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汉臣就一片鄙夷的道:“一群土鸡瓦狗,没骨头的狗罢了。”
满臣则眼冒红光:“一群予取予求的奴才,我们一定让他们好好的做牛做马,为我们大清的中兴做贡献。”
皇太极就坚定道:“错,在我眼里,他们既不是土鸡瓦狗,也不是忠实的奴才,而是我们大清急需的粮食。”
这时候,一个满臣心有戚戚的砸吧着嘴:“吃他们的肉还真的很好,一个个哪里是丘八打仗的,都是细皮嫩肉的,无论是煮着吃,还是蒸着吃,再沾点姜醋,不错不错,味道好极啦。”然后嘴还直吧嗒。
皇太极就吃地一笑,轻轻的给了这个家伙一脚:“你还真吃啊,我看你是真没出息了。”然后看着茫然的重臣大声道:“让这五千家伙给他们家写信,按照爵位不同,官职不同,一等公家的,一万,嗯——”想了想。
范文斗就上前献媚的道:“大明国穷民富,官吏更富,一万石的粮食,对那些家伙的家立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但那大明皇帝宁可不要也不能给了,万岁有好生之德,有成人团聚之心,就两千石吧,这样也显得皇上有仁心,同时对方也能接受得了。”
其他大臣立刻怒目而视,现在皇太极皇权威仪日隆,大家不敢造次了,若在往日,早就当着皇太极的面暴打这个挡着大家财路的混账了。
皇太极摇摇手,止住大家的冲动,想了一下,突然拍手:“还是商人懂得人心啊,这是一个不错的价码,若是太多,他们小皇帝一定能抗住臣僚们恳求不拿粮食赎取的,但若是这个数字,无论是为了收买大臣之心,还是为了面子,崇祯小皇帝都是要同意的,而这样一来,我们放回去一群废物,换取不下三百万石的粮食,那我大金还要什么耕作?天下百姓一年的粮食我都供的起,哈哈哈。”
是的,五千废物,按照等级,最少的也在五百石的数量,合计起来,何止三百万?在加上原先缴获的三百万,大清的粮食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范文斗再次提议:“还有一样,这些人不能一次将名单给他们,那样会让他们知道数目太大而坚决拒绝的,我们要一点点的来,每次都让他们感觉不多,好吧,不多就认了吧,结果一次不多两次就难办了,三次四次他要是感觉多了拒绝,那些没赎回去的人就心生怨恨,哈哈,到时候我看看大明怎么先内乱起来。”
这绝对是算计,一个最好让大明捏着鼻子也要认的算计。
算计完这事情了,当然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秘密掌握在大清手中的,大明王朝第一巡抚,辽东督师史可法的处置。
得到史可法被擒之后,皇太极激动得是彻夜未眠,连夜下旨给石廷柱,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将史可法到盛京来。若是能劝降这大明第一巡抚第一督师,那对大金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对大明是巨大的打击的。
史可法被押解到了盛京之后,皇太极带着满朝文武亲自迎出盛京城,然后亲自双手解开史可法的手铐脚镣,嘘寒问暖口口先生口口先生。
然后每日锦衣玉食,香车美女,无数汉臣轮番上阵,威逼,利诱,开导,劝解,恳求,哀求,各种求他变节投降。
可惜,史可法不是洪承畴,对于皇太极的威逼利诱乃至美人计,全都不予接纳,到后来干脆玩起了绝食。
这个时候,皇太极敲定了这些俘虏的价格之后,最终决定将这个史可法放回去,希望他能继续带兵与自己对阵,继续给自己输送无数的粮草物资,最好还是丁壮。
皇太极带着这个决定,兴匆匆走进关押史可法的小院子的时候,却看见关押史可法的院子静悄悄的,连一个人都没有,当时皇太极大惊,命人踹开关押史可法的屋子,看到史可法已经自缢身亡,原来那些看押他的人,发现了史可法自缢身亡,知道自己也难免活命,于是纷纷直接逃亡了。
虽然对史可法的能力表示不屑一顾,但对史可法的骨气,皇太极深深感佩,对于史可法的殉国,皇太极还是感觉到惋惜的——惋惜的是他不能再带兵给自己当运输大队长了。
既然史可法已经自缢身亡,那就要最后再利用一遍,于是砍下他的脑袋,装到锦盒之中,命人飞马送进京城,向大明天下炫耀大清的武力,同时,也带去了一份大约五百人的赎买名单。
第895章 勒索
史可法的人头被送进京城的时候,没有大清人想象的对他恨之入骨,百姓们全部自发的披麻戴孝走上长街,为这死于国难的大明最高级别的督师巡抚举哀,一时间,京城缟素,满城皆哀,当初所有对史可法的谩骂与抨击,全部幻化成了赞叹与追思,这不是人死为大,而是因为他没有投降,他像一个英雄般壮烈殉国。
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可以恨一个人,但更容易原谅一个人,无论他做错了什么,只要他最终对得起这个国家,那么百姓就会原谅他所有的过错,记住他的丰功伟业。
作为最高的荣耀,史可法的头颅进入午门走上朝堂,原则上,崇祯皇帝应该站在午门之上,迎接着全大明的英雄,但这一天,却让整个大明百姓失望了。皇帝没有站在城头上迎接这个悲情的英雄,虽然满京城百姓皆哀,但皇城里却没有一点动静。
原先一直上窜下跳的监生,这时候,也已经集体失声,是内疚吗?是愧疚吧。
史可法的追悼最终是在民间举行的,大名新闻报纸捐出了两万两白银,风风光光的,给这一个悲情英雄一个归宿。
不是盖棺定论,而是对一种气节的尊重。
五百个被要求赎买的名单丢在了内阁的桌案之上,当时孙承宗是勃然大怒,就这些龌龊的家伙,还有脸皮活在世上?就应该追随先督师于九天之上。
话是这么说,但这五百个名单里,却有十个是当朝国公的嫡系子侄,当初可都是走了后门送进京营,准备上辽东捞取军功做政治资本的,谁承想却落到了敌人的手中。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自己嫡系子孙,能救一命绝不在话下,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大清要价并不高,两千石粮食一个人,在葫芦岛港购买,也不过就是区区1600两银子罢了,2千两银子对这些国公勋贵家来说,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给了他们也就是了。
结果孙承忠坚决不放这个口子,卢象升也坚决不同意,于是这些国公大佬们,就进宫求见老太妃,太妃们,最后这件事情还是放到了崇祯的桌子上,按照往常的习惯脾气,崇祯是绝对不会放这些混蛋回来的,既便是将它们弄回来,也会立刻开刀问斩,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因为现在崇祯还在懊恼与羞愧交加中呢。
史可法壮烈殉国了,不但没给崇祯背成黑锅,反倒成为这大明的英雄,东林大佬是被自己处置了一批,但这次这个锅太大太黑,虽然处置了他们,但也没被他们全部背成,不但大明新闻连篇累牍的报道,要求继续追究这次巨大战败的责任,就连东林学报也含沙射影的不但指出,这场大败和东林是没有什么关系滴,东林是一心为国被冤枉滴,也就是说,这口大黑锅是需要更高级别的人来背滴。
可是现在他却有了异样的想法,既然自己在这次彻底,输给了吕汉强,也等于彻底输给了内阁和军机处,这时候,崇祯冷静下来,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力量,却发现她实在无力量可用,于是这是熟人计划却给了他一个提示,那就是这些大明朝的公卿勋贵,一旦自己答应了他们,将他们的子侄赎买回来,这些人就坚持自己,绝对的班底实力,等时机成熟,自己再一举翻身,彻底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崇祯再次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允诺下了这个交换条件,在当时内阁的首辅孙承忠,计算了一下,五百人,有公卿勋贵十个,其他都是各地官员的孩子,那些人,皇太极开出的价码并不高,也就是每人三百或者五百担粮食罢了,自己也没必要,得罪皇帝,同时也没必要得罪五百满朝文武,于是也就默认了这个决定,首肯了这次交换。
于是这次被赎买的各家纷纷掏钱在葫芦岛港购买粮食,在两国交界的地方互相交换,大明国朝赎回了五百废物,却交出了10万石大清紧急需要的粮食。
第一次交易结束,孙承宗和卢象升认为这事情就算过去了,结果麻烦来了,大清的使臣紧接着又送来了1000名,需要赎买人的名单,这次依旧是有勋贵家的子弟,也有平常,小官小吏的儿孙,这次到底是交换还是不交换?
答案是交换,原因就是以前的五百子弟,你已经交换了,如果这1000人你不交换的话,那就是厚此薄彼,天下将再次汹汹。
结果这1000元交换完了,又出来1000,好吧!那大家还捏着鼻子认吧!但这时候朝廷已经发现这种事情是不对的,这哪里是交换?这是名正言顺的资助敌人,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结果张大晴在是拿出2500个交换名单的时候,朝廷大哗,别说孙孙承宗卢象升,就连崇祯皇帝都不干了,崇祯可以为培养自己的班底,而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但那是有个限度的,崇祯也绝对不是傻子,在国家利益和自己的班底之间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家利益,但这事后,什么事情都已经晚了,这2500俘虏的家属,能上书的上书,能挨告的哀悼,并且振振有词,占住了大义人伦,最终崇祯和孙承宗和卢象升不得不再次,忍痛赎买了这些混蛋,结果就这前前后后,大明朝再次为大清皇太极输送了300万袋以上的粮食,彻底的解决了,大清的,饥荒问题。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