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了下杭州城,他决定暂缓进攻满城,以便瑞昌有充足的时间来投降。龟缩在满城的瑞昌,不想开了满人降汉的先例,竟然对李秀成的宽大不理不睬,决定顽抗到底。李秀成耐心地等了两天,见瑞昌不可救药,便下令攻占满城,瑞昌最后也自杀了。
李秀成接管杭州,几十万军民无米下锅,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成为一座地狱之城,于是李秀成一面严令部队维持秩序,严明军纪,秋毫不犯;一面赶紧从嘉兴调运米谷钱粮,赈济灾民灾兵。很多灾民都被李秀成的善举所感化,纷纷加入太平军。
打下杭州的李秀成,喜极而泣,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为此他甚至不惜违抗洪秀全旨意,也不顾与陈玉成的死活,一再对危在旦夕的安庆置之不理,辗转进军江西和湖北招兵,扩充实力来巩固自己抢来的这块战略基地。
现在苏杭都被李秀成控制,可他还惦记上海。上海人口虽然不多,但是经济却非常发达,它已经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东南数省的财赋恐怕也难以匹敌。
李秀成决定趁着打下杭州的军威,一举拿下上海,彻底解决东线战事。可是对于李秀成的这一想法,有一个人非常地不感冒,不止一次对他严肃批评。
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他认为曾国藩已经拿下了安庆,不会轻易将上海拱手相让。更何况上海有洋人的洋枪队和军舰,不会像宁波那样轻易得到。
果不其然,曾国藩给李秀成派来的对手是曾纪泽。曾纪泽的战略,不仅是要带淮军守住上海,还要反攻苏州、常州,干掉李秀成和李世贤的太平军。
第二十四章 当江苏巡抚
曾纪泽初到上海,就对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浮华之风和上海官场的官僚有了深入了解,当时李秀成部围攻上海,上海绅商急忙派代表赶到安庆向曾国藩求援,而上海当地的官员却不急,根本不知道如何出兵攻打长毛。
江苏巡抚薛焕还想把淮军置于他的管辖之下。曾纪泽决定静观其变,等赶走李秀成后再作打算。正在这时候,在上海的英军提督河伯和法国领事要会见曾纪泽。
曾国藩在曾纪泽来上海前,告诫他:“千万不要借洋兵来‘会剿’长毛,因为洋人很傲慢,不仅会使淮军受辱还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曾纪泽这时也并不想洋人插手上海的事,在和洋人谈判时,语气和姿态都不卑不亢,虽然淮军的衣衫破旧而受到了洋人的耻笑,但是曾纪泽不慌不忙、理智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们中国人的地盘,我作主!不需要洋人插手。”
任职江苏巡抚的薛焕,这时是曾纪泽的上司,但曾纪泽在与薛焕交谈时,表面上和和气气,但其实也并不给他面子。
为了让曾纪泽服气,薛焕和知府李庆深商量之后,最终决定要与太平军交战,打几个胜仗给曾纪泽看看,顺便打压一下淮军嚣张的气焰。
可悲的是,与李秀成的太平军交手后,薛焕的绿营兵全军覆没,而李庆深本人也落荒而逃。太平军步步紧逼,并一直追至上海附近,薛焕只能厚着脸皮向曾纪泽求救。
曾纪泽便写信给曾国藩,告知在上海的详情。曾国藩觉得,还是必须让清廷给曾纪泽实权。在曾纪泽年少的时候,曾国藩为曾纪泽和曾国荃捐过四品的官衔,这一次他奏请曾纪泽任江苏巡抚。清廷这时候升官,只看能力,不论资排辈,比如左宗棠,就是直接由曾国藩保举,做了浙江巡抚。
在议政时,恭亲王觉得曾纪泽战功还不够当巡抚,但是慈禧太后却力排众议,说:“准了!平天下还得依靠曾国藩父子。曾纪泽从五六年就有战功,早就该大赏了。”
1862年4月25日,清廷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曾纪泽为江苏巡抚。此时,曾纪泽也正面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上海的危险处境,曾纪泽给部下提出“不要钱、不怕死”的六字方针,不时地提醒他们,打赢仗才是硬道理。
曾纪泽下到淮军的基层了解到,大部分由穷苦的农民组成,他们不仅穿着破旧,并且行为举止不是很雅观,因此总是遭到上海官绅和洋人的取笑。他们怀疑这支队伍能否担任其保卫上海的艰巨任务。
“我们的战斗力,不是看我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而是看我们有没有必胜的决心!”曾纪泽鼓励淮军,给他们训话,“只要我们守住上海,将来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
曾纪泽对淮军自始至终都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加大训练的强度。在军事训练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阵法操练和扎筑营盘;在纪律整顿方面,曾纪泽实行点名制度,每天中午、晚上各点名一次,绝不允许士兵擅自出营,尤其不允许淮军抽鸦片。如果有谁吸食鸦片,马上开除回老家。
曾纪泽在军营里也帮了不少忙,一般的文书工作,他都得心应手。在曾纪泽和曾纪泽的精心管制和训练,淮军的士气非常高昂,并且他们在曾纪泽的鼓舞下,都蠢蠢欲动,准备和太平军大战一场,一试身手。
当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领十万大军对上海进行第二次围攻之时,上海的英法联军一再要求和曾纪泽率领的淮军协同作战,曾纪泽取代薛焕做了江苏巡抚后,受命于危难之间,他觉得这时候保住上海要紧,这时候李秀成的兵也用洋枪洋炮比较多,曾纪泽暂时加大了与洋人合作的力度,将借师助剿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与英法联军和常胜军联手反攻上海周围的太平军,一举扫清了太平军占领的外围据点,逼得李秀成不得不从苏州赶到上海前线亲自组织反攻。
李秀成在上海战场的反攻显示他非同寻常的指挥能,他选择了西线太仓。李秀成率精兵万余,从苏州来到太仓前线。太仓是上海与苏南基地缓冲带的桥头堡,拿下太仓,不但能够确保苏南安全,也能为后续反击打下基础。
此时曾纪泽指挥的中外联军正在浦东一带胶战,太仓防务相对空虚,李秀成一面命令东线继续牵制,一面利用优势兵力合围,三天就拿下西线的太仓,接着他又乘胜发动连续反击,先后收复嘉定和青浦。
青浦一战,李秀成重创英法联军,杀敌百余人,还俘虏了常胜军副司令法尔斯德,后来还用这个洋俘虏换了一批火药和滑膛炮。南桥之战中,法国提督卜罗德****中弹,当场死亡,英法联军伤亡空前惨重。
李秀成用实实在在的战绩,论证了洋鬼子也不经打,他抓住敌人薄弱环节,用重兵主动出击,采取抄敌后路、重重设围、切断粮道、以逸待劳等多种战术,并吸收洋人的长处,用缴获的大炮和洋枪武装自己。除此以外,他还摸索出了短促突击、埋伏突击等一些新的战法,把装备先进的洋兵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不是曾纪泽的到来,李秀成也许能攻下上海。
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厚爱有加,不但亲自前去安庆送行壮威,而且还从湘军抽调了一支特别精锐的部队送给他。这支精锐就是第二个太奸标兵程学启的开字营,人不多,一千人,但是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大,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干老兵。
程学启在安庆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出色,谋勇兼备,深得曾国藩器重,被保举为游击,赏戴花翎。随后又帮助曾国藩打下安徽重镇无为和铜陵,再被保举为参将。
曾国藩之所以把程学启送给曾纪泽,主要是考虑他的淮军还是一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新兵如果没有老兵来传帮带,在战场上很难形成战斗力,尤其是初上战场,基本上会变成炮灰。
曾国藩还亲自送程学启上船,特别叮嘱他去打硬仗,保护好曾纪泽。
曾纪泽也知道此时程学启对他的重要性,便极力加以笼络,委以重任,什么大仗难仗都交给他去负责。手里有了一支这样的精锐,先锋官和打头阵的部队算是有着落了。程学启到了上海后,在冲锋陷阵和硬仗恶仗他的表现都很出色,很快就成为曾纪泽手下的第一骁将。
李秀成乘胜从松江向上海发动的总攻,却败在程学启的“英勇奋战”上。程学启到达上海后,果然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也没有辱没曾纪泽的倚用,先后在保卫虹桥、反攻南桥、解围松江之战中,都立下了大功,斩杀了不少长毛。
程学启的表现让曾纪泽非常满意,派他驻扎上海近郊的新桥,阻击李秀成对上海的强大攻势。
程学启率领开字营在一线指挥战斗,在战场上还亲燃大炮,激励士气。大炮压制住太平军的攻势后,程学启又率部发起冲锋,打开营门与太平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太平军先后发起近十次冲锋,硬是没能前进一步。
上海近在咫尺,李秀成却因为程学启只能望城兴叹。由于上海流行瘟疫,因此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疾病,加之天王洪秀全急招李秀成回援天京,无奈之下,李秀成决定撤离上海。然而在撤离之前,李秀成率领部队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要重创这支汉奸队伍。
曾纪泽得知情报后迅速带领队伍前去支援。这是曾纪泽领导的淮军和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这也关系到曾纪泽的声威和淮军声誉。曾纪泽带领树字营和春字营亲自上阵,春字营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就撤退逃跑,而此时曾纪泽正坐在虹桥桥头督战。他看到张遇春也在往后撤退,于是就一把抓住张遇春对士兵下令说:“拿刀来,把这个临阵脱逃的狗将领头砍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