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张海在率领队伍“微服行军”不得不走一些并非重要交通要道的偏僻地方的情况下,对这些山区丘陵地带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许在当初人们最初迁徙到这里的时候,大山之中也未必贫穷。诸如上古时期曾经领先中原的古蜀国那样,可是安居下来的人们只要过个几代就会人口膨胀。当天下很大还有地方去的时候,增长的人口会扩散到其他地方。而当天下格局已定,那些交通不便的地方要流亡他乡就会面临外地人对客地人的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诸多难以根治的贫困带。如果不是新朝四年的事情让新朝政权有了空前的号召力,以前所未有的中央武力和个人威望所带来的执行力。建国初期这种大范围的“人口调整”不知道会闹出多少问题与弊情。
不过到了新朝十年,特别是西南一带的战事已经结束三四年时间后,让张海重新看到了这一带经济与民生明显的变化。在春节到十五期间的节日里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人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不得不当成平一样。即便在山里相对孤立的乡村之内,也经常能听到那随着风声而隐隐传来的炮声。能看到在山间和四下里活动的不少牲畜。那种明显一看破旧异常不知用了几代的衣装也少见了。
“新朝开国到现在不过七八年光景,经济上就有了远不止翻倍的改善?能比以前强三倍?我看这未必是实话吧?”在路过广元一带询问从乡间请来的人的时候,张海有时也主动的这样问道。目的在于避免意外。如果真是有什么弊情,能做到天衣无缝掩饰自己的人毕竟是罕见的,多咋呼几个虽然也有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却可以为更真实的调查当地情况提供一些契机。
特别是张海听到与执政以来的经验有些背离的话之后,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如何,有着传统习惯和民众素养的巨大惯性,绝不是几个发明就能有根本性的变化的。就算考虑到数年前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一次人口大调整。千年来各地人均农业资源区域性分配不均的情况得到了很大好转,能在七年的时间内翻倍就是两不起的成就了。而七年改善为原来的三倍?还一连十多个人说的都与次相去不远?这不得不让张海感觉到怀疑。三倍的农业水平差距,那几乎相当于清朝民国时期的贫困带与最发达富裕地方接近农业极限的区别了。
不过被请来的那些人中除了少数几个,大多数没有怎样的犹豫之色,而是借机赞道:“过去的时候即便是躲避到山里面,也有不少的神仙要孝敬,景况不好的情况要要交出收成的四成,只得六成。而新朝建政以来,像我们这样的地方再也没有多少让人搞不明白,全凭官字两张口的杂税。仅仅只有地方捐和中央捐这两种,加起来也不过两成而已。不少人迁出大山后这里的土地也进行过重新分配。再加上专门来推广的农业技术人员那里扶助了不少看起来使上一代人也没有问题的干活家式。贩卖一些东西没有太多的行过税,还有人在外面打工挣来不银钱,这些都让这几年的日子如同翻身一样。。。”
张海当然也从里面听出一些门道,比如所谓的“地方捐”是新朝法度里从来没有的。新朝农税一般来说定在一成左右。不同经济状况的地方或许有些增补之说,但是像这样一直以来并不算突出的山区,从来不在多补的范围之内。新朝地方行政管理固然还存在诸多不正规之处,但也不是传统政权那样在很多事情上毫无财政投入的地方,那半成所谓的“地方捐”无疑就是这一带的“灰色利益空间”了。
张海不是《康西微服私访记》里做反衬的主角,对这些事情早已见怪不怪,什么程度算过度什么程度算不可避免也早已有本帐。虽然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也没有严重到让张海不得不立即解决救民以水火的地步。
“没想到这样的地方的农民,都能有折合一年人均四石成品粮的收成,人均六成成品粮的收入。”宋子悦也不由的有些感叹起来。
张海也多少有些无奈:难道自己在执政的时候,对于社会领域真正的改善反而是一种阻碍,李千兰自己在君主的位置上可以做的更好?要是那样的话,恐怕自己就要悠着点儿了。
就这样,张海所率领的一行人西北经广元一带入川,整个春节至十五都在川地一带转了不少地方。当然:这种微服行军多少也有一定局限:那就是对乡里的情况了解比较容易。顶多再加上一些市镇经济,而对城里的事情进行了解,天然有一定障碍。
以前的时候张海了解:即便是新朝工商业经济有很大恢复和发展的年代,在这二三线的落后地方城市经济还并不占社会的多大权重,如果仅仅是经济调查,那么从一些物流的观察上也能了解个一二了,没有必要冒险入城。
可是张海却忽然有一种感觉:自己微服从不入城,这会不会导致什么弊端?在权衡了许久之后,张海还是下定决心展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入城微服”,以防万一有自己长期以来忽略的事情。至于最坏情况下的危险张海也想到过,不过在新朝已经在境外取得决定性胜利,没有自己这一年时间整个社会也能有很大改善的情况下,对这种危险的顾虑已经远不仅入前了。如果不是这种转世之人的“天赋勇气”,那以张海前世的性格根本也不可能走上这种某大事的道路。
第1322章 微服行军(六)
“圣主,没有必要再冒这样的风险吧?难道。。。”宋子悦似乎想说些什么,诸如“难道还信不过我们的战士”这类,不过终究是有所顾及,还是收住口了。可是不说这样的话,又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最终还是田宾郑重的劝道:“圣主的身材在这样的西南之地实在太扎眼。如果这城里有那么极少数当年的漏网之鱼,那就很危险。还是让我们外情部的人去几天并且详细的递交多份报告,不是更好。”
张海再一次仔细的思索了许久,却还是坚持的说道:“这样吧:外情部还有战士们也做好微服的装备,但总不能都集中在一起。在新朝,特别还是这样的地方,身边的跟班超过两人总是有些不好的。有两个人跟在我身边,其他若干组按照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安全布置就可以了。”
有两个原因让张海最终下定了决心,一是在境外的大事平定,内部改善也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有一种多年来未有的轻松之感。二是张海不希望永远的被无形的囚禁在某些范围里。如果自己总也不去市间,万一之后有这种需求的时候又何以自处呢?
就这样,当队伍抵达成都附近后,警卫方面的安排计划也终于做好了,张海看过之后也觉得还算稳妥。同时也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紧张的心也就放了下来:就算是现代大国的一些重要官员或元首,也不是必然需要封路净街,微服其安保力量相对隐蔽的时候还是有的。后世某些时候都能做到如此,此时有何不妥?”
同时张海也进一步的通过身边的人核实了这里的一些情况:比起旧朝的时候行商的人要孝敬不少神仙,卖艺的倍受歧视而且也有这样或那样的规矩。新朝税源并不依赖于行过税,对于很多个体商业行为的管理远比大多数朝代宽松。同时一些城镇中的灰色空间在经济水平与财力有了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止。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张海觉得很多事情也相应的方便了不少。
张海当然也没有决定随随便便的进城,并且还是进这种成都府这种大城,在之前也花了几天的时间做了必要的准备。包括通知了当地内情部们一处下属单位,这样连同另外两个十三四岁样貌中上但偏瘦的小女孩儿外,一名年纪不算小的长者还有两名亲卫连战士外,一行人也算齐全的组成了一个看起来不算太过突兀的卖艺班子。张海自然也因为身材特殊的缘故成为班里的“抬柱”。当然这是想不要引人注目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自从元代以来,川蜀经济相比两宋大为衰败,整个明代也没有真正的恢复。不过在这新朝建朝数年之后,同全国的很多地方一样:随着商业禁锢的相对解除乃至平民经济状况的根本性改善,不少城镇都有了向城墙以外发展的趋势。在基层的治安武装都能拥有过去野战部队正规军一样的训练水平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匪患也很快销声匿迹了。
大多数民众的相对宽裕也给整个城乡市镇的经济体系带来了良性的循环。
当张海入城后走在街上的时候,第一次无形中有了一种“影视城”的感觉,而不是那种给人以贫困和保守之感的这时代传统二三线城镇。为了避免过于轰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张海也没有打算表演太强的射术之类实战功夫。而一些诸如吐火杂技之类专业技术性太强的,自己也没有那个本事。
内情部的那位老者有些恭敬的对张海说道:“新朝商业百艺之繁盛非比以往,这几年下来,就算是一些吐火,射箭,武艺之类的东西人们都见的厌了。听说从川蜀到沿江下游最近以来都开始流行一种叫做貂禅戏吕布的把式。对技艺的要求并不高,来钱保障还很靠谱。很快的在这一带流行起来,只是。。。”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