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人物,态度温和平实的出现在众人面前,脸上的笑容并不过于叫人感觉亲切,也不是明显的大人物的矜持,就是叫人感觉舒服而随意。
随着船身起伏,徐子先看到随员们先放下四桨小船,接着徐子先从大船上跳下,由四桨船划动着往南安港口而去。
一个荷
兰人在大船上划了一个十字,颇为感慨的道:“愿上帝保佑这位尊贵的殿下。他的辛劳和经验,必会使他成功。”
“当然也会使我们成功。”这个年代的殖民者刚刚才开始起步,他们其中有一个嗅觉灵敏,野心勃勃的人想对亚洲这般下手,但在普通人看来,这边有好多文明国度,且有大魏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有天方势力,泰西人不要妄想在这里殖民了,他们背井离乡从欧洲出来当然不是纯粹想出来送命,或是为什么人的野心而冒险,所有的冒险者都是希望能获得财富和成功,而并不是天生的想要在海外殖民。就如哥伦布出海时的目标一样,他们不过是想要去印度,得到黄金和香料而已。
这个荷兰人的话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众多人都是在小船之后,划起十字祈祷起来。
……
小船如飞梭般的在海面上穿梭着,很快便抵达了港口。
徐子先和傅谦等人先后上岸,岸上并没有什么人迎接,岛上成立了行军司之后,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官吏大量派驻到福建路各处,连李仪都留驻福州,岛上只有傅谦,陈介等人,主要是负责制造和工商等事务。
中部是张明亮负责,船场方面,则是由林九四,张诚等匠人和林家派来的人负责技术,而行军司派出官吏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就可以了。
在岸边的欢迎人群之中,最为显眼的不是陈介等人,反而是新任的厚生司司官王心源。
厚生司主管的不光是民间的医院,军医也在其统筹管理之内。另外便是防疫和卫生等医疗相关之事,再下来便是将慈幼局,养济院等福利设施机构也划归了厚生司来管。
王心源的家世,学识,还有医术都经过了证明和检验,这一次组建厚生司,其被推举的呼声最高,可能也有其救治徐子先成功,为东藩和整个秦王幕府立下了不可忽略的大功,此前徐子先已经对王心源赐与厚赏,但在推举司官的时候,这一层恩德还是使很多人忽略了老资格的陈长年,而是将王心源给推了上去。
对此徐子先也是乐见其成,早前到东藩的医生,医术上可能还过的去,但家世定然相对贫寒,毕竟士绅之家可以把医术当成一种爱好,但绝不会当成吃饭的饭碗。象王心源的家族便是如此,其家族还是士绅家族,医术就是爱好传承,王心源是天赋过人,凭家传和自学到如此高的水准,也算是东藩获得的人才之一了。
“见过殿下。”王心源在岛上过的挺好,其实他主持厚生司是把主要杂务交给吏员们去做,陈长年等副手也挺得力,王心源主要是考较新来的医官,防止有那些鱼目混珠的江湖游医混进来。此辈走惯江湖,观风望色,满嘴胡话,凭死记硬背记得一些单方,用药完全凭单方来,不敢稍加添减,撞大运能叫他们治好一些人,多半的情形下是要么治不好人,要么就直接把人给治死了。
岛上原本也有一些混日子的医生,在王心源的考查之下基本上都被驱除出去了。
--------
年底事多就算了,两孩子先后发烧,都住院了,这阵子更新真的困难,没法正常,大家见谅。
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断
幕府的资金逐渐宽裕,给医生的待遇也是持续拔高,军级野战医院的主治军医年俸超过千贯,比营级指挥还要高一些,最普通的医生,只要考核合格,年俸都是好几百贯起,对大魏的医生来说幕府医生的收入毫无疑问是高收入了。在此之前,要么是世代传家的名医可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普通的医生也就是中间阶层的收入,一年几十贯收入得以温饱就算是水准不错的医生。能够坐馆的医生就算是混的不错了,大半的医生哪怕是世代行医,稍有不慎就要沦落到扛着幌子摇铃行医的地步,医生的地位在大魏委实是不怎么样。
主要是士绅富商阶层多半自己都懂医术,未必是精通,但小病自己能治,大病自己治不好的,那些医生一样治不好。中医想入门相当容易,士大夫们多半都能入门,无非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酌情增减,这种微妙处才见功夫,而真正能掌握分寸的良医就太少了,时间久了自己都能添减,这就是所谓久病成良医的由来。
民间则是百姓普遍穷困,医者父母心最多能减免一些诊金,抓药还是得病患自己来,一场病拖下来治个几个月半年的,中产之家也直接看破产了,贫民百姓病了勉强能抓几副药吃吃,多半就是靠身体素质硬扛。
扛过去的就扛过去,扛不过去就完蛋,医生的作用实在是可有可无,反而是药房的作用更大一些,能开的起药房的也多半是有家产和身份地位的士绅阶层,一般的医生能在药房里固定行诊就算混的相当不错了。
徐子先在东藩经营之初就决心改变这种情形,一则是广寻名医,二来是储备大量药材,对普通的百姓是减免诊金和药费,对军人和官吏则是几乎全免费用,这是早期经营防患疫病,安定人心的必要措施。军人打仗受伤当然是要由徐子先全部负担起来,官吏和百姓则是因为东藩瘟疫流行,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和照顾,早期移民就很难鼓动太多人自愿报名前来。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断并没有错,除了很多流民自愿到东藩来之外,也有很多沿海的百姓自愿前来,毕竟福建路总体的情形就是多山少田近海,除了下海拼命之外,能移民到东藩就有田亩耕作,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到东藩来开荒显然是更佳的选择。
“王先生少礼。”徐子先对高技术人才还是相当看重,并没有把傅谦或是王心源,甚至包括林九四,张诚那些人在内,都是格外客气几分,并不把他们当成普通的部下来看。
“殿下略有些胖了。”王心源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徐子先的脸和身形,然后脸上浮现笑容:“这样看来,殿下上次亏损的本源是彻底弥补回来了,不过此后还是要小心,半年之内不要过于操劳辛苦,否则还是有可能旧疾复发。”
徐子先现在对这个医生的医术根本不敢小瞧了,虽然他入得武道之门,身体素质反应劲力都远超过普通人,但越是这样的身体素质,一旦被疾病所缠也就是加倍的危险。按王心源的判断,最近半年他要好好将养,这样将来复发的可能性就无限缩小,如果这
半年再过于辛苦不顾惜身体,一旦复发就相当危险了。
这也是徐子先近来不入江西的理由之一,并且堂而皇之的写在奏疏之上,递到银台司转两府和大内的天子,天子反而要专门下诏抚慰于他,请秦王不要过于辛劳,以免身体再出事而病倒,使国家失东南柱石。
徐子先在吕宋二盗抵达之时还在重病,此事在事后早就流传开来,并且在正式的报捷奏疏里都有详细的奏报,人近皆知,此事也给南安港大捷披上了一丝神秘的面纱,徐子先仿佛是若有神助,在最紧要的关头老天给他送来了神医,几天之内重疾尽去,然后率领府军将士打出了一个极漂亮的胜仗,也正是南安港口的一战,奠定了徐子先和南安府军的赫赫威名,其后的封王和开府,也无非都是这一仗的尾声和后续。
若无那一战使朝野均看到府军的实力,徐子先有安定东南的力量,朝廷又为什么要给徐子先开府大权?
“最近半年我多半留在福州,也就是每天看看卷宗文书了。”徐子先笑了一笑,对王心源道:“东藩这边,也要有劳先生了。”
“王妃和侧王妃都已经身子沉重。”王心源抱拳道:“以在下的看法,还有陈医官他们一致都是认为,虽然从东藩跨海到福州不过几天时间,但还是颇有风险,一旦突遇台风,普通人摔跌几下,或是晕船都没甚要紧,将养几天就好了。但王妃和侧妃都有好几个月的身孕了,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可能结果非殿下所能接受。为了万全计,还是要请殿下稍安勿燥,待两位王妃产后足了月,那时候正好是八月前后,我福建路的夏台风是四月开始,七月往北,八月是福建路沿海台风最好,海域情形最好的时候,一路很少颠簸,而且风向合适,如果顺利的话,两天到三天时间也就足够了。”
从海上走的话,南安港口到岐州港不过三四百里,顺风的话两天时间足够了,大海行船速度虽然不快却是一刻不停,不象陆上车马总得有打尖歇夜的时候,一般快捷的小船从福州到岐州,确实也就是两天时间,更快的两天都不要。但大型船只一般是要用三天时间,甚至四五天的也有,而夏天八月时也是东藩到福州海域情形最好的时候,天高云淡大海蔚蓝,风涛不起,早在四五月时的台风多发季已经过去,九十月份的秋台风季还没有到来,那时候的福州外海相当平静,也是异常的漂亮。
王心源的考虑相当周全,徐子先这一次原本是想带两个夫人回福州,毕竟他在福州最多一个月回一次东藩,等此后台风季来临时,可能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再下一次回来时多半是两人生孩子的时候了,想想也是相当遗憾,在两个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能在她们身边,另外也不能一同感受孩子在腹中的成长,到最后呱呱落地……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