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成公主认真聆听,秦风诚恳道:“末将虽不是从乱世中来,可也知道隋朝末年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境地,或许曹操这句‘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得最为恰当。前朝为何在短暂的两世就分崩离析?你想过起义的原因过吗?公主殿下或许想过,可你不敢深入,因为你怕动摇你的信仰。公主不敢想,那末将就来告诉你吧。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杨广本身,是他不修德政,民心尽失;他亲小人,远贤臣,所以覆灭是必然的结果。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者得天下’,没有生路的天下万民信任大唐,大唐得以立国,前隋不能代表我们整个民族,公主殿下,你以隋朝为华夏正统,视大唐为乱臣贼子,那么,请问隋之江山,便不是通过造反所得?隋之前朝遗民,当也视大隋为乱臣贼子,这当如何分说?”
“古语云,煌煌山河,有德者居之,很显然,杨广,不是有德者,使煌煌河山生灵涂炭,千万生灵惨死,反之,乃是义举,公主殿下此举乃是愚忠,末将不能苟同;但是公主殿下之气节末将万分敬仰,为家国奋斗一生,至死不悔,实为壮举!大帅,还请大帅保全公主殿下一世名声,付诸史册,孰是孰非,留待后人评说。”
静悄悄的,静的连根针落地都能听见,李靖不住的感叹,李绩不住的点头,马云萝看着侃侃而谈的心爱的男人,觉得很骄傲自豪。
义成公主冰霜一样的面庞有些动容了。
将领们都看着秦风,脸上的羞愧渐渐消散了。
这小子很轻松的把前隋将领的担忧抹去了,李绩如是想到,对内尽心维护,对外铁血无情,此子若是不能做出一番功绩,老子还真当是瞎了眼了,只是不知这样大的功劳如何封赏?他在这场战斗的战绩可远远超过了想象,不是现有的封赏制度可以提及的,如果硬是要按照制度,那么,柱国?上柱国?他才多大?
陛下会如何做出选择?这个小子又会不会识进退,明白一些事情呢?
李绩不能确定。
义成公主深吸一口气,淡淡说道:“李靖,你痴活一甲子,看事情还不如一黄口小儿看的通透。秦风,你说本公主愚忠,本公主也认了,本公主是皇室,生是大隋人,死是大隋魂,这辈子认准了大隋,不论他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如此,多说无益,李靖,动手吧!”
义成公主说完,闭目待死……
李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拱手说道:”公主殿下,这得对,你我各为其主,孰对孰错,自有后人评说。既然你执意如此,李靖便成全你!来人,奉上白绫九尺,送公主殿下上路吧!”
“一家之利放大在国里,是小事;一国放在一个民族的传承上说,又会弱了几分。公主殿下,末将不认同你为一家之私而导致天下生灵涂炭。却认同您对理想、信仰、家国的忠诚。但若你将这份忠诚升华到整个民族上来就更好了。”秦风声音里带着一丝丝惋惜。
义成公主身子一阵颤抖,似乎为秦风某句话所触动,不自禁的睁开了眼,定定的看着秦风。
“别人如何评判你的一生,末将不知;可是末将对你这一生有一句评判!”秦风不待义成公主回话,也没有在意大家的目光,用沉重的声音吟诵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义成公主默默的念了一遍,她笑了,带着一抹美丽的凄楚!
李商隐这句诗,可不正是义成公主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么?
李靖、李绩……等都是识货的人,他们细细咀嚼这句诗,越深越觉韵味十足,真挚隽永!这时候,包括李靖在内,都有些羡慕义成公主,有了这一诗句,她足以留芳千古了。
“三绝圣手不愧是三绝圣手,有这一诗句,我义成死而无憾。”义成公主欣慰一笑,说得太正确了,这简直就是她一生。
她望着秦风许久,似乎下定了决心一般,和善一笑道:“说起来,我你也不算是外人,从辈分上说,我还是你姨母。当年,我、玉儿姐姐,淮阳皇妹是最要好的姐妹,可我从心里瞧不起她们,特别是玉儿姐姐,是我最瞧不起的。可谁想到,最幸福的却是玉儿姐姐,帮我捎一句话给玉儿姐姐:义成、淮阳都不如姐姐,望姐姐看在姐妹情分一场,到旧时相会之亭下,为杨倩、杨巧立一立衣冠冢。”
“我会的!”秦风重重承诺。
义成公主深深的看了秦风一眼,从脖子上取下一个吊坠,道:“帮我转交给玉儿姐姐。”
…………
义成公主死了。
上吊而死。
可是她走得很安详!
她一生太苦、太悲。
这个世道给予她太多的压力与痛苦。
她走得毫无留恋!
义成公主死后,在那一瞬间,秦风就明白了,一个时代正式结束了。
前隋遗留势力对大唐的攻击已经终结了,大唐扫平了所有内部的敌人,一扫隋末被逼向游牧民族称臣的颓势,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向周边的蛮族亮出自己雪亮的刀锋,准备要重回天朝上国的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天可汗”这个蛮族欲图讨好大唐皇帝而送给李世民陛下的荣誉称号,成为大唐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对他们实施打击的最大依仗,李世民虽然不是权力非常强盛的皇帝,但是是个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和脸面的自恋狂,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有了事情,李二陛下会用尽一切的手段让荣誉称号变成实际职位,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大唐贞观盛世,就此拉开序幕。
…………
大军在朔方休息一晚,处理了最后的事宜并处决了一些汉奸走狗之后。
就在一路的欢唿声中,秦风跟着李靖来到了关中地界。
这一入关中,礼部尚书便来到了大军前。着令他们就地休整待命,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礼节问题。
为了表示唐王朝对于这一战的重视,为了表示王朝对功勋的嘉奖。李世民在得胜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长安城迎接。
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在古代叫做降阶之礼:一般只有见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重要使者时候才会以降阶之礼对待,彰显大国礼仪风采。但是如李靖、秦风、李绩这样立得旷世大功的功臣。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这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自然是非同小可。
礼节什么的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马虎出错。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这一切礼节上的细节问题都是由他负责掌管制定的。
李世民那边的流程早已经拟定好了,就等着凯旋大军的配合。礼部尚书亲自赶来,为得便是提醒李靖、秦风、李绩他们凯旋之后的各处要注意的礼节,以及凯旋之后的整个流程。
第462章:凯旋
秦风在一边只的得头晕目眩,开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庆功宴会,中间掺杂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献俘仪式,整个流程几乎要花费一整天的瞬间。
也由此可见。大唐对于此次他们取得辉煌战果的重视。
相对于秦风对于这套繁琐制度的吐槽,三军都对自己能够得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亲自相迎而倍感兴奋,消息传开,一个个都欢唿雀跃。
秦风两世为人,接触的都是国家高层次的领袖级别人物,面见李世民对他来说实在太容易了,因为容易,所以他无法理解、无法体会到天子皇帝在百姓兵卒中的地位的。在他们而言,能够得到李世民的降阶相迎,那是莫大的自豪骄傲。
对于这种充满了民族文化氛围的庆祝方式,秦风不推崇,却也没有反感,突厥给大唐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借此机会振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还是非常可取的。尽管他自己觉得很麻烦,可却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玩个性,搞什么标新立异的举动,
在重视礼节的朝代,就算秦风不喜麻烦,却也只能顺应大流。
他们依照礼部的安排,现在长安城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
拂晓时动身南行,来到长安城外正好辰时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战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秦风、李绩,他们作为另外两路的大总管职位要逊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后了一个马头的间距:在他们的后方分别是尉迟敬德、程咬金、薛万彻、张公瑾、高甑生,接下来便是苏定方、张士贵、罗通、李业诩、程处默、尉迟宝庆、薛仁贵、房遗爱,再之后,则是阿喀琉斯这类中层大将。
从李靖开始算起,包括秦风、李世绩他们在内三十五员此次北伐的大将依次排列。
秦风正行间,只见李靖和李绩二人交谈甚欢,说得兴起,忍不住开怀畅笑,不由得有些好奇,策马来到二人身边,问道:“二位李大总管,你们在说什么?说得这么欢喜。”
“末将和李大将军在说昔日之事。”李靖脸上泛着笑容,一副感慨样儿:“想当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饿死他乡的流民,匪类更是横行霸道,外部更有突厥威胁,他们不把前朝放在眼里,整个北方名义上是前朝的,可事实上已尽归突厥,他们在北地烧杀掳掠,**之事层出不穷,我气愤难当,投军挑战,可我想得太过简单了,那时的将士比匪徒还要霸道,我一个白衣小子,根本无法改变什么,由于羞于为伍,那是处处受制处处受到打压与排挤,无奈只得离开了军队。有一次,我知道突厥人在一个村庄行罪恶之事,气愤之下率领数十名热血将士去挑战,却是找不到突厥人。”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