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杀破唐 (九爪猫)



李茂跟苏景进行了一番长谈,对大舅哥的能力、志向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他决定将苏景安排去恒州做观察副使,取代薛戎主持成德六州行政事务,事情没有最后确定,却被薛戎抢了个先,薛戎举荐他的胞弟薛放出任恒州观察判官,协助他主持恒州政务。

薛放在地方上转了一圈后于元和末回到长安,拜司农少卿,去年冬因被言官弹劾行为不检而丢官,一直在京赋闲。

薛戎内举不避亲,要求起用他兄弟,加上芩娘从中说和,让李茂难以取舍。倒是苏卿主动找李茂提出让苏景退出,理由是苏景只做过一任洋州刺史,在任期间政绩平常,主管六州政务恐力有不逮,万一闹出乱子反而有损声誉,不如先让他做一州刺史,慢慢历练成熟,再委于重任。

苏卿的体贴让李茂十分感动,这个看似难解之局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开了。

李茂和苏景又谈了一次,不久任其为深州刺史,希望能将深州打造成成德的模范州县,对薛氏兄弟形成一定的制约。

苏景一到深州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李茂制定的重新丈量田亩政策,深州境内所有田亩重新丈量,户口重新登记造册,按实际田亩数缴纳两税。

隐匿的田亩被查出征税,豪富人家再隐匿人口便不再有实际意义,深州的人口一夜之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这些人中多数无立锥之地,而沦为城市雇工和豪富人家的佃农。

重新丈量田亩,按实际田亩收税,重新登记户口,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减轻了小自耕农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仍然尖锐,贫富差距仍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放弃抵抗的地方豪强们现在也是大唐的子民,地方非但不能没收其财产,反而必须给予保护。

破解之道是官府主导招募无田流民进行屯垦,待生田变成熟田后,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让渡于贫民。

同时订立法规,规范土地买卖,严格限制豪强随意兼并土地。

成德境内有大片的无主荒地,屯垦济民的模式还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至于人稠地满之后怎么办,李茂没有细想过,苏景也没有深入去思考。

他们都算不得高明的棋手,只能盯着眼前两三步去看。

呼吁裴度回朝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迫于压力李恒终于长庆二年夏秋之交下诏征裴度回朝。李逢吉顿感压力倍增,为了对抗裴度带给他的压力,他决心跟郭韧谈一笔交易,以修补二者之间濒临破碎的关系。

遥想当年,李全忠得裴仁勇、裴仁静、裴仁渠三兄弟相助攻破郓州城,建立讨伐淄青第一功,坐稳了义成节度使的宝座。

裴家三兄弟却并没有因此鲤鱼跳龙门,获得重用,三人出身微末,只因机缘巧合被李师道火线提拔,才得以出人头地。

城破之时,三人一为卢龙军都知兵马使,一为后院军兵马使,一为扬刀军兵马使,俱为淄青大将。

战后如何安置三人却成了一个难题,三人本是微末之人,猝然获取高位,名不副实,若按归正的高级将领身份予以安置,恐人心不服,但若压低身份,按普通军将安置,人家分明又顶着都头、兵马使的头衔,于礼制又不符合。

加之后来李全忠负气而去,裴度外放淮南,三人恰似没了娘的孩子,处境忽然变得尴尬起来,淄青平定后,三人厚着脸皮随班师回朝的神策军来到长安城,隔三差五的就去吏部、兵部打探消息,却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一时盘缠用尽,流落街头,混到靠乞讨为生,有好事者将三人的事迹编成唱词,一时传为笑谈,此事不久被郭良得知。

昔日淄青发生水旱灾害,裴家三兄弟、郭良同时举兵为寇,被清海军副使兼孤山镇镇扼使李茂讨平,四人都曾做过李茂的手下败将,也算小有缘分。

郭良将三兄弟接到宅中,好酒好菜相待。

郭家兄妹今非昔比,在长安已是响当当的人物,郭韧攀龙附凤,两代天子都做了她的裙下之臣,郭良借着妹子的势力,操控了势力庞大的四海会,在长安城呼风唤雨。

依附二人的朝官、权贵如过江之鲫,势力之大,连李逢吉这等强悍之人也颇为忌惮,几次出手打压,终究功败垂成。

郭家兄妹现在所缺的是在军中没有自己的势力,若能抬举裴家兄弟在军中站稳脚跟,无疑是如虎添翼。

郭韧接受兄长的建议,着手为裴家兄弟奔走,目标是将三人塞进神策军。李逢吉看穿郭韧的用意,联手王守澄予以阻击。

王守澄正在谋求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的位置,自然不希望郭韧横插一杠子,一日趁李恒高兴,进言称裴家三人系叛将来投,其心难测,不宜在禁军效力,他向天子建议将裴家三兄弟派遣去边地,为国戍边,测其忠心,若果然忠诚可用,再作升迁不迟。

王守澄这话恰击中李恒心中的痛处,自李茂攻占恒州,幽州、淄青连城一片,李恒就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他担心李茂会成为安禄山第二,若一朝发兵入关,谁能抵挡?

由李茂而想到这些藩镇将领,一个个反复无常,忠心都写在哪,在哪都不能轻信。

就在李恒将要接受王守澄的建议时,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却站了出来,明确表达了与王守澄的不同意见。

王守澄内掌机密,外与李逢吉勾结,把持朝政,早已引起梁守谦的不满,他不愿见到王守澄势力过大,便暗中相助郭家兄妹,以为平衡之策。

和王守澄一样,梁守谦也是从龙定位的大功之臣,他的话,李恒必须得听听。

梁守谦认为裴家三兄弟本系地方藩镇将领,幡然悔悟,归顺朝廷,助朝廷克复郓州,于社稷有功,若不能奖用,难免冷了藩镇将领归附朝廷之心。此其一。

果然对藩镇将领不放心,就更不应该将他们外派地方,让他们出任禁军将领其实更方便监视看管。此其二。

梁守谦主张将三兄弟安置在神武、羽林等军。

梁守谦和王守澄的意见截然相反,甚至是针锋相对,李恒一时不好权衡,索性丢下不管了。不过是三个归朝的叛将,再晾他几天又如何。

皇帝可以丢下不管,郭韧和李逢吉却不愿意就此罢手,双方各鼓动一批朝臣,各造舆论,将此事闹的沸沸扬扬,以致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

裴度回朝,非但李逢吉感受到了压力,郭家兄妹也不轻松,因此李逢吉主动示好,希望修补关系,郭家兄妹也见好就收,顺势接了下来。

双方达成妥协,裴仁勇先出任右金吾卫大将军,裴仁渠、裴仁静出任禁军将军,将军、大将军都是过渡,目标是积攒资历出镇关中要害。

如此既了了郭家兄妹在军中扶持代理人的夙愿,又断了借三人染指禁军系统的企图,双方都能接受。

秦墨在第一时间将双方交易的内幕用密件快递给李茂,这件事上李茂并非无可作为,裴家三兄弟在乡里并非善人,做了朝廷的官员后也非清清白白,辞官回乡后更有贩卖私盐,聚众对抗官府的劣迹。

有关他们的黑幕材料,铜虎头手里多的是,若把这些东西抖露出去,李逢吉和郭韧的算盘都要全盘落空。

李茂斟酌再三,回复秦墨说:“知道了。”

此后再无一言,整件事秦墨未做任何干涉,此后不久,裴家三兄弟如愿以偿地做上了将军、大将军,只等来年熬足了资历就出镇关中。

长庆二年的秋天,天下无事,一片祥和。

第605章 我无福消受啊

秋高气爽,草黄兽肥,正是打猎的好季节,往年每到这季节,住在边境几个州的百姓便会自动进入戒备状态,草原上的居民无论丰歉都会趁着秋高气爽的季节南下抢掠一番,谓之习俗,自李茂出镇幽州,连续发动了几次北伐,一举打垮了盘踞在燕北草原上的霸主契丹人和继之而起的山奚人。

此后,草原上成股的“盗贼”已然灰飞烟灭,大规模的抢劫已经成为历史,但边地居民依旧不能松懈,纵横在草原上的中小部落填充了契丹霸主留下的空隙,依旧继续着抢与被抢的故事,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

这幅局面与设在燕山之北的燕北、东胜、云西三个都督府的懈怠无为脱不开干系,自三都督府设立以后,就一直内讧不绝,朝廷派来的长史和缘边三镇塞进去的官员忙于内斗,哪有心思经略草原,保护边地百姓。

以武力驱逐三都督府长史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拿回三都督府的控制权也不是那么难,难的是幽州现在已经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已经被皇帝猜忌,朝臣关注,若再兴事端,难保不会落个天下共讨之的局面。

这一件事上,李茂只能装聋作哑,不但他不宜出面干涉三都督府内政,甚至连往边地派兵抵御草原劫匪也得慎之又慎。

世上很多事有时候就是这么荒唐,好在李茂已经见多不怪,能心地平和地看待这一切。

既然不能向边地派军队抵御草原劫匪,就地组织民众抵抗总没有错吧,朝廷那些善于鸡蛋里挑骨头的家伙,再怎么挑刺,也不能认为,面对蛮人的弯刀,应该放弃抵抗,洗干净脖子等着人家去砍吧,果然谁敢说出这种话来,李茂就把他拖出来制成靶子,让他的政敌把他射的体无完肤,末了再大卸八块。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