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唐崛起 (庚新)



这些年来,蒙舍诏愈发强大,已流露出吞并其他各部的意图。

朝廷也一再又命令,不得参与六诏之争,但同时也不许给六诏各部以任何形式资助。

可现在……

这黄文清何以如此胆大,我以为,在他们背后,定有人在暗中指使。”

六诏?

杨守文闻听,心头不由得一动。

他想起了一件事,就是那‘六诏乘象书’。只是从青石岭回来后,因为诸多杂事,他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现在,孙处玄提起了六诏,也让杨守文立刻想起了六诏乘象书的事情。

他并未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拿起卷宗,仔细翻阅。

孙处玄也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只坐在一旁,静静不语。

良久,杨守文把卷宗放下,眼中也流露出一丝凝重之色。孙处玄说的不错,段简在过去一年间换装约一千五百套兵械,可是在县衙的案牍中,却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反倒是在黄家的账目里,过去一年间,多次出现了兵械出售的记载,其销售的对象,正是私镕山的飞乌蛮。

这也是飞乌蛮何以会帮助黄文清的原因?

亦或者说,段简之死,和这件事也有莫大关联?

杨守文不由自主站起身来,在屋中徘徊踱步,眉头紧蹙一团。

说实话,他有点不想掺和这件事情……私自贩卖兵械?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

而联想到黄文清的背景……

杨守文隐隐约约能够猜出,是什么人在幕后指使。

但他更清楚,对方的势力很强大,绝非他可以抗衡。同时,就算是他真的找到了证据,到最后很可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无法伤到对方的筋骨,甚至让他和那些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相信,不管是武则天还是李显,都未必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可如果不追查……

杨守文不由得轻轻揉动太阳穴,感到有些头疼。

他想了想,轻声道:“孙长史,这件事,我建议你暂时先不要呈报府君,最好是再继续调查下去。

那黄文清,绝非你所看到的那种没有根基之人。

插手六诏,私自贩卖兵械,你以为一个地方豪强,真有这样的胆子,做这等事情?”

孙处玄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以李君之见,当如何是好?”

“你先秘密调查这件事,但最好不要告诉任何人。

我会上疏朝廷,把此事告知陛下和太子……这件事,若无陛下和太子的支持,你我擅自呈报上去,非但不会奈何对方,反而会打草惊蛇,弄个不好,你我都有危险。”

孙处玄想了想,颇以为然。

“既然如此,那我明白了……我会继续调查这件案子,有什么情况,会告知李君。”

“甚好!”

其实,孙处玄的想法,杨守文大体上明白。

他知道自己因为陈子昂这个黑锅,仕途上可能不会再有前程,所以就希望能做几件大事,来换取朝廷的支持。到时候就算是受了牵累,他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只不过,孙处玄考虑的,又有些过于简单!

送走了孙处玄,杨守文合上了卷宗。

明秀在一旁突然道:“青之,你这是用的缓兵之计?”

杨守文看了他一眼,突然间笑了。

说实话,他和明秀配合越来越相得益彰。每每他的想法,明秀总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非是缓兵之计,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件事,绝非孙长史所想的那么简单。他的心思,我能够明白,同时也能够理解。可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非但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会让他陷入危险之中……

你也说了,这是个人才!

如果真因为这种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事情,使得他陷入险境,实在是有些可惜。

我准备回去之后,奏明太子。有太子在背后支持,调查起来,也会免去许多危险。”

明秀听罢,顿时笑了。

他手指着杨守文,轻声道:“青之,你现在可是学坏了!”

学坏了吗?

也许吧……

在杨守文第一次踏足洛阳的时候,他已经领略到了这个时代,不曾为史书所记载的云波诡谲。

似乎所有人都隐藏着秘密,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哪怕是已经故去的狄公,也似乎存着不为人知的私心杂念……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危险。

哪怕是纯洁如白纸的傻子,估计也会变得奸诈起来。更何况,他的身份,注定了日后他不可能摆脱了庙堂的争纷。武则天活着,尚能给他保护,但若她故去之后……

杨守文,不敢想象。

所以,他必须要学会奸诈,必须要学会使用手段。

“对了,明日我准备私下里宴请太宾先生,你帮我与他说一说,最好不要被太多人知晓。”

明秀浅笑一声,“此事,我自会安排!”

第六百五十七章其实大有可为(一)

赵蕤何人?

说实话,杨守文最初并不是特别清楚。

他之所以对赵蕤感兴趣,更多是因为李客与明琰两人的举荐,使他对赵蕤有些好奇。

虽然杨守文想过要招揽赵蕤,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想要先审视一下再做决定。毕竟这年月里,挂羊头卖狗肉的人实在是太多。赵蕤此前曾多次拒绝征辟,博得不少的口碑。可杨守文却担心,他又是走的终南捷径,实则并没有太多的才学。

直到杨守文找回幼娘,击退了飞乌蛮,回到射洪之后,这种态度才发生变化。

而产生变化的原因也很简单,是一次和陈子昂聊天时,偶然间听到的一个消息……

“太宾先生而今正准备着手撰写一部奇书。”

“哦?”

“他与我说过一次,我听罢后,也颇感兴趣。”

“是什么书?”

“太宾欲以汉魏以来史料为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撰写一部设计军政各方面的奇书。他对我说,此书必将创亘古之先河,故而他准备为此书取名做《长短经》。”

杨守文在听了陈子昂的这番话之后,终于想起了赵蕤是何方神圣。

亦或者说,他因为长短经,而想起了赵蕤是谁!

……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关于谋略方面的著作。

其中,《长短经》或许算不得最为出名,却又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实用性的韬略奇书,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而撰写的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奇书,被历代帝王将相所研读,明清以来,更被无数人尊为小资治通鉴,堪称是华夏传统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但由于长短经所著时期是唐代,其文字也多有唐代独有的韵法,所以佶屈聱牙,不甚容易看懂。

后世关于《长短经》的译文著作也有许多,但其翻译解释,却多有时代特征和个人解读,以至于流传并不是特别广泛。相比之下,明代的《智囊》与《智囊补》的传播广度,远远大于《长短经》,也使得在后世,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部书的存在。

杨守文也曾读过长短经,但说实话,不甚理解。

也正是因此,他对《长短经》不是很熟悉,连带着对书的作者,印象也不太深刻。

若非陈子昂说出《长短经》这部书,杨守文可能到最后也不会想起赵蕤何人。

长短经的优劣,杨守文说不太清楚。

但是能够成为宋以及明清时期,有作为的帝王所推崇的著作,更被称之为小资治通鉴,其珍贵之处可见一斑。而作为撰写这本著作的人,又怎可能是虚有其名的人?

所以,杨守文决定,招揽赵蕤。

可他也知道,有才学的人,大都桀骜,不太容易招揽。

而他,说实话也无法给予对方太多承诺……唐不同于两汉,他想要成为‘主公’,除非是造反作乱。否则的话,他就不可能给予跟随他的人太多希望,其招揽的难度,自然增大。

比如李客,杨守文其实很看重。

但是当他招揽李客的时候,哪怕李客只是西域的一个密探,也不太愿意跟随……

至于李客说的劳什子‘人各有志’的话语,杨守文后来反应过来,那都是借口。说白了,他无法给予李客所期望的希望,李客自然不会追随。而相比之下,那些武将的招揽倒是容易很多。他们需要杨守文这么一个媒介,得到大人物的关注。

因为,他们可以凭借战功,得到他们所期望的结果。

“这有何难,让阿耶一道旨意,把他征辟过来就是。”

这是李裹儿的主意。

“他要是不同意,我就用剑逼着他点头。”

这是幼娘的办法。

可杨守文知道,不管是幼娘还是李裹儿的主意,都无法招揽到赵蕤。

这种人颇有名声,你不可能对他用强。除非,你能说服他,让他心甘情愿的辅佐。

但,可能吗?

天色,已渐晚。

说起来,杨守文感到非常有趣。

同样的时间,梓州的黑夜会比洛阳要晚来一些;同样的,它的朝阳,也要比洛阳升起的晚许多。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