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年来,在皇帝的支持下,他收拾掉了不少文官“逼宫”行为,如此次这般规模的也不是没有。
可这次情况真的不同,老天爷几十天没有下雨,这对皇帝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皇帝乃上天之子,一切老天爷导致的灾难,就都得由皇帝来承担失德的罪名。
君臣之间势同水火,为了震慑这帮“忤逆”之臣,刘瑾忠才授意手下把那吴瑞和打死,为的就是杀鸡给猴看。
按照以往经验,这样做能有效打击这帮大臣的气焰,然后局势就会逐渐缓和。
可刘瑾忠那会知道,他弄死了吴瑞和后会迅速激化矛盾,以至于如今官员们上疏的规模更大了。
现在一切就看皇帝如何决断,如果皇帝稍稍妥协一点,那他刘瑾忠的日子就难过了。
那么皇帝会不会退缩呢?这事其实还真说不准。
如今的情况是,北方大旱粮食减产,西北和胡人的战争一直没停,东南的倭寇又有抬头的趋势。
可以说,永治二十五年的情况,比之两年前白莲教造反和胡人大举进犯还要严重。
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是最贴切的,这个时候皇帝选择安抚群臣,自然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这两年皇帝收拾了不少人,君臣之间本就积攒了许多怨气,如今谢谢怨气的好时候。
“锦衣卫已经把那抓人的百户下狱了?”走在宫道上,刘瑾忠神色凝重问道。
一旁随行小太监便答道:“回督主,就是一个时辰之前的事,而且还是南司沈岳下的令,还把他在城外的女婿喊了回来!”
听得这话,刘谨忠可是气得不行,沈岳这厮骨头未免也太软了些。
文官们都还没发难,他结果却先怂了,还把自己手下的人给办了。
厂卫三家,历来就是给皇帝遮风挡雨的工具,就沈岳如今表现出来的这德性,他真的能给皇帝遮风挡雨?
这样的人,皇帝会不会让他上位指挥使,这很值得商榷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说,沈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算是剜肉补疮了,那他刘谨忠该怎选呢?
是不是也未雨绸缪一下,先走手下人中找个替死鬼?
正当刘谨忠想着这些时,他很快就来到了玉虚宫外。
虽然是西厂提督,但刘谨忠还得守玉虚宫的规矩,所以他对大门外值守的太监说道:“皇上招我过来!”
值守太监小心对刘谨忠行礼后,便道:“刘公公,皇上说了……让在店外侯着,到时候会召你进去!”
刘谨忠只能等候在外,但他也不是傻站着,而是小声问道:“皇上这两天,可发了不少火吧!”
知道刘谨忠想问什么,值守太监便道:“谁说不是呢,那些官员们太不晓事了,就刚刚皇上还砸了东西!”
得知这些,刘谨忠心里就有了谱,于是他当即道:“多谢了!”
值守太监说了可以说的,换回刘谨忠的一个“谢”字,自然是欣喜无比。
“刘公公言重了!”
第732章 反了(修)
玉虚宫道榻上,皇帝朱瑜隽斜倚在上面,接着房顶天窗上透下来的光,阅读着手里的奏折。
大殿内一派死寂,两名小太监正以最小的动作幅度,收拾着地上的碎瓷片。
而在皇帝五层台阶的道榻下,司礼监掌印太监俞培忠跪在那里,身前摆着一摞奏折。
俞培忠现在也惶恐得很,哪些官员们实在太放肆,全然不顾为臣之礼,对皇帝是步步紧逼。
打死吴瑞和并非皇上本意,但这些人就跟疯了一样的上疏,把朝廷内外踏实给皇帝办事的臣子骂了个遍。
作为内相,俞培忠很清楚这些官员们想干什么,所以这次的情况很不同一般。
而此时道榻上,皇帝翻阅奏折的速度越发的快,而俞培忠也加快了递上奏折的速度。
终于,皇帝朱瑜隽直接将手里的奏折扔出老远,顺势又将身侧堆砌整齐的奏折全部推倒。
“反了!”朱瑜隽一声爆喝。
天子一怒,殿内侍奉的宦官们全部跪于地上,一个个都把头磕在地上。
“皇帝息怒!”俞培忠也叩首道。
而朱瑜隽此时脸色极其难看,指着俞培忠怒道:“你说,这些人想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
俞培忠是个老滑头,虽然奏折他全都看过,但他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禀皇上,这些大臣们在奏疏里,攻讦首辅黄阁老误国,次辅秦延文无能,厂卫残害大臣……”
说道这里,俞培忠稍稍抬起头来,正好和皇帝冰冷的目光对上,逼得他继续说道:“这些官员在奏折中,称这些人乃是朝中的奸佞,所以才导致今年大旱……”
“是啊,所以朝中有奸佞,朕就是他们口中的昏聩天子,所以才导致了这天下大乱!”朱瑜隽语气更冷,已经是怒极反笑的状态。
俞培忠哪能顺着往下说,只听他道:“皇上乃是当世圣君,福泽天下万民,这些官员们旗杆污蔑皇上!”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他们已经在做了!”言罢,朱瑜隽又拿起了身侧的奏折,然后奋力往远处扔去。
“两位阁老、厂卫都被这些人攻讦,这都是为朕为朝廷办实在事的人,他们是要看我大明朝亡了才甘心吧!”
俞培忠没有接话,同时在心里把俞培忠骂了个半死。
一个人生气很没趣,朱瑜隽对俞培忠的沉默很不满,难道这狗奴才惧怕官员们的唾沫星子?
那就偏要逼他把话说出来,于是朱瑜隽便道:“你被官员们尊为内相,平时不是啥都清楚吗?现在怎么一句话都不说了?”
“你告诉朕,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说到最后一句时,朱瑜隽表面上已恢复了平静,可谓是喜怒无常。
这样的皇帝是最可怕的,俞培忠明白接下来他必须说点儿有用的话,否则他可能就先就被收拾了。
正是因为他能把握这些分寸,所以他才在能坐稳司礼监掌印的位置。
“皇上,这些上奏的人多是清流……”
只这一句,就把住了此次事件的大方向,所以俞培忠也不愧被尊为内相。
“既然是清流所为,那为何又把秦延文一并弹劾了?秦阁老可是清流之首!”朱瑜隽面带冷笑道。
从他的态度中的,俞培忠察觉到皇帝气已消了许多,便陪笑说道:“所谓鱼目混珠,自古以来便不是什么新鲜事!”
聪明人不会把事情说透,只需要说到位就可以,俞培忠的这句话就很让皇帝满意。
“朕真就这么讨人厌?”朱瑜隽突然又问道。
实打实来说,皇帝的所为这位是很招官员们厌恶的。
倒不是说他修道不坐朝,毕竟江山是他朱家人的,再怎么胡搞也威胁不到官员们的利益。
但是,从永治二十三年开始的清查税务,以及西厂对清流的打击,都严重损害了官员们的利益。
但皇帝所行乃是堂堂正正之道,官员们虽然心有怨恨也只能憋着,而怨气是会累加的。
终于,借着今年的天旱的情况,官员们找到了和皇帝硬刚的机会。
你皇帝不是自诩上天之子,而且还把自己加封为了“道君”来昭示自己的神圣吗?
可现在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这就是上苍发怒了,罪过就该你皇帝来承担。
但这些东西,又那是可以明说的,于俞培忠便道:“那些官员都是死读书的人,根本不明白皇上的大德,也不识得天下大势,自然行事不明是非!”
听得这话,朱瑜隽笑了起来,让俞培忠又猜不透他想法了。
“你这张嘴啊,总是不饶人的!”朱瑜隽笑着点评道。
到了这一刻,俞培忠才可以确定,皇帝的气头算是过去了,此时他后背也冒出了冷汗。
这时,朱瑜隽突然问道:“刘瑾忠来了没有?”
“回禀皇上,刘公公在殿外候旨!”有宦官小声答道。
“传他进来!”
没过一会儿,刘瑾忠便从殿外赶了进来,整个人顺服的样子和殿内的小太监没有区别。
瞥了一眼地上的碎瓷片,以及殿内凌乱的奏章后,刘瑾忠大礼参拜道:“奴才参见皇上!”
“这些铺天盖地的奏章,你去查查看是谁在背后主使,妄图污蔑黄阁老和秦阁老二人!”朱瑜隽直截了当道。
听得这话,俞培忠心中大致便有了分寸,皇帝显然是不会向文官们低头。
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等级以来,皇帝就总是以威权将官员们牢牢压制。
一旦此番让步,那么攻守之势就得改变,对整个朝局乃至于天下都会有莫大的影响。
但皇帝的这番命令也有文章,皇帝说这些奏章是在污蔑秦延文,那么秦延文就是此次事件受害者,自然不能被追究责任。
这一点刘瑾忠也听懂了,作为西厂的提督太监,朝局上的这些事他大致都能想明白。
此时让他庆幸的是,皇帝一如既往选择了不低头,这就保证了他刘瑾忠的安全。
皇帝未做决断之前该他担心,那么现在就该那些文官们担心了,特别是此次最活跃的那些个。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