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臣 [校对全本] (更俗)


  均县残城位于汉水、丹江之交,夏秋季雨水充沛,还不时有山洪暴发,从山岭冲灌而下,流入丹江或汉水,夯土筑城要求极高,省不了多少人力。
  而倘若照韩谦的要求,要在夯筑的粘土里混绊石灰浆、竹蔑草屑,墙体的坚固程度是能更高,但需要的人手及钱粮更加靡费。
  目前集结于沧浪的壮劳力,显然是远远抵不上筑城需求的,但韩谦此前之法也只能徐徐图之,不可能立时就叫这些山寨,真就很放心的将寨子里的精壮劳力都派到这边,听候左司劳役。
  要是这些人都被扣押下来,这些山寨不就傻逼了?
  而就南阳盆地的当前防御形势而言,钱粮反倒好说,杜崇韬则不大可能额外拨精壮民夫,支持龙雀军在这里筑城。
  一方面襄州在南岸已经有一座小型城垒,另一方面整个邓襄防线上,哪个地方都不要征用精壮民夫,强化城寨?
  龙雀军即便能争取一部分精壮民夫,首先也要保障李知诰在荆子口等地的筑寨需求。
  此时,不要说十年筑出一道合围的城墙了,即便拖延两三个月,韩谦都觉得在形势上难以承受。
  目前已经有小股的梁军斥候,出现在樊城北面的荒野里活动,暂时还不敢往两翼的山岭渗透,但这只是暂时,而只要有一支梁军主力进入南阳盆地,镇住邓襄兵马不敢轻易妄动,梁军小股的斥候精锐,必然就会往两翼扩散。
  左司想在沧浪立足,没有城墙的防护,怎么去抵挡梁军斥候的扰袭?
  这么一来,郑通等工师提出的方案就完全不能采用。
  韩谦领着奚荏、郑通等人走出大帐,看到营地里三四百人正清理残墙断垣。
  均县故城内的屋舍多为夯土墙,即便在之前的战火中没有被完全摧毁,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没有修缮维护,风吹雨淋,也都变成一堵堵残缺不堪、随时都会倒塌的危墙,需要推倒清理后重筑。
  这时候也能看得出均县大量的房屋,都是开挖泥槽、铺石为基,然后在铺石地基之上夯土筑墙,虽然不比用砖石从下垒砌到顶,却也是相当考究。
  韩谦仔细察看均县故城的遗址,这座毁于前朝晚期战火的城池,城内已经摒弃传统的坊院建筑,而是纵横交错的街巷结构。
  东北翼地势较高处,乃至州府县衙等机构所在,巷道都相当开阔,但距离汉水、丹江最近的西南片,地势低陷,主要是贫民的居所,巷道都相当的狭窄,有些巷道看残址都未必有一步开阔,不要说供车马通行了,一个人走进去都觉得有非常强的压迫感。
  他们之前选择驻营地,主要是在地势较高的东北翼,这时候迫于形势,必须要最快的时间内筑一座围垒出来,韩谦发现他们之前的选择重点错了。
  “我们应该先在西南边筑小型围垒,”韩谦将郑通等工师召集过来,说道,“这一带都是贫民居所,巷道狭窄,但你们看,将这一片残骸清理掉,巷道两侧的残墙地基,加上巷道本身,也就五尺宽,正好是我们前期所需筑围垒的土墙宽度。”
  韩谦的计划,是挑选两条相距百步的巷道,利用巷道两侧的残墙地基为基础进行筑墙,先修筑一座百步见方的围垒出来,满足前期抵达梁军斥候袭扰的需求。
  在现有的条件,山寨的戒心不消,但要更充分的利用山寨的人力,韩谦派出匠师,到附近两座态度相对温和的山寨,帮助他们修建石灰窑、指导他们烧制石灰,然后由左司从他们手里收购石灰,这样就能节省得开采石灰石、烧制石灰的人力。
  甚至所需的煤炭、铁料、石料、木料等物资,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跟有溪涧相通的山寨进行合作。


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声
  沈漾与三皇子找杜崇韬交涉数日,杜崇韬最终同意照三千精壮民夫的标准,额外拨给龙雀军钱粮,以便龙雀军在驻地附近自行招募民夫,满足修筑城寨、协助防守的需求。
  实际上就是额外每月拨给龙雀军三千石粟米、一千石豆料、六十石盐。
  周数、郭亮、高承源所部驻扎在襄州城东侧的牛首寨,这笔钱粮在三皇子及沈漾的主张下,自然是优先供给驻所左前部的李知诰及左司使用。
  有了这笔钱粮,韩谦才不需要额外再往荆子口及沧浪城贴补物资,甚至还能收拢一些山货,以弥补之前的亏空。
  韩谦不仅在沧浪筑城,荆子口那边也是同样建议李知诰先利用残存的巷道地基修筑百步或七八十步见方的小型围垒。
  李知诰擅治军、冲锋陷阵,不擅治理后勤,便索性将分得的两百多随军匠师、匠工,都交给韩谦统一管理。
  韩谦在荆子口,与山寨的合作模式,同样是派出匠师指导石灰烧制及煤炭、铁料的开采、冶炼,由左司负责收购,以此实际能节省掉大半的人力,使得相关工作能够快速推进。
  兵谏之后,韩谦一度担心李知诰对第一都的掌控会经历严竣的考验,毕竟龙雀军的基层武官,几乎都是由信昌侯府的家兵充任,理论上他们都是要效忠于信昌侯李普的。
  不过,事实证明韩谦的担忧有些多余。
  浙东郡王李遇统兵时,李普更多是从事辅助之事,而李知诰从十四岁时就编入营伍,最早是李遇身边的亲卫牙兵,十八岁则正式到第一线领兵,最初就是担任斥候哨官。
  大楚在金陵开国之后,北面的疆域大体确认下来,徐明珍、杜崇韬等将镇守北线,与梁军对抗,但南线的开疆拓土则持续到天佑八年才算是基本稳定下来。
  这一期间,李遇所部所承担的作战任务最为繁重。
  李知诰很年轻,但擅治军用兵,作战也勇猛,很得其伯父李遇的赏识,也是从队率一步步成长为都将——李遇调入朝中,不再领兵,而李知诰也离开军队,到州县担任法曹参军,又积累治理政务、刑狱方面的经验。
  周元、周数、柴建等人,确实是信昌侯府及晚红楼直接培养出来的嫡系,非李知诰所能控制,但信昌侯府的普通家兵,有很多则是李知诰在军中直接带出来的精锐悍卒。
  李知诰也有意将嫡系亲信,安排到他亲领的第一都,在此之前信昌侯李普及黑纱妇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都想着尽可能加强第一都的战力,对李知诰这样的安排也没有提出异议。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李知诰会脱离他们的控制。
  这些将卒的眷属,都编入屯营军府,也不再受信昌侯府的直接控制。
  至于将原侍卫营五百精锐,编入第一都,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毕竟临江侯府侍卫营从一百五十人扩编到五百精锐,是在李知诰手里完成的。
  这时候即便第一都有部分异议的声音,也就被李知诰很快压制下去。
  ……
  ……
  十二月中旬,梁军攻陷蔡州西南部的遂平城,寿州军被迫往东收缩,至此南阳盆地北线,完全暴露在梁军的窥视之下。
  这时候进入南阳盆地活动的梁军兵马,越来越多。
  杜崇韬迫于压力,将方城、唐河乃至宛城、新野等北线的守寨兵马都撤了回来。
  而对是不是放弃分别以李知诰、马循为首的左前部先锋军、右前部先锋军驻地,将兵马全部撤到汉水以南坚守,西北面行营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执。
  在这点上,韩谦与沈漾是有共识的,甚至与郭荣也是有共识的。
  对郭荣而言,要是西翼完全放弃汉水以北的防守,实际上是相当于将彻底放弃从西翼对梁军进行牵制,梁军仅需要往南阳盆地内部放置少量兵马,就能将其他的兵力,全部施加在寿州军的身上。
  这样的话,即便最终抵挡住梁军的攻势,今年寿州军的伤亡也将极其惨烈。
  这绝非安宁宫及太子一系,包括郭荣以及徐昭龄乃至金瑞等人在内,所愿意看到的。
  就沈漾个人而言,他也不愿因为朝廷内部的派系之争,致使楚军遭受重挫——西翼楚军聚集有一定的实力,不应该如此消极作战。
  而对韩谦而言,邓襄兵马其他方向都放弃掉,仅李知诰所部加上左司仅两千六七百人,要不想撤到汉水南岸,独力去守住丹江沿线,压力太大了。
  而他们要是撤到汉水南岸,那前期两个多月的筹备都前功尽废不说,他在邓襄地区的计划也将都成为泡影。
  不过,杜崇韬安排防务时,将嫡系的襄州军主力主要安排在樊城、襄州城,而将增援过来的客车安排在两翼。
  这种情形下,除了龙雀军有特殊目的外,其他像郑晖、夏振以及潭州节度使世子马循等客将,却都更希望能撤到汉水南岸,避免直面梁军精锐的锋芒。
  最终还是天佑帝的旨意打消西北面行营内部的争议。
  天佑帝是很想削寿州节度使徐明珍的兵权,那样的话,他不管废不废嫡,都不会引起难以控制的变乱,但他同时绝不愿意看到寿州军被击溃或被击灭,以致蔡、申、光、寿诸州皆陷落梁军之手,但帝国整个北线的疆域,将变得脆弱不堪,梁军随时能威胁到长江沿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