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日日生)


  徐知常怔在原地,这是什么神仙组合,那王安中虽有文采,却是梁师成一党。这厮还是苏轼的学生,历任翰林学士、学士承旨。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当初杨霖一上台,就把他贬到了象州。
  不得不说,他的文采确实出众,毕竟是苏轼的爱徒。
  无独有偶,那赵明诚和他那个名满天下的娘子,也都是党派不对路子,被赶出去的。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蔡京提拔的,而李清照他爹,是苏轼的学生,还是韩忠彦的门下。
  这几个人的成分太差了,更何况李清照还是个女流之辈,怎么能和他夫君一道入朝为官呢。
  杨霖不管这些,笔杆子是无罪的,这些人并无恶行,不过是依附于谁就为谁唱赞歌而已。
  现在朝中,还有别的党派呢?
  想要提高通政司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镇得住场面的文人坐镇,眼前这些让他们誊抄还行,拿出来每一个上得了台面的。
  杨霖不由分说,已经派人去吏部,去知会王朝立,让他着手去办。
  徐知常今天挨了好几顿了,但是还是硬着头皮上前,问道:“少宰,这次的荆楚、江南村落宣教,不知道派谁去做合适?”
  杨霖低着头沉思了片刻,道:“不用了,我让宋江去做。最好是花荣来写标语口号,这东西不是给文人看得,最重要的是让那些不识字的村民听得懂,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徐知常怔了一下,问道:“比如说?”
  杨霖指着万岁营的一个亲卫,人群中就属他最粗狂,伸手一招,问道:“你读过书没有?”
  “回少宰,没有,但是吕四哥教过俺写自己的名字。”亲卫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如实回答道。
  这些人刀头舔血,早年是贩盐的亡命之徒,都是大字不识的莽夫。
  杨霖点了点头,道:“你来想一首宣教标语,想不出来,这三个月的月钱没了。”
  这亲卫瞪着眼,铁塔一般的身子一佝偻,满脸难色。等了不到半炷香时间,杨霖早就不耐烦了,骂道:“再不说,今年的月钱都没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魁梧的亲卫豁出去了,仰着头大声道:
  “信教信的早,全家好不了。媳妇被人干,爹娘死翘翘。”
  周围的人,憋笑把脸憋成了猪肝色,徐知常也拈着脚尖。心中骂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这亲卫也有些不好意思,挠着头,憨笑几声,心里早就把在场的人骂了一遍。
  他偷偷望向杨霖,本以为少宰会发火,没想到他笑意盈盈,不怒反喜。
  杨霖喜道:“好活,当赏!你收拾一下,去找宋江吧,你就是这次宣教的文案撰写人之一。”


第590章 赤阳观老道士
  荆楚省,涵盖了以往的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也就是后世的湖南湖北。
  大浮山一带,崇山峻岭巍峨险峻,河沟遍地,遍地汪泽,大浮山顶有座鳌山寨。
  远远望去,这个寨顶很像是一个鳌钳。它由数座互相连接的山头组成,山不算高却极为险峻。山寨凭险而设,四周都是危崖绝壁,从崖底往上看,仰不见顶;从寨顶往下看,居高临下,附近的山峦沟壑尽收眼底,民居只有拳头大。
  这处山寨异常难行,出入只有两条盘梯而降的小道,极为险要。可是寨顶却很宽敞,一个大寨又分做东北四个小寨,每个小寨中都有一个自然天成的制高点。四个制高点遥相呼应,四寨之中南寨最高,拔地而起,险不可攀,钟相的乱军就驻扎在这里。
  一个矫健的身影正沿着盘山小路向山上飞奔而来,赤红色的披风,淡青的劲装,一看就是钟相义军的打扮。
  钟相军本来没有统一的服装,打下几座府镇后,他们缴获大批红色的布料。便裁剪开来,人手一块用做披风,铁骑快马行处,犹如一团;烈火服装整束,果然气势便不同,杨虎军已被官兵称之为红衣贼。
  明教又叫摩尼教,发源自波斯的拜火教,对火的崇拜很深。
  那人冲上山寨,满头大汗走进了山寨议事大堂,里面坐满了举事的贼首。
  “钟护法!查得重大消息,有岭南的弟兄来报,小明王如今不在汴梁!”
  大堂内众人霍地一下,全部站了起来,钟相扶住来人的肩膀,问道:“杨幺,你说什么?小明王何在?”
  被称为杨幺的少年,兴奋地道:“小明王人在大理,此事千真万确!宋军大营中,很多人都知道。”
  若是有小明王在手,教众们必将信心百倍,而且在场的多是明教骨干,对明王转世一说,十分相信。
  大堂内众人都带着一丝喜色,打进汴梁救出小明王,何等的艰难。
  但是他在大理,就好办多了,南边是宋廷的薄弱环节。
  但是明教和王金刚约定的是,攻取杭州,北上苏州,占据江南的半壁江山再说,隔江和宋廷对峙。
  现在明教的主力,钟相义军,已经准备南下打大理了。
  如此一来,势必会把王金刚的江南弥勒教众给卖掉,一边骂娘一边给他们挡住北边的宋军。宗教领导的军队,有时候就是这么任性。
  “我们已经有了五六万人,当初明王举事,二十万大军响应,虽然被方七佛那个叛徒带着投降了不少,但是更多的隐匿在民间。只要我们往南打,他们都会再次响应的。”钟相肯定地说道。
  一说起方七佛,众人就面红耳赤,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正好这此,大理的宋军主帅就是方七佛,明教徒们满心想要去救明王顺便报仇。
  在他们的眼中,是方七佛出卖了圣女和小明王,以换来自己的荣华富贵,是写进明教教义中的叛徒。
  而且方七佛还是明王救得,更显得他恩将仇报,是明教徒心中最无耻的人。
  其实方七佛也挺冤枉的,方腊给了他一口饭吃,但是他并不信教。
  后来临危受命,带领十五万教众,和杨霖的禁军打得有来有回。
  但是方腊不知兵,一味地往苏州太湖增兵,还不停地催促他决战,才导致了失败来的那么快。
  走投无路的方七佛,逃到了天涯海角,无奈杨霖一心要追回自己的骨肉,当然穷追不舍,逼至绝境方七佛才选择了投降。
  他完全对得起方腊,毕竟他投降时候,方腊已经死了。至于说圣女……圣女沦陷地比方七佛还早,他投降的时候,圣女正在和杨霖玩“水乳交融”的游戏呢。
  这些人只以为拿下小明王,他们就将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拿下汴梁,却不曾考虑过,方腊活着的时候,明教造反也没能成功。
  ……
  初秋江南,细雨纷纷,一处精致的楼观掩在林间,周围的山林轻云缭绕,宛如一幅烟雨如织的画卷。
  赤阳观规模不大,建造却十分用心。整座赤阳道观依山势分为上下两处,位于下方的建筑是一座四方的院落,呈甲字型。
  在道观的上方是一排静舍与一座凸出于峭壁之上的楼观,组成丁字型,中间由一道乙字型的回廊连接,暗合六丁玉女,六甲阳神和太乙之数,非是深谙堪舆之道,建不出此等道观。
  所有道家现在对杨霖十分推崇,因为他一人,将道教拔高到了国教的地位。
  上行下效,很多的达官贵人,也开始信奉道教,以往往寺庙里送的香火钱,大多进了各地的道观。
  江南道士们,派人到汴梁,求来了赤阳观这个名字,在饶州鄱阳湖畔的山林间修建。
  赤阳观内,楼观飞鸟一样凌然于峭壁之巅,面对着莽莽群山,周围三面悬空,建着朱红的游廊,栏内垂着浅黄的竹帘,里面悬挂纱帷。
  那纱帷薄如蝉翼,在观内望去,山间的景物尽收眼底,然而就这样一道轻纱,便将随着秋雨而来的寒意和潮湿尽数隔绝在外。
  秋雨凄凄,楼观内却暖意融融,宛如自成天地。
  细雨落在檐顶,发出春蚕般细碎的沙沙声。
  楼内铺着白色细藤编成的草席,旁边放着一只小炉。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乃是赤阳观的掌教赵志静,双手微举,温言道:“张巡抚,请用茶。”
  对坐的是江南总督兼巡抚,罕见的总揽一省文武的封疆大吏张叔夜,他可谓是十三个省里唯一的一个,就连秦陇当年的种师道,也没有这个待遇。
  张叔夜抿了一口,叹气道:“茶是好茶,但是我此刻便是瑶池仙酿,也饮不出滋味了。”
  志静道长轻笑道:“莫非是为了江南乱民?”
  “正是。少宰将江南交付于我,是何等的信任,未曾想惹出如此乱子来,张某……愧对少宰啊。”
  志静道长笑道:“张巡抚不必忧心,江南乱民,背后看似是弥勒教作祟,实则是由江南豪门掌控的。”
  张叔夜知道他是江南的地头蛇,这等大道观的掌教,不知道手下有多少的信徒。他知道的消息,多半是准确地,殷慕鸿在书信里,专门提到过这一点,都尉府的探子遍地,自然知道江南这潭水,哪里深哪里浅。这也是他半路,来此拜访的目的。
  “流民难控,不如堵其源头,流民似水,弥勒教只是个沟渠,源头在江南望族。”志静道长侃侃道:“举凡豪门望族,根基难挪,必有巢穴。捣毁一处,胜过剿灭流民十万。”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