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当时就问住了史可法。
是的,只要满清未灭,只要吕汉强的势力不能彻底瓦解,那最终被问斩的绝对是自己这个天子门生,也只有自己来替皇上向复辽军,向吕汉强谢罪。
原先的山西巡抚和总兵前车之鉴,原先的辽西巡抚和总兵前车之鉴,原先的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故事不远,历历在目啊。这时候,史可法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一口巨大的黑锅正在铺天盖地而来。这次史可法都看到,自己不但会被活剐,而且一家老小也将陪葬。
看看自己所依靠的,已经变成了猫一样的京营,再看一看杀气冲天的复辽军,史可法艰难的咽下一口气,恨恨的道:“好,先发军饷钱粮。”
“我便带将士归营。”
然后双方谁也不再看一眼对方,各自大步走回自己的阵营。
钱粮如数发放,然后,第一纵队以军心不稳为名,第二纵队需要修整为名,退回大凌河,其他各纵队以需要抽调兵员填补第二纵队为名,调入后方搁置,去辽东烧杀抢掠的陈亮骑兵也以休整的借口,回到了北镇,将火奔心思赶来的京营五万大军晾在了台安一线。准备继续当初皇帝和同党那雄心勃勃的灭满清大计。
第885章 崇祯也改革
王大壮和史可法的上书分别放到崇祯案头的时候,这时候,崇祯皇帝正在施行一场对整个皇族来说是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允许朱姓皇族参加今年的秋闱科举。这一举措带给大明的冲击绝对是震撼的。
倒吕风潮“大胜”之后,崇祯意气风发,有脱困枷锁的感觉,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权的危机。
前有张居正,后有吕汉强,这都差点架空皇帝,成为皇帝之外的皇帝,而满朝文武,忠心者少,能用者少,这怎么能行?于是,崇祯便将目光放到了大明最大的望族——皇族的身上。
明朝的藩王们,应该是大明帝国中最超然的群体了。不用承担什么重大责任,却可以安居王府享受荣华富贵。回到明朝当王爷,也是许多人的梦想。不过你以为,在明朝当了王爷,就可以横行无忌,没人能治你了吗?实际上,到明朝中后期,大明无数天潢贵胄,过的都是一种类似高级囚犯的生活,管理相当严格。
明成祖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当然对其他藩王戒心很重,于是,他登基之后,很快着手开始新一轮的削藩工作,藩王的护卫被削夺殆尽,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亲王们,没了兵权,自然也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动弹不得了。
到了嘉靖年间,嘉靖皇帝颁行的,更是把王爷的权力压缩到了极限。藩王不能离开封地擅自出城,王府官吏一律由朝廷派遣,当地知府知县有监视王爷的权利,而且还不能私自放债,不能购买民女……最狠的一条是“二王不得相见”,什么意思?这么说吧,假如你封了亲王,你弟弟封了郡王,那对不起,你们兄弟以后就不能随便见面了。因此,藩王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了封地的城中,除了宅在王府里,也没别的去处。
被折腾了这么半天,王爷们还能干点儿啥事呢?算了吧,咱结婚生几个孩子玩玩还不行么……
且慢!结婚也不是能随便结的!结婚也有规定!
首先,结婚必须先到宗人府履行报备手续。其次,娶媳妇还有个限制条件——王府的亲家,以后全家都不能在做京官。不能在京城当官,这就意味着不能进入权力中心,基本丧失了前途。因此,但凡是诗礼传家有点文化的家族,都不愿意把女儿嫁入王府。
好吧王爷,不要伤心,不管怎么说,平民百姓还是愿意将女儿嫁到王家滴,有妹子总比打光棍强,娶了媳妇,您就可以开始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了。
于是,大明皇族以几何基数无限膨胀,这下不得了,据天启那个死要钱的魏忠贤详细统计,有名字在册的有十五万七千,不在册的,需要内帑供给的皇室成员竟然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之多。
六十万头需要白吃白喝的猪啊,这还怎么得了?不说他们占据了大明接近一半的田地,让朝廷没有土地租税,就一个赏赐和禄米的开销就实在让人吃不消。在嘉靖七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0万金,然而每年的财政支出,却高达241万金,占支出项目第一位的,就是宗室开支,占第二位的,美其名曰武职开支,就是供应藩王以下,诸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流的皇族角色,全是为了养活这帮人。而当时的藩王宗室,不但人口多,滥支国家财政的现象也更严重,向朝廷要赏赐,更常常狮子大开口。不但藩王要养,藩王下面的子弟们,乃至子弟的亲眷们,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属,都敢巧立名目要赏赐。按照户部尚书梁材的说法,明初的时候,如果养活一府的藩王,需要一万石粮食,那么现在同样的王府,就需要至少十三万石。梁材还发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百姓的税粮有限,藩王的繁衍无穷,这样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据奔叔自己考证,大明到了崇祯年合计有王爷——98位。若再加上崇祯三个儿子封王,扣除一个未来能当皇帝的太子,凑整了,整整一百。
这都是一个加强连了,郡王都足足有一个加强团,若是后面的,简直就是超级集团军的编制了。
于是,大明后来的皇帝严格的遵循依次降级的办法,来削减王爷的供奉,那就是皇子封亲王,他的第一个儿子袭爵,依旧是亲王,其他封郡王,以此类推,剩下的封镇国将军,而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然后——不能然后了,因为再降下去,就是百姓平民了,那就丢了皇家的脸面了。
可这事情又来了,既然依次降级,但必竟是皇帝一脉,为了皇家体面,严格要求他们,不得经商,不得务农,不得做工,至于读书考进士当官,防着你还来不及呢,不行。结果就出现了既没有国家养,也养不过来,更无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别说干不了,朝廷也不许干,就此没了活路。到了崇祯年间,好些藩王后裔,因为得不到名分,又不许出去工作,顶着堂堂奉国中尉的头衔,竟然活活饿死。
于是,在自己缺少贴心的人,而巨大的皇族已经没有了生路,这回崇祯决定,开放对皇族接近三百年的限制,准许他们务农务工,最主要的是准许他们参加科考,让自己有着血脉渊源的人走上朝堂,帮着自己稳固这大明江山。
此议一出,立刻得到了全部官民的拥戴,在官,那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那些猪们的供养削减剔除,为户部每年节省海量的支出,让有限的财政收入做该做的事情。
在民,让大家感觉到了心理平衡,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腿,干嘛你白吃白喝,我却辛苦劳作?
而皇族对崇祯真的是感恩戴德,因为大家总算可以做点事情养活自己,总算不被饿死了。
于是,崇祯在得到六十万皇族的拥戴之后,再次被万民推崇为中兴明主。
这样,崇祯暗暗高兴,自己除了掌握了原先驿卒之后,再次掌握了一张王牌,若是再出现奸佞,只要自己登高一呼,六十万皇族就是一支绝对不能忽视的大军,这在后来还真就起到了一点作用,不过那都是后话。
但这里也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这些世代的猪已经绝望,读书无用论在皇族里早就成为共识,皇族等同文盲,已经是最恰当不过的标签,现在你准许科举,这现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赶趟滴,于是,崇祯再次大度的决定——开恩科,就录取皇族子弟,只要你能写全你的名字,那你就是进士,能把一句话写全,那你就是三甲,如果你能鼓捣出一篇文章,哪怕是狗屁不通,那恭喜你,你就是状元探花,然后也不用进翰林什么的在那些大儒面前丢人现眼,立马授予实际官职,立刻走马上任。
这下彻底的捅了天下士子的马蜂窝。
这是什么年代,这是养士三百年的年代,这是童生遍地有,秀才多如狗,举人满地走的年代,大家都赋闲没有官位的年代,你弄出个恩科照顾你的家人,还直接授官,这就等于再次抢夺天下士子的饭碗,于是各种反对声音喧嚣尘上,理由五花八门,八竿子打不到不要紧,咱们给你绕,一直绕到反对为止。
于是,现在的崇祯真的是亚历山大。
第886章 文武之争1
就在崇祯为让皇族参政,培植自己新的势力,巩固皇权而亚历山大的时候,转移视线的机会来了,那就是王大壮与史可法互相弹劾的奏折上来了,这立刻引起朝堂上下轩然大波。这同时也让崇祯看到了一个解决自己另一个危机的绝佳时机,这真是瞌睡有枕头啊。
在崇祯认为的另一个危机是什么呢?那就是军机处。
军机处是吕汉强鼓捣出来,由自己赞同而成立的机构,他整合了全帝国的军事,成立之初,可谓无往而不利,让大明各地战事捷报频传,
但事情却有了变数,那就是在倒吕风潮里,让崇祯再次换个角度看了下军机处之后,他深深的感觉到,当初又上了吕汉强的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