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将“齐”、“西”、“明”、“涛”皆换成另一通音或近音字之后,骆秉章立即看懂了一切,他惊诧的看着纸上的姓名。

“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

在骆秉章的诧异中,张亮基道出了“康熙四十五年的朱三太子案”,然后颇是语重的说道。

“当年清兵入关后,各地明皇室几被诛杀净尽,侥幸逃脱者,无不是隐姓埋名,汉督祖上为求自保,虽不曾易名更姓,虽遵祖训,却又不得不谨慎对之,其沿用皇明之辈份,但其名却借以通假字,如汉督之父,讳朱道明,汉督讳朱宜锋,如此错辈通假自不为外界所警,如汉督二叔者,虽为朱道埠,而其子却为朱宜涛通假“鋾”……”

张亮基口中的“汉督”亦是大汉都督府的大都督,而“汉督”一名正是由其所称,现在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在别人看来,这“汉督”之名不过只是一个称谓,但是于张亮基看来“汉督”两字,却带着更深的含意,比如将来其可为“汉王”,自然也是区别其与粤匪不同之处。

“汉督实为堂堂皇明之后,自是有天命者,自当为我中华之真主,今时汉督起后,复以中华,不正是顺应天命之举,还望儒斋切莫自误!”

何谓天命?

天命这东西总是飘渺不定的,但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而言,这看似飘渺不定的天命,却总是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纵是如骆秉章亦也是如此。

对于所谓的“皇明之后”,骆秉章不觉得的有什么,但是他却非常清楚,这一面大旗对于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纵是那粤匪起兵之初打出的旗号不也是“反清复明”吗?若是他日这所谓的“汉督”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时,自然更能得以民心。

一面“前朝”的旗帜可以换来民心吗?

至少可以换来一部分,做为广东人的骆秉章又岂不知道,这前明自永历起虽亡近两百年,可却依为百姓所记,洪门也罢、天地会也好,无不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而且所谓的“皇明之后”的身份,对普通百姓亦极具蛊惑性,对于许多百姓而言,单就是这血脉便表示其已具“天命”。

天命!

若是百姓信以天命的话,那这朝廷又能如何?念及当下的局势,骆秉章的心思不禁为之动摇起来,他的目光也变得有些迷茫。

切莫自误!

于心底念着张亮基的提醒,骆秉章反问道。

“那石卿是否正因如此,方才甘为汉督所用!”

称谓上的些许改变,让张亮基于心底一笑,曾为封疆之吏的他比谁都更了解汉臣的心思,对于大多数汉臣来说,或许他们言道着“吾皇圣明”,可实际上“满汉畛域”的现实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在那“首崇满州”的氛围下,汉臣永远低满臣一等的现实,总是在提醒着他们,他们是什么人,也正因如此,除少数人外,大多数汉臣对满清朝廷的忠心也就停留于表面,只需要适当的游说,总能令其归顺。

就像他张亮基一样,在家人的安危得到保障的时候,在意识到大清国的气数将尽时,他果断的做出了选择。

“还请儒斋手书一封给予家人,以便汉督遣人将令家人接至武昌,以免为满清所害!”

见其心思浮动,张亮基又特意提醒了一句,当初若不是汉督派人把他的家人接到武昌,他又如何能没有后顾之忧?

面对张亮基的要求,骆秉章不禁再次陷入思索之中,他先是想到自己欲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又想到出仕十余年来的皇恩浩荡,同样还有那朝中无处不在的“满汉畛域”,表面上于皇上而言是“满汉并重,不稍偏视”,可实际上,自满清入主中原以来其秉持的却是“首崇满洲,因所宜也”的原则,至于那皇家的训谕中对汉官的猜疑亦是屡屡可见。甚至说连那皇上也曾公开说过“汉尚书朕不能全信”的话语,正因如此,其才会在直省优肥之缺中首选旗人,在职官品级中,满官品级之初制均设汉官一等至三等。

在这种情况下,汉臣几乎皆是唯唯诺诺,徒为自保禄位之计,缄默不言,以为保身,康熙朝如此,现在未曾不是如此!以至于出仕前座师曾特意叮嘱其自保之道,并用涂天相遭到罢斥时话语提醒他。

“我汉人,用我则用,不用我便回籍教书!”

这便是看似风光的汉臣于朝中的境遇!思索良久之后,骆秉章看着张亮基反问道,

“石卿方才所言,是汉督之言亦是臣下之猜?”(未完待续。)

第196章家事(第三更)

(今天周末加更!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时近正午一艘洋轮泊于的武昌城外沿江处新建的码头上,不一会那木制的栈桥上便热闹了起来,在码头上的苦力开始准备干活的时候,船上的一个包裹则直接交给了等待多时的邮差,这是从香港、上海等地寄来的包裹。

邮差,对于现在的湖广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新鲜的职业,其实这也不算新鲜,毕竟早在督府创办之初,便已经设立了邮政局,不过那时邮政局以带运民间信件为主与民信局类似,其专门带运官信,包括义军官兵的信件。

虽说那时邮政局专事官信,但是因为粤匪入鄂导致半省民信局纷散,加之民间信局“伙计太众,良莠不齐,百弊丛生”,同时为降低成本,邮政局便开始承接民间信件,因其相比民信局更为便利,因而受商民推崇。而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后,这邮政局便仿效西方于湖北、湖南建了邮政网。而且完全改用西方邮政局之法后,不仅可以省经费,新式邮政亦可以便于官商。虽然现在邮政收入并不高但是督府的补贴亦越来越少。

虽说这邮政局目前仅局限于大汉都督府所辖的湖北、湖南两地,但却已经悄悄的开辟了至上海以及香港的“地下邮路”,而这自上海驶来的外洋商船带来的包裹,便是从两地寄来的邮包。

不过只是两三个时辰后,这从上海“寄”来的邮包中的信件便几经分捡,开始由邮差送出,其中大多数信件都是送往督府,这些信件中除了各洋行寄来的信件之外,难免的还会有一些私信,其中甚至还有寄给夫人的信件。

对于作为都督夫人的徐灵芸来说,她几乎不问外界之事,可虽是如此,家事她却不能不问,就像现在接到二叔寄来的信时,她略微看了一眼,那眉头便皱成了一团儿。她看了一下桌上的洋钟,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

“现在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

心底这般寻思着,她便拿着信朝着相公的书房走去,隔着书房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朱宜锋正在看着书,看着神情专注的相公,她的心底便是长叹了口气,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更多的时间是在书房中度过,现在督府执掌的省份又多了一个,将来,真不知道他会忙成什么样。

作为妇道人家,她根本就帮不上相公什么忙,甚至就连家中……想到自己对那件事的处置,徐灵芸的心思又是一沉,虽说按道理这内宅之事,自应该由她这个做主母的去处置,但会不会太过“狠毒”了。

从长沙回来后,他既然没有说,甚至都没有问,只是在那天晚天紧紧的抱着他,尽管他没有说话,但她仍然能够感觉到其所受到的伤害。

“二叔那边来信了,你看看吧!”

拿着信,徐灵芸似有些不快的说道。

“当初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为何非要把二叔他们送到香港,把他们接到武昌,便也省得那么多麻烦!”

放下手中的《黄州府志》,朱宜锋笑着说道:

“怎么,他们又出什么故事了吗,让我看看解解闷?”

想到自己的那个所谓的二叔,朱宜锋便是一阵无奈,当初为了避免其遭满清杀害,自己特意把他们送到香港,非但在香港给他们买了房子,甚至还送去了一万两银子。可即便如此,那爷两却没有一个消停的主,每隔上一段时间,总会写信来要银子。而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

不过相比于让他们在香港,朱宜锋却从未曾考虑过让那爷两来武昌,若是来了武昌,就凭那爷两的脾气不知会给自己惹出什么麻烦来!现在自己正值创业之时,可不希望弄出什么所谓的“皇亲国戚”骄横来。

“你那个堂弟得了脏病,已病得不轻了。你自己看吧。”

徐灵芸将信递了过去,语气不快的说道。

“二叔现在居然把这事怪到你头上,说若不是你造反,他们又岂会背井离乡,宜涛又岂会染上那种脏病,又岂会为洋人于报上所指,这人真是的……”

接过信一看,见是满纸对自己的不满,朱宜锋的心底立即涌起一阵不悦:

“他们这爷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想到自己那个二叔刚一得知自己于勾结“发匪”,便终日紧张着生怕连累到他,后来自己不过只是一提送他们去香港,其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若是他们在香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将来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太过薄待他们,但他们却一再的于香港给自己惹出了一些麻烦事。现在那位堂弟得了梅毒,甚至还被捅到报纸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