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打击,杨林听完再也受不了,一口鲜血再次喷出腔外,旧病复发,裁于马下,人事不醒
镜头转回函谷关西的山谷。靠山王杨林带着一部分人马夺路而逃,大阵内的数万隋军隋将群龙无首。他们一看,败局已定,再负隅顽抗,得全军覆没。因此纷纷扔了枪械请降。杨勇及时传令,降者免死,善待俘虏。至此,杨林的金龙搅尾阵彻底告破,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
这样,李靖和杨勇出兵,先强取了函谷关,里应外合,又大破了金龙搅尾阵,一天之内连打胜仗,基本是取关破阵一气呵成,义军这一役,堪称经典。
杨勇命人燃起火把,留下一万大军,由杜义负责,连夜清扫战场,登记并找出义军阵亡将士的尸体带回,日后厚葬,然后带着主力,带所得的刀矛器械和粮草马匹等战利品,押着俘虏回兵函谷关。
杨勇和李靖顾不得征战的劳累,当晚连夜看望受伤将士,屈突盖的伤情已经稳定,和其余受伤的将士看到王爷和军师如此体恤部属,都深受感动。
第二天,这场大战役的统计数字报来了,此战共歼灭隋军八万余人,收编俘虏五万人,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义军将士伤亡了三万余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大获得全胜,可喜可贺,因此杨勇厚葬死难将士,并抚恤其家属之后,传令论功行赏,特别重赏了裴行俨和屈通盖等将士,义军大肆祝贺三天并在关休整人马。
喜讯接连传来,杨感李密造反,取了许昌和洛阳。高兴之余,杨勇和李靖一分析,这才知道,杨林急切退兵的原因原来在这里,他们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大破金龙搅尾阵,杨感和李密起兵反隋,客观帮了他们的大忙。
十日之后,义军休整完毕,这期间又接受陕西各州郡新送来的义军,加收编的隋军俘虏,函谷关义军总人数突破了二十万,在潼关起兵时的十二万人马还多出八万,也即是从数量看,经过函谷关一役,义军人数不消反而猛增,这是人气支持。
杨勇和李靖大喜,一商议,陕州离这里仅一百多里,趁热打铁,取下陕州再说。于是让屈突通引大军两万守住函谷关,让伤势大为好转的屈突盖在此养伤,然后起大兵十八万对外号称二十万,挥兵向陕州杀来。
一百多里的路程,很快到了,杨勇指挥大军到了陕州把大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陕州刺史刘衡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各位,靠山王的四十万大军都阻挡不住反贼杨勇的兵马,我们城才区区三万人马,救援无望,如何拒敌”
刘衡话音未落,麾下大将张金龙不服,躬身施礼道“大人,靠山王兵败事出有因,反贼不过是捡了个便宜而已。在末将看来,这群反贼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末将不才,愿引一支人马,出城拒敌。”
刘刺史闻言大喜,令其带兵一万,在城下与杨勇的人马列开阵势。张金龙令手下将士压住阵脚,摧马摇枪冲到两军阵前,口吐狂言,指名点姓要杨勇和李靖出战。二人刚要冲去一个,大将杜义道“王爷军师,杀鸡焉用牛刀末将不才,让俺去会他一会,驾”见二人点头,杜义拍马舞刀直取张金龙。
二将报通名姓后当场动手,马来马往十几回合后,杜义大喝一声,挥刀将张金龙斩于马下。
杨勇哈哈大笑,带着人马冲过去,隋军被杀得大败,扔下几千具尸体狼狈退入城,扯起吊桥,免战高悬。
城内,刘刺史再次聚将,他像热锅的蚂蚁在众人眼前走来晃去,最后摊开两手道“众位同僚,眼下贼人大兵困城,张将军阵亡,奈何,奈何呀”
他手下的官武将不少,都微低着头默不作声。议承司马良见地人答话,仗着胆着拱手施礼道“大人,恕下官直言,天子无福民遭难。自皇登基以来,内忧外患不断,愈演愈烈,民怨沸腾。眼下大隋朝如风口之灯,离大限之日不远矣。杨勇虽然叛逆,但仍是皇室血脉,他才是真乃命天子,若非先帝废长立幼,这大隋朝的天下是他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杨勇完全变了,不仅是骁勇无敌,而且深谙治国之道,倡导“平等、仁爱”思想,爱民如子,鼓励农商,义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现在义军所占所之地,一派繁荣影像。大人,各位同僚们,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何不弃暗投明”
刘刺史听了连连点头,问计其他众将,众将都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刘衡不无担心道“司马大人,我们此投降,万一杨勇不能相容,岂不是自投罗”
司马良再次施礼道“大人多虑了,杨勇,英雄也。一贯优待俘虏,欢迎降将,只要我们心诚,此事没有万一。”
刘衡一咬牙当即作出决定,开城投降
杨勇和李靖正欲攻城时,突然城门大开,刘刺史带着麾下武出城跪倒请降。
杨勇看了看李靖,李靖明白杨勇的意思,问他城是不是有诈,刘刺史是不是真心投降,我们该怎么办
李靖充他点点头,并投来询问的目光。那意思是,王爷应该相信他,我们大兵压境,刘衡打不过我们,又无援兵,除了投降之外是死路一条,他别无选择。现在关键是,王爷准不准他投降的问题。
杨勇读懂了军师的目光,心大悦,只要敌人真诚投降,我们肯定欢迎,须得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呀,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敌人,才能够迅速壮大自己,这是伟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来的宝贵经验,自己穿越前都学过。这些人物都是大隋朝的级官员,在那兵荒马乱的封建年代,做官能混到这种程度,须有一定的才能,并非都是饭桶,若能为我所用,要杀了他们胜强万倍。
第243章休养生息
想到此,杨勇滚鞍下马,将刘刺史双手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言安慰了几句,仍然让其坐镇陕州,掌管政要,手下的武均有任用,刘衡等人感激涕零,二次跪倒谢恩,纷纷表示要誓死效忠杨勇。
杨勇满意地点了点头,让他们都起来,然后率大兵进城了。这样,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取下了陕州。让李靖负责,对原陕州的三万隋军进行改编,变成义军的战斗力。
杨勇的义军兵不血刃取下陕州,引起当地轰动,也算给附近的州郡开了个好头,灵宝、卢县、陕县、渑池等,这些郡县的守官纷纷来投,有的挂印封金弃官而逃。杨勇大喜,把这些地方全都接管过来。短短的数日内,河南的西部的十几个郡县都成了杨勇的地盘。
这一天,杨勇升帐议事,众将纷纷摩拳擦掌,要求乘机进兵东都,把靠山王和杨感、李密的军队全都打垮。要能把东都拿下来,大隋朝也完了,河南也定了,这天下基本属于我们义军的了。
杨勇笑而不答,看向军师李靖。
李靖施礼道“以末将愚见,眼下不可对洛阳用兵。”此言一出,众将全都惊诧,只有杨勇面色平静。
李靖继续道“王爷,靠山王虽然兵败,但虎威尚在。杨感和李密虽然得手,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瘦死的骆驼马大,昏君御驾亲征高句丽一次征用了三十万人马,这说明隋军势力依然强大。昏君得知杨李造反的消息,必然回师,到时候和靠山王两路大军在洛阳会师,杨感和李密仍属孤军奋战,必败无疑。但此战,也必然大大消耗隋军实力。如此好戏,我们何不来个坐观鹬蚌相争,而收渔人之利再说,我军连年征战,消耗巨大,百姓苦不堪言,眼下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杨勇一听,不住点头,暗道,李靖真不愧是军事家,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得真透彻。自己学过这段历史,杨感和李密虽然也算是一方枭雄,但受其局限性,二人终究难成大事,这些历史早有记载。我们又打了这么长时间仗了,是该让将士们喘息一下了,百姓们更渴望和平啊。
想到此,杨勇采纳了李靖之计,留下五万大军,让裴仁基父子留下,协助刘衡守住陕州一线,然后带着十六万大军回师大兴城。
临开拔时,裴家父子和刘衡等武官员出城相送,杨勇拍拍裴行俨的肩膀,对三将道“我不在时,练兵守城是你们父子二人的职责,治理州城则是刘大人的强项,遇到重大事情,你们三人商议解决,或飞报本王。”
“遵命。”三人躬身应诺。
杨勇回师大兴城,再路过函谷关时,屈突盖伤势痊愈,杨勇又进关看望弟兄二人,两日后,留下屈突通带兵两万过关,继续回兵。
路过潼关时,公冶长率众出关相迎,哥两个紧紧地熊抱在一起。在关城又住了三天,然后杨勇令大将屈突盖带兵守住潼关,和公冶长一起回师西进,不日便到达义军的根据地大兴城附近。
离大兴城还有十多里地的时候,守城主将蔡桓带着众将在此恭候了。
看见杨勇的马头,蔡桓等将下马跪倒磕头,杨勇赶紧下马跑步前将众人拉起,嘘寒问暖时,一声婴儿啼哭,萧美娘抱着不满一周岁的杨一梦来到杨勇近前。
杨勇和玉镜公主看到自己的骨肉抢步前,把孩子抢过来,杨勇和玉镜公轮翻在小一梦的脸亲了无数口,让孩子喊“爹娘”时,小一梦惊得大哭,最后萧美娘抱住,由奶妈相哄,她才安静下来。这时李婉儿也围了过来,一家人流下狂喜之泪,然后相互热烈拥抱。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