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此时也说不定哪里好或者不好。
韩谦也不会此时就要冯缭、顾骞、郭荣给他答复,只是限定了一个范围让他们先讨论起来,等过一段时间才召集众人讨论决定。
顾骞、郭荣、冯缭以及秦问等人捧着一堆奏章离开凌云阁。
“你这是要做什么?”奚荏看到顾骞、冯缭等人离开时一个个满脸困惑的样子,这时候忍不住问韩谦。
“你替我掐掐肩,我便告诉你……”韩谦盘膝而坐,笑着说道。
奚荏跪坐到他身后,却不想韩谦无赖的躺过来。
韩谦头枕着温软处,忍不住要伸手去摸一把,却不想被奚荏掐了一下,抬起头看着她散发出成熟妇人诱人容光的脸蛋,说道: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然千百年来大治所开启的盛世却又是昙花一现,即便是前朝贞观、开元盛世,前后也不过一百三十年,然而从安史之乱始,前朝便每况愈下,直到山河崩坏,逾一百五十年,这世道便如铜炉煎熬世人。汉末自到隋朝这段历史不提,所谓两汉不可谓不强,但民众能安居乐业的年头也十分有限。故而有诸多雄主常叹,马上得天下易而马下治天下难。我大伯到洛阳来还没有满一个月,人心就有些微妙了,顾骞迫不及待的提及这事,却也不是私心,只可惜千百年诸多大家所倡致世致用之学无数,却也没有一个办法能有效解决掉宗室及勋贵所滋生的诸多弊端。其他人不说了,奚昌以及廷儿她的父亲,到洛阳后,让他们参议国政,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也不会甘居人下。不要说此时将吏军民皆苦、大家还要共克艰苦,即便将来国泰民安,我也不希望封他们一个公侯之爵,再赏赐他们良田美宅姬妾僮仆让他们痛快的享受余生。姓韩的,仅仅因为姓韩,现在洛阳城一个个都帮着他们说话,恨不得只要姓韩就都应该封侯。只是真要这么去做的话,总有一天大梁会冒一个与世家宗阀一样,压得底层民众喘不气来、到最后不得不变乱天下以求革新的庞大集团来。然而他们跟着我打天下,也不想临了一无所得;赤诚为民、甘愿满袖清风者总是少数。而将来也没有谁能保证我的子孙个个都英明神武、勤于国政,不荒之于嬉?不说远的,就说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又能保证文信、文聪他们兄弟之间不手足相残,又或者保证大梁不冒出一个徐明珍来?这些问题头痛着呢,要是在棠邑,还不那么迫切,但我禅继大梁国主,朱家宗室子弟以及册封的那些公侯以及不适应新制之政的将史,现在就要安置好,这些则都成了迫在眉睫要解决好的问题……”
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进
奚荏听了半天,没想到韩谦竟然在思虑这么深远的问题,禁不住疑惑地问道:“你要启用新的府司,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是啊,必须要一个新的,有足够威权及地位的地方安置,功臣勋将才会甘愿,或者说能放心的将手里的军政事权交给更有能力、更有精力的后续者掌握——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李遇。新的地方安置皆是功臣勋将或有足够名望之辈,又掌握议决之权,我的子孙要是足够英明,自然有能力去压制他们,要是没有能力,混日子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不会遗害国政。这样一来,我屁股下这个位子也就不再显得那么万中无一,也不再‘居之者能掌握他人生死、失之者性命皆由他人掌握’那么关键了,省得子孙为之拼个头破血流”韩谦说道,他枕着奚荏的大腿而卧,看着窗外悠远的青空,说道,“当然,很多事情都非能一蹴而就,只是这步棋还是要先走下去……”
将三省之中的尚书省分离出去,不再由中枢任命的职事官直接掌握,而是组建类似宗室及勋贵会议的议政院,是韩谦初步的一个想法。
他也清楚涉及到具体的人员选拔及议事规则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至少目前他还不希望这个新组建的勋贵会议对他形成太大的限制。
他目前考虑由大伯韩道铭及朱氏宗室大臣朱珏忠共同执掌议政院,将旧梁军一些难以适应新政的高级将臣以及勋贵王公都先安置进去,也算是给朱裕以及梁国旧臣一个交待。
老爷子也好、云朴子以及雷九渊、温暮桥年岁渐大,都不宜直接掌握极耗精力的军政事务,都可以作为参议大臣或谏议大夫进入议政院发挥余热,而不是憋在宅子里都没有一个打发时光的去处。
议政院的日常事务则由秦问等职事官主持,秦问也可以替他盯着议政院的动静,但这些职事官主要是服务于参议大臣或谏议大夫,而不直接干涉议政、审议、封驳之权。
议政院先初步运转起来,后续议政人员的选拨及议事规则则可以逐步的去完善。
而有议政院,新旧制融合,并形成一个真正有体系的律法框架,才成为现实。
韩谦之前没有跟奚荏诸女谈过这类问题,主要也是他在今年之前,压根就都没有想到身份与地位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到今年五月底河洛战事暂告一段落,他才有精力站到一个国家的层次去全盘的思虑这些问题。
“听都听得头昏脑胀,这些事真不该是我去想的。”奚荏叫苦道。
“来,我来帮你捏捏肩。”韩谦坐直身子,叫奚荏坐到他身边。
晚秋时节,但宫室之中温暖如春,奚荏穿着水蓝色的襦裙、杏黄袄衫,辛苦一天,髻发有些歪偏,露出雪白晶莹的脖梗鲜嫩如玉,直叫人有轻咬一口的冲动。
还没等韩谦伸出安禄山之爪,听着有脚步声走近过来,奚荏端坐案侧,却是王辙与殷鹏两人,带着一名官吏,捧来一叠南内史府的文书过来。
眼下具体而微的繁琐政务,韩谦是能推脱就推脱,他只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情况就好,也想着尽快形成议政之制,但军政事务却容不得他推脱。
距离梁楚两国在金陵正式签署和议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一直到年底,双方都要履行对和谈的落实执行。
梁国这边,具体是田城、郭端铎、赵启等人主持的南内史府负责和谈的具体执行与监督,每隔旬日都会有一批文书送到韩谦的案前。
目前看来双方都落实得比较好,边贸也正常化了,前期积压的商货通过沿江及太湖沿岸的经制州往江淮腹地倾销颇为顺利,淮西紧缺的食盐、木材、桐油、畜力、药材、牛鬃、皮革等,也顺利从淮东盐场以及湖南、江西等地运入。
这意味韩谦最为焦虑的梁楚和议,这时候算是尘埃落定了。
而以楚廷内部目前诸多派系相互制衡的势态,只要他们在南线没有对楚国做出实质性的威胁动作,楚廷内部想要达成一致,主动撕毁和议,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意味着后续他可以放心的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北线来。
殷鹏又回禀到这十多天来,温博分派小股精锐兵马进入襄山进行渗透作战的情形。
有过这十多天的缓和跟接触,殷鹏目前已经能较好胜任当前的职事。
小股兵马从邙山渡过禹河,进入襄山深处,田卫业在对岸立即做出反应,除了加强兵马在襄山北侧的巡逻外,也调派兵马直接往梁军渗透处围剿过来。
不过,蒙军无法将襄山每一寸土地都建上塞堡,在崎岖险要的地势,想要将梁军进行小股渗透的精锐兵马都驱赶回禹河南岸,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蒙军昨日,还特意从孟州调动水军进入禹河主干道,想要将邙山以北的禹河水道封锁起来,以助清剿渗透进襄山的梁军精锐。
洛阳已经具备一定的战船建造能力,但也是到八月下旬才造出第一批战船,以中小型的赤马舟、蒙冲舰为主,数量还远远不足抢夺禹河水道的控制权。
蒙兀人以及北地的造船技术,要落后于江淮,更不要说跟叙州、东湖及霍邱、寿春造船场相提并论了,但乌素大石、萧衣卿令孟州以及禹河中上游的蒲州、晋州、延州以及渭水沿岸的雍州等地皆造船,蒙军水师目前所装备的战船,不提质量如何,却足以装备一万两千余人的水军队伍。
仅以水军规模而言,蒙军在禹河中上游目前是梁军的十倍,韩谦自然是勒令新组建的河洛水军旅目前仅限于伊洛河水道活动,甚至主要依托白马峡两岸的陆地战械,将蒙军水师战船驱逐于伊洛河之外就好。
现在蒙军将水师战船调进禹水河道,但韩谦并不担心前期渗透进襄山的小股兵马会陷入后路被切断的绝境,事实上再有一个月,禹河冰封,蒙军水师战船被迫撤回水营大寨,温博再要支援进入襄山的兵马,只需要派人踏河冰将物资送入襄山之中便好。
蒙军这个冬季没有大举南攻的迹象,禹河冰封则成为对他们有利的一个条件。
而等到明年河冰融化,洛阳大概能造出一支满编水军旅的战船了,到时候河洛水军规模即便仍然仅有敌军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但形成规模出伊洛河,在虎牢关及邙山防线北面的禹河之中活动,韩谦还是有信心的。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教教蒙兀人,水战到底是怎么打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