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覆汉 (榴弹怕水)



公孙珣算是长见识了。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原来早在前汉这工商垄断于上便已经是成例了,可见我儿读书少。”随着一只肥猫从车厢中一跃而出,在带着冰渣的地上伸出一个懒腰,公孙大娘也终于是扶着身侧貂蝉的手笑着走下了车子。“不过,这说话的小子又是谁?比那王粲利索多了。”

见到公孙大娘出列,那些杜陵官吏大户赶紧再度俯首行礼,不敢去看,便是许多骑着白马的义从,也纷纷下马俯首……不过,杨修俯身之余,却不免窃喜。

“回禀母亲。”被说了读书少的公孙珣也不以为意,只是赶紧下马来扶自己亲母,顺便随口介绍了一句。“这是光禄大夫杨彪杨文先之子杨修……和马超、法正、孟达、王粲这几个人差不多年纪,都是束发前后,过了年,也都十五六七的模样。”

公孙大娘不由多看了几眼,然后缓缓点头:“原来是杨彪的儿子,怪不得如此学问……我记得你说过刘璋也在义从中?”

“刘璋年纪大些,已经加冠。”公孙珣不以为意。“我按照成年义从的方略分配了任务,让他去云中为使节,去给云中太守张泽送赏赐去了。”

公孙大娘一时失笑:“这种天去云中送信,你莫非还想让他上战场?要是死了怎么跟刘焉交代?”

“死了便是了,交代给谁?”公孙珣正色言道。“既然入了白马义从,总要一视同仁,真要是说刘焉,只要刘范在,刘璋在他眼里算是什么?”

公孙大娘不以为意,微微摇头后,却又赶紧招呼门前杜陵众人,相邀入内商议。

话说,既然关中早有工商业直接托庇于最高当权者的风俗,那公孙大娘此行不免轻松了很多,公孙珣带了这么多义从也显得多余……实际上,只大约讨论了小半个时辰,卫将军母子二人便撤出了会见,只那些号掌柜与本地这些大户们自行讨论细节 而母子二人既然出来,却又不免顺着刚才杨修所言的什么田赋、算钱、工商税收,说到了人口税、财产税,还有田赋的问题……最后免不了扯到摊丁入亩这一对付豪强隐匿人口、兼并土地的唯一法门。

至于所谓摊丁入亩,乃是要算钱中的‘口算(人口税)’全部折入‘訾算(财产税)’与田赋中。这在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无疑是大规模减轻了贫民的负担,避免了那些豪强地主一边兼并土地一边却将税务压力半公开的扔到贫民身上。

然而,这个问题母子二人私下早就讨论烂了……结论很简单:

首先一个是必须要实行;

其次一个,乃是要有度田这种手段在先,确保能掌握具体的田产、财产分布;

最后一个,既然连一个三辅、河东四郡度田都需要公孙珣携讨董余威,拎着刀子关上三辅大门强行推行,那想要推行摊丁入亩这种级别的政策,没有足够的军事加政治震慑力,恐怕也是不行的。

而且,即便如此,也要考虑身后骂名滚滚来,没看到三辅度田后都有那种童谣了吗?

当然,所幸公孙珣是个不要脸,他这人从不怕别人记恨他,既然当初没有留在辽东,今日又如何会在意这些?

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些事情必须要做……邺城流民满地之时,东郡黄巾纷纷投河之时,河东郭太自戕之时,一番番一次次,这个道理他早就明白了!

“唤杨修和法正一起进来。”城中都亭后院舍中,左右无聊,公孙珣眼看着自家母亲都已经开始逗猫了,却是忽然想起一事,然后让贾逵召入二人。

“拜见老夫人,拜见将军!”杨修、法正虽然都是公认的聪明人,但终究只有十五,此时突然又被召唤,不免惊喜,尤其是杨修,之前便被称赞了一番,此时更是得意。

“有件事想问你们俩。”公孙珣坐在自家母亲身侧,看着这二人轻笑道。“贾逵也可以听听,路上歌谣听到了吗?”

贾逵面不改色,而杨修和法正则微微变色,却又齐齐颔首。

“有什么想法吗?”公孙珣继续笑问道。“你觉得是我之前恶了朝中公卿引来此谣,还是之前度田惹来的祸患?”

年轻的杨修一时无言,法正却迫不及待:“回禀将军,恐怕正是度田惹来的祸患……因为童谣这种东西,需要本土乡里方可轻易为之并加以传播。而且,歌谣中全盘以关中人为视角,‘三月河南六月燕’,指得是关中这个地方,三月因为迁都一下子来了好多河南人,到了六月将军您讨董入关,又来了许多燕地人;至于‘九月修渠腊月寒’指的乃是九月秋收前后便开始的以工代赈,大修水利,然后冬日度田,刑罚颇多,让人心寒。最后两句不用多言,正是嘲讽将军您迫不及待,不等天气转暖,便又要收取关中工商之利。”

公孙珣当即失笑,然后刚要言语,旁边杨修却又忽然插嘴,扬声以后:“回禀将军,法正所言有所纰漏!”

此言一出,公孙母子俱皆愕然,旁边法正更是毫不掩饰,怒目以对。

“那你以为是什么呢?”公孙大娘看的有趣,便主动相询。

“回禀老夫人。”杨修勉力作答道。“依小子看,此谣应该与度田、驱除公卿等事皆无关系……乃是本地士人见到无数昌平士子纷纷到来,恐怕自己不得用,这才出言讽刺将军,因为此歌谣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而刚才老夫人和将军也见到了,对于垄断兼并关中工商一事,大家早有预料,又怎么会讽刺这件事呢?故此,这个狗皮二字,专指来昌平学校出身的士人!”

公孙珣和自家母亲对视一眼,不免严肃起来:“你这话恐怕不对吧?我之前便发布求贤令,许天下贤才自投名剌来谒见……他们彼时不来,如今却又担心昌平士子夺他们的官位?岂不是可笑?”

“将军!”杨修瞥了一眼身侧的法正,恳切俯首作答。“你仔细想想,若非家名不清净者,又有几人屑于自投名剌?如法正、孟达,一家祖父号称名士,却是谶纬出身,不治经典;一家亲父,更是天下闻名的阉党……”

言未迄,杨修便戛然而止,因为法正早已经一拳挥来,将其打倒在地。

—————我是友情破颜的分割线—————



第八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

杨修和法正的互殴除了让公孙大娘看个乐子外,其实什么都算不了。

毕竟嘛,两个束发少年的互殴而已,而且一个确实嘴贱,一个确实心眼小……公孙大娘都说了,十五见老,这俩人到死恐怕都改不了这毛病了。

至于说义从内部的团结?

对不起,没这说法。

或者说,公孙珣的白马义从作为一个前途远大的半军事半政治组织,在第一次扩大以后便已经是公认的派系林立了,等到公孙珣成为一名真正可以予以这些人大前途的强力人士后,这种斗争便干脆流于表面了:

譬如说,当初讨伐黄巾的时候,魏越就曾经代表着雁门出身的义从们对公孙珣大批招纳冀州军人入白马义从而感到‘不安’,只不过在吕范那儿就被瞪回去了而已。

后来韩当、魏越、成廉这批人都成了气候出来了,白马义从中便是幽州本土势力一家独大,所谓田畴、田豫、文则、焦触、张南、杨开,老的旧的,世族的寒门的良家子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幽州本土人士,外加浓厚的昌平色彩,以至于其他籍贯的人不免受到排挤。

而好不容易一场讨董大战,大家算是并肩浴血,扫除了多余隔阂,却又面对着一场新的人员轮换——二田之外,加上赵云、文则、杨开纷纷提拔外放,然后白马义从随即迎来了大批公卿子弟与关西子弟。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义从中干脆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贾逵和他的河东小伙伴们来的再晚那也是讨董前的老资格,所以很快受到了义从中剩余幽并籍贯老兵的支持,颇有超然的感觉;而公卿子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身就是作为一个完整团体从小皇帝身边搬过来的,按照家门、父辈声望自有自的生态,不过由于刘璋这个人确实老实了点,所以更年轻的杨修反而成为了领袖;至于其余关西新人,包括部分凉州人质,看起来既没资历也没家门,法正和孟达更是被人嘲笑的偏门出身,可谁让张既、庞德这一文一武、一三辅一西凉是卫将军钦点的两个白马义从新首领呢?

县官不如现管啊。

总之,三者互相对立,已经纠缠了小半年了,但只要他们不耽误公事,公孙珣也懒得管他们私下如何。

最后,至于说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就是所谓的关西本土士人担忧卫将军不给他们官做,说实话,公孙珣也不是很在意。

原因很简单。

首先,公孙珣并不准备惯着这些人,如果昌平来的这些人确实能够有效填充幕府、中枢以及三辅河东这些地方上的官缺,那他没理由不用自己的子弟兵。

不然呢,真要他一个卫将军三请四请的去找什么名士?你是姓诸葛还是姓荀?

其次,公孙珣也并没有准备操之过急,立即在三辅搞什么科举试点并废除察举制之类的……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比度田都要敏感,毕竟嘛,度田侵犯是豪强的经济利益;而废掉废除察举制是对掌握政治特权的世族以及天下所有士人的巨大精神冲击。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