这边改土归流,还有洞吾那边新设行省,对于官员的需求极大。加上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大都愿意到这些地方的官员,都是不如意的进士,但更多的是举人和秀才而已。
不过随着洞吾那边的消息传回内地,特别是阎应元一跃成为大明的封疆大吏,是为洞吾巡抚,这给了大明不少低级官员和不如意的官员一个非常大的震撼。
如果是在内地,就算是三甲进士,要熬到巡抚这一级的封疆大吏,不但要耗很多年的资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机遇才有可能。
但是,如果如今响应朝廷号召去了边境,虽然条件是苦了不少,可官途之路却会变得很宽。
当然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明白,阎应元能一举成为洞吾巡抚,还有他的战功在的。可是,哪怕他们没有阎应元的本事,却也不会承认自己比一个典史差太多。
于是,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前发出的旨意,就得到了很多官员的响应。据窃听系统中反馈回来的京师那边的信息综合看,已经有苗头,京师吏部那边侯官的官员,已经有为了来边境当官开始跑官了。
因此,这一次,站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官员,秀才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举人和进士级别了。另外,摆在御前的一份奏章,是吏部尚书诉苦的。说如今河套地区、辽东、朝鲜、云南、洞吾在前后短短的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官员,如今官员奇缺,明显不够用了。他担心如果长期用秀才为官的话,会影响地方民生,且对大明的科举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其实也已经考虑到了,因此,他就给吏部尚书并内阁和监国太子都发出了一份圣旨。
他决定开恩科,另外,要再重新开设唐宋时期的杂科,也就是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而不再只是进士而已。
另外,考试也不再只是经义,而是恢复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内容。最后,还要增开特制,也就是考自然学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