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大猛士 [全本校对] (木子蓝色)


  “而布绢绵两千七百余万端匹,一千万入洛阳,五百万入其余五京,剩下一千二百万诸道兵赐及和籴,并边郡充官料邮驿等费。”
  “钱五千五百余万贯,其中一千二百万贯用于偿还国债券,二百万贯用于诸道郡官课料以及驿马,六百万用于添充诸道郡的和籴军粮。”
  “另三千万贯用于三衙兵马军费开支。”
  李纲道,“那朝廷一年还有五百万贯节余?”
  “五百万贯,看似不少,可用钱之地也很多,这是朝廷预留的备用钱,一旦遇战事、水旱灾情等,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另外,修路、筑堤、建城等更是排着队等朝廷批复拔钱。”
  按崔君肃所说,别说五千万贯,就是有更多的钱都不够用的,现在朝廷都是卡着在用,量入为出。
  根据上一年的财政收入,然后制订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再预留一点钱备用。因此,如何制这预算,钱往哪拔,也是每年府院争执的焦点。
  不管怎么争,最后都是无法满足各方的,因此只能是大致平衡,各方面都削减一些预算,驳回一些项目请求。
  李纲倒是有些疑惑了,为何隋时仅收租庸调的实物,没有巨额的工商市舶贸易这些收入,却也一样能安稳,甚至有开皇之盛世,如今朝廷这么多的收入,反而还处处捉襟见肘呢。
  “隋时,百姓人人要服二十天免费役,未服完,还要按天折绢三尺代役叫庸。隋时,以丁征租调,不论有田无田有田多少,只要是课丁,那都是一样的租调,一年一丁两石粟租或绢两丈绵三尺。”
  “而我朝呢,自改两税法后,户分九等,贫富按差交户税,地税则按亩征收,并将原来隋时的各种杂捐摊派甚至连役也摊入亩中,按亩征地税,这样一来,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无田就不征,我们还把原来义仓粮社仓粮也并入了地税田亩中,实际算起来,每亩折的租粮就比过去要少的多。”
  当然,两税与租庸调制最大的区别,还是这个税率是比较弹性合理的,穷人交的税少,富人交的税多,而隋朝的税最大特色,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人丁税,按丁来收税,有钱人跟没钱人交的税一样。
  故此,隋朝时对于人口的普查和户籍的控制,是最为严格的,隋朝统一天下后,全国人口在短时间内几乎增加了三倍,其实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隐户等全都搜出来了。
  这种按丁征税的办法,固然征起来简单,有多少丁就有多少税赋,可实际上很不合理,穷苦百姓,跟那些亿万富豪们缴一样的税,甚至大量的官员等成为不课户,反而不缴半点税。
  隋为什么为亡?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按隋朝的税制,若是太平年岁,大家交完租调后,还能勉强过过日子。可一旦遇灾,或是遇到大的劳役,那么本就艰难的普通百姓,就可能破产,而隋朝的税制,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大面积的普遍性百姓破产,大量百姓走投无路,自然就只能造反了。


第1311章 总督
  崔君肃对李纲道,“隋朝百姓不论田地多少都要纳一样的租,服役是免费的,服不满二十天,还得每天交绢代役为庸。可我朝呢,所有的杂费摊派连同劳役,都一条鞭的摊入田亩中,不以丁为征税基本,而是以田亩为基本,故此,百姓其实要轻松的多。”
  不过这样一来,相对的,朝廷的开支其实增加了。正税减少,各种工役没有免费的民夫可征,还得出钱雇工,如此一来,仅仅是各地的土木工程这块,就增加了大笔开支。修路铺桥、水路城池,甚至是修河护堤,这些就都成了额外开支。
  如在淮河边的郡县,因淮河多水患,年年得修堤护坡,这个开支地方自己就无法负担,必须得朝廷每年拔款。
  为此,朝廷如今不得不另设了几个衙门,其中一个是运河总督衙门,负责运河的疏通维护管理,另一个便是河道总督衙门,负责的是黄河长江淮河汉江等诸江河管理。
  河道总管专管河湖疏浚、堤防诸事。
  各地的大江大河大湖,统一由朝廷的河道衙门直接管理,不再由各地方承担,算是减轻了地方负担,同时又由朝廷统一调度,增加管理效率。
  这两个总督衙门,一年的开销是相当惊人的,其中许多开支就是雇佣民夫做役的工钱开支。
  “李东阁,过去百姓常说,苛税猛于虎,百姓苦于役,前朝之时,挖运河建东都修长城征辽东,大役不断,百姓困苦,最后终至天下沸反。朕有感于此,方有了这两税之法取代租庸调税制,又特将地方杂费摊派以及劳役,皆摊入田亩之中,以减轻百姓之苦。你说,这些难道不对吗?”
  李纲无话可说,当然不说皇帝是错的。
  “过去,杨坚建长安,杨广建洛阳,隋两朝天子,营建了东西两京,征召了多少民夫,都是免费役使,百姓自带干粮前来做役,路上花费的时间有时甚至是做役的数倍,可这损失隋朝会管吗?”
  “而如今呢,朝廷近几年也陆陆续续的修复了洛阳和长安的一些宫殿,其中所用民夫并不少,但朝廷却没有免费役使半人,皆是出钱雇佣,百姓来做工,自愿应募,吃住皆在工地上,每日还有工钱,从没拖欠过一人工钱,百姓以劳动换得工钱,补贴家用,每人都很高兴,无一人不满怨恨。”
  “朝廷修复宫殿,改造城市,所费钱财,并不是直接使用国库之钱,而是通过商业的手段运作,最后双赢得利。就如长安城去年拆坊墙改街市,拆除旧坊墙,修排水沟、增添公厕浴室,增打水井等等,花费是不少,但最后把新建好的街市商铺,出售或出租出去,转手就回笼了开支,甚至还盈余了许多。”
  后世的地方官员,谁都懂得城市经营,一座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体,经营的好,那只赚不亏。现在罗成也开始引用一些这种理念,把过去简单的行政手段,改成商业运营方式,如长安和洛阳这些代表城市,表现就还不错。
  长安的街市改造试点,朝廷拆坊墙,改街铺,出租出售,自己成了土地出让者,土地开发商,最后又成了街市商铺管理商,赚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也正因长安的这成功,罗成年前把长安府尹升调御史中丞,几乎没有受到半点阻拦。他虽年轻,可政绩摆在那里。
  罗成对于李纲这种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儒其实很瞧不起,不过他的品德教育还不错,这也是他一直留着李纲为太子老师的原因所在,对自己的继承人,罗成知道他能力普通,但还是希望太子能够正派,品行端正。能力弱点没关系,皇帝会有宰辅们辅佐执政,但若是皇帝品德不行,那国家才会有大祸。
  “李学士只看到了朝廷弄来了钱,却没看到这钱出自哪里,又流向了哪里。”
  “学士可知何为税收?”
  李纲望向皇帝,“税收是朝廷的财政来源。”
  “没错,可你却只说了表层,税收不仅仅是朝廷的财政来源,他更是治国之工具,他是财富分配,是天下安稳的根源,税收的本质就是公平公正,但这个公平绝不是公摊。”
  一个朝廷得不得民心,能不能强盛,其实根源就在于其税制。
  如隋朝一样,搞人丁税,这就是最落后的税制,看似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这必然导致国家根基的不稳。
  税收本质是什么?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意味着穷人少纳税富人要多纳税,谁占据的社会资源越多,谁得到的财富越多,谁就得交更多的税。
  隋朝反其道而行,两世而亡也就不稀奇了。
  就根王莽篡位改制一样,他的亡也是亡于税制,王莽的税制更加是空中楼阁,所以他亡的更快。
  “税即国家!”罗成直接说出了四个字。
  无税,就没有国家,一个国家要维持,必然要国民缴税。国家的体现,就是税收。就如明末时一样,朝廷只能对普通老百姓征税,官员、读书人都不需要纳税,甚至投附到他们名下的人,也一样免税免役,于是,大明实际上早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了。
  他只能一再的对普通穷百姓加饷,最终结果就是农民起义,国家灭亡。
  为何大秦立国后更改税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官绅一体纳粮。贵族官员可折钱代役,但绝不能免税。
  皇帝可以给他们俸禄高些,甚至是门荫等特权,却绝不给他们免税之特权。
  大秦税法的核心,便是财产税,而不是人丁税。哪怕你是一个奴隶,一个伎女,甚至是一个胡人,只要你在大秦的土地上,拥有财产,那么你就必然得要纳税,不过是纳多纳少而已。
  “李学士,你其实可以多上上街,去询问一下这些民间百姓,问问他们,大秦与隋朝相比,哪个时候他们更幸福。”
  论幸福感,罗成自信,立国仅六年的秦国,绝对比隋时更让百姓有幸福感。


第1312章 虚位以待
  罗成比其它皇帝都爱钱,那是他知道钱是国家运行的根本,没有钱,国将不国。而朝廷的钱,自然主要来自于税收,贸易仅是补充。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