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冷冷一笑,道:“到了臣手下,他们敢不卖命!”
宿太尉忍不住道:“这……是不是有些欠妥?会不会寒了他们的心,传将出去,以后还有人敢接受朝廷招安?”
童贯道:“恁地最好,高太尉说得不无道理,朝廷又不是藏污纳垢之地,这些作奸犯科之人,安能与我等为伍,剿田虎、王庆、方腊之际,我必顺势将境内的匪寇荡涤一空,还咱们大宋一片宁静!”
就连郑居中都道:“他们若是卖命杀敌,还则罢了,若是不尽心力,万万不能留他们祸害百姓,这世间绝不能再出第二个李衍!”
郑居中此言正对了赵佶的心意。
赵佶道:“郑爱卿此言不错,绝不能养虎为患。”然后对高俅道:“高爱卿,招安宋江他们这伙贼寇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高俅领命,道:“喏。”
宿太尉见状,只能暗叹了口气,“吾已尽力,你们好自为之吧。”
李纲又道:“启禀官家,如今剿灭田虎、王庆、方腊三伙贼寇已刻不容缓,还请官家启动封桩库,否则,待这三伙贼寇联合在一起,恐成难以根除的顽疾。”
局势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危急的地步,赵佶其实也动了动用封桩库中钱银的念头——如果不是有李衍那个盼头,赵佶可能已经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了。
如今,却是让赵佶左右为难!
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先不说有违祖训,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就算是白费了,而且还搭上了一百多优秀将校和一千个太学生!
不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形势又有如此危急!
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有人禀报:“禀报官家,王黼大人、蔡攸大人、李邦彦大人回来了!”
赵佶听言,忙道:“快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蔡攸、王黼、李邦彦就进入大殿之中。
见蔡攸、王黼、李邦彦如此憔悴,赵佶不禁有些心疼,道:“三位爱卿怎恁地狼狈?”
王黼道:“我等此去汉城近五个月,知道官家必定心急如焚,所以一拿到钱银,就在第一时间回来,路上丝毫不敢耽搁,进得城中,连家都没回,便来复命。”
听王黼说拿到钱银了,赵佶大喜,道:“你们将钱银带回来了?”
蔡攸道:“微臣在李衍家门口连等他四日四夜,终于被微臣堵到李衍,李衍与微臣私交不错,抹不开微臣的情面,支付了一千五百万贯的琉璃和香皂。”
赵佶皱眉道:“不是钱银?”
李邦彦道:“虽非钱银,但亦无妨,李衍依约按市价的七成给咱们的琉璃和香皂,咱们平价拿去卖,应该很快就能将这些琉璃和香皂卖出去,另外李衍已经答应蔡大人,只要咱们将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送过去,他就将古董和钱银送过来。”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桩交易还有继续的必要?”
李邦彦道:“若是这一千五百万贯够剿匪所用,亦或是咱们还有其它来钱的途径,可停止此桩交易,李衍也说了,他并不强求,是否继续交易,全由咱们定夺。”
这一千五百万贯连将欠西军的响银补足都不够,怎么可能够剿匪所用?
所以,赵佶听罢,沉默不语。
见赵佶沉默不语,王黼道:“微臣愚见,此桩交易可以继续,李衍此人,是一个诚信之人,此次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他怪咱们没给他他想要的那些大臣,心中有气,否则不至于拖得这么久,蔡大人已经跟李衍谈妥,李衍同意不要咱们没给他的大臣,只是将价格变为四千五百万贯,也就是说,他只给咱们一千两百万贯钱银,不过,李衍也答应,这一千两百万贯,他全都给成色上好的铜钱和铁钱。”
原来——
随着纸币的顺利发行,在李衍的地盘内,铜钱和铁钱大贬值。
百姓见铜钱和铁钱贬值得如此迅速,便拼命的抛出铜钱和铁钱,结果,越抛,铜钱和铁钱贬值的就越快。
赵开上任了之后,见机会难得,便暗中派人低价收够铜钱和铁钱——一方面,这能防止有铜钱和铁钱的百姓恐慌。另一方面,将这些铜钱和铁钱拿到大宋或是田虎、王庆、方腊的地盘换金银,还能赚上一大笔。
而李衍则干脆将这些铜钱和铁钱给赵佶送来。
赵佶听罢,道:“这回李衍不能再拖四五个月了吧?”
蔡攸道:“李衍答应微臣,只要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到他仁川港,当场交割,绝不拖欠。”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军事改制和扩军
……
被蔡攸、王黼、李邦彦堵在家里出不去的这段时间,除了陪陪自己的一众妻妾祸害一些使女丫头享一享齐人之福、教育一下自己的一众儿女享一享天伦之乐以外,李衍主要干了一件事——军事改制和扩军。
梁山军的编制很混乱,而且互不统属,一旦有战事,很可能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梁山军崛起的时间太短,比如梁山军中帅才较少,比如李衍的地盘比较分散,等等等等……
而且,目前梁山军的正规军并不多,十万都不到(还包括水军),相反预备役很充足(不算岳飞等人训练的七万多新军,还有五六万预备役,并且是已经练了一两年军事技能很强的预备役。)
总之,李衍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军事改制和扩军。
为此,李衍将闻焕章、朱武、乔道清、孙静、许贯忠、萧嘉穗、乐和、赵鼎、陈康伯全都叫来帮自己参谋。
当然,这些人只有参谋权——此事非同小可,李衍必须独断。
经过反复商议,李衍最终决定将梁山军的军衔分为四等十一阶,分别是: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上等兵、列兵。
(宋朝武阶共有三等七级六十阶,实在是太繁琐了,李衍相信后世经过近千年锤炼的军衔一定要比宋朝的先进得多,所以直接拿来用上。)
军队编制:
五人为一伍(五人),设伍长。
两伍为一什(十人),设什长。
三什为一押(三十人),设正、副押正。
三押为一队(九十人),设正、副队将。
三队为一都(二百七十人),设都头、指导员、副都头。
三都为一指挥(八百一十人),设指挥、教导员、副指挥。
三指挥为一营(两千四百三十人),设统领、政委、副统领、营参谋。
三营为一军(七千二百九十人),设统制、军政委、副统制、军参谋长。
几军为厢,设都统制、厢政委、副都统制、厢参谋长。
厢以上是正副元帅,平时不设,战时由李衍担任或是委派。
军队人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伍、什、押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到了队以上,则会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变动。
一般:
队,在一百人左右。
都,在三百人左右。
指挥,在一千人左右。
营,在三千人左右。
军,一万人左右。
军衔分别为:
中将:都统制、厢政委。
少将:副都统制、厢参谋长、统制、军政委。
上校:副统制、军参谋长、统领、政委。
中校:副统领、指挥、教导员。
少校:副指挥、都头、指导员。
上尉:副都头、队将。
中尉:副队将、押正。
少尉:副押正、什长。
上等兵:五长。
列兵:普通士兵。
……
改组完,梁山军只剩十二个军。
第一军:
统制,鲁智深。
军政委,邓元觉。
副统制,杨宗闵。
其他主要军官,彭玘、杨震等。
第二军:
统制,林冲。
军政委,张清。
副统制,索超。
其他主要军官,邹润、宣赞等。
第三军:
统制,呼延庆。
军政委,胡春。
副统制,杨林。
其他主要军官,邹渊、樊瑞等。
第四军:
统制,卞祥。
军政委,山士奇。
副统制,竺敬。
其他主要军官,呼延绰、闻达等。
第五军:
统制,曹正。
军政委,袁朗。
副统制,栾延玉。
其他主要军官,李忠、单延珪等。
第六军:
统制,丘岳。
军政委,周昂。
副统制,李虎。
其他主要军官,崔埜、雷横等。
第七军:
统制,石宝。
军政委,史进。
副统制,李猛。
其他主要军官,桑英、关胜等。
第八军:
统制,邓飞。
军政委,縻貹。
副统制,韩滔。
其他主要军官,杨雄、李成等。
第九军:
统制,武松。
军政委,唐斌。
副统制,李丑。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