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不开心的橘子)
- 历史军事
-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
- 更新入库:04.13
宿元景忙道:“陛下,山东路军马接应南下的都是滞留在燕京北地的中原商民,此事臣早已经奏报过。至于林冲所部军马未曾出兵攻打燕京,只因此趟山东路出兵,原意是接应商民,而非攻城,是以只去了三万军马,而且步军不多,只有万余人,而守燕京辽军有七八万之众,他那里如何以寡击众去攻城?便只能屯守在侧,以防辽军出城而已。”
李纲也道:“正是如此,接应商民南下,乃是护民义举,何来反意?只因朝廷与金国结盟伐辽仓促,金军南下太快,北地许多商民被困,山东路宣抚使前去接应商民,乃是义举。”
黄裳也道:“燕京乃辽军南路重镇,重兵屯守,金军十余万攻打多时都未能攻下,林冲所部不过三万人马,如何能打得?囤兵于外,也不能说是山东路藩镇军马起了反意。”
宿元景更是说道:“尝闻那一丈青曾多次在军民面前折箭为誓,此身必定不会主动背反朝廷,若朝廷一味逼迫,只怕将她逼反了。当年夏国之事,前车可鉴啊。”
蔡京大怒道:“好,若是童贯大军到了北地,合兵一处,号令他攻打燕京,他山东路军马可能奉令?!”宿元景道:“若非力所不逮,山东路军马定会奉命!”
听完白胜的话后,三娘笑道:“好个蔡京,以退为进,用话僵住了宿太尉,等童贯大军到了之后,若真是命我们与辽军作战,我们还不肯出兵,那宿太尉那里便难做人了。”
白胜颔首道:“正是,林教头那里兵马虽有三万,但童贯大军到了之后,定会使借刀杀人之计,教我们军马去打头阵。”三娘摆摆手笑道:“不必忧心,我那师兄已经并非当年的禁军教头,我与他临机专断之权,待得童贯军马到了之后,师兄与之周旋便是,想来以如今师兄之能,定不会中借刀杀人之计。”当下三娘亲笔书信与林冲,与其临机专断之权,教其在童贯大军到来后,视情形与之周旋。
大宋宣和六年五月,童贯率领宋军二十万北征,联金伐辽。早在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之时,便有燕人马植结交童贯,献联金灭辽之策。这马植乃是末燕人,辽国北地世家大族,官至光禄卿。后因政见不同,被辽国削职,因此深恨辽国,在童贯出使辽国时,便献上了联金伐辽之策,只因当时金国尚未强大,而宋军内梁山、田虎等未平,是以未能成事。
后来金军大败辽军,马植又前来联络童贯,童贯引荐与蔡京,得蔡京举荐后,马植得蔡京赐名李良嗣,举家归宋。自童贯即将攻灭方腊时起,宣和五年间,李良嗣七次出使金国,与金国达成联金伐辽之盟,可谓是宋金之盟,一大半功劳都是出自这李良嗣之手。
道君皇帝也甚是器重这李良嗣,宋金结盟之后,更是赐姓赵氏,改名赵良嗣,加光禄大夫,这趟童贯出征北伐,这赵良嗣也在军中任军机参军。
童贯大军北伐出三关之后,一路踌躇满志,赵良嗣等人也一般的意气风发。大军路过金沙滩时,童贯驻马与众将官看了当年杨令公撞死的李陵碑,只见其上忠义之血痕犹在。
童贯看了后道:“想我宋军又再北伐,今趟当可收复燕云十六州,以还杨老令公等前辈心愿!”赵良嗣道:“正是,如今辽帝被金军围困在夹山,辽军各自为战,溃不成军,我大宋军马二十万北征,定可一鼓而下,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旁诸将自然是一片歌功颂德。
宋军上下,不单主帅都认为辽军不堪一击,便连寻常士卒都以为这趟将是一场很轻松的征程,宋军上下都认为辽军已经奄奄一息,不堪一击,更兼宋军乃是刚讨伐方腊得胜之军,是以上下都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正所谓骄兵必败,很快宋军就吃到了苦头。
第二卷凤舞九天 第进三章燕云州童贯北伐 拒马河种道初败
大宋宣和六年五月,童贯得封伐辽大元帅兼河北河东宣抚使,勒江南得胜西军兵马十万,会同河北等军州十万军马,共计二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万大军北伐辽国。
同时宋廷任命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之副、任命蔡攸为监军使,任命光禄大夫赵良嗣为军中参议,任命已经升任通议大夫的闻焕章为军中参军,与童贯共领大军。
说起这监军使蔡攸来,带着大宋文人一贯的色荏内厉,对自己大将吆五喝六,对敌国大将却是畏之如虎。蔡攸本是受蔡京之意,前来此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不世功业里混一份功劳的,但这个蔡莜一贯胆小好色,被童贯摸透了脾气,在童贯给他安排了许多美貌姬妾相陪后,便在大军到了大名府后,就呆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山东路那里,此趟宋廷大军统帅将领名单早已放在三娘案头,看到蔡攸、赵良嗣等人名字后,三娘莞尔一笑,对诸将官笑道:“除了闻焕章以外,余人皆坏事之辈耳。”梁山诸军将闻言皆是大笑起来,黄文炳道:“且看我大宋强军如何与辽军作战便是。”当下山东路军马备战不出,多派探马细作打探战况。
五月二十三日,甩脱了监军的童贯到高阳关路地界,宣抚司就向辽国境内揭榜示众。
童贯榜文有云:“幽燕一方本为吾境,一旦陷没几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当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
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
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好个洋洋洒洒的伐辽檄文,内里说了辽帝未死,燕云十六州奉立晋王为帝是篡位,希望宋军北伐能握有大义,但童贯却未曾想到,人家燕地已经立晋王为帝数年,一同抵抗辽军也数年了,军心民心又岂会因为你几句话就散了?更兼燕云之地离散已经二百年,对中原的认同感极少,简单说便是宋室于燕云无恩!
或许是写这通榜文的赵良嗣觉得,这榜文一出,根本不需要动刀动枪,只要在三关内外,上把二十万大军一摆开,燕人就会乖乖的归顺过来。总之,不论是宋廷庙堂之上,还是军前童贯等人,都太轻敌了。
但是,军中也有清醒的将佐,比如种师道、闻焕章两个。待得童贯大军到了河北前线,河北诸路军州十万军马前来会师,种师道、闻焕章看了河北军马战备之况,不禁都暗暗叫起苦来。
于是统领前军的种师道、闻焕章看了河北军后,给童贯去了封信,内里如此写来:末将等人奉诏来北,星夜倍道,于五月二十日到高阳关,整促行军之备。即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如军粮虽曰:见在粗不堪食,须旋舂簸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将输费力。军器甚阙,虽于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于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盖河朔二百年未尝讲兵,大名府昔年又遭梁山鏖兵,精锐军器皆损,一旦仓卒,责备颇难。该部军马难堪大用,当复守河北,以为后备,不致前用。
种师道、闻焕章信中意思很明白,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军需物资要什么没什么,其中军粮充其量只有帐面上的一半。总之,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没有打仗了,前番大名府又被梁山军杀败过,原本军马损失殆尽,新募军马仓促成军,依靠这样的军队打仗,一旦打起来,恐怕要误事,不如命河北军屯守旧地,为后备军力,就不要前出了。
得了两人书信后,童贯如同当头浇了一桶凉水,毕竟带兵二十多年,而且种师道、闻焕章都是宿将名士,是不会胡乱搪塞的,两人的书信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谨慎起来。但很快童贯被赵良嗣说服,赵良嗣觉得燕人辽军精锐皆在燕都,其余地方皆是散兵游勇,他去了便可号召燕人归顺,大军人多可壮声色。
于是,童贯出了昏招,到了河间府后,他便号令十万河北军均衡编入西军之内,以均衡各部军马强弱,共二十万大军齐集河间府。这般一弄,变成了没有哪一支军马最强,也没有那一支军马最弱,看似好看,但却处处都难以集中精锐力量。随后童贯再出昏招,他在河间府分军,二十万大军分为东、西两路军。以雄州为东路军屯兵之地,广信军为西路军屯兵之地。
以种师道统率东路兵,驻扎白沟。王禀率领前军,西蕃大将杨惟忠领左军,奉宁军承宣使种师中率领右军,西军大将王坪率领后军,河北军大将赵明、赵志率领选锋军。种师道以都统制兼东路军总指挥自领中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