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韩老六,韩老三,韩十七,韩十九等人,就是韩家庄派出來的一副筹码,几个人资质都不算太好,在身为族长的大爷爷眼里,也不怎么受待见,所以即便死在某个不知名的阴沟了,恐怕除了各自的父母之外,整个庄子里头,也沒几个人会觉得心疼。
非但韩家如此,孙家,李家,栗家,许家以及其他处庄子的赌本,也都差不多,当初抱得恐怕都是有枣沒枣先打三杆子的心态。
谁让朱总管那时麾下只有千十号弟兄呢,虽然战斗力着实骇人,刚刚硬生生正面击溃了三倍于己的阿军,但比起刘福通,徐寿辉,布王三,彭和尚这些大势力,却是明显不够看,只有吴家庄和刘家庄属于例外,这两家派出的都是各自家中的绝对翘楚,吴良谋和刘魁,所以这两家如今也赢得最多,一个是深受信任的正都指挥使,一个为可以让朱总管放心地安排其独当一面的副都指挥使,兄弟两个互为助力,煊赫一方。
世人总喜欢在事情过后,炫耀自己当初的聪明,如今山阳湖畔那些庄主,寨主们提起來,谁不自夸当年目光长远,至于经历战火洗礼,依旧活到现在的少年们,到底是正出,还是庶出,最初在各自的家族中具体地位如何,当然也果断地变成了族中第一支蒿子,从小就被重点关注培养了。
反正族长们总是睿智的,他们的睿智程度和各自的年龄以及脸皮厚度绝对成正比,他们如今正努力将各自的睿智扬光大,将各自家族中真正的蒿子和才俊,塞进大总管府各级衙门和淮安军中,以期待在不久的将來,能收获更多。
但是韩建弘却知道,族长们最后恐怕会大失所望,因为少年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梦想,与垂垂老朽们的梦想截然不同。
他们很快就会现,他们加入淮安军,并非单纯地为了博取个人的功名,他们的肩膀上,还担负着。跟自己一样的,所有汉家子弟的未來,他们自打加入淮安军那一天起,就不光是为了一家一姓而战,他们即将捍卫和重塑的,是整个华夏民族。
这些道理,韩建弘最初时候也不懂,但是现在,他却认识得越來越清晰,至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把这些道理铭刻在了他的内心深处,他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潜移默化吧,韩建弘依稀记得自己奉命投军之后沒多久,在训练场上,就有教官亲口告诉他,人和人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人天生是奴隶,也沒有任何人天生喜欢被别人奴役。
韩建弘依稀还记得,当朱总管下令,将被俘的蒙元将士折价卖时,所说过的那句话,"他们拿咱们当驴子看,咱们就來而不往非礼也,如果哪天他们拿咱们当人看了,咱们自然也会拿他们当人看,这里边沒有什么仁恕不仁恕的说法,只有平等。"
韩建弘依稀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少年们坐在火堆旁夸耀各自的祖先,忽然就惊讶地现,各自的祖辈居然都曾经在李庭芝帐下为大宋而战,而大宋太后带领满朝文武出降后,祖先们所承受的磨难与屈辱,也立刻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丞相伯颜于江畔立帐,左相吴坚领诸将负草而入,唱名跪拜"家谱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很模糊,但在火堆旁重新复述到这段文字时,给韩建弘灵魂上带來的战栗,却无比的清晰,(注2)
驴子,原來在他们眼里,我们的祖先就是一群驴子,沒错,就是一群驴子,在蒙古朝廷眼里,所有汉人都是驴子,哪怕爬到张松和逯鲁曾那样的高位,也是一样,只不过变成了一头可以推磨拉车的大驴子而已,与其他驴子,沒任何不同。
然后,少年们就清晰地现,所谓天命,所谓五德轮回,不过是一块用烂的遮羞布,在6秀夫背着宋少帝跳入大海的瞬间,华夏已经亡了,现在的朝廷,不过是一群外來征服者的朝廷,他们趁着华夏孱弱,以野蛮征服了文明。
然后,少年们就清醒地站了起來,誓永远不再跪拜于野蛮之下。
他们早就应该站起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许他们会失败,但是他们却会像个人一样死去,不是继续作为驴子而苟活,继续任凭征服者欺凌。
当时火堆旁立誓的少年,大部分都已经战死了。
韩建弘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却记不起其中绝大部分人的面容。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心中的梦想,也与那些逝者的面孔一样,日渐模糊,但是,从盐政大使的位置上被赶下來之后,他却又慢慢记起了少年时的梦想和誓言。
像人一样活着,像人一样去死,哪怕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梦想和誓言不属于族中那些老朽,却属于他们每一个在军中长大的少年,他们不该遗忘,也永远不敢遗忘。
"大人,大人,听说您当初跟吴良谋将军一道,从阴沟里爬进了淮安城。"正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中时,耳畔忽然又传來同僚们充满期待的声音。
"啊,你说吴良谋啊,那厮从小就不务正业,整天除了爬墙头就钻阴沟,所以,在淮安城下,他的本事刚好就派上用场。"韩老六的记忆,瞬间就又被拉到了自己人生中曾经最为辉煌的时刻,带着几分骄傲,大声回应。
注1:历史的尘埃(上)中,遗漏了一个注解,儿子犯下滔天大罪而其父辈不受丝毫牵连,历史上只有杨广这么宽厚过,他被困雁门关时,宇文化及兄弟两个盗卖军粮给突厥,被现后,他却不忍心让宠臣宇文述老來丧子,只给了宇文化及兄弟很轻的处分,宇文述则沒受到任何牵连。
注2:左丞相吴坚,以胆小而闻名,曾经作诗言志,"更宜筑屋云烟上,门外莫关谁是非",1275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城下,吴坚出使元军营求和,第二年正月,升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再度先赴元营议降,后为祈请使,赴元大都(今北京)呈降表,交宋玺,宋亡后,吴坚悄无声息死于大都。
第五十九章历史的尘埃下
当年若不是吴良谋毛遂自荐,带领一众山阳子弟从排水沟里钻入淮安,自内部打开了城门,以彼时徐州左军的兵力和实力,即便将淮安城强行攻破,自身也得伤筋动骨,根本无法继续在城中站稳脚跟,更甭提日后南下扬州,打出如今这般丰硕的基业了。
所以,韩建弘虽然在那天晚上失去了一条腿,却一辈子以此为荣,每逢有人当面提
及,他都会非常开心地跟对方讲述描绘整个破城经过,纵百遍而不厌,只是,今天他的谈兴刚刚被几个下属蓄意给勾起來,就被门外一阵突如其來的喧闹声给打了各粉碎。
“谁在外面喧哗,老覃,麻烦你出去看看。”就像刚刚进入洞房却又被强行拎出來陪客的新郎官一样,韩建弘心中说不出有多窝火了,立即板起脸,大声吩咐。
“是,大人。”书办覃不如站起身,一边慢慢吞吞往外走,一边絮絮叨叨地抱怨,“估计又是户科那边,那帮家伙,一天到晚就沒个清静时候,这不快入秋了么,前年分下去的地,又该收一批粮食回來了。”
大总管府推崇集中处理公务,将八局一院两处,都扎堆儿凑在一座院落内,于是乎,其他各级官府就上行下效,将治下各科各曹,也尽量安置于同一个院子,哪怕一时安置不开,也会摆在相邻的地段上,方面彼此往來。
故而,韩建弘等人所在的扬州路兵科,左侧紧邻着的就是扬州路户科,但是与兵科每天门口罗雀的情况大相径庭,户科那边,从早到晚都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就差一点便要将房顶都挤出个窟窿來了。
然而,今天的情况的确有些特殊,书办覃不如刚走到兵科的内堂口,连头都沒从门帘探出去,就立刻倒退着返了回來,“大人,不是,不是户科,是咱们,咱们兵科,好多人涌进了院子里,负责维持秩序的城管都快挡不住了,大人,您赶紧出去露个面吧,要不然,就得出大事儿了。”
“來找咱们,你们贪墨别人的退役安置费了。”韩建弘闻听,立刻被吓了一跳,质疑的声音脱口而出。
前一段时间他自暴自弃,所以对兵科的日常事务不闻不问,全凭着副知事唐涛和书办覃不如等人打理,而据他观察,这几个下属都有些小家子气,每月目睹上数千贯的退役士兵安置费用从眼前滚过,难保不会动一些花花肠子。
“沒有。”副知事唐涛等人闻听,立刻跳起來,异口同声地否认,“大人,冤枉,我等冤枉,我等都是圣,都读过圣贤书,知道国法和廉耻。”
“沒有就好,不需要喊这么大声,沒有的话,无论什么人打上门來,韩某都未必怕了他,否则,哪怕你等只克扣了一元一文,韩某说话都硬不起來,也很难保证你们平安无事。”未曾想到众人的反应如此激烈,韩建弘愣了愣,冷笑着补充。
唐涛等人听了,脸色顿时又是一红,犹豫再三,终于用蚊蚋般的声音回应,“晚,每月晚一两天,肯定是难免的,您老想想,光是扬州城,需要定期给伤残紧贴的,就千八百号人呢,还有许多伤兵家不在扬州,属下们还得再专门走手续给他拨往地方,所以,所以,属下,属下等有时候怕,怕钱放在屋子里不安全,就,就将其存进淮扬商号柜上,随时用到时,随时再去商号支取。”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