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臣 [校对全本] (更俗)


  “黔阳侯大婚,金陵却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波来,似乎是一件再寻常不过、习空见惯的事,陛下及太后都会有赏赐,听说内侍监大人张平这几天正为筹措礼单的事头痛。而至于其他的赏赐,韩妃与黔阳侯是堂兄妹,赏赐定然不会轻,娘娘这边随黄皇后随一份礼,便算是礼数到了……”云朴子说道。
  “黔阳侯迎娶王文谦之女,还是寿王亲自去保的媒,云道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事的?”清阳问道。
  “王文谦虽是信王的谋臣,但信王到底是大楚的藩王,而黔阳侯、寿王也皆是大楚所封的王侯,”云朴子说道,“仅仅是揣测人心的话,满朝文武还真没有几个忠臣良子,但只要朝廷兵强日壮而边患靖平,不要去管人心如何,则人人皆是大楚的忠臣良子。”
  “好!”
  听到杨元溥的叫好声就在门口响起,清阳、云朴子都吓了一跳,转头看去也不知道杨元溥过来多久,廊前一干侍宦、宫女竟然没有一个人弄出点动静提醒她们。
  “云朴子胡言乱语,请陛下恕罪!”云朴子滚也似的跪到杨元溥面前,叩头请罪。
  他刚才的那些话听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他跟清阳郡主说这番话,在后宫禁议政事的当世,他的罪名往大里说就是蛊惑宫闱。
  “云道长平身,”杨元溥不动声色的示意云朴子起身,他坐到清阳对面的软榻之上,看到棋盘上只子未落,笑问道,“还没有落一子啊?”
  清阳压抑住心头窜起的寒意,克制住去看刚才在廊外侍候的宫使、侍宦到底都有哪些人,嫣然笑道:“这几日听着宫里都在议论黔阳侯的婚事,妾身想着黔阳侯为大楚、为陛下立下赫赫功劳,长信宫里总归也要拿出一份赏赐,才不至于寒了功臣之心——陛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云朴子扫了一眼随从杨元溥走进来的陈如意、安吉祥二人一眼,心想缙云司被迫解散,这两人回到延佑帝身边伺候,但本事却没有落下来啊。
  他竟然都疏忽了,没有注意长信宫内里竟然有这么多人被这二人暗中收买过去了,以致他与清阳郡主说着话,都不知道延佑帝在外面偷听了多久。
  想到这里,云朴子也是觉得有股寒意从尾椎骨直窜上来。
  “黔阳侯确实为朕立下汗马功劳,朕这几天还在为赏赐头痛呢,爱妃也替朕参详参详……”杨元溥伸展身体,将长子拉过去抱到膝前坐下,说道。
  “妾身也是没有头绪,才将云老道喊进宫中相询。”清阳笑道。
  “那云道长来替朕参详参详。”杨元溥说道。
  “云老道只会胡言乱语,陛下恕罪。”云朴子哪里还敢再多说什么,也不敢站起来,继续跪伏在地上说道。
  “你说‘只要朝廷兵强马壮,人人皆是忠臣良子’这句话,朕最近也深有感慨,你起来吧,恕你无罪便是,朕身边也没有几个能说话的人,你起来陪朕说会话。”杨元溥说道。
  “谢陛下。”见杨元溥脸色如常,云朴子才叩了一个头,从冻冷的砖地里爬起来,就着陈如意递过来的绣墩坐下。
  “近日舒州上书,说要淮西禁军四万精锐囤兵于庐江,不能仓促决定,便不能发挥,奏请移驻一部分兵马驻以随州,从桐柏山与淮阳山之间以窥霍州,”杨元溥说道,“云道长,你来替朕分析分析,朝廷应不应该准奏,朝廷诸臣又会如何看待舒州的这封奏折?”
  随着战局的稳局,各地增援勤王的州兵陆续返回各地,不过李知诰在舒州统领的左龙雀军、左武卫军两部禁军,还有四万精锐。
  杨元溥所说的舒州上书,自然是李知诰的奏折。
  从用兵效率来说,舒州以东的庐江防线不到百里长,除非很快对巢州组织大的攻势,试图再度攻下巢州全境,要不然的话,仅仅是防线对峙,根本发挥不出这么多精锐兵马的作用来。
  棠邑兵仅仅用两万多精锐,就有力的支撑起巢湖以东两百多里长的防线。
  现在战局稳定下来,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禁军大将,李知诰怎么都不甘心表现得比韩谦稍弱吧?
  从禁军兵力合理配置来说,将一部分淮西禁军转移到荆襄西北角的随州,从桐柏山与淮阳山之间的缺口,窥视北面的光州、霍州,从西北翼开辟新的战场,牵制、打击寿州军,不仅能缓解南线所承受的寿州军的压力,也能有效压制、削弱寿州军的力量。
  仅仅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李知诰的上书建议,是再正确不过的。
  只是大楚此时内部的局势有多复杂,平民百姓不知道,云朴子怎么可能不清楚?
  随州作为荆襄的一部分,位于荆襄的西北腹地,郑氏恐怕早就将其视为不容他人染指的囊中之物了吧?
  李知诰的上书,郑榆、郑畅以及作为邓襄防御使、右龙雀军都指挥使的郑晖,第一个便要跳出来坚决反对吧?
  此外,李知诰如此建议,私心也是甚重,云朴子相信此时的杨元溥也应该能看明白。
  而李知诰的私心,或者说李知诰身后晚红楼一系势力的私心,也很简单,实际就是仅舒州一地,实在不足以成为他们能蓄养数万精锐的根基之地。
  目前左武卫军、左龙雀军的主要将领,都为李知诰拉拢过去,可以说是都出身晚红楼一脉,但下面的将卒却来自于兵部管辖的诸屯营军府。
  沈漾此时一方面是控制诸将麾下的私兵规模,一方面使努力使各屯营军府的都尉、校尉的任命、选拔正规化,使更多的文职将吏充当其任,同时也尽一切可能削减军府兵户所承受的田租赋税,以确保大楚朝廷对基层将卒的掌控。
  这时候兵部有序的安排军府兵户进入诸部禁军轮卫戍,李知诰等统军大将要不想引起哗变,也不能横加阻挠。
  李知诰倘若想学棠邑,除了尽可能提高将卒的战斗力,使之更加职业化,更容易为其笼络,相当于是实行准募兵制,他们不直接掌握几个富庶州县,又要从哪里筹措额外的养军之资?


第五百九十九章 宫中(二)
  云朴子没见着李知诰上书的奏函,但掰着脚趾头,心想李知诰以及他背后吕轻侠等人也能想到郑氏绝对不会坐视淮西禁军轻易就移驻位于荆襄西北腹地的随州。
  此时黔阳侯及韩家与寿王府、与淮东同气连枝,暗通曲款,晚红楼一系为何要冒着往死里得罪郑氏的风险,上这样的奏疏?
  是他们觉得形势迫切,不得不争夺随州,而是说他们与郑氏暗中有通声气?
  杨元溥见云朴子仿佛老树虬盘的枯瘦脸皮紧绷着,陷入沉思好一会儿不见反思,略有沉不住气的再次问道:“对舒州上书,云道长有何感想?”
  “哦,”云朴子似惊醒过来,抬起头稍作迟疑,说道,“陛下恩赐,老道才能在崇福观修行,每日修身养性读些道书,哪有什么资格在社稷之事上胡言乱语?”
  “你刚才跟清阳说朝廷兵强马壮的话,可是没有这样的自觉啊?”杨元溥锐利双目仿佛老鹰似的盯住云朴子,问道。
  见杨云溥前步刚赦无罪,转头就要翻旧账,云朴子也觉头皮发麻,说道:“老道不敢胡乱置喙什么,此事大事,陛下应问策郑度支、郑中丞才是……”
  大楚大体遵循前朝旧制,门下省统领诸部院司以执政务,枢密院主掌军机,而诸部院司之中,以沈漾兼领的吏部、韩道铭执掌的户部以及张潮执掌的盐铁转运使司,郑榆执掌的度支使司为重,此外便是杜崇韬执掌的兵部、以御史中丞郑畅为首的御史台;这诸多大臣都加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
  云朴子没有将话说透,但话里的意思也很明显。
  李知诰上书言事,分兵移驻随州,欲从西北翼重开对寿州军的第二战场,枢密院、门下省诸多院司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最大的阻碍在于郑氏,又或者说李知诰已经与郑氏暗通声气,获得郑氏的许可。
  见云朴子说过这话后,杨元溥脸色随即阴沉下来,清阳心想他应该已经想到这点吧?
  过了良久,杨元溥盯着云朴子问道:“云道长,你说朝廷应兵强马壮,但应如何才能兵强马壮?”
  云朴子苦涩一笑,说道:“老道早年在升州节度使帐前效力过几年,尸位素餐之余,也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嘴皮子工夫,但哪里识得经世致用之术?要说兵强马壮之法,陛下身边有太后、吕宫使、沈相爷以及韩郑张黄诸位大人,外有黔阳侯、新津侯、信王,有郑将军、柴将军、张将军、顾将军,哪里轮得老道置喙?”
  “这些人?”杨元溥强抑心里怨气,才没有将那一声轻哼从鼻腔里发出来。
  这一刻,云朴子也觉得杨元溥有些可怜了。
  收复金陵登基之初,杨元溥虽然并没有彻底的解除身边的内忧外患,但多多少少也有着几分中兴之兆,然而才短短两年多时间,却成内外皆是虎狼之势。
  然而这一切似乎也难以避免?
  可惜啊,李遇说中这一切,却不能活着看到这一切的发生,将死之时浑浊老眼里那一抹淡淡的哀伤,是不甘,是孤寂?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