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道 (隔壁老黄哥)



等过了十天,各地救援东京的宋军陆续到了城外,共有二十万人。东京守军士气振奋。围城的金兵只有六万。完颜宗望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龟缩在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而种师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

但是这个偷袭计谋不小心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作了准备。二月初一,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就幸灾乐祸,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宋钦宗听信投降派的话,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

而当时还身为太学生的陈东虽然与李纲素不相识,但是李纲坚决抗战的行动使他十分钦佩。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便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自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

“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窃闻邦彦、时中等尽劝陛下他幸,京城骚动,若非纲为陛下建言,则乘舆播迁,宗庙社稷已为丘墟,生灵已遭鱼肉。赖聪明不惑,特从其请,宜邦彦等谗嫉无所不至。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

“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忠义十·陈东传》)

正好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这样的奸贼,一下子眼都红了,纷纷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吓得李邦彦抱头鼠窜,赶快逃进宫去。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群众闹了起来,自然十分害怕,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开封府知府赶来,威胁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学生高声回答说:“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一面说,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吓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卫军将领王宗濋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已得旨宣纲矣。”

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朝廷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第九十六)

李纲复出后,出东华门至右掖门安抚军民,运动终于平息下来了。

请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给太学生的请愿行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杀伤内侍攘中,劫掠内侍十余家,取其金帛”。(《靖康传信录》卷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

而陈东及太学生们是反对使用暴力的,事态的发展,出乎陈东等人的预料,也将陈东等人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太学生的和平请愿却酿成了“以忠义胁天子”且杀死内侍数十人的“暴乱”,事后陈东等人难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当时有人对陈东说:“事势如此,奈何?盖且逃死乎?”陈东笑曰:“均何言之谬邪,吾去,则君等戮矣,顾君等何罪?吾今至是头已在地矣。”(《行状》,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

——————分割线————————

刚刚得悉噩耗,我派网文师祖黄易大师驾鹤西归,念之戚戚,思之猿咽、

惟愿大师就此破碎虚空,纵马而跃。

三千世界,不过梦幻泡影,不如吃茶去!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三章 【谁家天下】

对于学生干政之事,黄杰虽然远在黄州,但安插在汴梁的眼线倒也时时汇报,便也知之甚详。

所以也才会有如此这般,直接釜底抽薪的先寻了一个叫人百口莫辩的由头先把陈东拿了,又阐明太上皇后并非执掌朝政之人,上书与太上皇后不合情理,竟也叫这帮太学生们哑口无言。

不过,乘着赶往宣德门的路上,黄杰拿了上书随意一看,却是看得一惊。

这所谓上书一共倒也讲了四点,其一是国君巡幸泰山,领国朝臣众封禅祭祀,久不还朝,使民心不安。其二,风闻金军再次南下,国君与金人又成条约,而不见朝仪,百姓空有曲解。其三,市井风传国君并太上皇于山东遇险,不知其真伪。

至于最后这第四条,看着墨迹未干的样子,应该是临时加上去的,说的是:听闻禁军于城下列阵而不得入,上柱国将军黄杰因徇私,于阵前斩杀当朝宰相耿南仲。

黄杰看来,这前面三条叫太学生们知道了拿来发难上书倒也合理,可这第四条就有些问题了,想不到这帮子被李纲关在内城的人,居然消息也有如此的灵通。黄杰在南薰门下阵斩耿南仲,至今也不过两个时辰,而且他可是知道李纲为了严密封锁耿唐二人领着十万禁军陈兵城下的消息,而对东京外城施行了严格的门禁。

不过一想领着太学生们闹事的乃是陈东,倒也豁然开朗,正好想来这陈东也并非一无是处,或许是将来的一着好棋,便也交代下去不用将他真的送去大理寺,一并带入宫中就是了。

到了宣德楼前,自有宫人内侍前来迎接,但在入宫的安置上,却是出了点小小插曲。说来事情倒也不大,按照吴敏等人的想法,太皇太后入宫自然还居原先所居之处慈宁殿,而黄杰和茂德帝姬,当然还是应该去住驸马府才是,然而郑太后的意思却是她要带着黄杰和赵福金一道入驻延和殿。

而郑太后的意思,当即叫吴敏有些难堪,也引来了李纲等人的反对,这是因为延和殿可不是一个寻常的地方,简单点说:一旦郑太后入驻了延和殿,也就预示着郑太后极有可能如历代前朝的太皇太后一般要垂帘听政了。

说起这延和殿,在历史上倒也并不是什么重要宫殿,一般来说也就是皇帝寻了大臣召对的地方,如陆游就曾写过一首《延和殿退朝口号》,诗曰:“雨余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清跸传声徐御殿,紫衣引拜许龙门。徘徊漫结尧阶恋,零落难招楚泽魂。归去犹堪夸里巷,桐江新赐两朱轓。”

别的不说,仅从诗中就能看出这个殿还真不是一般的殿,而有关这座殿的隐喻,其实还是起自宋仁宗一朝,这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本是初名赵受益。乃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天禧二年(1018年),年仅八岁的宋仁宗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而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于延和殿也就正是刘皇后当时垂帘听政的地方,所以郑太后如今要求入住延和殿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实际上对于郑太后入住延和殿一事,吴敏、李纲等人应该是早有预料的,而李纲领着一帮人真正反对的问题核心,似乎是郑太后要带着黄杰和赵福金一起入住这个事情。

对此,黄杰在搞清楚了他们的意思后,当即表态自己不入延和殿,愿带领侍卫驻守紫宸殿。在有了黄杰这个表态后,李纲等人自然也让了一步,不再反对郑太后带着赵福金入住延和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