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泾阳县令带着泾阳乡绅匆匆赶来御驾所在,一脸的汗水,官服都贴在身上了,奏请皇帝并天子劲旅入城歇息。
看到泾阳县令的这个样子,知道他也是劳累了一天,对他的愤怒之意少了很多。加上刚好又可以利用之前的事情,来对冲李自成所部的影响,因此他便淡淡地说道:“入城就不必了,百姓都累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朕和将士们就在这城外扎营便是。”
说实话,对于皇帝进城休息,这些泾阳人其实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对于这么多军队入城,他们还是头疼的。小小泾阳,这么多军队,怎么安排?睡大街总不好吧,睡民房?可就算所有百姓把房子都腾出来,怕也不够吧?光是那么多战马,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啊!
此时听了皇帝的话,这些泾阳乡绅,不由得都为皇帝这么体谅泾阳百姓而多了一分感动。加上之前皇帝甚至还亲自为泾阳去扑杀蝗虫,他们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就更是溢于言表了。
他们正想说什么时,崇祯皇帝却已经先开口了,告诫泾阳县令,对于这次蝗灾,一定要好好善后,否则决不轻饶。
泾阳县令知道皇帝不会再处罚自己,不由得心中安慰的同时,又连忙保证,以后一定格尽职守,当好这个父母官。
聊完了这个严肃的话题,崇祯皇帝便露出一丝微笑道:“朕领军南下平定贼乱,不能久待。这样好了,就用随军携带的军粮和泾阳百姓换扑杀的蝗虫如何?”
一听这话,泾阳县令和那些乡绅顿时大喜。要知道,刚才扑杀的时候,很多蝗虫都是挖坑,扫进去之后活埋处理掉的。可如今要是能换粮食,那至少能挽回很多损失了。
因此,泾阳县令连忙答应,然后和那些乡绅一起,赶紧回去通告这个消息。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离去,微笑着转头对郑崇俭和李若琏,以及已经回到他身边的贺人龙和吴三桂等人说道:“今晚,朕就请诸位爱卿吃一顿蝗虫宴!相信朕,这味道绝对不错!”
在后世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有蝗虫的美食。崇祯皇帝曾经在旅游的时候,就吃过一次。
大明将士开始扎营,这些都不用崇祯皇帝操心,一麻袋一麻袋的蝗虫,扛到军营这边来换粮食,也不用崇祯皇帝操心。此时的他,就让人挑选了一些蝗虫,开始了蝗虫宴。
一种做法是:将蝗虫倒入滚烫的水中,扣锅盖,加大火势,蚂蚱由绿黄色变成棕色后,便捞出来进行晾晒,并摘去翅膀、刺脚。时间有限之下,自然就不是晾晒了,而是烘干,然后油煎炸,那香味,让等候着的文官武将们,甚至连崇祯皇帝自己,都不由得很想立刻尝上一尝了。
再一种做法,是将蝗虫去翅腿,穿签子上以碳火慢烤,烤时蝗虫上要刷匀食用油,以保证烤出的蝗虫外焦里嫩。然后再撒上少许孜然粉,盐之类的佐料等。这香气之扑鼻,比起之前油煎还要让人垂涎三尺。
……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不是崇祯皇帝亲手去做的,而是他讲述之后,自有军中老手去操作,而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旁观。
夜色渐深,满天的夜空中,星星耀眼可见。御驾所在的香气,飘向四周,让所有将士都不由得心生向往,皇上那做得蝗虫宴,似乎非常好吃啊!
当然了,军卒这边的蝗虫处理,就没有这么讲究了。
等到快要做好之时,崇祯皇帝甚至还让人传来泾阳县令,以及几个积极做事的乡绅,让他们一起食用这蝗虫宴。
当然了,崇祯皇帝先动筷子,每种尝一口,每吃一种,他就露出很享受的样子,连道美味。
他的这话,顿时引来不少“咕噜”声。却是在座的文官武将们,忙碌了一天,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还被皇帝这么诱惑,简直是有点急不可耐了。
等到皇帝让他们尝了之后,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文官还好一点,还讲究点吃相。武将们,比如贺人龙等人,那吃相,就没法看了。不过就算一边吃,还在一边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事实上,这个时候,就算再难吃的东西,他们也会觉得香!
在这之后,在场的不少人回忆起这一夜的美食,一个个都非常地怀念。他们也私自再去做过一样的蝗虫宴,可是,却再也没有记忆中的美味。当然,他们是把这个区别归结为皇帝的御厨手艺好的原因。
这个事情传开之后,可以说人人仿效。皇上都吃的蝗虫宴啊,又有那么多人称赞那蝗虫宴的好吃,要是自己不吃上一吃,尝尝那蝗虫宴的味道,就实在太让人遗憾了!
就这么着,有了皇帝的示范效应,大明境内地蝗灾,就再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大的影响了。
除了预防得当,很少再有发生蝗灾之外,还有很多富户,一听说有蝗虫成群出现,就会立刻悬赏求购蝗虫,吃上一顿盼望中的蝗虫宴。
这一点,其实崇祯皇帝早就料到了,所以他才会在当时邀请了泾阳县令和乡绅一起吃蝗虫宴,就是想让这个消息传得更快一点。
不过有一点,却是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
在他走之后,泾阳百姓为了纪念皇帝亲临泾阳这事,在他扑杀蝗虫的地方和吃蝗虫宴的地方,都立了碑来纪念。由此,又带动了大明的文人墨客,只要有途径附近的,都会跑来一观,纪念皇上当年在这里的往事,并且往往还会赋诗几首。最终,这里就成了泾阳的旅游胜地!
第242章 师出有名
大旱之年,原本未必会有大的蝗灾。就算适合蝗虫繁殖,可只要把地犁一遍,翻过来就能把埋在土里的蝗虫卵给杀死。
但是,在明末这个时候的大旱,会因为百姓活不下去而饿死,或者当了流贼,导致没有人去做这些预防措施,以至于蝗虫成灾。在崇祯末年,几乎是连年都有蝗灾出现,导致粮食方面雪上加霜。
这个道理,等崇祯皇帝到了西安府时候,已经理清楚了。也因此,更让他觉得,要必须尽快地平定流贼之乱,否则恶性循环之下,局势只会越来越糟。
原本的历史,说明朝灭亡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可崇祯皇帝通过穿越这段时间,特别是走出了京师之后,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大明其实是撑不下去了。哪怕不是崇祯十七年灭亡,那估计也就是崇祯十八、十九年的问题而已了。
大军在西安府休整了两天,然后再度南下。在这期间,崇祯皇帝亲自去了一趟藩王府,见了封在西安的秦王朱存枢。
这次的会面,朱存枢可以说是战战兢兢的。
瑞王的事情,他们这些宗藩心里都有数。要说瑞王仗着自己是藩王,对大明文武官员无理一点也是有的,自己田租被抢了,要闹一闹也是有的。可是,要说瑞王是和流贼勾结,想要造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如今的事实是,朝廷按在瑞王头上的罪名就是和流贼勾结而谋逆。不但瑞王一系再没有荣华富贵可言,就瑞王本人还自己“上吊”身亡。
对此,秦王非常清楚,根本原因就是瑞王不想拿出钱粮而已。而这次皇帝亲自驾临,要召他觐见,他心中也有数,恐怕还是为了钱粮的事情。
果不其然,崇祯皇帝在见到他之后,先是和他谈论了当年太祖从微末奋起,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了天下,奠定了大明万世基业。说到最后,崇祯皇帝叹道:“这大明江山,来之不易啊!”
秦王听了,忍不住心中诽谤,大明江山来之不易,可又不是自己这一系坐天下!不过表面上,他当然是附和的。
崇祯皇帝见此,便又对秦王说道:“如今大明内忧外患,你在秦地,这些年的民变,应该比朕都熟悉,经久不灭,长期以往,大明江山社稷可虑啊,我们身为太祖子孙,都是有责任要维护这祖宗留下的基业,是也不是?”
“是个屁,那是你的事情好不好?”秦王心中想着,表面上却是唯唯诺诺,并无多话。
崇祯皇帝看着他,还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突然冷笑一声道:“可惜有的藩王却认不清这一点,他们也不想想,要是大明江山社稷不保的话,难道他们藩王的位置还能继续坐得下去,难道他们还能无忧虑地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你说朕有没有说错?”
听到这话,秦王终于愣了下。说实话,他还真没往这点上考虑过。此时听了,终于认识到,大明安危,也确实和他们这些藩王是有关系的!
“是,陛下说得对!”这一次,秦王终于看着崇祯皇帝的眼睛,很快就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了,又微笑着说道:“朕知道,很多藩王对于大明皇家银行是心存疑虑的。觉得朕拿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和粮票来换钱粮,其实是在抢钱。有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朕是什么人,堂堂大明皇帝,又岂会做这等事情,你说是不是?”
“……”秦王听得无语,心中想着,皇上这是在说自己?他连忙回奏道,“陛下,绝无此事!”
“其实,不在京师的,对大明皇家银行心存疑虑,朕是理解的。”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头说道,“不过朕既然路过这里,就可以和你唠叨唠叨,这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和粮票,那是绝对能兑换回银子和粮食的,这一点,朕可以保证。不过在各地的分行,还需要时间才能筹备成立。等到时候成立了,你就能看到,朕所言绝非虚言!”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