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不开心的橘子)
- 历史军事
-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
- 更新入库:04.13
三娘得了书信后,也不当即拒绝,只对那金国使者道:“兹事体大,当召集诸将商议。”说罢便命人款待使者,自召集济州府上下来商议此事。
其实也不用商议,三娘心底里早就拒绝了金国,屈膝女真人,三娘还没有做汉奸的打算。是以当众说了这件事后,诸将自然是齐声反对,张叔夜反对得更是激烈。于是,三娘便当众扯了书信,唤来金国使者,一顿乱棍将其打了出去,教兵马押解离开山东路。
赶走金国使者后,余众皆散,三娘惟独黄文炳与朱武留了下来。两个坐定后,三娘便笑道:“知道我这番作为的用意么?”朱武道:“主公当众扯书辱使,便是在向所有人宣示,我山东路与金国女真势不两立,以坚定上下军民抗敌决心。”
三娘颔首笑道:“说对了一点。”黄文炳则是摸着鼻子邪邪一笑道:“主公这般做来,看似大公无私,坚定抗敌决心,但朝廷那些人看来就不一样了,只因金国给的封赏极厚,是宋廷给不了的,不论主公是否拒绝,朝廷绝对会猜忌主公,绝对不会答应主公兵马前去河北抗击金军的。既然不用勤王,我等自然可等待最好的时机再出兵,此乃主公以进为退之计。”
三娘抚掌笑道:“果然是黄蜂尾后针,猜得这般透彻。以蔡京那些奸臣的尿性,若然知道了金国曾派遣使者联络,自然会心头有根刺,必定不会答允我出兵的。”
朱武忍不住问道:“主公,如今金**马已经占据燕云十六州,很快兵进河北,我们什么时候才出兵?”黄文炳道:“朱军师,此刻金国还并未与宋军真正对阵,燕云八州多是原来辽国降兵,我想等金国打到东京城下,才是我们出兵的好机会。最好便是借着金军之手,灭了宋国,我等正好举旗自立,以为正朔,方可席卷天下,定鼎霸业。”
三娘笑道:“正合孤意。”朱武转念一想笑道:“正是,此刻金军兵锋正锐,与金军拼个两败俱伤,实属不智,当留前斗后方好。”说罢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果然,三娘奏表第二次到了东京,朝堂上主战派等人马上请求道君皇帝允准山东路藩镇军马出兵河北,但可惜很快便传来金国使者出使山东路藩镇的消息。虽然也传来三娘当众扯书的消息,但蔡京一党坚决反对让山东路军马出兵河北,蔡京、童贯等都道:“那女子甚为狡狯,此刻虽然扯书,也只是因山东军马离金军还远,若然山东军马到了河北,两军相近了,必定沟壑一起,举兵南犯,如何抵挡?诸公忘了燕南八州是如何丢了的么?”
燕南八州便是辽国降将背叛才丢的,其实就算蔡京等人不说这番话,道君皇帝还是没什么心思指挥兵马抗击金军的,他现在想的只有如何逃跑,逃到安全的地方去,继续做他的安乐皇帝。而他要做安乐皇帝,就必须依靠蔡京、童贯一党,他需要蔡京的理财、政务手段,需要童贯的军马支持。
于是道君皇帝顺着蔡京一党的意思,再一次按下了三娘的出兵奏表,便是第二次拒绝山东路藩镇出兵的请求。李纲、宗泽等人则是仰天长叹道:“忠奸不辨,亡国不远矣。”
道君皇帝表面上装出改过自新,准备抗金的样子,实际上想的是逃跑。为了便于逃跑,他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想让儿子以监国的名义替他抵挡金兵,自己保持皇位向金陵逃命。
得知道君皇帝有意南下,朝中主战派皆是惊慌失措,纷纷进言,反对皇帝南下。大臣吴敏几次进言反对道君皇帝逃跑,并坚决要求道君皇帝让位给皇太子,吴敏这人是看透了道君皇帝的软弱无能,只能期望换个皇帝,或许能领导全国上下军民抵挡金军。
有了吴敏的奏表,其余对道君皇帝失望透顶的大臣们也纷纷上表,都指出只有让皇太子当皇帝,才有威福号召军民抗金。这时,东路金兵已绕过中山府南下,离开封只有十天路程。因此,吴敏等大臣都请求道君皇帝在三天内禅位,以便让新皇帝能组织军民抗金。
道君皇帝为了能逃命,只好同意退位。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他假装得病,跌倒地上,昏迷不醒,大臣们急忙灌药后,又装着苏醒过来,伸手索纸,用左手写了“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等一行字,正式宣布退位。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赵桓即皇帝位。赵桓后庙号为钦宗,故史称其为宋钦宗。钦宗即位后,改明年元为靖康元年,根据徽宗的旨意,尊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尊为太上皇,居龙德宫。
道君皇帝的宣和七年最后的一段时光,便是在皇位更迭,金军大举南侵之中度过的。而山东路济州府上下,则是在一片外松内紧中度过,虽然军中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但民间却还是举办了许多热闹的庙会活动,欢度岁日,与东京百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同,两地百姓便是一喜一忧。
第二卷凤舞九天 第枠九章让位出逃奈若何 登基求和无廉耻
时光匆匆,很快过了岁日,便来到了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日上。坏消息接二连三传来,金军东路军已经兵渡黄河,一路上宋军毫无抵抗能力,实际上朝廷也没有派出什么兵马前去抵抗,只靠地方厢军是根本无法抵抗如狼似虎的金军的。
于是金军一路烧杀抢掠南下,兵锋直指东京。道君皇帝、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都是惊慌失措,道君皇帝决定连夜向南逃窜,而蔡京、童贯等奸臣则决定追随道君皇帝。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权势富贵都是道君皇帝给的,而新继位的宋钦宗似乎并不信任蔡京等人,更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即位,他们这些老臣早晚被换掉,所以蔡京等人都决定跟随。
是日,徽宗来不及等到天明,当天半夜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就只带着蔡攸、宇文粹中和几个内侍仓惶出通津门东逃。他嫌船慢,乘肩舆;又怕走得不快,再改乘搬运砖瓦的快船。到了南京(今河南商丘,并不是金陵)又改乘骏骡,到符寓(今安徽宿县)才乘上官船,一直逃到泗州(今江苏盱眙)才敢稍稍停留休息。
这时,童贯、高俅率领胜捷兵赶到,又怂恿徽宗渡淮河往扬州。当徽宗过浮桥时,随驾卫士攀望号哭,童贯怕影响逃跑速度,竟命令亲军故箭,不少卫士中箭落水。同徽宗一起南逃的还有蔡京、朱勔等人。徽宗到了扬州后,把太上皇后丢在扬州,自己一直逃到长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
道君皇帝让位出逃的消息传到山东路来,张叔夜更是一夜之间急得白了半边头发,更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多岁,随着他对道君皇帝的彻底失望,他对大宋的希冀最后全都放在了新继位的宋钦宗身上。但这一次他没有急于请求三娘再上书奏请出兵勤王,他需要好生看看这新继位的皇帝和新朝廷会有什么作为,只因他已经教三娘上书两次了,正所谓事不过三,若是第三次没有万全把握,张叔夜也不打算再让三娘上书了,他张叔夜在三娘面前,再也丢不起那人。
而金军兵分两路,则是境遇各不相同。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没有东路的完颜宗望顺利。宣和七年底,西路金军攻克朔州,靖康元年正月又破代州,随后中山投降,正月中旬包围太原,但因太原城高池深,宋军守城的又是精锐的西军,是以西路金军攻势在太原受阻。
而东路军则是顺利得多,靖康元年正月底,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次日攻下滑州,随即兵马直抵东京城下,金军兵马第一次包围北宋首都汴京。
金军渡过黄河的消息传到开封。道君皇帝仓惶出逃,并带走了蔡京等重臣,刚即位宋钦宗两眼一抹黑,新朝廷也是人心慌乱,主战、主逃议论不一。宰执白时中、李邦彦请钦宗去襄(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避敌。而新任兵部侍郎李纲力言不可,当廷同白时中等人辩论,认为京城为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不能放弃,应该坚守,只要安定人心,加强防务,等待各地勤王军队到来,也就一定能守住。
钦宗当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想让李纲为他守东京,而自己逃往陕西避敌。李纲流着泪拼死清求,钦宗才答应不去陕西,留在东京。
可是这位钦宗皇帝也不是什么硬骨头,到了半夜他又改转主意,告诉宰执,准备天明后离京。李纲闻得消息,立刻赶到宫中,见钦宗已准备就绪,即将起行。李纲厉声问宫中一干金枪值班宿卫,是愿为国家死守都城呢?还是愿跟从皇上逃跑?金枪值班宿卫都回答说愿死守。
随即李纲长拜在钦宗面前,悲愤道:“陛下,宫中内外将士皆愿为陛下效死,陛下何故还要出走?之前在金銮殿上,陛下还信誓旦旦,会抗击金军到底,何故一夜之间又改了主意?”钦宗满面羞愧,无言以对,只是命人扶起李纲来。
李纲又道:“陛下若是出走,随扈将士妻子家人均在都城,都不愿出走。万一半路上将士都逃散而去,陛下能得何人护卫?而金人一旦得知陛下离京,必定用精锐骑军追赶,陛下如何能躲过追击?出走实则是凶险万分,还不及留在京城,老臣等必定守住京城,教陛下安然无恙!”经李纲这么一说,又这么一吓唬,钦宗才答允收回成命,留在开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