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对徐子先来说,记忆中是崇德十四年朝廷出动大量禁军北伐,沿着蓟州,永州方向出关,在松山和杏山一带与东胡爆发大战。
此役还是大魏惨败,三十万大军只逃回来不到六万人,永州和蓟州震动,无数百姓扶老携幼的逃亡,京师戒严,朝廷从西部的永兴军和秦凤路,河东路调集兵马,导致西边被羌人祸乱的不轻。
战乱和灾害也使得中原等处大乱,大量精锐禁军成建制的被消灭,使得朝廷失去了弹压流民为患的力量。
刘、马、罗、张、曹等巨盗头目也是在这时候获得了起家的机会,他们在永兴军路和河东路起家,流窜到勋阳府,裹挟了几十万流民,连续攻陷州府,各路无力弹压,最终诸贼占据中原与河东河北诸路,东胡在此时再次入境,诸贼纷纷投降,燕京成了一座孤城,城中禁军不足六万,在几十万贼寇和东胡人的强攻下,崇德帝在内的十万军民百姓殉国,燕京沦陷,大魏自此成为历史。
从崇德十四年到十九年,东胡再次入侵隔了五年时间,可见十四年的北伐东胡人也是伤了元气,数年之后才逐渐恢复。
这一仗如果不是打的太操切,太急迫紧张,急功近利,将李国瑞岳峙李友德等名将用来镇守各处,同时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大魏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贼寇为乱,东胡仍然不可能攻克燕京。
所以徐子先对崇德帝的评价相当的低,就是一个不作不死,非要反自己和大魏都作死的纯粹的傻货。
当然这话可不能与徐行伟和魏翼两人说,虽然大魏现在风雨飘摇,但亡国之像只是征兆,人们心中普遍还是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要等数年之后,有志之士才纷纷有了代魏自立的心思,并且那个时候,崇德帝折腾的天怒人怨,已经完全没有丝毫人望,到燕京被困时,崇德帝希望山东东路的官兵北上,打通津海到京师的道路,以使帝室和文武百官从津海跨海出逃……结果山东安抚使以下至所有禁军厢军将士,楞是无一人愿意应召勤王。
有功不赏,有过必罚,举止失措,至崇德十九年时,天子已经失掉了天下人之心,皇帝的名号,看似无比尊贵,但绝对也抵不过人心。
……
馆舍之中官吏很多,仆役也是不小,地方更是极大,占地过百亩,房舍千间。
这是太祖晚年之时下令兴修的大宅邸,太祖子嗣众多,或是亲王或是国公,多半分居在江陵或福州,可能是预料到天下宗室会与日俱增,太祖下令修这个睦亲馆,令各地的宗室可以在京师朝觐办事的时候居于一地,彼此增进一些感情。
老人家再雄才大略,年老之时也是很重视亲族,太祖晚上思诸子,常令诸侯朝觐,天子也经常持玉斧驾临睦亲馆,就在馆内设宴招待宗室亲藩,被后世引为美谈。
到宣宗之后,宗室渐远,皇帝驾临睦亲馆的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虽然皇室与宗室渐远,这睦亲馆还是京师内极热闹的所在。
江陵和福州,还有在外为官的宗室入京办事,袭爵,述职,转迁,都是要在睦亲馆居住,除了极少数被留在京师有府邸的宗室之外,所有外来宗室,不得擅自在京师居住,必得居住于睦亲馆内。
这个馆,既是皇室睦亲宗室,讲究亲亲之道的华丽所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囚笼,将徐子先等所有宗室都囚禁在一处的囚笼。
徐子先一行人并没有引发太多的注意和重视,在福州徐子先已经是一方重镇,权力格局中人,在京师,也就是一个稍有名气的来袭爵的国侯世子,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人物。
在馆舍门前,就有一个国公世子也来办理袭爵,带着的随员有三百余人,看到徐子先只是一个国侯时,这个同样二十来岁的国公世子瞟了徐子先一眼,一股傲气油然而生。
徐子先也不介意,微微一笑,等着对方先办理入住手续,他并不着急。
四周来往之人很多,多半是打扮华美,身边都跟着十个八个伴当的公侯,有一些人穿着公侯或世子的服饰,也有一些是穿着文武官员的袍服,那应该是在外为官的宗室,入京述职,也是入住睦亲馆内。
两个二十左右的青年世子,一起入京办理袭爵,一起入住睦亲馆,也是引发了不少眼光瞩目,徐子先见那国公世子一直瞪眼看自己,显然是越来越不满,他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南安侯世子徐子先,见过兄长。”
“吴国公,徐子诚。”
徐子诚回应一声,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拱手道:“原来是近支兄弟。”
徐子先微笑道:“还真是巧了。”
他们俱是文宗一脉之后,和当今官家是同一子辈序列,当时文宗定序,是取“安应子睦同,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这二十字辈班序,传到徐子先,徐子诚这一辈,不过才第四辈,徐子先与徐子诚是从堂兄弟,父辈是堂兄弟,祖辈就是亲兄弟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计较(补昨天大章节
“我家是吴王之后……”徐子诚脸上傲气更明显了。
文宗诸子,一个封太子,就是后来的成宗皇帝,诸皇子中有两位封王,一位就是赵王,另一位是在江陵的吴王。
徐子诚是吴王之后,同辈皇子诸兄弟中,最惨的就是南安侯府,荒唐无行的皇子,给了少量财物直接封在福州不闻不问,虽然成宗,赵王,也未必强到哪里去,不过在文宗一脉的后人中,提起南安侯府,当然都是充满鄙夷之意,现在徐子诚的脸上,就有相当明显的鄙视之意。
“京师居,大不易。”徐子诚傲气凌人的道:“一向听说南安侯府窘迫,我看你带这么多人,可不是打着饥荒上京?不该讲的排场就不要讲,还凭白得罪人。”
这人倒真是人如其名,实诚的很。
显然是这位国公世子上京袭爵,声威显赫,结果徐子先一来,武卒和牙将都是精壮汉子,举手投足又是有明显的军人气息,将三百余人的吴国公府的声势都压了下去。
徐子诚感觉被人抢了风光,心中大为不愤,如果不是近支兄弟,怕是说话就更难听了。
刘益在一旁突然拍了自己脖子一下,骂道:“哪里窜出来的傻货,这个天还出来咬人?”
众人忍不住要笑,徐子先回头瞪了刘益一眼,自己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出来。
徐子诚自是听出了言外之意,脸色涨红,手已经按在腰间仪刀之上。
吴国公府的牙将多半穿着武官袍服,数十人簇拥在徐子诚身侧,一旦徐子诚下令,就会冲过来与刘益等人厮打。
徐子先倒是无所谓和吴国公府的人打一架,若是叫人欺上头上也没有反应,谁会将他这个国侯世子看在眼里?
睦亲馆里的官吏们可是隔着远远的,摆出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来,如果徐子先敬畏对方国公世子的身份,退避忍让,这些长了一双富贵眼的狗才,底下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非来。
就在此时,有人叫道:“清凉伞,有宰执仪从过来了。”
剑拔弩张的态式一下子缓和下来,徐子诚狠狠看了刘益一眼,又盯着徐子先看了几眼,再转头看朱雀大街上的情形。
果然是宰执仪从,一柄清凉伞在大道上相当显眼,沿途的官吏人等纷纷退避,有人站在一旁,多半的人抱拳行礼,态度都是相当的恭谨。
在京师,一柄清凉伞代表的是大魏最高的权柄,两府只有左相,右相,两位大参,三位枢密,一共七位宰执够资格打这把清凉伞。
除此之外,就算是亲王,国公,或是三司使,六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御史中丞,太尉,节度使,任何高官显贵,都是不够资格。
在清凉伞前,就算高贵如亲王,也得退避在旁,让宰执的仪从先行。
当然京师之中,也根本没有亲王,杜绝了这种尴尬局面的发生,宰执尊贵,亲王也尊贵,且是宗室的脸面,朝廷也是不愿叫这等事发生,有伤皇亲宗室的体面。
宰执仪从也有不同,左相和右相才够资格用百名元随,大参与枢密则是用七十人,眼前的仪卫元随浩浩荡荡前来,一看之下就是有百人之多,很显然是政事堂的宰相元随。
“左相?右相?”众人惊疑不定,宰执虽是联名,但枢密正使位在大参之上,大参位在副使之上,左相和右相位在枢密使和所有大参,副使之上,左相韩钟则是权力网的最顶层,上头只有一个天子官家,除此之外,无人可以在韩钟之上。
右相徐夏商与韩钟都为宰相,称为右相是本职稍逊,虽然都是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但韩钟是中书令兼尚书左丞,徐夏商是中书侍郎兼尚书右丞,两人俱加平章军国事,对军国大政,财计,吏治,军务,俱有决断之权。
两府唯一伸不进手去的是废除门下省后加强的御史台,御史中丞地位超然,不受两府管辖,只对天子负责。
另外就是有“计相”之称的三司使,三司使专门负责财赋仓储转运诸事,侵夺户部权力,这是本朝遗留下来的特色之一,原本国初之时有感于诸使杂差众多,至宣宗朝改革吏制和军制,使名实合一,去除了很多无谓的官职,将官,职,差遣等诸务合一,取消了无用的宫观使,节省了相当的财赋支出。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