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逐鹿传 [全本校对] (任鸟飞)


  童贯虽然已经近七十岁了,可他的身体还很硬朗,所以他还不想退休等死。
  见童贯并没有被他说动,郑居中很失望的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外,郑居中脚步一顿,然后又回过头,看着童贯说道:“女真人是些甚么人?是虎狼之辈,如果你执意要同虎狼之辈打交道,那么早晚是要惹出祸端的,太师信不信?你身为始作俑者,将来是要负首要责任的。”
  童贯依旧沉默不语。
  尽管童贯已经意识到了郑居中所说的不无道理,可他还是舍不得他手中的权力。
  而他童贯要保留手中的权力,就要顺赵佶的意,否则他一定会被已经下定了北伐决心的赵佶换掉。
  见童贯也已经意决,郑居中非常失望的离开了枢密院。
  出来以后,郑居中抬头看看那阴恻恻的天,喃喃道:“大宋到底会有一个甚么样的命运?”
  数月之后,郑居中暴卒,追封华原郡王,谥文正。
  纵观郑居中这一生,并不能算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或是一个很有建树的官员。
  不过,即便是如此,郑居中的死对于北宋的意义也很重大,因为他是北宋露出亡国之态前最后一个在关键时刻敢直谏的宰辅之臣。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哭师
  ……
  “和诜传回来消息说,燕京混乱不堪,燕民人心惶惶,燕京汉民都渴望回归我大宋的怀抱,所以,只要大军北上压境,燕京百姓定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收复燕京故地就在今朝……朕决定,由童太师挂帅,大军北上巡边!”
  北伐收复燕京一事终于定下。
  王黼随后也表态说:“太师尽管率军北行,各项军需,某愿尽死力相助!”
  轮到童贯,道:“微臣必将竭尽全力为官家收复燕京!”
  出征会议开完,其他人都散去了之后,王黼突然对赵佶道:“如今天下精兵尽归童太师节制,似有不妥。”
  王黼的话,让赵佶警惕之心立生!
  赵佶嘴上没说什么,只是在心里非常感谢王黼的提醒。
  沉吟了一会之后,赵佶道:“朕对童太师是很放心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过,童太师毕竟已六十八岁高龄,确实应该给他安排一个助手,嗯……你看谁比较合适?”
  王黼其实早就想好了人选,道:“在微臣看来,蔡节度担任宣抚副使最合适。”——王黼知道,蔡攸是赵佶最信任的人,所以顺赵佶之意推荐蔡攸。
  深入揣摩赵佶的心里,并及时提出建议,这是王黼能快速得到提升的秘诀之一。
  赵佶与蔡攸不仅是君臣关系,还是好友,能一起嫖……能一起干坏事的好友,私下里二人时常不拘君臣之礼。
  二人好到了甚么程度?
  好到,赵佶时不常的就在宫中开设曲宴招待蔡攸(也包括王黼和李邦彦)。
  所谓曲宴,就是皇上举行的私人宴会,是皇上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不是赵佶的创举,应该算是北宋皇宫里的一种传统,参加者一般都是皇室成员和近臣密僚,他们常在酒席上赋诗、赏花、演戏、歌舞等等。
  就连蔡攸的妻子宋氏,进出皇宫,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是随便。
  王黼提议让蔡攸去给童贯担任副手,替他看着童贯,正中赵佶的心思。
  于是,赵佶下诏书任命少保、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蔡攸,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
  蔡攸从未担任过军职,因此对于此次任命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安!
  蔡攸来到崇政殿,对赵佶说:“臣去河北边防,不知该如何行使职务,还需官家明示。”
  赵佶道:“童贯年老昏耄,行为时有乖谬,真相常常隐匿不闻,一旦边事有变,朝廷害莫大焉。卿是朕所依靠之臣,无人能比,所以,卿名义上为副宣抚使,实际上可行监军之职,但军旅之事,卿不必参与,只专任民事,以及监察童贯之所为。”
  蔡攸恍然大悟,道:“官家请放心,臣必定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见蔡攸明白了他的意思,赵佶笑道:“不知爱卿想要些甚么封赏?”
  蔡攸左右看看,突然看见赵佶身边有两位婀娜多姿的美女,便指着她们对赵佶说:“臣功成归来之时,请把她们奖赏给我。”
  赵佶听罢,哈哈一笑,一点都没有怪罪蔡攸,可见他对蔡攸的宠溺。
  蔡京闻听蔡攸被赵佶任命为河东、河北副宣抚使,急忙进宫劝阻说:“北伐大事,微臣都不敢胜任,自甘闲退,蔡攸无知懵懂之辈,让其挂帅,岂不误了官家恢弘大志?”
  赵佶笑道:“蔡太师过虑了,蔡攸很聪明,是朕的肱骨之臣,到边界磨砺一下,对他是有好处的,将来朕对他还要委以重任。”
  蔡京听罢,跪地道:“臣求仿效扩母,请官家赦臣无罪。”
  扩母,即赵括之母。
  春秋时期,赵括之母听说赵王要让她儿子赵括带兵作战,立刻上书劝谏说,不能让赵扩担任大将。
  赵王不听,扩母便上殿对赵王说:“将来他如果闯下大祸,求大王别怪罪于我。”
  赵佶怎么会不明白蔡京这是怕蔡攸出征失败连累他?
  其实,赵佶也知道蔡攸并不是将帅之才,但用蔡攸秘密做监军,赵佶估计蔡攸还是能够胜任的。
  但赵佶不能将此事告诉蔡京,所以只是一笑了之。
  伺候了赵佶几十年的蔡京,见此,心知再说甚么都已经没用了,便主动告退。
  回到家中,蔡京作诗一首:
  老懒身心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深念,三伏征途曷少休。目送旌旗如昨梦,心存关塞起新愁。缁衣堂上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赵佶听说了这首诗之后,让内侍将蔡京请来。
  蔡京接到圣旨后很是纳闷,他猜不出赵佶要对他说什么?
  但蔡京隐隐猜测,很可能跟出兵北伐收复燕京有关。
  对于收复燕京,蔡京以前是支持的,甚至还很积极。
  可是后来蔡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蔡京已经察觉到了大宋军政的腐败不堪,进而担心,如果此时发生战争,胜败难说。
  在这基础之上,蔡京曾多次劝赵佶放弃收复燕京之梦。
  但赵佶不以为然,而且赵佶觉得,蔡京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已经没有一个宰相的气魄,所以才令蔡京致仕,让年轻有干劲的王黼接班。
  蔡京来了之后,赵佶道:“当年太师一再劝朕收复青唐,结果一出兵就把青唐给收复了,现在太师怎么变得缩手缩脚?”
  蔡京道:“不是老臣变得胆小,而是形势不同,如果当年也是今天这样的形势,老臣也不会主张收复青唐的。”
  听了这话,赵佶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道:“你写给蔡副宣抚的送别诗,朕已看过。朕以为,‘三伏征途’不如改为‘六月王师’,你以为怎样?”
  得说,赵佶的涵养真不错。
  要知道,蔡京这首诗可是有非常强的反战之意。
  可赵佶并没有怪罪蔡京,至少表面上没有怪罪蔡京,还帮蔡京改了诗。
  蔡京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
  回家之后,蔡京的心情很沉重,边在庭院里走来走去,边泪眼婆娑。
  这时,蔡京最喜欢的一个名叫小桃红的歌姬跑过来,搀着蔡京的胳膊,问:“太师,您这是怎么啦?”
  蔡京停住脚步,然后仰望天空,说道:“吾在哭师。”
  哭师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秦国老臣蹇叔。
  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要出兵进攻郑国,蹇叔预料秦军将一去不回,于是哭送秦军,结果秦军果然在崤山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灭。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西军
  ……
  对于北伐收复燕京,种师道很不赞同,甚至很抵触。
  他重申自己的观点,“先挑起战争不可胜。”、“今日之举,譬如强盗入邻家,我们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与强盗分赃,怎么可以呢?”……
  为了说服赵佶放弃北伐,种师道甚至让他的老搭档西军总参谋长赵隆前往东京汴梁,企图说服赵佶、王黼、童贯。
  然并卵。
  这一切全都是徒劳。
  马扩之父西军出身的马政,早早就被赵佶派来渭州西军统帅部传达动员令。
  在那之后,在旬日以内,赵佶又连续发出七道金牌,传达了同样的命令,而且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最后一道中甚至有“届期大军不能开抵雄州,贻误戎机,惟都统制种师道是问”之类的话。
  金牌,也叫御前金字木牌,只有在传递十万火急的军报时,才能应用,一昼夜之间要走六百里,使人手捧金字硃红牌,每过一个驿站,就要换匹好马,疾驰而过,势如电光。
  朝廷在旬日之内连发七道,赵佶急于用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对此,尽管不愿,可种师道也不敢怠慢,急忙作了调兵遣将、紧急动员的部署。
  曾经有二三十万之众的西军,如今其实只剩下了十一万。
  有人可能会问,那近二十万西军哪去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