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帝国崛起 (断刃天涯)



哦,原来是这样,这一下事情就简单了,反应快的大臣立刻站起来拱手道:“陛下英明!”大家一看这货,居然是魏藻德,拍马屁很有一套啊,居然抢在大家的前面。魏藻德其实也挺无奈的,他现在就剩下这么一套业务了。其他大臣,有几个愿意跟他来往的,再不抱紧皇帝的大腿,一旦出点事情,没准就是灭顶之灾啊。他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仁慈上,所以一定要忍耐再忍耐,等待一个翻盘的机会。

群臣纷纷起来拍马屁,陈燮心里苦笑着跟着站了起来,也拍了一下。满意的朱由检做个手势,对自己的英明决定颇为自得,示意大家坐下道:“继续商议。”

这个会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开完的,整整十天下来,一整套的制度从最初的框架,到最后的结论,说实在的已经改的面目全非了。但是核心没变,无非就是一些权力的争夺。

最终这个预算制度出台来,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而是变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财政预算制度,今后不管是哪个部门,都得由一个财政预算,交给户部审议通过。虽然说工作量大了很多,户部高兴啊。这玩意,我手里多了一个手段拿捏你。第二部分就是咨议局的监督机制,除了各省之外,京师也要搞一个咨议局,由各省选举产生成员,任期五年,在京期间监督审议京师各部门的预算报告。这个咨议局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要官员,当过官都不要。按说这个是最难通过的,但是皇帝坚持,群臣无奈的通过。最后一个也很要命,就是廉政公署,这个部门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御史台,一个是厂卫,谁来当这个老大?嘿嘿,当然是皇帝了。副职分别是左右御史,厂、卫的老大。

对于官员来说,廉政公署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今后不是厂卫想抓谁就能抓谁了,你得过御史这一关。但是作为御史,你不要乱来哦,上面还有一个皇帝,被皇帝发现你给贪官做了内应,那就是死罪,自己杀头,家属流放,遇赦不赦。这最后一条,是皇帝亲口定的。

对于贪官该如何处理,以前是皇帝一句话,现在不是了,依法处置。当然这法呢,是皇帝来决定的。只要有真凭实据,贪污五十两就罢官贬为庶民,咨议局的门也关上了,从此断送政治生涯。贪污一百两,那就得判刑了,什么刑?流放!根据数量多寡,来决定流放距离。贪污多少处死呢?一千两,死罪!两千两,家属株连,流放。一万两,杀全家,十万两,诛九族!这就是所谓的严刑峻法了,朱由检自己搞出来的一套。这个事情,陈燮没搀和了。

事情定下来之后,以皇帝的命令发布天下,各省必须尽快成立各级的咨议局,由御史、厂、卫整个选举流程,以免有人弄虚作假啊。新的制度,于崇祯十九年开始正式执行。

这个事情确定之后,朱由检又推出一个新的制度,那就是废除匠户、军户,皆为庶民。另设格物家一职称,奖励一些有杰出贡献的工匠,给于他们社会地位。

能做到这个,真的是强力变革了,也看到了朱由检内心的急迫,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点事情,让后人轻松一点。黑锅,他来背,骂名,他来背。朱由检就是这么想的,经历过国家在崩溃边缘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朱由检痛定思痛的产物。

崇祯十八年的主旋律,就是强力变革,由皇帝发起的强力变革。推动这个事情的,无疑是陈燮,天下士绅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谁都无法撼动陈燮的地位。谁都无法阻挡变革的步伐,一些顽固的文人,要死要活的,结果闹了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了给这场变革定性,朱由检亲自撰文,以邸报的形式传阅天下。当然,大明的邸报,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种模式,而是一种类似杂志的形式,每个月一期,通报天下大事,朝廷命令。

该文从朱由检登基之日说起,从最初的认为扫除阉党,就能迎来盛世说起,到后来一次一次的失望。朱由检以一种自责的语气来说这个事情,完全没有对他的臣子们有任何的不满的语气,总之就是把责任一个人扛下来了。最终总结出一句话:天变之所指,天下之变也。故,欲奠基大明万世一系之伟业,须知与时俱进,与天俱进。

兜了一圈,还是要回到天的上面,天子嘛!

第六百二十五章收获巨大

第六百二十五章收获巨大

天子都说了,这是天在要我这个天子进行变革,大家就不要闹了。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一旦国家改革的机器正式运转,个人要想阻挡时代的潮流,真是螳臂挡车一般。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面前,任何想复辟的行为,都是跳梁小丑一般的闹剧。

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国家更好,一个老大帝国要在一夜之间改变一切,那明显不现实。人都是守旧的,越是落后越是如此。守旧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利益,一个是因为畏惧,对新生事物的畏惧。什么看不顺眼,本质上就是畏惧,害怕现有的利益被打破。

任何变革落到下面,肯定受到这样那样的抵触。朱由检和陈燮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都没有着急。一点一点的来吧,改变这个东西,难的就是第一步。

现阶段的大明,变革愿望最为强烈的,还是大明的沿海省份,他们能看的到即将到手的利益,内陆省份则相反,利益这个东西看不到,那就没有去改变的动力。唯一例外的就是山西,这个地方的商人与草原上的贸易,给晋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后,他们对于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有明确要求的。因为有这么一个群体在,山西的变革则相对较为积极,其他的内陆省份,就没那么勤快了。

陈燮给朱由检的建议,先动沿海,然后是长江沿线的省份。任何变革的动力,都是利益带来的。无法看见利益的时候,很难会去做主动的改变。

对于浙江、江北、两广等省提出的开海要求,朱由检的态度很明确,你得有一个明确的方案。不要看见别人发财了眼睛红了,先搞起来再说,那样没准就适得其反了。各省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啊?派人去华亭新区学习呗。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圈一块地出来,任何对外的贸易,都在这个地盘内进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免得搞出成祖年间,某某海外王子跑到景德镇去的事故发生。再一个就是便于管理了,仅仅圈地还是不够的,你得弄出个样子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

毫无疑问,华亭新区成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模式,被沿海各省进行模仿。这里面的投入很大,但是各省都很有兴趣。为什么?利益太大了。你就拿两广来说吧,从地里位置上来看,他们靠近安南等国家,跟那边的贸易一旦做起来,有很大的利益在里面。更不要说,他们距离南洋更近,现在各省商人,只能去三个开海的省份贸易,哪有在家门口做买卖来的便利?

要知道,跑海上这个东西,不是你想跑就能跑的,你得等信风。一旦错过了,一年的买卖就算是黄了。所以啊,各省的海上商人,要求格外的强烈。

事情很多,朱由检有强烈的变革愿望,陈燮这个帮手就累惨了。在京师呆了半年,几乎每天都要跟朱由检一起商谈解决一个又一个突然出现的问题。陈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灌输朱由检一些自己的私货。大明要长盛不衰,传统的农耕文明,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工业化生产,提高格物学的地位,对外进行资源掠夺,抢占市场等等。

崇祯十九年岁春,刚刚破冰的渤海上千帆相竟,大沽口的深水码头上一片人山人海。历时一年多的航行,从大明到天竺、木邦,再回来的过程,充满了多少艰难,外人无从得知。只看见这支由五十多艘武装商船的船队,终于回到了大明的内海。

海面上护航的战列舰鸣放礼炮,海岸上的炮台以礼炮回应。每一条船上的人都跟疯了似得,在乱叫乱喊。码头上等待的人也很杂,有宗室的人,有官宦家族的人,甚至还有内监。

陈燮没有在码头上凑热闹,而是远远的看着这一幕。跟着他一起的是大太监王承恩,一直在不断的嘀咕,自家的侄子不知道有没有安全回来。皇家船队的十条船加入了这次的远航,王承恩没法有儿子,过继了一个侄子为自己继承香火,为了这孩子的前途,一狠心就给他弄了条船,也跟着出海去跑这一趟据说能带回一船黄金的买卖。

能不能带回来一船黄金不好说,但是只要能安全回来,肯定能大大的发一笔。码头上来自各地的商人,已经枕戈待旦了。香料、玉石、象牙,这些东西有多少就收多少,你还别担心没银子,更不要担心卖不掉,大明的有钱人可不少。如果说之前的皇家船队,只是让大家看见了巨大的利益,那么这一次的海上大规模的贸易船队,则是真真切切的利益。

几乎有点家底的大臣,他们的族人都投入到了这一次的海上贸易之中。一家人买不起船,那就大家合伙,担心风险太大,好办,找几个人一起分担风险。总之各种手段都有,像王承恩这样的,自己没多少积蓄,陈燮直接借一条船给他和吴直一起做买卖的,属于特殊例子。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