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到这里,重点也就出来了:由于知行国渐渐变得尾大不掉,皇亲、权贵和武家的世袭领地不断侵蚀国家的根本,如今日本的朝廷眼见又将陷入桓武天皇改革前大名把持财权各自为政的政治怪圈,所以感觉自己也算年富力强的鸟羽,便想再来搞一次改革,谁知道却是还没开始就崩了盘,他的亲爹白河让他下台也算是为了他好,总算保了他的一条小命。
前面说了,桓武天皇能够搞政治改革,靠的就是支持他的大名藤原氏族,在后来的改革逐渐成功之后,以改新功臣自居的藤原家的势力自然日益显著,尤以其四家中之北家一直扶摇直上,至9世纪下半期,竟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
而作为最大的权门贵族,藤原氏一直受到天皇政府的优厚赏赐,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远胜他人。这是藤原氏政治发家的经济基础,但能攫取最高权力,主要是靠不断玩弄权术打击他氏,以及同皇室联姻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
公元9世纪初,藤原冬嗣(公元775年―公元826年)在被任命藏人头之后,立即将其女儿送进宫中作仁明天皇女彻,因其女生文德天皇(公元850年―公元857年在位)获得天皇外祖父身份。冬嗣之子藤原良房(公元804年―公元872年)如法炮制,也将其女送进宫中,从而成为清和天皇(公元858年―公元875年在位)的外祖父,再通过制造“承和之变”和“应天门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压倒政敌。结果先则于公元857年以文德天皇母舅身份破例当上非皇族身份的第一个太政大臣,继则翌年以太政大臣身份为幼小外孙清和天皇“总摄庶政”,进而于贞观8年(公元866年)正式获得“摄政”称号,开始了名副其实的人臣(臣下)摄政。良房之后,其养子藤原基经(公元836年―公元891年)任摄政,并于公元887年被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
“关白”一词取自中国历史名著《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等同于丞相(宰相)。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官僚贵族集团的统治已完全失去进步性,政治上腐朽,生活上堕落。他们追求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神社和当作别墅用的佛寺、盛大的节日仪式、游宴、装潢贵族老爷身份的文学和音乐,对于满足这种奢侈生活来说,来自国家的庞大收入犹感不够,于是便大搞卖官政治。对于能够出钱承包工程的人,按其出钱多少卖给国司及其以下相应的官职。国司一职最有贪污发财的机会,许多官僚贵族纷纷通过贿赂藤原氏弄到兼任国司之职,身在京都,派代宫赴任,称为“遥任”。国司毫不顾及生产,在国衙领内放任代官搜刮人民,因此有“受领”绰号。当时流行着“受领跌个跟斗也要抓把土”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国司的贪婪。
而尾大不掉的代价,就是要面对这些大名逐渐膨胀的野心!
在公元10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叛乱事件――“平将门之乱”与“藤原纯友之乱”。前者发生在承平5年(公元935年),后者发生于天庆2年(公元939年),故史称“承平、天庆之乱”。平将门(公元940年)属于桓武平氏一族,定居下总地方,公元935年同族发生内讧,朝廷进行干预。为此他纠集反抗国衙的关东武士驱走关东北部地方官,公元939年宣布关东八国独立,在下总猿岛筑起宫殿,自称新皇。
惊慌的朝廷于公元940年派军征讨,但征讨军末到,叛乱已被平氏同族平贞盛和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平息,这两人都是地方武士。藤原纯友(公元941年)是伊豫国(今四国爱援县)的“椽”(三等官),承平5年(公元935年)率千余只船发动叛乱,袭击淡路、赞歧两国国府,迈进九州大宰府。公元941年被源经基平息。“承平、天庆之乱”说明,朝廷已无力镇压叛乱,必须借助地方武士的力量了。从这时起,地方武士的实力也开始得到中央的承认。
此后,又发生了开始于房总而又迅速扩展到上总、武藏地方的“平忠常之乱”(公元1028年―公元1031年)。朝廷在派出的将领表现无能之后,又改派了清和源氏一族的源赖信,迅速解决了问题,据说源赖信之名使平忠常丧胆,不战而降。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七章 【契机】
从此,平氏势力在关东便被源氏取代。二三十年之后,东北地方相继发生安倍(就是这个安倍)、清源两氏的叛乱――“前九年之役”(公元1051年―公元1062年),实际是12年。与“后三年之役”(公元1085年―公元1087年)。由于朝廷先后起用了源赖信之子源赖义(公元998年―公元1075年)及其孙源义家(公元1039年―公元1106年),两次叛乱才得以平定。源氏势力从关东地方又扩展到东北地方。
天皇政权因为与武士集团源氏同关东武士“生死与共”、“团结如一”地进行了战斗,结下牢固的封建主从关系。源义家威名大振,越来越多的关东地方在乡领主、名主象从前对待藤原氏摄关家那样,向源氏寄进土地,请求保护,朝廷对此感到恐惧,以至发令禁止。天皇政权感觉到危危可汲,为了一劳永逸解决武家问题,又不得不加强名主势力。
原来仅仅由出身畿内地方的名主武士组成的源氏武士团,如今已经成长为以源义家那样“武士栋梁”为核心的,在广阔地区拥有势力的强大的武士团了。公卿贵族面对现实虽然不得不承认源氏的武力,但对源氏武士团首领仍以身份卑微而加以歧视,封闭其进入中央政界之门。源氏势力至源义家时达到顶点,此后便走向下坡。
桓武平氏虽由于平忠常之乱而失掉关东地盘,但从在平定平将门之乱中获有战功的平贞盛之子平维衡时起,把根据地转移到近畿地方之一隅伊贺、伊势(均三重县)之地,被称为“伊势平氏”,而自维衡的曾孙平正盛、正盛之子忠盛(公元1096年―公元1153年)时起,开始与院政政权结合,进入中央政界。
除了皇室同摄关家的矛盾外,在上皇(法皇)与天皇之间以及藤原氏内部也都存在着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又总是和新兴的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每一个武士集团内部的矛盾纠缠在一起。
总之一句话,说明白了现在这个阶段,天皇政权与摄关名主和武士集团翻脸都不是时机,所以鸟羽想改革不被弄死还能跑到大宋来取经也算是走够狗屎运了。虽然他一再表达“世界那么,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但他拿出这些日本时政来说,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革新之路。
对此,赵良嗣三缄其口,黄杰倒是哈哈大笑,对与他来说政治斗争不是强项,武家也好世族也好名主也好,没有足够的利益人家岂会容你改革。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利益集团全部打翻在地,然后还是学唐宋这般中央集权,将统制官员直接从中央派驻到地方。
不过这样的想法想想可以,对于天皇政权来说难度为免太大了。如鸟羽和他亲爹白河这般随时要看摄关名主和武士集团的脸色,动不动就要禅位避祸。这种想法充其量也就是想想罢了。
不过,鸟羽的出现还是给了黄杰一个谋划日本那座大银山的契机,只是一时间还想不到具体的办法。
时间一晃就到了乾道元年的六月底,河北一线寂静无声,不论是种师道还是完颜宗弼都是按兵不动,对此黄杰与赵良嗣私下谈论此事时,赵良嗣对于宗弼这般耐得住性子表示很不理解。不过黄杰与宗弼私交甚好又有奇梦之助,知道四太子的本事大了去了,如果说种师道是头老狐狸,那么宗弼未必就不是个好猎人。
到了七月初一,西夏人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派来使者要求停战。
消息传到黄州,黄杰都听楞了。李乾顺派来的使者提出的要求太搞笑了,除要求大宋方面认定已备西夏夺取的河东八馆地区归于西夏,岁币和榷场照旧,还要求大宋派出公主和亲。
对此,朝中文武群臣反应不一。主战派多是怒不可遏强烈要求与西夏人开战;主和派倒是觉得如今的心腹大患是金国,土地已经丢失又是西北荒芜之地,本就没什么价值,至于说岁币,给西夏人或金人也没什么区别,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如今赵官家膝下的公主太过幼小才年方四岁,送去和亲太不人道。
所以,七月中的时候,种师中就派了如今在他帐前听令的岳飞来黄州借兵求计,开口就想要一百门雷神火炮,直接把黄杰气乐了,直接让岳飞跟他老先生回信;咱们关系那么好,别说一百门,两百门都没问题,只要你拿到出每门一万贯的制作费,弹药每发五十贯的成本钱,一切都好说。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