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他之前已不太关心、这个已经丧失了所有实力的郭嫣,现在才临时去想此中干系。
  把郭嫣送去中都,此事其实也不是他的意思,而是皇后与郭家的意愿。但是,此前朱高煦确实叫司礼监安排人看着她,免得出甚么意外;于是才促成了郭家的意愿罢?
  朱高煦清楚了他的责任,也不想推诿到薇儿的头上,他便放弃了辩解。
  这时他开口道:“郭夫人去中都既能好好活下去,也能得到世人的称赞(守陵)。朕会下旨,让中都留守司的人,准许武定侯府、皇后派人去中都与你见面,以免你遭人为难。”
  “圣上……”郭嫣的脸变得苍白了。
  朱高煦好言道:“武定侯是朝中勋贵,薇儿又是朕名正言顺的皇后。你是郭家的人,无论住在何处,也不会受到亏待,不要太担心了。”
  郭嫣咬了一下嘴唇,忽然说道:“你好狠心!”
  朱高煦没吭声,他好像默认了郭嫣的评价。
  在他看来,这个世上总有不公、总有牺牲品。那些失败的人、被边缘化的人,难免丢掉性命,或是因被掠夺而生计艰难、丧失尊严。完全公平合理的世道,大概只有理想家们在书籍里写的乌托邦了。
  即便身为皇帝,号称恩泽天下,但大明朝包括隐户和妇孺,可能已经有上亿的人口,他真的有能力、可以惠及所有人吗?
  朱高煦转过头,对后面的宫人道:“请皇后前来。”
  宫人道:“奴婢遵旨。”
  等郭薇等一行人过来见礼了,朱高煦便陪着郭薇继续在御花园里散步。走到了那座假山旁边时,朱高煦便驻足不前,若有所思地观望着那座假山。
  他转头看郭薇时,俩人对视了一眼,好像都想起了甚么。
  朱高煦问道:“皇后那身大小不合适的衣裳,后来放哪儿去了?”
  郭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自然要还的……圣上竟记得那么久的小事。”
  朱高煦笑道:“怕是忘不了。”
  郭薇轻叹道:“蓦然回首往事,居然已经过去了八年之久,却又好像没过多少日子。”
  朱高煦道:“世上最公平的事,怕只有这个、让人觉得短暂的数十年人生了。”
  郭薇忙道:“圣上必能万寿无疆。”
  朱高煦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第七百二十章 团龙日月图
  大明朝东海的季风,在三四月间是偏北风,这个季节从大江下游航行曰本国、船只是逆风航行,并非最好的时间;如果等到五六月间,季风会变成偏南风,航行曰本国变成顺风,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然而朝廷考虑到别的因素,三月中旬便下令、前往曰本国的水师一部准备离岸了。虽是逆风,不过船队仍能以“之”字形航行,只是航行速度会变慢。
  外金川门西边的龙江港,今日热闹非常,不仅有军队和朝廷里的人,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朱高煦也来到了城外,为大伙儿送别。
  今天率先启航的水师,是前往曰本国的舰队,所载官兵只有数千人。船只最多的一支舰队是南下的水师,他们将去安南国、西洋,也会在本月出航。
  朱高煦先在静海寺接见了率领这支舰队的正使侯显、以及出使曰本国的使者周全,两个人都是宦官。
  侯显要做的事,是护送朝鲜国使节回国,然后护送曰本国使节、明朝使团前往曰本国。
  礼部官员与曰本国使节商议之后,双方已谈拢;明军水师不得轻易靠近曰本国海岸,应先派人禀报曰本国官员,得到准许后再让船队靠近、或遵照指示让使团乘坐曰本船只上岸。
  周全的公开使命有三件,一是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去悼念死去的源义满,二是册封新的曰本国王源义持,三是提交明朝的要求,要曰本国政府尽快肃清倭寇。但是朱高煦告诉了周全另外一些密旨。
  首先周全要考察,并搞清楚曰本国内的权力脉络、抵抗意志以及武备情况;其次要收集当地的金、银、铜、硫磺矿场的分布。
  所以周全率领的使团三十人,人员比较复杂。使团里有文人官吏,有沈家商人(姚芳居然是首领),有工匠,还有曾在云南管矿山开采的官员,以及擅长格斗的护卫武将。
  朱高煦在静海寺与宦官、官吏们谈论了一阵,赏赐了酒,并率众去了港口。
  港口上吹着江面来的风,周围一片嘈杂。水师将士数千人,大多已上岸聚集,京营官兵送来了美酒,每个将士都能分到一大碗酒。附近还有很多围观的百姓和码头力夫,不过侍卫军设了岗哨,不准闲杂人等靠近。
  朱高煦率众端着酒碗,来到了军队前面,他举起碗喊道:“朕祝官军水师弟兄们一路顺风!”
  人群里一阵喧哗,将士们喊着谢恩、万岁等话,纷纷抱着酒碗行礼。
  就在这时,船上的军乐奏响,众人都陆续回头观望。只见所有战船上,一面面蓝色打底、黄色图案的“团龙日月旗”升起来了,那团龙图、与朱高煦袍服上绣的团龙几乎一模一样,龙盘成一个圆形;而在团龙图中间,是太阳和月亮的图案,象征着“明”字。蓝色的旗面,既可以认为是大明皇权受命于天,也可以认为是大海的颜色。
  这种旗帜是第一次出现。因为朱高煦觉得舰队在海上、需要更醒目的官军标志,便自己设计了这样的国旗。
  没一会儿,更让人们稀奇的事出现了。两边来了许多七八岁的小孩儿,大概有数百人,排着队伍朝这边走了过来。
  男孩儿们穿着一色的制式礼服,订做于沈家织造厂。他们戴着一种大檐帽,身上穿着裤子和上衣分开的青色衣服(水师是青色,陆师是灰色),上衣是直襟翻领、有布纽扣;足上穿的皂靴。春夏的料子是棉麻混纺,用熨斗熨过,加上白色的里衬,男孩儿们看起来非常整洁。
  另外一边来的全是小姑娘,她们穿着桃红色的纱丝高腰襦裙,梳着小鬓、额前留着些许刘海,看上去十分漂亮可爱。人们看过一群歌舞姬聚集在一块儿的场面,但那么多小女孩打扮好站在一起,倒是十分稀奇。
  朱高煦等人站在一旁观望着,他对孩儿们今天的打扮十分满意,也认为将士们与围观的百姓、感受也不会差;毕竟人们不会看不见、孩儿们干净整洁的形象,以及身上穿的是不错的料子。
  这时一个青袍文官走到了水师队列前面,大声说道:“北征阵亡将士遗孤,为大明水师官兵,献上小曲《春寒》,愿将士们不负圣上重托,尽忠尽职,保土安民……”
  文官从袖袋里拿出了一张纸,瞧了一下,继续大声道:“战阵有功、为国战死或致残的将士,照圣上旨意,其家眷将得到朝廷抚恤。
  应天府江宁县衙拨官田,修建城镇一座,由工部营造署建造,为每户家眷建造宅院。阵亡将士父母、遗孀、子女可移居此地。
  死伤有功正军军士之军饷,折算为以口粮为主、宝钞为辅调拨,直至其长子十六岁。此项军需,由兵部负责,五军都督府知情(监督)。
  阵亡或伤残军士之妻,可优先到附近的沈氏织造厂做工,补贴家用;皇室指定诰命夫人率领。
  朝廷并设蒙学堂、书院、武备院、贤淑堂。阵亡将士子嗣,可免费到此就学,免恩师谢礼、衣物、纸墨之用。堂、院由工部营造署建造,礼部经营,五军都督府知情。士子蒙学已成,可择书院就学,参与应天府、江宁县之科举;可择武备院就学,参与兵部武举,或通过兵部考试后,任命为官军水陆将士。
  小娘则于贤淑堂就学,由皇后派遣女官教习识字、女德、礼仪、织造等技艺,长成十五,可择良家子成亲,内府补贴嫁妆。”
  一时间水师将士们哗然,大伙儿引项观望着前面的孩儿们。那些穿着光鲜、衣食无忧的活泼小孩儿,无疑让所有将士都心生羡慕。大明朝以往的军户,与农奴有点相似,大多都很穷困;刚才朝廷官员许诺的待遇,显然对军户们来说非常高上。
  朱高煦一声不吭地站在一旁观望,他觉得朝中各衙署官吏、争的就是权力和好处,就算大多目不识丁的军户,何尝不是最在意好处?给将士们的抚恤落到实处,恐怕比说一万句慷慨激昂鼓舞士气的话都管用。
  将士们应该是非常感激皇室的,因为大明朝是小政府主义理念的制度,税赋收入主要用于军费和官饷。公共福利基本没有,连修路铺桥也不是官府承办,得那些想要名声的士绅筹措资金修建;教育也无法普及,蒙学主要靠私塾,各县的教谕官员,只负责已经有功名的士子,称之为县学,惠及的人非常少。
  底层军民没有福利的概念,朝廷忽然增加此项,显然对将士们来说相当于恩典与馈赠。
  朱高煦为了平衡各衙门的额外开支,许诺陆续裁撤皇宫一半宫女、离宫嫁人,减少进宫的宦官、秀女人数。
  但是这些妥协,并不能支撑他的革新想法;那么庞大的开支,显然不是节约出来的,需要开辟新的利润。
  乐工的丝竹管弦之声渐渐响起,孩儿们开始齐唱小曲。歌声在江畔潮湿的风中飘扬开来:“梅香飘满驿路,鸿雁翱翔成行。春寒倚在亭中,眺望出征方向。回忆雨中初见,鸿雁送去娇娘念想。勇士忠君保国,春寒倾心不忘……”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