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沦为府城就沦为府城。这一切都只是社会变迁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在了。这北面的京畿所需要的地方也就仅仅是一个上等的府城而已。至于北京城里的执法,你就按政策去办。人口下降到保定府的水平也无所谓。“

张海对于这种问题当然要给予明确和果断的回答。不过在这之后,从城头上望着那在中午的时候依然有些冷冷清清的街道,不知怎的还是有重惆怅。

前世时的北京城曾经给周边的地区带来过不少负担,前经历过整个21世纪上半叶也算是善终的张海对此却并没有某些时代的人们特有的偏见。“环京津贫困带”终究因为城镇化的逐步发展还有经济与科技层次的提升而最终消失,儿时北方城镇化的印象却永远的留在了张海的心里,在曾经是保守主义者的张海心理上更认同的都城其实是北京。否则的话,在当初首都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曾经的那样的犹豫不决。在这时代,如果有决心实现化上的统一而且没有北方边患的问题,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重合是不言而喻的选择。

当张海回想起前世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临终之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却不由的有所感悟:那个时候的中国,虽然仍然有一些传统化及历史问题带来的顽疾,但凭借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型人口红利”,已经成为综合科技能力不逊色于美国、因为其他的一些优势综合国力还尤有过之主宰整个亚洲的“超级大国”。就算是贫困一些的边缘之地也早已迈入了21世纪初发达国家水平的门槛,如果不是核武器的因素,恐怕不逊色于新历七年时的新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了。在政治上,因为政府权威和底气相比过渡时代更为充足,不再像矛盾突显其时代那样担心改革可能引发的问题,民主法制水平亦有根本性的进步。可就是在那个年代,北京依然是中国不可替代的政治中心。

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张海还是决定不向弟子们讳谈一些“天机“:“少则几十年、多则百年。这北京一带终究还是会兴盛起来的,或许在百年之后,新朝的都城会重新回到北京。不过我们可能看不到那个时代了。”

张海这话,陈勇倒是第一次听说:“圣主为何这样说?为什么说又会是百年以后北京一带有可能重会全国政治中枢?”

张海笑道:“这就要看你的水平了,你来说说看:今后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实行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联邦制,像周天子时代那样彻底没有了中央集权?“

陈勇算是张海的众弟子中学识也比较出众的,特别是这几年来也读了不少的史书。在思索了片刻之后,陈勇断定的说道:“不会,在中华这片大地上,即便短时间的有这样的存在,也根本无法长远的存在下去。从地方自治走向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大势。千百年后也不会改变。想那日本列岛和朝鲜列岛也都经历过地方权力强盛的邦国时代,可到了后来,还不是逐步走向了大一统?。。。“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勇忽然有些不自信了,因为陈勇听说过有关未来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有些犹豫而谨慎的问道:“不知道几百年以后的朝鲜和日本列岛,可还是如此?”

张海并不十分了解日韩在前世的详细政治构架,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朝鲜南部的韩国在二战后的九十二年内,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九十八年内都是有美国驻军并附庸于西方的国家。他们的政治制度都是外来的,都是由联邦主义的美国亲自缔造的。只是在21世纪中叶才重新受中国的明显影响。可就是这些依附于联邦主义信封所谓普世价值的国家,好象也没有听说过地方自治权力大过中央,或者像美国那样有什么州政府联邦政府之分。而且日韩这俩国家明显也是经济中心决定政治中心,没有什么“纯政治性首都”

“更是如此,甚至比中华历史上的所有朝代还犹有过之。”张海明确的回道。

“从后世来看:那些联邦主义的国家往往在历史上就有远远大于汉族各区域的巨大化隔阂,而单一民族为绝对主体的国家。即便曾经有深厚的封建传统,也终究走向帝国。只要大一统且中央集权外加经济性政治中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就要考虑到经济资源上的核心要素。”

第942章 未来都城(二)

听到这些话陈勇却是有些疑惑,华北一带民风保守而不擅经商。在农业上也远远比不了江东湖广,甚至连山东都比不了,港口与出海条件同样不是很好,有什么理由会成为全国资源上的中心呢?

“你还记得小时候我曾讲过的有关天帝所描述的有关几百年后的后世中的一些记述么?”张海忽然询问道。

听到这话陈勇认真的说道:“这些话在当时圣主讲过的并不多,也不做为考核内容。可弟子们却都在笔上记的清楚,未敢遗忘。按圣主的说法:四百年后,世上的中等农户与城镇的底层这种劳苦大众,按照米价折算每年的收入也能有二三百两之多,几乎相当于旧时四五官员的名义俸禄,或者王朝中期一个不算太贪的七八官员包括灰色收入在内的实所得?而且那个时候有可自动运行的神机协助人们运输、织造甚至建筑?还有速度和持续力堪比信鸽或八百里加急的神车与飞行速度比天上的大雁还快上十倍的飞机?这几十倍于如今富裕地方的经济能力真是不可思议。。。”

为了避免人们失去探索精神,张海没有敢于对未来做太过细致的描绘,不过一些话说说也无妨:“神不会干涉人世间的生活,后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儿也不是凭借什么神力,而是这世上矿藏留给我们的财富。就像现在的硝石和煤炭还有铁矿那样。以汉唐最兴盛时期的疆域而论:我中华的矿藏七成于北方,三成于南方。后世依靠海运和外来资源加上三角洲地区的水运及南方江河水力之能,维持大致于现今的经济格局。但是如果加上一个蒙古高原,再加上极北之地成为我中华经济版图能够影响到的地方,再加上中华能够重新影响到中亚以及日朝等国成为我国附庸,那么即便考虑到海外开拓,中国的经济与战略中心也会北移。而北京,正处于资源与经济还有战略安全上的某种几何中心,它的地位是进入矿产明与城镇化社会之后的百年内都不会动摇的。就像现在的南直隶几乎是百年之内我们难以撼动的必然经济与政治中心一样。”

张海的话是模糊不清而难以明确想象的,但偶尔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给陈勇巨大的震动:原来这大地上之润藏着这么宝贵的潜力与资源。

“那不知,这中华资源于物力占世界的比例有多大?”陈勇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时代已经有大致比较有些轮廓的世界地图了,新朝还有张海经过印象对比之后进行修正而更为精确些的。众弟子有人还经过仔细的研究,即便是唐汉鼎盛时期的疆域,那也不及世上陆地之一成。仅仅靠圣主所说的比唐汉略广一些的“核心防卫圈”又怎么可能支撑其主导世界的地位?

张海说道:“天帝是眷顾我中华的。我中华的土地,虽然只占世上陆地的不及一成面积。可是包括蒙古高原在内,能源潜力却占世上近两成。矿产资源货值总值估计也占世界近两成。而人口从历史及后来看:劣势时候也有近两成。我中华的化传统有很多糟粕,但有一点是可取的:那就是对子女及教育的重视。就算经费不足,也往往能用更少的钱来达到比多数国外地区高的效果。再加上我中华有勤俭节约通情达理的传统,积累承受能力强于多数国家,这使得在大概四百二十年到四百三十年后,中华大概拥有三成于世界的经济总量,三成五到四成于世界的财政收入与军费开支。当然即便如此,也仅仅是略占上风的两超之一,而不是能够主导全球的国家。这是因为在原本的后世,我们丧失了争取更多势力范围的历史机遇。到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代以后,潜力的框架就已经被局限了。从更往前的历史上看,这也与我们在战略地理上更为疏远和孤立于世界的几何中心有关。。。”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海忽然有一种感觉:自己的话是不是讲的已经太多了?讲述这些太多有可能给未来带来不可预料的变故,而且张海也不希望众弟子把太多的经历用在务虚而不是务实方面,就继续对陈勇说道:“这些都是我们身后时代的事情了,在我们有生之年就算做的很出色也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在京城你的任务其实有二:一是搞好北京府城的教育,二是搞好与边疆马场相配套的马车、马药等方面的马政配套。三是公安军步兵旅日常的训练也不能松懈,算起来:做为实质意义上的‘北京太守’还是有不少需要忙碌的事情的。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理想的实现要靠从脚下的事情做起。至于北京一带的工商经济,其实你也无需过于担心。北直隶的区化在那里,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学生都会在此执教,加上马政的配套,总会以实业和学业支撑其不逊色于上等大府的规模。社会化搞的好,那更有利于‘重整河山待后生’”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