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大猛士 [全本校对] (木子蓝色)


  “陛下,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再说也是让他们折抵税钱了。”长孙辩道。
  皇帝却摇头道,“折抵税钱,除非是一次性折掉,但许多百姓手里的白条数目不小,他们有些人为朝廷这次大战服役了数月之久,折钱得有几千钱,这还没算上朝廷为了表彰激励他们,而另许的赏。”
  上百万的民夫,手里都持有白条,少的几百钱,多的有几千甚至是十几千,积少成多,若都折抵两税,那么朝廷今年得损失极大的税赋。而朝廷推行两税制后,税收是分为了三层,三之一留郡县,以充做衙门经费,包括地方官吏们的俸禄。另三之一则缴道,用以道三司衙门分派,也是用做道三司衙门的办公经费、官吏俸禄,以及用做一些修桥铺路的费用,甚至是预留救灾等用。
  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上缴到朝廷民部,存入太府寺和司农寺的,这笔税赋则是用做供养三衙军队、皇室宫廷用度、朝廷百官俸禄等等。
  钱都是有数的,朝廷的两税基本上是固定的,并不是量出为入,也不是量入为出。一亩地的地税和摊入其中的丁税、役钱都是固定死的,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什么变化。而户税有所变化,但也不会有多大的增减。
  若是上百万民夫的白条折抵两税,那意味着朝廷的地方郡县、道、中央朝廷都要损失大量的收入,尤其是地方郡县,他们可能连官吏薪水都发不出。
  而长孙无忌说分十年折,那就意味着朝廷欺骗那些民夫们,毕竟这是工钱和赏钱,你折税都已经过份了,还分十年折?
  这样弄,下次有事,谁还愿意为朝廷积极出力?
  这次的胜利,那也是靠着这百万民夫们的积极响应出力,才成功的。若真要如杨广征辽东一样,大家都千方百计的逃避,甚至砍手砍脚来避役,那这朝廷也就离天下沸反不远了。
  “朕先前已经下诏,免去了全天下百姓今年的地税,后来又下诏,免除关陇河朔河东山南剑南河南淮南等道的户税。但免赋税归免赋税,承诺过的赏赐和雇工钱,还是得付。”
  新任的民部尚书是崔君肃,皇帝崔妃的父亲,这位虽然也是宦海老吏,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粮之炊,“陛下,国库确实空虚,就算今年秋后的两税缴入也是杯水车薪,更别说今年陛下仁慈,给全天下免除一年地税,又给大半天下免除了户税,今秋两税,也只能收取部份地方的户税而已,根本没有多少。”
  皇帝皱起眉头。
  “那今年的盐茶酒税矿专税呢,今年的市舶税呢,今年的工商税呢。”
  “陛下,先前因战事吃紧,朝廷急于用钱,于是早已经提前把今年的所有专卖税、工商税和市舶税都征过了。”
  税已经征过了,钱也早用完了。
  “陛下,朝廷已经发不出俸禄了。”崔君肃提醒皇帝,他都恨不得辞去这个尚书之职。刚开始得授民部尚书之职,加平章事衔,拜政事堂宰相,还让他兴奋万分,高兴好一阵子,可现在面对着空空如也的府库,他是愁的头发都要搔光了。
  朝廷这边已经发不出百官俸禄,那边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数十万将士的军饷也发不出了。而还有那么多民工和将士们的欠条没兑现。
  情况已经非常危及了,虽说大家也能理解一点,可如果朝廷迟迟不能兑现白条,再不能按时给北衙和内衙军发饷,可是会出事的。
  毕竟北衙和内衙的兵,不比南衙的兵,南衙的兵是府兵,家里还有地可种。而北衙内衙的兵是募兵,是不授田而吃饷的,一家子人全靠这点饷粮。
  “朕的内库呢,民没钱了吗?”皇帝问。


第1043章 朝廷请借天子钱
  皇帝的内库由内侍省管理,存于内藏之中。
  身为民部尚书的崔国丈也是无权过问干涉的,皇帝内库的钱来自于藩邦属国的进贡,以及皇家的田庄、矿山、作坊、商队等的经营所得。
  内侍省的内侍监上前出列,他详细的向皇帝奏报如今内库的收支。总的来说,内库的收入还是不错的,藩邦属国的进贡不少,但也只占了内库收入一小部份,皇帝内库的主要收入,是皇帝的大量皇庄,以及皇家手工作坊,还有皇家商队的收入。
  之前皇帝虽将六京附近的皇庄大量置换到他道以及边疆,可置换后田亩更多,毕竟六京的地贵。皇家作坊包罗了许许多多的手工商品,从金银器饰品到衣服刺绣,再到铜镜梳子,再到铁锅铁锄、针线剪刀,还有一些面药胭脂等,总之,皇家手工作坊规模很庞大,在许多大城都设有专门的作坊,生产各式各样的商品。
  皇家手工作坊以其工匠技术精湛,货品质量优良而有极好的口碑,因此货物向来卖的好,也就赚的多。此前皇帝让内侍省建立的安乐医馆、惠民药局,现在也是开了上百家分号,本来这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朝廷不愿意搞,怕亏钱。结果皇帝让内侍省以内库的钱搞,派宫里的宦官和皇家的管事去办,不但效率高,关键是并不亏钱还赚了不少。
  医药这行业,果然不论到哪个时代,都是很赚钱的买卖,哪怕皇帝特意要求要平价要惠民,可相比其它医馆药铺平价许多了后,依然还是利润丰厚。
  皇家生意里很赚钱的还有商队,皇帝有行走于边疆草原的马帮商队,也有航运于运河长江的商船队,甚至还有专跑沿海的海商队。
  既有跑渤海航线的北海商船队,也有跑从江都到广州、交趾的南海商船队。
  这年头,做贸易的都是赚钱的买卖,而且一般都是由权贵垄断的,皇帝可不管什么与民争利不争利这些,他亲自部署了这些商队船队海商的贸易路线,每年都能赚下极厚的利润。
  虽然皇帝并没有让皇家的商队偷税漏税,依然如实报税交税,可扣除了很重的工商市舶等税后,收入依然极高。
  当然,皇帝收入高,但开销也大。
  宫廷用度虽有朝廷负责,但宫廷开销都是有规定数额的,而这个数额是罗成定的,并不算高。
  因此皇帝得用自己的内库来补贴宫廷开销,各种宫廷用度采购,甚至是宫里的打赏,给嫔妃和皇子公主们的用度、赏赐都是不少的。
  皇帝还要给皇子和公主们置办田庄、别墅等产业,按这个时代的标准,皇子们将来成婚,起码得要一万贯钱,而公主们下嫁,得至少十万贯。
  这些钱得提前置备,不能指望朝廷出钱,朝廷这方面的开支都是有定额的,顶多也就是一两千贯,不会有更多。
  因此皇帝若想让自己的皇子公主们体面一些,就得自己攒钱。更别说,等皇子们长大后,还要分封就藩,皇帝更得给这些皇子们准备就藩建国的钱帛人口等,这些也得当爹的自己从内库掏。
  而平时孝敬太上皇和皇太后,赏赐皇亲国戚,功臣官员,这些也一样得从皇帝的内库自己掏。
  总之,赏赐要占据很大一笔钱。朝廷名义赏的,那是由国库掏,但如果是皇帝名义赏的,国库不掏,都得由皇帝自己掏。
  这本身也是皇帝之前自己立下的规矩,避免国库内库不分,也要做个榜样,免的皇帝挪用国库之钱,挥霍无度。
  幸好皇帝是个比较能赚钱的,要不然,内库也根本是入不敷出的。
  现在皇帝问内库还有多少钱。
  内侍省内侍监很自豪的说,还有一千三百多万贯钱。
  这是折合钱一千三百多万贯,包括金、银、绢、钱等。
  崔君肃听了后,不由的羡慕万分,甚至眼睛都有些红了。他执掌民部,国库归他管,但国库现在空的能饿死老鼠,皇帝的内库却有一千多万贯。虽说民部国库,一年那也是有几千万贯的收入。
  但都是这边进,那边又出,全靠着那些专卖税市舶税工商税撑着,可开支更是如流水一样,钱粮入国库,从来都存不下,年年税收增收,可年年国库没余钱,如今年一场大战,甚至已经穷的到处欠钱了。
  “从内库拔一千万给国库。”
  皇帝道。
  内侍监李玄道一听,急了。
  “陛下,国库内库分离,这是陛下此前定下的制度。如今怎么能随便这样从内库拔钱呢,这岂不要乱了套?”
  这位出身于陇西李氏的内侍监坚持不肯。
  “内库虽为皇帝私钱,但如今朝廷急用钱,调用内库之钱也是应当。”崔君肃哪肯放过这一千多万贯钱,当下跟李守素争了起来。
  最后李玄道没办法了,眼看着一众大臣都恨不得一拥而上,把他的这些钱全抢了,于是只好退步。
  “只要陛下肯,也行,但是得由民部写借据,有借就得有还,借了多少事后就得还多少。”李玄道坚持。
  “这还要钱?”崔君肃不肯了。
  到了皇帝听了后,哈哈一笑。
  “朕觉得李监的话倒是有些道理,朝廷急需要钱,确实可以从内库先拔用,但必须得借,要不然就会坏了规矩,否则今后,内库没钱就从国库拿,国库没钱就从内库拿,这不是乱了套,那还为何要有内库国库之分?”
  “朕看,这钱不但得打借条,还得有利息。”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