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宁接过翻看了一下,立即惊到。
“这么多?”
“也就一百万贯而已。”李世民说的轻描淡写,“你放心,我手里还有钱。”
“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这几年也没闲着,就算当了南唐县丞,可也只是挂名而已,其实我一直在南海带着一只船队,做香料贸易,挺赚钱的。”李世民并没有告诉姐姐,自己在南海其实是亦盗亦商。数年纵横海上,确实积攒了不少钱,但他赚的最大一笔,还是打下狮子城。
他给皇帝上缴了范氏祖庙里的十八金人十八金牌,价值十几万斤黄金,另外王宫、官府里的金银钱帛也都交公了,但是抄没狮子城中贵族百官和豪强大贾的钱可是一笔巨款,他与张鹏还有商会以及手下的海盗们分完后,自己可是留了不少。
现在李世民的身家,早已经超过千万了。
这次拿出一百万贯来给姐姐,也是希望姐姐和外甥们过的更好。
“这么多钱,你不怕招事吗?”
李世民不以为意,“我相信这些钱皇帝肯定是知道的,他那么多耳目,但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年我上缴的更多,仅是打下狮子城,我就给皇帝上缴了十几万斤黄金,另外给朝廷上缴了价值超过三千万贯的钱帛,更不用说还有一座狮子城和一个林邑王。我跟我的那些手下们,私留了一下,他知道也不会过问的。”
“姐,这一百万,你就留着,虽然你贵为贵妃,可这宫里妃嫔也多,平常日用发下来肯定不多,你现在有三儿三女,得待自己和他们好点,手里有点钱呢,也可以多打赏下宫人,对那些掌事的女官、宦官们也可以交好。”
“吴王快要选封了。”李秀宁告诉弟弟。
皇帝诸子中,自然是皇后嫡出的太子嘉文最贵,但若要说最聪慧的还当属李氏所出的吴王哲威。
诸皇子年纪渐大,皇太子越发不及吴王聪慧了,如今朝中也开始有些人在议论说吴王更像圣人,这种话其实已经有些大胆了。
“姐,我听说太子不太聪明的样子?”李世民道。
“二郎,莫要胡说,太子挺好的,孝顺、忠厚也仁慈。”
李世民笑笑,“孝顺忠厚仁慈,这些词从姐你嘴里说出,越发让我相信外面的传闻了,看来我们的这个太子确实不太聪明。”
“圣人很喜欢太子,圣人常说,当皇帝不一定要聪慧过人,当皇帝最重要的是品德,要孝顺要仁厚要谦卑。如今太子在圣人那,可是十分得宠,圣人走到哪都带太子到哪,经常亲自教导太子学习政务,选用的太子师也都是朝中宰辅名将们。”
太子储位很牢固。
李世民却是摇头。
“当今圣人虽然我与他不对付,可不得不说,确实是雄才大略之主,这样的帝王才三十岁,就已经做到许多帝王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他现在才三十岁啊,现在太子才十来岁,他自然还是能够容忍太子的不聪明,可如果再过些年呢,到时圣人还能不能接受太子一般的现实?”
“这偌大的江山,难道最后真的要交给一个如此普通之人?”
“姐,吴王这么慧聪优秀,若假以时日,必能成大器,到时映衬之下,越显得太子无能了。谁能保证,皇帝不会有其它心思呢?”
“二郎,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李秀宁岂听不出兄弟话中之音。这种事情她想都不会去想,太危险了,一旦开始夺储之争,就没有退路了。
“姐,你是哲威的母亲,我是他的亲舅舅,我们不帮他谁来帮他?现在,我们可以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世民悄声说道。
也不是说要造反,但拿钱多赏赐下身边人,再结交点宫里有权的宦官女官们,这也并无大碍。
“这钱你就收下。”
“圣人会知道的。”
“知道又如何,我给点钱我姐姐花用,天经地义!”
第1406章 长孙贤妃
泰安,行宫。
皇帝抱着皇九子嘉诚,轻抚着他的脑袋,“你也太不小心了,看摔的这狼狈样子。”
八岁的晋王嘉诚坐在父亲的腿上,倒是一点也不难过的样子,“父皇,儿臣没事,不过是马上摔了一跤而已。马术课上,儿臣也经常摔跤,无大碍的。想当初父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之时,冲锋陷阵负伤流血,那不也是哼都没哼一声的嘛。儿臣要学父皇,将来也当一个大将军。”
观音婢连忙在一边道,“九郎赶紧下来,这么大孩子了还坐父亲腿上,成何体统。”
“无妨,朕就喜欢小九这猴儿样。”罗成笑呵呵的搂着儿子道。
“陛下就是太庞溺他了,让他越发没有个样子了。”
因为阎德妃经常忤逆皇帝,最终被皇帝一怒之下废去德妃之号,贬为才人,而阎妃所生皇长子更是被皇帝送到长安灞上交给老铁枪父子带到民间去管教。
在废掉阎氏德妃封号后,崔贤妃便顺位进一步,改封德妃。空出来的贤妃之位,皇帝便将原九嫔第一位的长孙昭仪抬了上来。
长孙本来就得皇帝宠,跟着皇帝也有十来年了,更何况长孙还经常帮着皇帝读奏章等,深得信任,这次她顺位进一步,却也是没人能够反对。
长孙这几年也生了三子二女,这长子嘉诚排行第九,很是聪明灵动,十分得罗成喜欢,这孩子尤爱舞刀弄棒,小小年纪就已经能骑得骏马开的软弓了。
长孙氏被册封为贤妃之后,罗成也正式册封皇九子嘉诚为晋王。这个封号可是很贵的,大国封号。虽说等皇子十八岁后,就要授封藩国封建,到时王号以封地命名,但起码现在,晋王这个封号还是表明了皇帝对皇九子的喜爱。
有个贤妃母亲,朝中还有个御史中丞的舅父,皇九子嘉诚虽然才八岁,但也是让朝野都侧目的一个皇子了。
坊间猜测,说皇帝宠爱吴王哲威和晋王嘉诚,这是表露着对太子的不满,说皇帝有意想要换储。
但实际上,罗成从没有生过换储之心。
对皇帝来说,太子并不需要是最聪明最贤良的那一个,只要太子大德不亏,那么才干这块可以差一些,这并不影响。尤其是在皇帝看来,他还年轻,大秦在他的治理下,能够走入正轨,进入盛世。
等将来太子接位,他需要的就是做一个守成之君,新皇帝得是一个不那么有野心的皇帝,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这样帝国才不会有内乱。
如果废掉嫡长,另立他子,不论立谁,这都要开个坏头,甚至有得位不正之嫌。
当年杨坚废掉没大错的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虽然杨广不论文才还是武功确实更胜杨勇,但是聪明的杨广反而带着大隋走向了灭亡,如果是杨勇继位,说不定大隋能平顺的继续前行。
皇帝对太子储君之位从未有过动摇之心,他喜欢吴王和晋王,也只是这两个孩子确实更讨人喜欢而已。
虽然都是自己的骨肉,可儿女渐多的皇帝肯定也会有一些偏爱的,哪个孩子更可爱,哪个更会说话,那皇帝肯定也更喜欢他多些,再加上李贵妃和长孙贤妃得宠,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得宠。
“观音婢,御史大夫张仪臣要入翰林院了,朕想让无忌出任御史大夫之职,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现任御史中丞,这是御史台二号,御史大夫则是长官。
“圣人,无忌还很年轻,自长安府尹调任御史中丞之职也不久,如今提拔过快,终究还是不妥。甚至,臣妾觉得无忌就是任御史中丞也终究还是不太妥当,他人年轻,资历浅。原先张台长在时,他帮着协助,如今张台长入翰林院,圣人不如让无忌到地方去再外任几年历练一番。”
罗成笑笑。
“但凡王朝强盛之时,猛将必起于军伍,宰相必经历郡县。如今我大秦也慢慢的走上了正轨,人事吏治也更讲究资历,无忌是有才干的,朕也很欣赏他,若他不是外戚,此时就算入翰林院也是理所应当的,可就因他是外戚,就算现在做个御史中丞也总有非议。”
想了想,罗成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让无忌再去郡县历练一番,干点实绩出来,就能堵住悠悠众口了。”
“观音婢,你在朕身侧,却能够不为兄弟谋官,这让朕很意外也很欣喜啊,确实为朕之贤妃。”
“其实臣妾已经逾越许多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国家军政大事,臣妾是一句话也不当说的。”
“你不仅是朕的贤妃,也还是朕的助手顾问嘛。”
“既然是要让无忌历练一番,就得挑一个能出政绩,又得显本事的地方才行,若是让他在中原任职,只怕做出成绩别人也不服。不若让他去百济,任左布政使。”
“再加宣抚使衔。”
布政使只负责一道之民政,而宣抚使不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派遣使职,相当于临时巡视督查一地之军政。
不仅是管民政,还能管军事,这就意味着百济道三使司都受他管辖监督。毕竟如今百济刚征服新设道,与中原诸道形势完全不一样。
三使司各分职权,但在如今的百济就容易出现扯皮等情况。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