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同一时间,列宁格勒的“三巨头”会议也正在召开中。
列宁格勒的“三巨头”会议,讨论的是数年后的世界大战暴发后,中苏德三国瓜分世界,嗯,不对,应当是中苏德三国将无产阶级革命向全世界输出的议题,该议题其实是1934年的基尔会议的延续。
1934年基尔会议,当时的主角是苏德两家,当时双方的“联盟”不过是彼此心怀鬼胎互不信任下的“虚假联合”。但到了1937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苏联外部战略环境的巨大改善,以及不久前林汉和斯大林成功的会面,三国之间的信任程度有所上升,三方间想要建立“真正联盟”的意愿一下子大了起来。
林汉没有参加这个会议,但李华梅和汉娜都以翻译的身份出席,这时的他已回到德国船厂的本体格奈森瑙号战列舰上,运用能力加快这艘四万吨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
第217章列宁格勒阴谋
1937年五月那几天,列宁格勒的“三巨头会议”,三个“邪恶的社会主义恶棍头目”聚会见面时,到底谈了些什么,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是不解之迷。
该会面由于高度保密,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才被某些人捅出来。但具体情报始终不详。人们只能事后通过中、苏、德三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的变化,大抵地推算出他们当年大概是进行了一番瓜分世界的谈判,而共同的目标,就是衰弱中的大英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拍了一部电影讽刺这次的三巨头见面。
自从1935年卓别林被林汉诱拐拍了一部《战争之王》,名为反战片,结果却在制片人“剪刀手”的作用下,变成了替军火商打广告的宣传片。从那以后,卓别林就对德国再没有啥好印象。
在这个历史被严重扭曲的时代,由于汉娜对卓别林在荧幕上的形像很象希特勒毫不在意,甚至鼓动他在《战争之王》里模仿希特勒的形象,导致卓别林也失去了“脑洞大开”,灵机一触想出经典喜剧电影《大独裁者》创意的机会。
二战暴发后,中苏德三家,打着“反殖民主义的旗帜”,实则是联手针对英国,为瓜分其殖民地发动战争,为自己“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如此行为,和一战时各国社会主义者都为本国效力做法可谓换汤不换药。
这种“民族主义”胜过“社会主义”的行为,让卓别林大失所望——或许他本来就是一个叶公好龙的“社会主义爱好者”。
失望之余的卓别林,在听说了“列宁格勒阴谋”的存在后,倒是灵机一触想出一幕政治讽刺电影的题材。
电影的名字,叫《三个强盗和一个恶棍》。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名为“红胡子”强盗团伙会餐的场面,该强盗集团首脑是三个胡子长度各不相同的强盗,一位留着大胡子,一位留着小胡子,还有一位没胡子。
某地一个恶棍正要过生日,命人做了一个特大的蛋糕,蛋糕被做成世界地图状模样。结果三个强盗闯进这个恶棍家中,联手痛打了恶棍之后,开始瓜分这块蛋糕。
留着大胡子的那位强盗,举起餐刀,对着土尔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北印度那一大片地盘的蛋糕狠狠地切了下去,然后端起来放在嘴中大吃大嚼。
留着小胡子的那位强盗,则将目标转移到了西欧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北欧那片地,同样毫不客气地举起了餐刀。其间他还时不时地用牙签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刺”上几下,挑起几块用水果和巧克力做成的甜点吃下。
至于没胡子的那位,他则将餐刀对准越南北部,老挝,缅甸那一片的地盘,同样毫不客气地挖下了一大块。
边上有个打杂的,一个打手模样的人,留着可笑的长辫子,名字叫林满洲,三个“胡子强盗”在会餐的时候,他负责端茶送酒。由于侍候得三个强盗开心,三人将一块巧克力,也就是代表东马来半岛、西马来半岛那片地,作为“小甜点”赏赐给他。
开头的这一幕,酸溜溜地影射所谓的“列宁格勒阴谋”,三个“胡子强盗”联手瓜分英国牛的那一幕,其间也不忘记将林汉拉出来嘲讽一番。
三个“年青力壮”的强盗帝国在享受完“老恶棍”约翰牛家(英国)的蛋糕后,满意扬长而去。临走前,影射林汉的那个长辫子中国人林满洲,还调又戈般地用手拍拍“老恶棍”的脸。
在卓别林拍的讽刺剧中,大胡子代表斯大林,小胡子代表希特勒,至于下巴上没留胡子的那位,卓别林为其准备的演员特地在左下巴下粘了一颗肉痣,暗指何人,已不言而喻。至于林满洲这个全世界知道的形象是指谁更不必多说了。
列宁格勒的三方会谈,三方总共谈了十天。
总先解决的是苏德之间利益分配、纠葛和预防战争的问题。
经过谈判,苏德达成协议,在未来的日子里,双方在“适当”的时候“进入”波兰后,将把这个“欧洲的擦脚布”国家一分为二,分为德属波兰和苏属波兰。在控制区里双方皆只进驻少数的负责维持治安的部队,双方互派军事观察员长期进驻对方的控制区,两方各自营级以上的部队调动都需提前通知对方。
依这个计划,波兰将成为苏德双方最重要的缓冲区。
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支持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可以做为德国的傀儡国存在,但德国在此地驻军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同时允许苏联军事观察员入驻。
至于波罗的海三国,德国支持苏联吞并三国,同样苏联在此三国驻军也必须受限,同时允许德国军事观察员入驻。
苏德双方承诺保证罗马尼亚的“永久中立”,双方皆不得对其提出领土要求。
该协议其实只是1934年基尔会谈后的加强版,只是双方的谈判“诚意”,比当年心怀鬼胎要加深了很多。无论是苏联还是德国,在知道了历史之后,都不愿意打一场两败俱伤便宜了美国人的战争。
此外,苏联答应德国,在战争期间,苏联将向德国大量出口石油。历史上,在苏德战争暴发前,苏联对德国的石油出口是极其地“小气”。苏德战争暴发前的三年里,苏联对德国的石油出口只有七十万吨——深知德国弱点的苏联,在石油这个问题上是卡得极紧。而这个历史被扭曲的时代,苏联则承诺在协定签定后的三年里,最少向德国出口六百万吨石油。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则必须对苏联开放部分先进的技术。
通过列宁格勒会谈,苏德双方都已谈妥了对欧洲的瓜分事宜。斯大林所以同意和德国的联合,主要是他也承认,长期高强度的军备,对苏联实在压力太大。如果苏德之间能长期保持“友好和平”,苏联也不必将军费都限制在陆军上,而能将注意力放到“更远”的地方。
而中苏之间同样也有话题要讨论。
讨论的关键是蒙古问题。
蒙古做为苏联第一个“帮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说什么也不同意蒙古回归,铁了心要将这里从中国割出去。
为了安抚中国,斯大林慷他人之慨,向中国提出了建议:支持中国收复安南失地,甚至包括老挝地区。支持中国收回缅北,藏南。甚至斯大林还画饼一般地鼓动中国吞并印度东北部地区——当然,吞并东北印度这个坑人的建议中方没有答应。
此外同意中国在解放东北的对日战争中,允许解放军借道蒙古和苏联,同时承诺派出大军帮助解放军进攻日本。按中苏方面的协议,在解放东北之后,苏联红军和中国解放军将联手进攻朝鲜,将朝鲜从日本人手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解放东北一事上,苏联承诺事后不会在中国驻军。
虽然这次会谈三家都打着“为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的招牌,但正象卓别林所讽刺的,三家的理由都不那么光明正大。
比苏联,中国的吃相好多了,因为中国有“自古以来”这个大杀器。安南,老挝,缅北,那不过是收复失地。翻翻史书,总能找到从前中国人的祖先在那儿生活过的历史证据。
德国方面的借口是为了复仇,为了打碎“罪恶的凡尔赛体系”而发动战争。
至于苏联方面,以粗暴闻名的毛子,其吃相就很难看了。其制定的进攻土尔其,解放君世坦丁堡,冲破达达尼亚海峡的方案,不过是延续了俄罗斯和土尔其几百年的战争而已。而针对印巴地区的战争,则是为了完成俄国人做了几百年的印度洋的梦。
按照这个计划,苏联在完成冲破达达尼海峡的战略目地外,还要突至印度洋,而在解放朝鲜后,按计划苏联人将在朝鲜南部建立海军基地,通向太平洋的道路同样也被打通了——虽然苏联在日本海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但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这个出海口的意义并不大,只有拿到朝鲜,苏联才能真正拿到了一个安全的进入太平洋的通道。
自从1934年的基尔会谈后,任培国将在基尔萨菲罗斯号上,苏德双方在地图上“开疆”嘴炮瓜分波兰的一幕传回国内后,从前信奉“共产主义者无国界”这一套的上层理想主义者就开始“理想破灭”。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