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回明末当皇帝 (霰雪鸟)



只不过等到战斗打响了之后,清军这才发现对方的这艘舰船不仅体型巨大而且速度非常快,并且不惧火炮,炮弹打在上面直接就被弹回来了,敌舰毫发无伤,而且上面的火炮数量很多,火力很猛,清军这边的五六艘战舰很快就都被击伤了。

打不过又逃不掉,所以清军选入了苦战了,要不是他们最后有两艘战舰留下来阻击敌舰,他们只怕全部战舰都要交代了。

这一消息使得施琅大为震惊,中华军手中有铁甲舰的消息他也是才知道不久,而且是林宝成从马尼拉带回来的那几名水手告诉林宝成的,林宝成去马尼拉的时候中华军的铁甲舰并不在马尼拉,所以他当时对这则消息并没有很重视,毕竟双方进行海战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目击者的,因此当地人的话也不一定是可信的。

施琅想起这一节,连忙让人通知林宝成,让他将那几名马尼拉的水手带过来,他有些问题想要问一问这些人。

这几人很快就被带到了施琅的面前,只不过这些人只是普通的水手,对马尼拉海上的交战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听人说起过中华军的海军舰队中有五艘体型庞大的铁甲舰,而且这几艘铁甲舰被人形容的十分骇人,有人说它长达百余丈,宽十数丈,上面携带了数百门火炮,战舰上面的火炮开炮的时候地动山摇,声势震人。

这些施琅自然是不相信的,他早已从清军逃回来的士兵的口中大致的估算出了这种铁甲舰的规格了,长约四十余丈,宽七八丈,上面的火炮也不像这几个马尼拉的水手说的那么多,估计也就在四五十们上下。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种铁甲舰也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而且这些人还说这种铁甲舰中华军拥有五艘,施琅不由的陷入了沉思,铁甲舰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以前在郑芝龙的手底下做冲锋官的时候曾听他提起过,说是当年在料罗湾海战之中,荷兰人曾经派出了三艘铁甲舰,这种铁甲舰当然不是全部钢铁制作的,只是在船体外面装上了一层铁板,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就算是这样,这三艘铁甲舰加上舰船上面的加农火炮,威力实在是不容小觑,郑芝龙当年和他们作战的时候,左翼舰队愣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最后不得不使用人海战术,通过跳帮战将这些船上的荷兰人消灭了,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这几艘舰船也在当时被毁坏沉没了。

第两百二十一章军火

施琅目前只知道对方拥有五艘铁甲舰,而且还出征过马尼拉,这样看来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很有可能就是被这五艘铁甲舰给打垮了的,想到这里不禁又加深了他的担忧了。

他清楚自家的这种火炮,比之洋人的火炮来说尚有很大的差距,洋人坚船利炮都对付不了这种铁甲舰,他又能拿他们怎么办?传统的火攻只怕是效果不大,就算是能够成功,对方的航速也实在是太快,能够轻易的摆脱掉,海战不像是在江河上面有上下游之分,海战只有风向和洋流可以利用,而这些在敌舰的高航速面前几乎没什么优势,况且敌人也不会傻乎乎的在天气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出兵啊。

火攻自然是不行的,火炮威力又有限,而清军目前手中的大部分武器对于敌人的这种铁甲舰都没什么威胁,只能对上面的人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换做是施琅自己的话,他手里面拥有这样一种铁甲舰,他肯定会利用航速的优势消耗和杀伤敌人,不会跟对方进行接舷战,这样很明显就是对自己不利,等于放弃了己方的速度优势。

施琅想了半天,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掉这几艘铁甲舰,要是万一等到开战的时候这几艘铁甲舰往他的阵型中四处一冲,很容易就将清军的阵型搅乱,其结果自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想来想去施琅最后决定还是要改进火炮,只有提高火炮的威力,才能解决掉敌人的这些利器。

这个时候清军手中大约有两百多门火炮尚未安装。这些都是铸炮工匠们花上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铸造的。正准备安装到舰船上去。施琅对这些火炮的质量并不是十分的满意,所以他决定这些火炮不装备给大型的战舰,而是先装备给中小型的战舰,他要向朝廷上书,申请将陆军中间空置的红衣大炮拨给海军,并且请求拨款购置先进的火炮,而他盯上的对象显然是珠江口附近的葡萄牙人了。

清军虽然对明军装备的火枪不太看重,但是对于明军装备的性能优异的红衣大炮还是赞不绝口的。正是这种火炮在锦州城上的一炮将清太祖努尔哈赤击伤,这才使得清军意识到了坚城不利于攻打,从此以后清军对付盘踞在坚城里面的明军的战术就是围成打援,皇太极的这一战术成功的将明军北边的防线从一条整体搅成一盘散沙,当然这一切还是归功于红衣大炮的功劳。

八旗军分为八旗,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军队加起来一共有十六万人,一共装备了超过三百门的红衣大炮,当年多铎劝多尔衮造反的时候曾说,只要给他十万人,外加两百门红衣大炮。他可以在两个时辰之内拿下北京城,而北京城的守将当时是鳌拜。他曾对顺治帝说,敌军势大,更加红衣大炮犀利,城门只能坚守半个时辰。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多铎并没有说大话,红衣大炮的威力还是很客观的。

正黄旗镶黄旗是皇帝亲自执掌的精锐部队,施琅自然是不敢打他们的主意了,但是这个时候跟鳌拜一直不太对付的正红旗还有其他几个偏旗倒也不难处理,施琅只管上书,他才不管满人自己上层的争斗了。

葡萄牙人只从十六世纪中期占据澳门以后,逐渐的在澳门站稳了脚跟,这个时候澳门在名义上其实还是中国自己的领土,相当于租给了葡萄牙人,明朝的时候葡萄牙人每一年还要想广东知府交纳五百两的地租,虽然站了地,但是不能撕破脸皮,不然就要兵戎相见了,这对于澳门这么一个狭小地域一切全靠大陆支持的地方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所以葡萄牙人在这一点上面还是很识相的,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澳门才真正的从中国分离了出去。

葡萄牙人占据了澳门这块地方,自然看重的就是他有利的地理位置了,在这个地方他们可以更加方便的和中国进行贸易,而贸易包括普通的贸易和一些特殊的贸易。

郑芝龙之前受到明朝招安的时候就曾经从葡萄牙人的手中添置了一批火器,正是在这些火器的帮助之下,他才能快速的扫荡诸彩老、李魁奇、杨六杨七等海上势力,以至于后来还能击败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军。

施琅不想直接和葡萄牙人接触,尽管他已经上报朝廷,讲明了要添置军火,上面应该知道他的意思,但是他作为福建水师的最高将领这个时候自然不能亲自和葡萄牙人接触,这样是会犯大忌的,清廷虽然没有像明朝那样的锦衣卫,但是其情报网络还是十分的发达的。

1621年的时候明朝著名发明家徐光启曾经委托一人向葡萄牙人购买了一批红衣大炮,只是当时所购买的大炮属于比较轻便的一种,大于只有四千斤左右,每门的售价是一千两白银,考虑到中间的商人的利润,其真实的售价大约在七百到八百两白银左右,这在《欧洲沉船与明末传华的西洋大炮》一书之中有记载,但是当时葡萄牙人卖给明朝的是英国人的红衣大炮,是从英国人的沉船上面捞上来的。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1621年的时候葡萄牙还属于西班牙的军事管理,并没有独立出去,直到1640年之后两家才正式的分开,所以当时葡萄牙卖给明军的火炮并不是他们自己铸造的,而是进口英国的。

实际上当时英国人的火炮的制作成本并不是很高,参考一些后世的资料可以推算出其制造成本大约在60-80两白银左右,经过重洋的贩运之后,价格上涨了十倍不止,可算是极其暴利了,葡萄牙人前后向明朝贩卖的红衣大炮的数量难以考察,但是根据边军城防和野战军队的需求来看,其数量应该在五百门以上,以至于吴三桂投降清朝之后,清军的正黄旗镶黄旗两旗就拥有不下两百门红衣大炮。

这个时候随着清朝的统制日趋稳定,各地的烽火也逐渐平息下来,所以红衣大炮的需求就逐渐减少了,施琅估计葡萄牙人的手中应该有不少的存货,所以派遣林宝成带着五十万两白银前去采购,如果是按照一千两白银的水平,他能够采购五百门红衣大炮,如果价钱再便宜一点,他能够装备的优质大炮的数量自然就更可观了。

林宝成带着一大队船队在水师战船的护送之下来到了澳门。

澳门港口停泊着各种各样的船只,有传统的中国福船和广船,也有西方的大型贸易船只,乃至于附近渔民的渔船也能见到,葡萄牙人对于各种船只并不限制,但是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大型船队前来,携带武器的战船不能驶进港内,或者会限制数量,这也是在荷兰人攻打了澳门之后才有的规定。

林宝成带来的船只全都是大型的货船,上面没有装备火炮,他们的护卫舰队一路保护他们的安全,因此这些货船并不需要自己具备很强的防御力。至于船上的水手,不管携不携带武器,葡萄牙人都是不管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