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处破?如何破?”田丰冷眼相对。“关东联军破了虎牢,然后呢,于大局何关?”
“元皓问的好。”公孙珣等司马朗将军报收起后,却是霍然起身。“关东联军所行,其实与我等无关。而如何破,我也是真不知道。唯独一事,也是从何处破?却反而早有定论……不就是那两个地方吗?咱们就此分兵好了,元皓与子伯在此窥视蒲津,我自引兵渡河,以临潼关!不然呢,还有第三条路吗?”
田丰抱怀而立,欲言又止。
——————我是第三条路的分割线——————
“初平元年,诸侯讨董,绍为盟主,联军十万以临虎牢。董卓遣大将华雄临虎牢,耀武扬威,连战连胜,众莫能抗。独刘备不以兵弱,自请为先锋击之。其部张飞望见雄麾盖,策马剌雄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卓诸将莫能当者,震慑三军。入夜,备以虎牢丧主将,当无所备,复亲引千众渡船跳于关后,先破成皋,再取虎牢,诸侯复震。然,绍明喜,而以备、飞皆太祖故旧而心忧,至于病疴。”——《旧燕书》。世家第一 PS:感谢书友锦瑟秋嘉,又一个新盟主……这是老书友吧?
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
首先感激阿蕾格的打赏,包括之前的这么多盟主……说实话,受之有愧。
但是反过来说,似乎越是低谷越有人主动关心作者,鼓励作者……这也是很暖心的事情,怪得不经常看到有人在书里卖惨。
所以,由衷感谢格格巫小姐,以及所有关心我的大佬!尤其是格格巫小姐,人美音柔,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然后,借此说几句话。
这本书写到现在,一方面按照大纲即将进入真正的高潮期,另一方面由于本人工作学习的事情,反而陷入到了疲敝期……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我会尽力而为,如果有半点可能,一定会把激情倾泻在书里,给大家一个好的阅读体验。
第二,如果不猝死,我一定会按照大纲认真完本……完本是一个写手最基本的义务,大家订阅了几百万字,突然没有下文了,那种伤害是相互的,坚决不能发生。
总之,细水长流,我慢慢写,认真写,大家慢慢看。
不过话得说回来,既然是疲敝期,我也有自己的无奈……我这个年龄、人生阶段,确实是很累的,有时候也不是真的不想尽力。
举个例子,譬如昨晚上,我其实一夜没睡……按照剧情细纲,本该是沮授和许攸的双人戏,一口气阐述完我对汉末军阀的理解,定下袁绍阵营的路线图,但实在是无力。
写到十点钟的时候,已经写到沮授出场了,然后两个人想表达的东西也都在心里面,可是忽然间去翻东西的时候,翻出来了我得一个包,找到了我高中同学录和大学本科毕业照,然后整个人就失控了……坐在电脑前,从知乎到微博到qq再到人人网,不受控制的去找所有的同学,去看他们现在人生轨迹。
但很有意思的是,越看越心酸,大部分同学的社交媒体动态都停留在了一年前和两年前……他们跟我一样,到了这个份上了。
半夜三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面,孤独疲惫到无以名状,却什么都做不了,根本一个字都码不动。
所幸,还有几个国外以及夜猫子书友还在,能跟他们私聊,让他们安慰我一下……但想想这种转嫁负面情绪的做法真是自私……可却不受控制。
为什么能坚持写书?
知乎上某个大佬问我时,我好像是说正反馈大于负反馈……譬如金钱、认识的新朋友等等等……这是事实。
但尤其要强调的是,支撑一个人长年累月做这种事情的正反馈,不可能是一次性,而是长久的,温和的,持续的……所以俗一点吧,但却很真诚……感谢诸位,感谢格格巫,感谢之前的咸鱼大佬,感谢所有四十多位盟主,感谢管理员,感谢义务校对的书友,感谢写书评的人……
感谢所有人。
第三十五章 禾生陇亩无东西
公孙珣亲自动身去叩潼关,从军事角度来说无疑是个绝对愚蠢的做法。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之前,中国军事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次陷入两面夹击状态却能取胜的明文战例,更不要说是主动进入了。
当然了,第一次明文战例倒也不是很远,历史上就是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卤城面对着司马懿、张颌、郭淮等人的时候以绝对劣势兵力做出了这样的操作,从此彻底奠定了他本人的军事地位,并将后三者的军事格局永远置于自己身下。
不过,这个时候的公孙珣和其麾下所有谋臣武将都不知道有这个战例,公孙大娘也不知道……但是公孙珣却依旧选择了渡河去叩潼关,而他的属下也无一人反对。
为什么?
因为真的没有别的方法了。
一个潼关,一个蒲津,就是这两个去处,想入关中,想破董卓,想夺回天子和中枢,你只能选择去尝试攻击这两个点。
而以公孙珣如今的政治处境来看,他不取关中,不破董,不控制天子,可以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他毕竟有地盘、有兵马,有一个通晓历史前进方向的母亲从制度建设上、科技发展、经济民生等等各处引导他,时间久了、地盘大了,量变引起质变,或许并不耽误他鞭挞天下,称孤道寡。
但是问题在于,就这么转身离开的代价是什么?
是关中朝廷手里大量还在茫然且无所依靠的人才;是关中沃野千里的形胜之地;是刚刚投效他公孙珣的山西四郡上下的失望,甚至于离心离德;更是回身之后,面对必然要面对的袁绍时,可能存在的长久对峙的风险!
袁本初姓袁,是天下仲姓,他不需要这个朝廷大义,其人醒悟过来以后登高一呼,关东的地盘他随便占;董卓姓董,是个西凉边鄙,没有中枢在手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甚至有了中枢在手也注定要失败;公孙珣复姓公孙,也养了不少望,所谓不上不下,他可以接受没有中枢在手的局面,却要担忧天子与中枢落于他人手后自己的政治失分!
有些东西,不是你想不争就可以不争的,别人就会拿走……历史上袁绍犯的错误正在于此,公孙珣不可能于这种战略级别的问题上重蹈覆辙。
再说了,公孙珣许诺过贾文和,许诺过鈡元常,许诺过河东、太原的那些人,甚至在孟津许诺过自己、许诺过刘宽,一定是要回来的!
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更不要说,百万士民迁入关中,此时或许尚能生存,可若他公孙珣转身而走,天下大局动荡不安,等腾出手再回来的时候,还能剩多少人?
讨董是大义……这句话一开始是口号,现在则是事实!
四月初十,初夏时分,卫将军公孙珣留镇军中郎将王修驻守安邑,统揽河东全局,以左娄圭、田丰、韩当三人率军进驻蒲津,然后便在风陵渡东十五里处的河东郡河北县集中船只,并立即着手渡河。
前后数日,骑兵一万,步卒五千,外加万余辅兵,全数渡过了黄河,等到四月十五,公孙珣本人的白马旗也进入了河对岸弘农郡所属的湖县县城,就此驻扎。
此地,距离西面潼关十五里,距离东面弘农郡郡治二十里,距离更东面陕县与茅津四十里,距离洛阳与弘农分界处的函谷关八十五里……换言之,不止是潼关的吕布、贾诩二人的五千兵马,包括陕县的牛辅、李儒一万余主力在内,董卓军是完全可以在一日内赶到湖县,左右夹击的。甚至只要他们愿意,即便是河南方向函谷关东的另外两三万董卓军,也是能在三四日内赶到湖县的。
毕竟,本就是在不怎么正经的渡口处临时登岸的嘛。
然而整个渡河过程,幽州军小心翼翼,前后持续了五日,却并没有遭受任何骚扰,更不要说是军事打击了。
这倒也不是不能够理解,很显然,董卓军明显是想让公孙珣在潼关之撞个头破血流,或者等到幽州军全军疲敝之时再行夹击,那时候效果更佳。
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四月十七日,刚刚到达弘农的第三日,稍作休整,将湖县交与高顺、焦触防守后,公孙珣便亲自引众出现在了潼关之下,而面对着如此雄关,很多第一次到达此处的人不免失神。
“这便是潼关吗?”有如田豫这种年轻人忍不住好奇发问。“确实雄壮,而且地势极佳,可为何不见潼关字样,且似乎有些陈旧?”
“此地官家正名唤做桃林塞,本朝虽有屯兵,却无专属都尉。”戏忠在旁抱怀从容讲解,倒显得有些好整以暇。“乃是得名于我们脚下这片唤做桃林的地方,据说是周武王牧牛之地……不过,桃林这个名字早就弃用,而民间反而因为一旁大河千里冲击华山不成转而向东,称之为冲关亦或是潼关。”
“换言之,此地并不是常设关卡,只是因为天然成关,才唤做潼关?”田豫恍然大悟。
“正是因为天然成关方才可怕!”戏忠愈发摇头叹气。“关在塬上,居高临下,然后南依华山,北牵黄河。其实,虎牢关、函谷关、潼关三关都是一样的姿态……如虎牢关,是依着嵩山牵着黄河,外加关前一条汜水;再如函谷关,是依着秦岭牵着黄河,外加位于山谷之中,自带一条绝涧;而潼关,便是眼前这个样子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