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全本校对] (贱宗首席弟子)
- 历史军事
-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更新入库:04.13
说罢,他喝了一口茶,亦不禁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他肥义,就是因为跟赵王何相处地久了,这才逐渐看到这位君上优秀的一面,因而逐渐改变想法,一心一意地辅佐这位新君。
“还有时间……还有时间……”
轻轻转着茶碗,肥义低声喃喃说道。
正如肥义所猜测的那般,当晚蒙仲回到王宫后,就将乐毅、蒙遂、向缭三人聚了起来,向他们讲述这件事——倒不是他有意隐瞒武婴、蒙虎几人,只是因为在一群小伙伴当中,就属乐毅、蒙遂、向缭三人最具谋略与心计。
“赵相肥义竟对你说了这样的话?”
待蒙仲将肥义招揽他的原话告诉三名小伙伴后,乐毅、蒙遂、向缭三人脸上皆露出了吃惊之色。
在一番沉思后,乐毅皱着眉头说道:“这位赵相……心计很深啊。想来他是希望利用阿仲你受赵主父与公子章信任这一点,若是他有意提拔你的话,赵主父与公子章或会以为得计,不会加以阻止,而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那边,只要赵主父、公子章与赵君都认可了此事,纵使赵成、李兑等人也无法阻止……阿仲,这或许是个机会。”
“确实是个机会,但是……”
蒙仲微微吐了口气。
说实话,他与公子章的关系,其实倒也谈不上有多么深厚,说到底只是利益结合——毕竟公子章因为田不禋的关系,非常坚持「赵宋同盟」,但刨除了这一层利害关系后,蒙仲与公子章的关系也就那样。
但赵主父不同,赵主父对蒙仲等人有知遇之恩,且从去年初相识起,一直有意栽培蒙仲等人,教授蒙仲等人剑术、骑术、弓术,虽然有时候有些“保护过度”,但由此也可证明赵主父对他们的器重。
毫不夸张地说,赵主父与蒙仲等人武艺、谋略方面的老师,以蒙仲的性格,自然做不出背叛赵主父的事来。
“阿仲的意思是拒绝?”
向缭看了一眼蒙仲,皱着眉头说道:“我觉得,阿仲,你暂时不用急着做出决定,因为据你方才所言,赵主父与赵王何最大的矛盾,只是因为赵主父逐渐失了权,且赵王何又不与他亲近,这使赵主父越发恼恨……其实这父子二人,在我看来或许可以调和。”
“怎么调和?”
蒙遂转头看向向缭。
见此,向缭便解释道:“很简单,只需让赵王何与赵主父亲近即可……阿仲,你明日不是还要陪伴赵王何么?你可以试探试探赵王何对赵主父的看法,看看这父子二人究竟有什么矛盾,然后我们再做商议……同理,也可以试着调和赵王何与公子章的矛盾。”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道:“我觉得吧,归根到底,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那些人,才是最大的隐患……总不能鹬蚌相争,最后让渔翁得了利吧?”
“这一点我也同意向缭的观点。”
乐毅亦开口说道:“‘旧贵族派’,在赵国根深蒂固,据我所知,这些人才真正亲善齐国的人,至于赵相肥义与赵王何,他们在‘亲齐’、‘亲宋’的政见上其实并不坚决,依我看来,只要能使赵国强盛,亲齐或亲宋,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区别不大的,因此对于我等,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
听闻此言,蒙仲摇了摇头说道:“但问题就是,为了压着赵主父与公子章,肥相也不敢过分削弱旧贵族派,他希望旧贵族派与公子章派相互牵制,使赵王何的王位能安然无恙,就好比一座天秤,他希望两边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都有可能引发动乱……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唔……”
蒙遂与向缭对视了一眼,旋即转头看向蒙仲:“什么是天秤?”
“……”蒙仲张了张嘴,摇摇头解释了一番,这才让蒙遂与向缭恍然大悟:“很贴切的比喻。”
最后,乐毅叮嘱蒙仲道:“总之,你先跟赵王何接触看看,试探试探……无论如何,与赵王何拉近关系,这总不会是什么坏事。”
“唔。”
蒙仲点点头,又嘱托三名小伙伴道:“那赵主父这边,你们替我关注着,匡章兄曾说过,赵主父或有什么行动的话,应该会在今年……不,应该会在近段时间有所行动。”
“明白了。”
乐毅、蒙遂、向缭三人纷纷点头。
次日午后,昨日得到赵王何邀请的蒙仲,再次前往王宫的正殿,请见赵王何。
与昨日时一样,待等蒙仲来到正殿时,赵王何仍然捧着一册竹简在观阅着。
在见礼之后,蒙仲故意问道:“昨日臣请见君上时,也曾见到君上正在翻阅一册竹简,是在批阅奏书吗?”
“非也。”
赵王何摇摇头说道:“只是在观阅各国推行的法令,权衡其中利弊……这是肥相给寡人的功课。”说到这里,他抬头问蒙仲道:“卿对此感兴趣吗?”
蒙仲当然不会说不感兴趣,闻言便说道:“若是君上不怪罪的话……”
听了这话,赵王何感到十分高兴,轻轻拍了拍王案的右侧,道:“卿且移步。”
此时,殿内柱子下仍立着许多卫士,从旁亦有不少宫中的侍从,这些人见赵王何竟然邀请蒙仲移步至王案的右侧就坐,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其中或有一名宫侍在旁提醒道:“君上,这不合礼法……”
蒙仲隐约看到,赵王何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之色,一闪而逝。
只见在片刻的沉默后,赵王何脸上勉强露出几分笑容,点点头说道:“确实是不合礼法,就连肥相也不曾……这样吧,卿且随寡人移步到偏殿。”
“遵令。”
蒙仲一边拱手应命,一边暗暗琢磨着赵王何方才那一闪而逝的不快之色。
片刻后,蒙仲跟着赵王何来到了这座主殿的偏殿,在这里,就可以稍稍放宽君臣礼制,于是,赵王何索性邀请蒙仲与他同席对坐,将命宫人搬来的几册竹简,通通摆在二人面前的案几上,与蒙仲聊起了这些各国的法令。
说是各国法令,但实际上,只有魏相李悝推行的法令,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时推行的法令,齐相邹忌推行的法令,韩相申不害推行的法令,以及最最有名的,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法令。
但很遗憾的是,这些法令都不是齐全的,残缺了许多,想来各国也有意控制这些本国的法令,不予流落在外,免得被他国借鉴效仿。
蒙仲简单观阅了几册,旋即就将手中的竹简放了下来。
毕竟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与赵王何拉近点关系,从他口中试探出与赵主父、公子章的矛盾所在,以便加以调和,又不是真的为了学习各国的法令。
于是他对赵王何说道:“君上这些日子都在观习这些法令,想必有所收获,请不吝赐教。”
可能彼此都是同龄人的关系,蒙仲开口向赵王何请教,这让赵王何兴趣很浓,只见他拿起一册竹简,兴致勃勃地说道:“论各国法令,首先必然要说魏相李悝的法令……”
他拿起了李悝推行的法令——姑且就称作《李悝法》,向蒙仲讲述他的心得。
说实话,《李悝法》蒙仲其实早就看过,是当初还在庄子居时就看过的。
按理来说,各国的法令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流落到民间的,但幸运的是,蒙仲由庄子代收拜入门下的另外一位老师惠子(惠施),此人之前就在魏国担任了几十年的国相,理所当然收藏有《李悝法》。
后来惠施将他的藏书相赠于庄子,这才使得蒙仲有机会接触这部完整的法家令法。
并且,李悝法也是蒙仲迄今为止看过的唯一一部法令。
不夸张地说,蒙仲对这部法令的了解,其实比赵王何还要深。
第134章 蒙仲与赵王何(二)
……
李悝,此人乃魏国出身,是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国相。
在任期间,李悝在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下,汇集各国法令而编纂了《法经》,被当世誉为是近几十年最全面的法典,据说后来商君卫鞅在秦国任相时推行的《商君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李悝的《法经》。
《法经》,总共分为《盗》、《贼》、《网》、《捕》、《杂》、《具》六篇。
在当代,窃取他人之物物为“盗”,害命作乱为“贼”,是故,《盗法》即是维护个人财务不受侵犯的法律;而《贼法》,则是维护政权稳定以及人命安全的法律。
除此之外,《网(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刑法总则。
这部法经,即是李悝推行《李悝法》的依据与基础。
《李悝法》,也就是李悝在担任魏相时期推行的法令,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与时俱进的。
首先,跟所有法令施行的最根本目的一样,它是为了“定分止争”。
对此,赵国邯郸出身的齐国稷下先生「慎到」,就曾做过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