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末1909 (绝壁滑沥沥)



载沣一拍手,欢喜雀跃的点头道。

“有了《内阁官制》,资政院,和无军权这三大掣肘,奕劻这内阁总理必然会当得不顺心,摄政王可以数着日子等奕劻倒台的那一天。”叶开沉声道,他为载沣画了一张天大的饼,供他充饥。

“有赉臣在,本王何愁大权不复归来!”载沣笑道,“赉臣,你果然没让本王失望,奕劻如果倒台,这新任内阁总理就是你良赉臣了,到时候,君臣共治天下,何尝不是一段佳话。”

载沣沉浸在叶开绘制的蓝图中不能自拔,他自认为慧眼识英才,发现了帝国的挽救者,却不知一火苗已经在帝国内部渐渐燃起,在遥远的东南,一场无形的泡沫,正在侵蚀帝国最后的命脉。

“摄政王,良弼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载沣笑道:“赉臣你说,在本王面前,你可以随便说。”

“臣要离京一段日子,今天来就是想摄政王告别的。”

叶开低头道,载沣眉头忽然皱了起来,这个时候,正是关键时刻,叶开的告别无异于晴天霹雳。

“离京?为何要离京?”

“出任两江总督。”叶开回答道:“前阵子资政院大乱时,江南咨议局弹劾总督张人骏擅权,奕劻为了讨好资政院,下令将张人骏革职,两江总督正好空缺了出来。”

“这么说,赉臣你要去江宁?”载沣不解的说道,“京畿这么多空缺,什么非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这个问题着实难煞了叶开,难道要说上海金融危机,即将重创全国这样的话,叶开当然不能告诉载沣实情,只能含含糊糊的说道:“良弼现在无官无职,要帮助摄政王夺回大位,必然要重启仕途,摄政王也知道,奕劻一项猜忌臣,京畿重地,他绝对不会让良弼久待,也不会委以重任,所以选来选去,也只好去江南了。”

载沣陷入了沉思,一方面叶开说的确实有理,要为自己争权,手中没有必要的资本是不能的,所以去是必须的,但另一发面,叶开这么一走,身边就没了个出主意的人,要是遇上什么紧急大事,自己大权旁落,就难免孤立无援。

“赉臣你这一走,本王身边可就连个知心人都没有了。”载沣叹了一口气,随即把心里话说了出来,“若是天有不测,恐怕....”

“摄政王不用担心,臣已经为摄政王谋划好了。”

仿佛提前明白载沣的心思一般,叶开缓缓说道:“禁卫军总兵官哈汉章,代理军资使舒清阿,这两人都是一等一的忠臣,有什么事,摄政王直接找他们就好了。”

载沣欲言又止,叶开接着宽心道:“摄政王要谨记,禁卫军是摄政王最大的依仗,京城有禁卫军四万将士在,可保摄政王、嫡福晋,阿哥们,进退无忧,江山永固,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贼子们彻底断了念想。”

江山永固,是啊,载沣组建禁卫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想到这,他的内心彻底平静了下来。

“赉臣,你尽管放心去吧,本王也非毫无见识之人,臣若忠,君必信,本王相信赉臣嘱咐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忠臣。”

“臣保证,等臣回来的时候,必竭尽全力迎君回銮,这大政还是摄政王的!”叶开拱手,坚定地说道。

“好!本王就坐镇京城,好好等着赉臣归来,我倒要看奕劻那帮乱出贼子能把本王怎么着?”

载沣笑道,面容凛然。

“摄政王,臣纵观东西洋各国政治,经济,人文,军事发展之路,草拟的一份《兴国方略》,一点愚见,摄政王闲暇无事的时候可以拿来读读。”

叶开从身上取出了一本小册子,顺手递给了载沣。

“大国崛起,在于富国,在于育民,在于强军,在于弘扬本国文化,我国地大物博,人数四万万,与东西洋各国殊为不同,强国之路不可照搬,应另寻蹊径,结合自身,走中国特色崛起之路,若按此书之法治国,五十年之内,必可兴邦耀世。”

翻开第一页,正当中的一段话,印入了载沣的眼帘。

这本书精彩的地方还不止于此,诸如德先生,赛先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立“文化强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后现代的概念,叶开直接奉行拿来主义,都有所涉及。

“赉臣这些论断倒是听着稀奇。”载沣面带微笑,点头:“赉臣的治国大道,本王收下了,这段日子要好好研读一番。”

“多谢摄政王!臣告退。”

夜色正浓,叶开缓步而府。

(接下一卷,叶开就要去上海种田了,宪政狂潮这一卷写的太累了,下面回归种田流,军权,财权,各种新鲜事务,统统不放过。)

第二百零七章扶不起的铁轨

(第一更)

皇权时代的内阁又偏又小,完全是君权的附属,那个位于宫墙一侧的小院子,奕劻自然是看不上眼,他组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内阁搬到文华殿来,再加上他划定的限制区,新内阁的所在地,足足占据了紫禁城前朝区域的四分之一。

如今的内阁再也不能用寒酸形容了,加装了电话线,电报线,水管,避雷针之后,古老的殿阁焕然一新,门口的机要人员进进出出,如今的盛况,远非当年那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可比,同时,也不是载沣的崇德殿能媲美的,自从后者宣布交出大权后,那里就再也不上朝了。

望着修葺一新的大殿,奕劻心底却高兴不起来,有句话叫盛极而哀,眼前的这一切会不会是即将破败的先兆?这个问题,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深深的担忧来自于外界的声讨,皇族内阁成立之后,举国上下,舆论喋喋不休,此前所有对他的有利的消息,都调转了一百八十度,开炮的开炮,谩骂的谩骂,呈现一边倒的状况,更有甚者,甚至要求他即可下台,由载沣********,但是这是极少数声音。

奕劻这时才知道,他犯了众怒,一想到自己是靠怎么上台的,他内心就含恨不已,但拉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他已经把一帮皇族亲贵拉上了自己的贼船,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让千疮百孔的破船在浅滩倾覆。

但事与愿违,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到来....

......

今天是内阁的例行会议,所有内阁成员都到场了,二十多个人挤满了一个大屋子,空气有些燥热,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身位会议主席的奕劻却无精打采,他看了看身边的协理大臣徐世昌,以身体不适为由,示意让他主持,自己则全场旁观。

徐世昌人老成精,当然能看出点什么,自从被调回京城,就感觉到这里的政治气氛明显不对经,内阁打一成立,就呈现了风雨飘摇的态势,不光是他,坐下的几个大臣也是心不在焉,一副惴惴有事的样子。

“诸位,今天的天气实在太热,我看有几位大臣已经挨不住了,如果没什么大事要议,诸位就各回各部办理日常公务吧。”

徐世昌一看情况不妙,就顺坡下驴,把趁早结束的话说在前头,心里想着天气热,这样快点完结也好。

半天后,他左右顾了顾,确实也没什么人说话,刚想说一句各位大臣早退吧这样的话,有人发言了。

“徐大人,庆王,本部这里到有一项要紧事要诸位大臣参谋参谋,不过,我看各位大人似乎没有耐心来听的意思,也不知道该不该提出来?”

盛宣怀话里有话,他说完后不少人都朝他投来幽怨的目光,徐世昌皱了皱眉毛,刚抬起的屁股又坐下了。

“哈哈,盛大人说的什么话,内阁就是用来议论国务大事,这有什么能提不能提?”徐世昌道,“有什么要事,盛大人尽管说出来。

“看来是本部多虑了,我要提的是川汉铁路的事,想必各位大臣也都知道,川汉铁路是西太后在时下诏筹组的,初为官办,后来改为官民合办,再后来就成了绅民主办,原本要造4000里铁轨,西起成都,东到汉口,此路一旦建成,川人从此就可以避开天险蜀道,到外地来,此为造福川人之大事,朝廷向来重视。但这条铁路自光绪三十年起建,一直到现在宣统二年,七年时间过去了,该路仅仅建成了不到300里,且大部分路段都粗糙不堪,远远未达通行标准,更有传言,此铁路中的大量官款不翼而飞,按这么下去,此路建成恐怕遥遥无期。”

盛宣怀一口气说完,几十年来,铁路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早在十几年前他就任督办铁路大臣时,就展望外来,曾言欲富强中国,必先广建铁路,所经手的汉阳铁厂绝大部分钢材都供应给了铁轨,可谓是半个铁路专家,但现实情况却令他极为失望,1906年时邮传部就制定了铁路干线建造计划,主张筹集民资,运用民力,也就是在这时全国兴起了一股铁路投资热,然而,命令下达后,现实情况却令人触目惊心,商办的铁路不仅施工缓慢,工程质量也令人心悸,无奈之下盛宣怀甚至这样哀叹,“老朽昏聩,从此以后再不敢言及铁路之事”,特别是这条给予了无限希望的川汉干线,眼下却已经停工好几个月了,马上就会成为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消息传来,盛宣怀急得团团转。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