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距离彻底解决黄河及淮河的北方水旱灾害,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面貌的毛时代水利工程所投入的人力财力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是不小的一笔投入。如果每年保持上千万两甚至两千万两的投入去完善水利或交通而不是单纯的“福利式救灾”实际的效果当然更好。新朝四年夏天的这次大规模“福利派送”与其说是更多从经济及民生角度出发,还不如说是为了要立木为信等政治角度出发。
“再过上五到十年,民间的经济能够基本恢复的时候,我们要投入更大比例的资源永久性的解决北方的水旱灾害问题。每年千万两左右级别的投入,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黄淮一带的所有问题的,这些钱我看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完善交通道路的完善,使得‘千里不贩粟’成为过去”张海思索片刻后下定决心道。
在张海思索很久的构想中:对于一个社会进步做用最大的是新式教育,这是目前一开始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做的重中之重,而第二位则是交通,这不但有关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关系到能不能依靠物流网络的发达解决几千年来的饥荒问题。落后国家的饥荒在近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政府的福利或救济去解决的。而是靠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局部地区的灾害逐渐不至于导致粮价的暴涨后完善的,相比要彻底改变中国农业格局面貌的水利建设,交通还算是投入需求规模不那么大,可以铺开,有所投入就有所收获的。
“先忙完了今年夏天的事,明天我们可以铺开怎样的摊子,其实就要看看明年我们的收获到底如何了。”张海叹了口气说道。
浩荡的队伍在黄淮一带的原野上继续向前,两个人一组推拉着手推车向前前进,包括张海在内的近卫部队的大多数战士们也都了解了在缺乏完善道路的情况下辎重运输有多么的困难。想起来,这似乎是新朝起事以来第一次组织这样规模的后勤运输,以前用兵力规模并不算大的精锐部队依靠就地后勤行军作战的时候从来没有料想到的。
规模庞大多大上百个团的辎重运输队逐渐从苏北深入到山东灾区腹地,另当地民众难以置信的消息如同由东南而来的春风和雨水一般让不少的地方都为之轰动。
第610章 筑路构想
张海原本的打算是秋天的时候再展开大规模的人力动员,首先完善山东,北直隶至关外的交通干线。后世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当然是从东南发达地区到京畿一带的各种线路,如后世的津浦线等。不过在张海看来:随着政权的中心转移到东南,这一带交通线的地位稍有下降,至少在淮河以南的湖区至江南一带,运河水运还是能够起到相当作用的。而过了淮河再向北,才会受到枯水期过长同秋天的粮食收获转运期不搭边乃至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线路的重点不是从东南地区向京畿一带的运输,而是沟通关内及关外的运输线。
张海这次出行当然也带了不少有关已知地理民情等方面的资料,但是不方便带那些负责参谋的孩子们出行,亲卫连中不少化业务还算突出的弟子们就临时只能依据张海已经掌握的一些东西做临时的参考了。
“去年我们在辽东及北方征战的时候多是走海路,山东北直隶乃至辽东一带的驿路在你们看来怎么样?有没有起伏明显比我们在南京城郊那些实验轨道的坡度大?”张海在济宁附近休息的时候向田宾等人问道。
田宾刚刚接手内情系统的时间并不算长,但队伍内的有心人不少,对于天下通衡要地乃至各驿路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难走的地方有很多,我们这北上以来经历过的情况算是那些相对好走一些道路了。也亏今年春季以来的雨水不多,不然等阴雨连绵那满是泥浆的道路只适合人扛驮运,车辆可以勉强通过的地方就天下间那么有数的几条路。如果是京郊那种铺石路面和石质轨道,至少在北方各省没有听说过那么陡峭的路,唯一值得忧虑的就是这轨道的保养了。”
轨道交通是张海从北方回师之后就在考虑的事情,但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其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还是在南京附近修建了多条几里长的“验证道路”
根据队伍内的各种实践:若要让人畜保证新军标准正常行军速度大概每日三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在越野的情况下驮载六十公斤左右的普通轻型马最多只能拉载一百五十公斤的货物。单人人力手推车则只有不到百公斤的拉载能力,这是通常而非特例的情况。三十天内往返千里大概五百公里,就能消耗掉相当于大概六十公斤粮食或折算三四十公斤口粮。加上其他方面的成本,千里距离上的运输消耗就能超过运输粮食物资的一半。这或许就是“千里不贩粟”的说法原因。而如果按照京师郊外那种有四五度坡度的验证碎石路面行进,轻型马则可以拉载三百公斤大概相当于驮载五倍左右的货物,半数成本的往返运输范围极限扩大到一千公里。而如果采用石质轨道交通,则可以使半数成本的极限往返运输范围扩大到两千公里,并获得千公里左右内相对较低成本运输。
这些石质轨道的造价按照每两米宽度路基的面积计算,建造成本与大城镇中中等水准的砖瓦民宅每平米成本差不多,每千公里大概折合二三百万两的成本。这也让张海有了不少新的想法:在全国的主干线道路上:完全可以仿效后来高速公路的做法,石质轨道与铺石路面的公路联合组成道路干线。按照两条相反的公路线八米,轨道线两米,合计十米计;每千公里按照每平米一两的成本每年在干线道路上投入千万两左右,大概十几年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在关内地区完成累计两万公里左右超过民国时期关内地区铁路线级别的综合干线道路网。
大休息的时间也并没有多长,当张海同亲卫连的战士们在济宁附近的一处小丘陵利用饭后的时间进行初步的演算探讨之后,整个队伍规划了理想之后又要面对艰难的现实:越向前走,道路就越困难,山地和丘陵地带就越多。
在济宁一带重新补充了所需要运输的物资后整个团队的官兵们似乎是要推动和拉动着小山一样前行了。
太阳下山之后整个四十三团渡过了一个夜晚继续向前走了十几里路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不知怎的:道路忽然平整起来,以前显得格外沉重,时不时还陷入泥中的大车推起来也显得不费劲了。中午取水的时候,田宾等人亲自派出了队伍里的侦察人员打听情况,才知道原来是这一带的百姓自发的动员起来义务而主动的为各团大军修起了路来。
在当年经常征战远方的近卫部队看起来:中国的农民虽然朴实却又是自私而警惕的,很少把外地来的人视为同路人。如果遇到民风不算太好的一些地方,就是给予丰厚的报酬下让这些民间的劳动力来干活也会遇到不少偷奸耍滑的人。至于在已经接受了救济的情况下为他人开路为他乡服务并且还是义务劳动?这根本是想都难以想到的事情。
可是张海还是低估了自己的一系列做为带来的效果,如果说当年在北方一带的血雨腥风造福了不少人也打击面太广,在民间仅仅获得十分有限的声望,更多还是威名。那么今年以来塌实而认真并且不求回报的投入巨资“无私”的为底层百姓服务,外加今年以来对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们的态度,还有坚决免除丁银杂派的决心,外加上北京城里那件完全可以证明神的存在的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扩散到整个北方。这一件件事情终究改变了不少地方上的百姓对于新朝政权的态度,特别是在山东等民风本来就不算太差的地方。
先是不少的百姓主动自发的向各个团队请求帮忙或者在本就不宽余的情况下送来礼,但是这些事情对于队伍的安全乃至管理等方面挑战都很大,原则上为了防止出各种事情各团队遇到这种事情大多拒绝。最终还是田宾手下的几个人想到了在整个山东展开初步道路的平整。
第611章 火样热情
对于广大民间涌动着的这股热情,张海、田宾等人最初觉得不过是某些地方的个别现象,或者为了同乡的人能够为之受益而已。还有的战士甚至觉得这当中可能隐藏着什么阴谋,背后会有什么不明的势力在山东。
可是从济宁一直到山东腹地,还有情报线上的通信员从各个方向上传来的消息让张海最终的决心:这民心真是如火一样的燃烧起来。
中国百姓是现实的,可恰恰因为祖祖辈辈的接受着现实和世俗带来的残酷,而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种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当不一样的政权,不一样的人或事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终于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时张海似乎终于解开了前世的一个疑惑:那些贫困老区的民众们为什么当年对待革命政权时是那样的火热而英勇无畏,可到了和平年代却往往在自己身上体现出那么多的缺点与缺陷,或许就是因为在平时根本没有看到值得托付的人,也没有看到理想主义可以重新点燃的希望,久而久之重新回到了**之中。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