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逐鹿传 [全本校对] (任鸟飞)


  不过韩世忠不敢明着问李衍,这些年来,李衍从未没看错过一个人,他都是李衍破格提拔起来的,他敢质疑李衍么?
  不敢质疑李衍,但不代表韩世忠不敢谋求出战的机会。
  因此,韩世忠提出增援,其实是有私心在其中的。
  当然,根据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说云地空虚,韩世忠提出来的增兵速战速决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战机稍纵即逝。
  不少人都符合韩世忠提出的方案。
  许贯忠看了地图一会,道:“咱们能不能再大胆一点?”
  李衍问:“怎么个再大胆一点?”
  许贯忠道:“在攻取朔州、寰州、应州的同时,派一支军队直取辽西京。”
  刘子羽看了看地图,随后道:“小将也认为,在辽国空虚的情况下,可以锁住朔州、寰州、应州,直接攻取辽西京。”
  王庶则反对道:“这么干,太激进了,咱们虽然有十四万大军,但这么一分军,可就得有一大半军队各自为战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而且,万一哪一路进展的不顺利,留下一两座城池或是一两支辽军,咱们的后路可能就会被辽军切断,届时就有可能酿成大溃败。”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保障,汉武帝远征匈奴,几万骑兵就需要几十万人提供后勤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今这个时候,生产力底下、交通运输手段落后,如果不攻下城池,那么就更难保障后勤了,这是打仗不能绕过城池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绕过驻有重兵的城池,就等于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这样就不能全力向前进攻,因为后方往往有军队最薄弱的交通运输线——因为后方的粮道被断被洗劫,最终导致军队惨败的事,可是数不胜数。
  再有,打仗打的不仅是装备,训练,规模,还有士气,如果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是最容易引起部队心理溃散的,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军队战斗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争决策者是不敢轻易把自己的后方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也就是说,王庶反对得有理有据。
  但话又说回来,战争是个动态问题,在战争中城池攻与不攻,绕与不饶,锁与不锁,跟当时的战场形势、作战目标、自身实力、后勤保障都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说到底,现在是考验李衍这个统帅的决策能力的时候了。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正面对决
  ……
  所谓的辽西京,其实就是后世的山西大同。
  辽太宗时,石敬瑭割云州与辽国,升为节度使州,成为辽国重要的军事重镇。
  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府名大同。
  辽西京就在宋国河东路的正上方。
  而河东路第一要城就是太原城。
  不过,为了赶时间,吴玠、岳飞等人并没有在太原城停留,而是双双直接就越过太原城,吴玠走忻州前往陈家谷,准备攻取朔州,而岳飞走代州,准备过雁门关进入雁北平原,然后攻取应州。
  吴玠一路暂且不提,先只说岳飞这一路。
  ……
  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三关,咽喉全晋。向以山川扼塞,去边颇远,称为腹里。自东胜弃而平、雁剥肤、河套失而偏、老震邻矣……太原建为重镇,州尤为唇齿要地。
  代州与太原唇齿相依,作为锁钥之重,依托雁门关,使太原的防守更加稳固。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又云:天下九塞,勾注其一。
  所以,雁门关最早的名称又叫“勾注”。
  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勾注山群峰海拔一千九百米以上,崇山峻岭环抱,只有过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只能从这里飞过,而就在代州北十五里的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
  雁门关是中原通往北方少数民族(古时称胡人)的门户,历代王朝都派重兵镇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雁门关这里的战事有一千多次。
  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华夏五千年重大国防军事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
  自古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之说。
  所以,雁门关是进入中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宋辽对战时期,凭借雁门关的天然屏障,在河东这边辽军难以进入中原大地,避免了宋军两线作战,宋军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河北,因此雁门对宋国的意义非常重大。
  出了雁门关,便是平坦的雁北平原。
  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说,雁北平原简直是最理想的作战天堂。
  塞外民族自幼精于骑射,兼且出产优质战马,所以能在这雁北平原来去如风。
  辽国在巅峰时期,骑兵数量在三十万人以上,在这平坦的雁北平原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以至于宋军根本不敢越过雁门关与辽军作战。
  自澶渊之盟签订以来的这一百一十六年,岳飞、史文恭这支军队可以说是第一支出现在雁北平原的汉人武装。
  岳飞、史文恭等人无不激动不已,军人等待的不就是这个机会么!
  不过,让岳飞、史文恭等人诧异不已的是,他们出了雁门关,一直往东北方向走了几十里,也没碰到辽军。
  这种情况完全出乎岳飞、史文恭等人预料,要知道,他们这一路可是踩了辽国十几个讯点,辽国不可能发现不了他们。
  直到离应州只有不到三十里,哨探才传回来消息说:“前方有一支大约八千人的马军径直向咱们杀来。”
  岳飞听罢,道:“传令,牛统领、王统领、鄂头领速来议战,再请史将军过来。”
  不多时,牛皋、王贵、鄂全忠、史文恭便聚到岳飞身边。
  史文恭跟岳飞是同级,而且长年岳飞一轮多,更是老行伍,所以最先开口道:“鹏举,这仗你准备怎么打?”
  岳飞道:“我准备让步军列前阵,马军无地分马。”
  史文恭一听就明白了,道:“你准备跟辽军正面对决?”
  前阵是部署于中军大阵之前的奇兵,《武经总要》说,“当敌以正阵,决胜以奇兵,前后左右俱能相应,则常胜而无败。”
  而无地分马,是这个时代的军事用语,指作为机动的骑兵部队——是中军大阵所控制的机动部队,布置在大将军营阵的四周,备缓急驱使,也就是俗称的,预备队。
  换而言之,岳飞这是准备以步军跟辽军正面对决,然后让马军跟辽军一决胜负。
  岳飞道:“此地平阔,敌人又都是马军,只能正面对决,咱们才有战而胜之的机会。”
  史文恭觉得岳飞说得有理,而且跟岳飞一样,史文恭也渴望立功,渴望出人头地,所以,没怎么犹豫,史文恭就道:“你是总管,我听你的。”
  岳飞也不废话,直接对牛皋、王贵、鄂全忠下令道:“将你们三营的盾牌兵、重甲步兵、火兵全都抽出来置于最前摆圆阵拒敌,弓弩兵和炮兵稍后,听我将令,其余兵卒每人拿五棵轰天雷,听我将令……”
  这次北上,李衍豁出去了,给每营步军配备了一个指挥的重甲、一个指挥的斩马刀,并且给每营步军都配备了一都炮兵,另外给每营步军都配备了一百个刘慧娘最新研制出来的猛火油柜(喷火器),至于轰天雷,更是管够不限量。
  而岳飞,乃是不拘一格的名将,从不拘泥于形式,只讲胜负,而且适应能力特别强,因此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以前没有的武器,并且琢磨通了它们的用法,这次他就要用这些新式武器来好好招呼一下辽军!
  吩咐完,岳飞在牛皋、王贵、鄂全忠身上扫视了一遍,最后将目光停在了王贵身上,道:“王统领,你来担任前部指挥。”——前部是最危险的,因为必定首当其冲,所以岳飞毫不犹豫就将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同乡。
  王贵二话不说,就道:“小将领命!”
  岳飞又对牛皋道:“牛统领,你来指挥弓弩兵和炮兵,切记,等我命令再放。”
  牛皋道:“小将领命!”
  岳飞最后冲鄂全忠道:“鄂头领,其余将士归你节制,切记,听到我的命令,让你部的将士在三息内将五枚轰天雷全都给我扔出去!”
  鄂全忠道:“小将领命!”
  岳飞又道:“辽军八千马军,咱们一万步军、三千马军,兵力相当,这种情况就是狭路相逢,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取胜……”
  见岳飞净说虚的,史文恭不仅暗自摇头,“到底还是年轻啊。”等岳飞说完,史文恭才道:“汉人能否收复云州,咱们的子孙后代能否安居乐业,全看这一战了。另外,在这无遮无挡的平原之上,步军怎么都不可能跑过马军,所以,只有胜了,你们才能活,败了,你们十死无生,将这些话也转告给将士们。”
  待岳飞和史文恭吩咐完,牛皋、王贵、鄂全忠下去布阵去了,准备跟辽军决一死战……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大捷(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